河間,張郃正在老家揚武耀威,拉攏當地親晉士族,忽聞鞠義率兩萬袁軍至。
щшш¤тт kān¤C〇
鞠義的先登營可是在晉軍的黑名單上,當初高順的陷陣營傷筋動骨,趙雲的雲麾營幾乎全滅,韓猛也差點死在其手上,因此張郃不敢怠慢,又不能坐守老家,讓本地士族打退堂鼓,當下率軍至滹沱河,與追在袁軍後面的張遼部相呼應。
三支大軍就在滹沱河詭異對峙着前進,這回袁紹也不催,只能安心養病,至於下了山的黑山。
黑山軍自下山來,先取趙國大部,隨即取鉅鹿南部,大軍所向,諸縣紛紛投降。
不投降也沒辦法,諸縣兵力都被袁紹抽走。
趙國相想堅守襄國,結果被城內的晉軍細作與親晉士族連夜打開城門,襄國堅城一日而克。
趙國相被梟首,全傢俱被殺,勸趙國相堅守的當地士族更是被連根拔起,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黑山軍如此赫赫威名,讓整個冀州士族都不敢再言堅守,劉氏商鋪在冀州根基甚深,誰知道誰家是晉軍的親信,大家都受過劉氏商鋪的恩德,因此看誰都像親晉士族。
總不能把所有士族都殺了吧!
那樣,不等晉軍來,這幫子士族就能把他們滅了。
因此黑山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整個趙國、鉅鹿南部,直逼魏郡。
審配不是小角色,因此在得到消息後,立刻派人收縮兵力,收攏前方敗退的士卒,將兵力囤積在邯鄲、鄴城、李陽城、九侯城等袁軍勢力深厚的城池,準備依靠堅城一點點的阻擋黑山軍的進攻。
審配政策就是隻守不攻,所有的城池都不會有援軍,以免與晉軍野戰,中其埋伏,又將各地主將的家屬接入鄴城中,想不戰而降的將領就該好好考慮一下。
黑山軍在邯鄲遇到最強烈的抵抗,無奈張燕只能等後面的攻城器械。
袁紹聽慣太多壞消息,如果不是田豐、沮授一個勁的給其打氣,袁紹真會沉不住氣率軍回鄴城。
當黑山軍被阻擋在邯鄲,鞠義的大軍進入安平才放下心來,既然決戰已不可避免,那就來戰吧!
徹徹底底放手一搏,就像幾年前的界橋一般,正是袁紹孤注一擲才擊敗公孫瓚,袁軍就此奠定統一河北的基礎。
劉備與公孫瓚是師兄弟,形勢都是敵強我弱,這次我還能贏嗎?
袁紹已沒有當年必勝的信念,更像毒癮犯了得賭徒。
袁紹能看清的局勢,劉備身邊的諸謀士自然看得清,於是諸將被陸續調往毋極城附近。
毋極城,就決定河北最終誰屬的大戰地點。
劉備亦從元氏起身,前往毋極。
這場決定河北誰屬的大戰,他當然不能不親臨戰場。
從元氏到毋極的直道上,可謂到處都是晉軍將士的身影,從精銳到輜重、民夫、商隊,絡繹不絕。
然而卻有一支軍隊晝伏夜出,行蹤詭秘的直撲晉軍中軍。
九門,這支行蹤詭秘的大軍終於跟晉軍斥候遇到,晉軍斥候被全滅。
劉備得到消息的時候,大軍已過滹沱河,身邊只有典韋率領的一千白毦兵。
白毦兵實際有一校,兩千五百人,有陳到率一半隨黃忠南下,五百白毦兵守衛長安晉王府。
當然堂堂晉王上前線不可能只有這麼點人,除了一千禁衛軍與一千御林軍外還有大量的民夫與輜重兵跟隨,這也使得劉備不能輕易後退,一旦其後退,這些輜重兵必然大潰,沒有輜重的大軍,袁紹不用戰只要守便可。
“迅速搜索周圍,有無敵軍出現。”
統率御林軍的乃新鮮出爐的小將王雙,這位小將身高九尺,面目極爲威儀,且勇武非常,是晉軍中的後起之秀。
王雙年紀雖小,可是已在御林軍中呆了兩年,斥候久久不歸立刻引發他的注意,他一邊再派斥候前去探查,一邊向劉備報告。
此番張郃率軍入河間,劉備特意調劉稚然一部配合他的行動,至於統率禁衛軍的乃是新投降的大將閻行。
閻行斬韓遂之首級投降,又有賈詡照顧,此番賈詡隨軍,其亦在賈詡的舉薦下被劉備任命爲新任護軍將軍。
白毦兵、御林軍、禁衛軍,這三支軍隊都歸其統領,可實際上他統領的只有一千禁衛軍,其餘的一千五百禁衛軍被劉備加強給河南的于禁。
于禁鎮守河南郡,如今又拿下潁川,與曹操勢力接觸,劉備恐其兵力不足,特意把一半御林軍交給其統率。
騎兵,尤其是重騎兵,在中原地帶的威懾力不是一般的大。
閻行得到王雙的消息,立刻令禁衛軍脫離輜重部隊,率軍遊離在外,隨時準備突襲來犯的敵軍。
當鞠義不久後就碰到第二波斥候時就警覺的發現自己已暴露,當下決定率部直接朝晉軍殺去。
前鋒王雙直接受到兩千先登營的衝擊。
先登營犀利的衝擊一下就將御林軍給衝散。
王雙好不容易殺透先登營的陣型,發現身邊只剩兩三百騎,其餘的御林軍都被衝散。
御林軍多爲斥候、特種兵,因此單打獨鬥厲害,對付一般的敵軍也所向無敵,可一遇到想先登營這種精銳中的精銳,只一波衝擊就各自抱團突圍。
這也跟御林軍成軍前的理念有關係,特種兵也好,斥候兵也好,死他們是不怕的,就怕死的沒有價值,因此各自突圍。
先登營雖然把御林軍衝散,可造成的殺傷卻不多,反而被御林軍殺傷不少。
鞠義來不及看傷亡,就瞅到劉備的大纛正隨風飄揚,當下舉刀而指道:“劉備就在那,給某殺過去。”
“殺!殺!”
鞠義的先登營人人都知道鞠義對先登者獎賞特別豐厚,豐厚到足以讓全軍羨慕,甚至有時候還能比袁紹賞賜給鞠義的還多。
殺了劉備,鞠義會獎賞殺死劉備那人多少,想想都會讓先登營的將士熱血沸騰,劉備,那可是晉王,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主公,當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