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二)

只見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徵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可以說是十足的好琴!

衆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爲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爲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絃歌之聲不絕;春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爲廣爲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衆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爲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爲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據息,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 ,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爲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爲武弦。合稱文武七絃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爲弦,刻桐木爲琴。傳說舜定琴爲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爲七絃。曾侯乙墓出土的據說是10絃琴。聽說古時還有32絃琴。

“琴頭”上部稱爲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爲“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爲“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爲“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爲“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絃。其下有七個用以調絃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爲“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爲“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絃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

槽,稱爲“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絃特別長,琴絃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纔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緻。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從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爲文、武二絃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爲禮的作用是爲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羣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羣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 的推行,實爲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古琴調式有35種,按五聲音階定弦,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絃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爲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爲嚴格。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據演奏的樂曲而定,定調複雜,調式有35種之多。琴絃最低的一條空絃音爲大字組C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絃依次按五聲音階排列,分別爲C、D、F、G、A、c、d。古琴音域寬廣,由C—d3,共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圓潤,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絃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鐘;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彩,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也叫“實音”,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

細緻的表現力。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爲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爲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等。

古琴的十四個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列子式、連珠式、靈機式、落霞式、伶官式、蕉葉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鶴鳴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環佩就是伏羲式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爲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採用這種方法。唐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爲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慄殼色兩種,有硃紅漆者皆爲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爲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釐米之間。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米,肩寬25釐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爲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爲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鬆杉面底爲主要制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爲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 “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呵呵……說到古琴時,一時收不住,所以多說了點。呵呵……雖然多是多了,但都是最真誠的語言。希望對於學習音樂,喜愛音樂的人有所幫助。好了,咱們言歸正傳!

擺好古琴以後,軒轅靜緩緩的坐了下來。隨即看了看一旁滿臉溺愛的義父,不由的一陣感動。

(本章完)

第三章:客棧衝突第九十五章:耶律燕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一百零五章:兵臨城下(一)第三章:客棧衝突第六十七章:神秘人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四十六章:初聞魔教第五章:前世今生第八十四章:街頭欺詐第九十七章:收徒郭襄(一)第一百零二章:收徒郭襄(六)第七十八章:軒轅靜第七十一章:農家風情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五十二章:又遇楊過第三十八章:耶律兄妹第六十五章:魔教突襲第五章:前世今生第一百二十五章:大戰襄陽(五)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七十三章:緣起緣落(一)(真情篇)第二十一章:三年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四十四章:前塵如夢(一)第六十二章:名動天下(上)(爭霸篇)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戰襄陽(二)第四十八章:比武切磋第一百零五章:兵臨城下(一)第一百三十九章:趙家村(一)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三十八章:耶律兄妹第二十九章:許家老小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一十一章:襄陽守城(二)第十四章:古墓之行(二)人物修爲境界公告第二十六章:再見赤練第九十六章:郭襄百辰宴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十三章:古墓之行(一)第五十八章:英雄大會(一)第七十四章:緣起緣落(二)(真情篇)第四十一章:耶律燕第七十六章:土地廟第三十二章:四海錢莊第六十一章:羣雄爭盟(天下版)第四十八章:比武切磋第十三章:古墓之行(一)第一百一十二章:襄陽守城(三)第八十六章:十香軟骨散(一)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一章:穿越異世第五十八章:英雄大會(一)第三十章:初見惡霸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戰襄陽(二)第一百三十五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第一百三十六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二)第六十六章:魔教‘銀魂’第一百四十三章:斷腸崖第四十七章:咸陽的那些事第一百四十五章:前塵如夢(二)第五十一章:初見郭靖第一百章:收徒郭襄(四)第一百二十七章:閒情逸適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九章:送過下山第八十章:身份之迷(下)第五十四章:驚恐事件(二)第五十六章:合好如初(真情版)第七十章:有女落雪第一百一十八章:誘敵深入(五)第二十章:五叔歸來第四十四章:真愛的定義(二)第十六章:古墓之行(四)第一百零二章:收徒郭襄(六)第一百三十章:羣雄聯盟(一)第一百二十三章:大戰襄陽(三)第一百零八章:兵臨城下(四)第四十九章:太極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一百四十章:趙家村(二)第四十一章:耶律燕第一百二十章:趙志敬之死第九章:送過下山第一百四十三章:斷腸崖第十六章:古墓之行(四)第一百一十章:襄陽守城(一)第一百二十七章:閒情逸適第一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四)第三十二章:四海錢莊第一百一十二章:襄陽守城(三)第六十八章:傷心欲絕第二十四章:離開古墓第八十三章:粘榜尋醫第一百零八章:兵臨城下(四)
第三章:客棧衝突第九十五章:耶律燕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一百零五章:兵臨城下(一)第三章:客棧衝突第六十七章:神秘人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四十六章:初聞魔教第五章:前世今生第八十四章:街頭欺詐第九十七章:收徒郭襄(一)第一百零二章:收徒郭襄(六)第七十八章:軒轅靜第七十一章:農家風情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五十二章:又遇楊過第三十八章:耶律兄妹第六十五章:魔教突襲第五章:前世今生第一百二十五章:大戰襄陽(五)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七十三章:緣起緣落(一)(真情篇)第二十一章:三年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四十四章:前塵如夢(一)第六十二章:名動天下(上)(爭霸篇)第一百一十三章:兄弟相聚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戰襄陽(二)第四十八章:比武切磋第一百零五章:兵臨城下(一)第一百三十九章:趙家村(一)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三十八章:耶律兄妹第二十九章:許家老小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八十九章:前往襄陽第一百一十一章:襄陽守城(二)第十四章:古墓之行(二)人物修爲境界公告第二十六章:再見赤練第九十六章:郭襄百辰宴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前塵如夢(三)第十三章:古墓之行(一)第五十八章:英雄大會(一)第七十四章:緣起緣落(二)(真情篇)第四十一章:耶律燕第七十六章:土地廟第三十二章:四海錢莊第六十一章:羣雄爭盟(天下版)第四十八章:比武切磋第十三章:古墓之行(一)第一百一十二章:襄陽守城(三)第八十六章:十香軟骨散(一)第一百三十八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四)第一章:穿越異世第五十八章:英雄大會(一)第三十章:初見惡霸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戰襄陽(二)第一百三十五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第一百三十六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二)第六十六章:魔教‘銀魂’第一百四十三章:斷腸崖第四十七章:咸陽的那些事第一百四十五章:前塵如夢(二)第五十一章:初見郭靖第一百章:收徒郭襄(四)第一百二十七章:閒情逸適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九章:送過下山第八十章:身份之迷(下)第五十四章:驚恐事件(二)第五十六章:合好如初(真情版)第七十章:有女落雪第一百一十八章:誘敵深入(五)第二十章:五叔歸來第四十四章:真愛的定義(二)第十六章:古墓之行(四)第一百零二章:收徒郭襄(六)第一百三十章:羣雄聯盟(一)第一百二十三章:大戰襄陽(三)第一百零八章:兵臨城下(四)第四十九章:太極第六十四章:名動天下(下)(爭霸篇)第一百四十章:趙家村(二)第四十一章:耶律燕第一百二十章:趙志敬之死第九章:送過下山第一百四十三章:斷腸崖第十六章:古墓之行(四)第一百一十章:襄陽守城(一)第一百二十七章:閒情逸適第一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四)第三十二章:四海錢莊第一百一十二章:襄陽守城(三)第六十八章:傷心欲絕第二十四章:離開古墓第八十三章:粘榜尋醫第一百零八章:兵臨城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