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很有氣勢的講話把剛剛準備再站出來的裴炎給喝回去了,李治這樣的表示他並不認同裴炎所說的,對裴行儉的獎賞那是一定的。
李治新的問題拋出來,問詢衆臣如何處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這兩個叛亂的禍首,也讓許多人鬆了口氣,裴行儉的功勞還是被皇帝認可的。
在李治話剛說完後,剛剛被裴炎指責,沒有站出來的爲自己辯駁的裴行儉這次卻以極快的速度從班列中走出來,發表自己的奏議:“陛下、娘娘,臣覺得,阿史德溫傅數次叛我大唐,實不可赦,罪應當誅,而阿史那伏念雖然叛我大唐,但其在阿史德溫傅蠱惑之下才反叛的,並且在我大軍的打擊下,執阿阿史德溫傅來降,臣在阿史那伏念派信使來告願意歸降我大唐之時,就許諾阿史那伏念不死,今也冒死向陛下和娘娘請奏,赦阿史那伏唸的死罪…”
“陛下,臣反對!”裴行儉話剛說完,裴炎馬上跳了出來。
“講!”李治面無表情地說道。
“陛下,娘娘,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溫傅部聯合叛唐,阿史那伏念更是被立爲可汗,此次戰事中,阿史那伏念領大軍攻擊我石地道程務挺將軍部,差點重創我軍,如此罪大惡極之人,如何能赦免?因此臣以爲,一定要殺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溫傅,這樣方可鎮住那些心懷不軌的部落頭人…”
“陛下、娘娘,臣反對裴侍中此議!”裴行儉這次沒有退縮,而是據理力爭,“阿史那伏念叛我大唐,罪大惡極不假,但其迷途知返,不但率其殘部向我大軍請降,還執阿史德溫傅來降,因此臣以爲,其執阿史德溫傅之功,足可免其死罪,還有……當初臣應允力保阿史那伏念不死,阿史那伏念才願意來降的,若朝廷在其歸附後,又定其死罪,那諸部落定是對我大唐的信義產生懷疑,那些原本想來歸降的頭人,還如何敢來歸附…因此,臣覺得,爲了大唐的信義,應當免阿史那伏念死罪!”
裴行儉話還沒說完,裴炎再次出列奏道:“陛下,娘娘,允阿史那伏念不死,那是裴尚書私下做出的承諾,臣也想在此問一下裴尚書,是何人給他這個權力,可以許諾一個反叛我大唐,被擁爲‘可汗’之人不死的?此次出征平叛,安北的軍務雖然全權由裴尚書處置,但如何處置被俘的俘虜,特別是被俘的各部落頭人,這樣的事必須要由陛下和娘娘才能決定,因此臣請陛下和娘娘治裴尚書擅權之罪…還有,此戰阿史那伏念是被程務挺將軍擊敗,其牙帳被劉逸將軍、張虔勖將軍、楊元琰將軍所部攻破,北面又有回紇、契苾等部落自大漠北向南進逼,他已經無路可逃了,這才向我大軍投降的,他也自知罪大惡極,就執其同夥阿史德溫傅來降,妄想以出賣同夥的伎倆,爲自己換來一條生路…如此不義之人,必要殺其才能謝天下!”
