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近幾年,村裡種地的一年比一年少,就算想要燒秸稈也沒得燒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都不願意種地了,除了屋前屋後的一點地以外,遠了的地方差不多都拋荒了。
勤快的可能還在地裡栽上幾棵樹木,不勤快的乾脆就什麼也不管了,就這樣的讓地慌在那裡。
可是旱地可以種樹,以前的水田是不能種樹的。在吳飛他們這裡,水田幾乎都劃歸了基本農田,除了可以用來種植糧食作物以外,就算種果樹也是不行的。
不過旱地劃爲基本農田的倒是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雖然說是劃歸了基本農田,可是現在全村都沒有幾個人種水稻了,差不多九成以上的水田都不在蓄水,田埂都開裂了。
雖然國家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採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閒置、荒蕪基本農田。
不過國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規定,可是現在種地有時候連種子肥料還有農藥的錢多賺不回來,就不要說種地花費的人工了。
雖然這些年種水稻有補助,可是那一點點錢真的派不上什麼用場。
所以就算規定再多,拋荒的水田是越來越多,田裡也長滿了雜草。慌的時間久的,各種雜樹和荊棘已經把田都佔滿了。以後想要重新種植水稻,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功夫呢。
可能跟重新開田差不了多少,小時候吳飛就記得家裡是開過新田的。
當時好像是國家剛剛施行基本農田保護政策,給每一個村的田地都劃分性質。
吳飛他們村裡在山上,雖然村裡有一個大水庫,灌溉用的水渠也開出去好幾里路,可是水田還是很少,都只佔到平均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
那時候吳飛他們家裡四口,水田一個人才分了八九分,其中還有一畝多的面積是望天田。
望天田就是那就看天吃飯的水田。在下春雨的時候就要把田犁過來,早早的把水蓄上。一般上半年雨水還是可以保證的,早稻那一季在吳飛的記憶裡面還是每年都有收成的,到了晚稻的時候,那可就真是看老天爺臉色了。
雨水要是均勻的話,望天田和其他的天哪一樣能有一個好收成。
要是天干起來,那就要靠大家各顯神通了。水庫配套的水渠是指望不上的,根本就不能把水弄到望天田裡面。
那時候吳飛家裡的幾塊望天田隔着水渠還有好遠的距離,垂直高度也起碼超過二十米。
有一年晚稻都要開始抽穗了,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時候,老天爺卻一點越雨也不下。一個多月一滴雨都沒有下過,田裡蓄的水眼看着一點點的幹下去了。
要是在剛剛起苗的時候,可能也就放棄了。可是現在好不容易看到抽穗了,等過了這個坎,怎麼也會有一點收成。也只能想盡辦法救一救了。
想要把水抽到望天田裡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水庫裡面的水,從離開水渠到吳飛家裡的田裡,需要借到三戶人家的田,最後還要用抽水機把水抽到二次纔可以最終流進吳飛家裡的田裡面。
不過沒有辦法,爲了收成,也爲了不把前期的努力浪費,就是再麻煩也要弄啊。
把藥經過水田的主人都叫過來,把量好水位,然後就開始抽水了。最後把家裡那一畝多地的水抽好以後,已經是兩天兩夜以後得事情了。
還好,在農村借道別人家的水田過水是很常見的事情,一般人家都會同意。只不過有的人家田裡剛剛施肥的時候,就不是很方便過水了。
這時候要過水的話,就要給人家把肥料補上。要不然別人不讓你過水,你也沒有什麼話可以說。
不過也有一些挨貪小便宜的,明明自己田裡在沒有在最近時間裡面施肥,可是也要說剛剛施肥的樣子,碰到這樣的人,你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自己吃點虧了,誰叫你要從別人田裡借道呢。
現在過橋過路都要收過路費,那時候借別人家的田過水給人家施肥,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過路費了。
那個時候的土地對農民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全家的生計都指望着地裡的那一點收成。
吳飛讀小學的時候,班裡面有好幾個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每年開學的時候都交不出學費,可是書還是要讀的啊。
家裡就交代小孩對老師說,等我家收了花生就有錢了,到時候賣了花生交學費。
老師其實也知道大部分同學家裡的條件,所以一般也不會爲難大家。不過那時候老師雖然不會說什麼難聽的話,可是交了學費的同學當天就可以領到新課本,沒有交學費的同學總是要晚一兩天。
在那個年代,地裡的每一點東西都是有用的,每一種作物的秸稈都是有用的,最差的也嗯那個當柴燒。
像玉米的秸稈,嫩的時候可以拿來餵豬喂牛,老掉了的玉米秸稈可以拿回家裡當柴燒。
最有用的還是稻草了,每次把稻穀打下來以後,大家都會把稻草一把一把的紮起來,晾曬在田地的周圍。
等稻草曬乾以後,就一堆一堆的團起來堆放在一起,這樣就算下一點小雨,也不會淋溼。
等空閒下來,就把幹了的稻草都挑回家裡,堆放在柴房的閣樓上面,還有牛欄豬欄的上面也是放稻草的好地方。放在牛欄上面,用起來的時候還特別的方便,到了冬天的時候,每天都要給牛喂幾把稻草,把稻草鋪在牛欄底下,還可以給牛防寒。
不時的還會有人來村裡收稻草,像以前鄉里的窯廠,每年都要來村裡收好幾次稻草。
不過吳飛記得那時候的稻草很便宜,滿滿的一拖拉機的稻草,也就能值幾十塊錢而已。
不過現在村裡種水稻的人已經很少了,也就沒有人再來收稻草了。不過吳飛家裡倒是每年多多少少都會種一點水稻,那些不多的稻草也就冬天能過拿來給家裡喂的那一頭大黃牛墊一下牛欄了。
現在牛的生活也要比以前好了,每天除了出去放一下以外,晚上的時候還會喂一桶摻雜着米糠、玉米和穀子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