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 再渡大河

“公孫氏宗族現在遷到了哪裡?”我好奇地問斟戈原,呂風只知道有公孫氏族人遷到了附近,卻不知道是哪一支,也不知道宗族在哪裡?

“公孫氏起於大河西邊的黃土之上,這裡的大山和草原都不是公孫氏的歸宿,斟戈氏先輩僥倖得大山庇佑,沒被炎族逐走,得以在這座大山上生息繁衍,所以沒有隨宗族遷往大河之南。如今宗族得太昊族長幫助,能夠返回黃土,也有宗族長老問我斟戈氏是否願隨宗族前往,但我族人數代以來都在這山上不願再隨宗族西歸,最後只有數位長老隨宗族西行了。”?

往西?那是我們來的方向啊!難道公孫氏和姜氏都是同一先祖的兄弟之族??

山口大戰之後,姜由曾親口告訴我,姜氏和公孫氏都是從西邊黃土地上遷來的部族,兩族都源於黃土地上的河流邊。?

從姜水的流域看,那裡應該是黃土高原和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姜氏牛神山所在的地方並不是姜氏的始祖之地,而是姜氏從姜水上游發源後往下游方向遷移發展的一個重要區域。?

牛神山成爲姜氏宗族所在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爲那個巨大的石牛頭,而不是因爲姜氏在那裡取得了多大的發展。姜氏在那裡起源的最大一個部族是驪山族,但這個部族後來南遷了,才讓牛神山成爲姜氏的宗族所在地,實際上姜氏的祖地應該還要往西邊的上游很遠纔到得了。?

第二天,我隨斟戈原前往山後,斟戈氏的族人主要還在那裡居住。?

從山谷中繞過主峰後,出現在我面前的景象讓我嚇了一跳——沒有帳篷,所有的族人都住在沿山開鑿地土窯洞裡,但這樣的窯洞和後世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比。規模和形狀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窯洞的高度普遍只有兩米左右,洞口形狀千奇百怪,極不規則,但也有“精”加工後的痕跡——泥土被用石塊拍實了,表面顯得比較平整,至少不會輕易“掉渣”,洞口也有簡陋的防護,一般是用羊皮和木柵共同防禦野獸或風雨。?

看來如斟戈原所言。公孫氏並沒有經過這裡,只是派遣長老和戰士們來尋訪過,徵詢他們是否隨宗族西遷。否則如有太昊匠人經過這裡,怎麼也會留下一些建築改進的痕跡。眼下我也顧不到這裡。就讓斟戈氏先這樣發展吧,我會讓公孫氏儘可能在回到祖地後派遣人來幫助這些族人。?

真正讓我感到驚心地是這裡的農業發展規模。?

從大山往下,直到平原,到處是開墾過的土地,粗略地看上去,就至少有4000畝以上的地肯定曾經種植過作物,當然。應該是黍了。?

而從窯洞地數量上看,這個部族總共也不過就4、5百人,就算他們採用輪作——每三年耕一次同一塊地,然後這塊地得休耕兩年——加上先前我們所看到的前山土地,這個斟戈氏每年至少也得播種近2000畝地。?

直到山腳下鄰近平塬的地方,纔有少量的木構棚屋,邊上有一些畜欄,裡面有數千只羊。但從人口與牲畜的比例來看。這個部族早就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對太昊之外的農業部族發展水平地猜測。?

但臨走時,我還是決定送斟戈氏一點禮物。?

戰士們從馬背上取下一些陶鍋、陶碗,一袋粟米,還有兩袋鹽。?

其他的東西也還罷了。陶器是昨天已經看到過的,今天留一點給他們也算不了什麼,粟米則只能讓斟戈原改善一下伙食,也不可能留到開春做種——我會讓戰士們給他們單獨送一些種子來。?

但是當斟戈原看到鹽,撮起一點放入口中,兩眼就發出了紅光好東西啊!?

“族長——這真是給我們的?”斟戈原不敢相信地問道。?

我笑了笑,其實我也是因爲昨天的夜宴實在有點難以下嚥,纔想到了送他們一點鹽,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反應。?

斟戈氏人在歡呼聲中如獲至寶,捧着這些禮物回山去了。?

鹽!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東西!?

一直以來,在我們和少昊、黎族的貿易過程中,鹽都是一個必備的產品,這東西不可複製,不可種植,卻又是生活必需品。在後世,所有的帝王將相,都離不開對這個東西地控制

特別是從經濟與政治地高度。直到21世紀,這東西不是還被當作特殊商品麼!?

那以後要實施我的下一階段文明發展大計,對這些“內陸”部族來講,還有比鹽更有力的文明利器麼??

這可是太昊才能供應的特殊產出啊!?

當年少昊地族長們一看到我們的鹽,就堅決地放棄了遠涉數百里到海邊去曬鹽的做法,轉而完全採用交換的方式從我們手裡獲得鹽,說明太昊的海鹽工業還是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我決定在今後的部族交往中,認真利用好鹽這項利器。?

現在,我最關心的是那些隨公孫氏西遷的匠人們情況如何了,公孫氏已經在作哪些建設。?

離開斟戈氏以後,按呂風的說法,他知道公孫氏會從哪裡涉過大河。?

按時間算,公孫氏過河時,已經有春汛來臨,在這大河的這一帶流域,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淺到讓上萬族人平安涉過。?

出山往正西,只走了一天半,就到了大河邊。這一段的大河是從北往南流的,記憶沒錯的話,這裡應該是後世山西和陝西的交界地段。?

呂風老馬識途,果然帶我們到了一個比較開闊的河段,即使是在冬季,河面還是有300多米寬,水深多半不到馬膝處,想來春汛時河面極寬,應該也不會到馬腹。想來年初公孫氏帶族人驅趕龐大的牛羣經過,這點水是難不倒他的。?

過河後不遠,我們就在一處坡地上找到了證據——有數口打破的陶鍋和一些碗片,應該就是公孫氏過河後宿營留下的痕跡了。這些陶器的質量、樣式我再熟悉不過,甚至不可能是陶匠們倉促間燒製的,而是從太昊帶出來的“原版”作品。?

這就不會錯了!?

方向正西??我們直奔公孫氏而去。?

第104章 - 焉知非福第301章 - 夢迴太昊第30章 長老夜遁第320章 - 教學改革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64章 建交莒族第373章 - 南蠻冰消第349章 - 絕大風波第54章 神鳥圖騰第151章 - 斟戈一族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378章 - 所圖者大第52章 貿易外交第224章 - 初戰隗王第107章 - 黃銅時代第18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 改弦更張第92章 - 少昊歸祭第267章 - 大楚新址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268章 - 尋蹤未果第51章 尋找萊鷹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217章 - 先禮後兵第171章 - 夜入由族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201章 - 兵役新法第174章 - 新村建設第240章 - 翟族弓箭第239章 - 逃奴殞命第356章 - 族長駕臨第275章 - 雨中建城第300章 - 餘杭稻業第102章 - 青瓦誕生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284章 - 東邪西毒第255章 - 戰果不妙第91章 - 洪水滔滔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284章 - 東邪西毒第80章 - 大戰萊夷第96章 - 太昊建城第293章 - 歐且新篇第171章 - 夜入由族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315章 - 大楚問政第76章 兄弟之族第70章 農業擴張第65章 木青大葬第67章 人口制約第353章 - 最佳人選第181章 - 太昊鐘聲第224章 - 初戰隗王第16章 第一滴血第375章 - 閒居大楚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290章 - 摧夫地盤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265章 - 戎人渡江第359章 - 公孫聯姻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378章 - 所圖者大第163章 錫錠重融第307章 - 意外新居第315章 - 大楚問政第23章 山雨欲來第120章 - 銅頭鐵額第245章 - 南征之戰第203章 - 六部建設第111章 - 姜氏新勝第281章 - 江南遇敵第143章 - 重建運輸第31章 萊夷食人第267章 - 大楚新址第344章 - 太昊老燒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345章 - 佳釀飄香第342章 - 農牧並重第380章 - 殺還是恕第41章 萊夷戰略第29章 秋收大典第350章 - 選舉議程第328章 - 再臨姜氏第329章 - 左右爲難第358章 - 無奈選擇第353章 - 最佳人選第150章 - 姜氏內政第161章 - 人各有家第274章 - 造船計劃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341章 - 新建豫城第84章 - 新任族長第262章 - 新年首航第151章 - 斟戈一族第272章 - 天然屏障
第104章 - 焉知非福第301章 - 夢迴太昊第30章 長老夜遁第320章 - 教學改革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64章 建交莒族第373章 - 南蠻冰消第349章 - 絕大風波第54章 神鳥圖騰第151章 - 斟戈一族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378章 - 所圖者大第52章 貿易外交第224章 - 初戰隗王第107章 - 黃銅時代第18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 改弦更張第92章 - 少昊歸祭第267章 - 大楚新址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268章 - 尋蹤未果第51章 尋找萊鷹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217章 - 先禮後兵第171章 - 夜入由族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201章 - 兵役新法第174章 - 新村建設第240章 - 翟族弓箭第239章 - 逃奴殞命第356章 - 族長駕臨第275章 - 雨中建城第300章 - 餘杭稻業第102章 - 青瓦誕生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284章 - 東邪西毒第255章 - 戰果不妙第91章 - 洪水滔滔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284章 - 東邪西毒第80章 - 大戰萊夷第96章 - 太昊建城第293章 - 歐且新篇第171章 - 夜入由族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315章 - 大楚問政第76章 兄弟之族第70章 農業擴張第65章 木青大葬第67章 人口制約第353章 - 最佳人選第181章 - 太昊鐘聲第224章 - 初戰隗王第16章 第一滴血第375章 - 閒居大楚第369章 - 族長退位第290章 - 摧夫地盤第186章 - 賓朋滿座第265章 - 戎人渡江第359章 - 公孫聯姻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378章 - 所圖者大第163章 錫錠重融第307章 - 意外新居第315章 - 大楚問政第23章 山雨欲來第120章 - 銅頭鐵額第245章 - 南征之戰第203章 - 六部建設第111章 - 姜氏新勝第281章 - 江南遇敵第143章 - 重建運輸第31章 萊夷食人第267章 - 大楚新址第344章 - 太昊老燒第70章 農業擴張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345章 - 佳釀飄香第342章 - 農牧並重第380章 - 殺還是恕第41章 萊夷戰略第29章 秋收大典第350章 - 選舉議程第328章 - 再臨姜氏第329章 - 左右爲難第358章 - 無奈選擇第353章 - 最佳人選第150章 - 姜氏內政第161章 - 人各有家第274章 - 造船計劃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341章 - 新建豫城第84章 - 新任族長第262章 - 新年首航第151章 - 斟戈一族第272章 - 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