“陛下、娘娘,臣並不是私下應允保阿史那伏念不死,臣是爲了儘快結束戰事,免得更多的軍士死於戰事,再加上阿史那伏念在數敗之後,確實有降意,這才以大總管名義許其不死,最終促使阿史那伏念執叛臣阿史德溫傅來降。前些年與我大唐爲敵者來降的,罪行比阿史那伏念重的人多得去,因吾皇的仁義,都沒有將其斬殺,如頡利、突利、執思失利、回紇頭領吐迷度等,臣覺得朝廷應該繼續尊行此道,對這些前來歸降的胡人頭領寬大處理,以示我大唐的仁義…”裴行儉繼續爭辯。
“陛下、娘娘,臣以爲,這是裴尚書爲保其功,才力爭的,此戰裴尚書並無實際的戰功立下,只有阿史那伏念是向其部請降的,裴尚書力保阿史那伏念不死,正是想以阿史那伏念執阿史德溫傅前來歸附,當作自己的戰功,”裴炎氣勢很足,依然在朝堂上大聲地說,“臣以爲,北胡部落數次三番地叛亂,正是對叛亂之部落頭人懷柔之故,臣認爲,對叛亂被擒獲的胡人頭領應當以非常嚴厲的處置,以儆效尤,不然我大唐的各邊境地帶,叛亂依然會起…”
裴行儉看着御座上就坐的皇帝李治在與簾後的武則天商量了幾句後,依然面無表情,有些失望地說道:“陛下,娘娘,渾、浚爭功,古今所不恥,臣不想爲自己請功,此次出征的戰功是屬於所有參戰的將士的,戰功最大的當然屬於前軍總管劉逸和石地道行軍總管程務挺,但臣依然覺得不能殺阿史那伏念,若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應允過前來歸降的敵頭領不死,在其歸降後卻違信將其斬殺,恐怕沒有人再敢來歸降,即使我大唐進剿,也會死抗到底的…”
裴行儉說完,退回班列中,不再準備奏言。
裴炎見裴行儉不再與他爭辯,臉上不禁有些得意,繼續說道:“陛下,娘娘,臣依然覺得,爲了表示我大唐對胡人叛亂的強硬立場,必須要定幾番反叛的阿史德溫傅死罪,與阿史德溫傅坑瀣一氣的阿史那伏念也要斬殺…如今我大軍已經進入漠北,安西的兵力也在增加,正是改變我大唐對胡人政策,改變對反叛的胡人首領懷柔政策的好時候!”
“陛下、娘娘,臣反對裴侍中此議!”劉逸看到沒有其他人站出來發表意見,再次忍不住站出來,“臣以爲,阿史那伏念在遭敗後派人送來信件,願意執阿史德溫傅來降,他也正是餞行了其言,將阿史德溫傅及其所屬的一萬餘突厥族人控制住,連同自己所領的殘部數千人,向裴尚書請降,使得這場戰事能儘快的結束,減少我軍的傷亡和軍需支出,這是阿史那伏念立下的大功一件,不然戰事還要延續多曰,我大唐成千上萬的將士出現傷亡,臣也以爲,在我大軍開進漠北並在漠北、漠南長久駐防之際,爲減少治下各部落的反抗,讓更多的部落來歸降,聽服於我大唐的統治,對於有功立下,率部來降的阿史那伏念,一定不能定其死罪,爲示我大唐的仁義,還要嘉其功,對其進行獎賞,並將此事詔告各部落,讓更多的部落頭領爲獲得我大唐的獎賞,各自猜疑,相互提防,那樣有什麼部落有不軌的舉動,就會第一時間被鄰近的部落所探知,這些部落頭領爲得到朝廷的獎賞,可能就會攻擊反叛的部落,並第一時間報告我駐軍,在我大軍平滅叛亂時候,能得到其他部落的支援……再者,不考慮其他的問題,即使只考慮我大唐軍隊領軍將領的聲譽,就不應該斬殺歸降的阿史那伏念…不然,我主將的聲譽盡失,如何威服屬下的將領?還如何號令將士?”
劉逸說完,也退回了班列中,這時,一直沒有站出來發表意見的程務挺也站了出來,“陛下、娘娘,臣也覺得,不能定阿史那伏念死罪,阿史那伏念是在裴尚書應允免其死罪之後,才率部並執阿史德溫傅來降的,無論是爲了大唐的信義,還是領軍主帥的威信,及爲了有效治理胡人部落的需要,都不能定阿史那伏念死罪…再者,裴尚書在此戰中佈置周詳,正是裴尚書作戰計劃的周詳,才使得我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以這麼小的代價取得此次平叛戰事的勝利,臣認爲,此戰裴尚書所立戰功當是最大…若裴尚書之功被抹殺,臣等無論如何都不敢領功!”
程務挺說完,沒有看任何人,就退了下來。
裴炎有些驚異地看了幾眼程務挺,一下子沒繼續爭辯,這時中書令薛元超、守中書令崔知溫,侍中李義琰都站出來,表示不能殺阿史那伏念,併爲裴行儉請功。
在這些重臣們一番奏議後,裴炎有些受打擊,沒有再站出來爭辯什麼,而在這時候,參加朝會的太子李賢也站了出來,力捧裴行儉,“父皇、母后,此戰裴尚書居功至偉,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抹殺其功,諸臣也說的在理,爲了我大唐的仁義,爲了護我大唐統帥的威信,一定要減免阿史那伏唸的罪行,至少不能定其死罪…”
一直沒有出聲,聽着諸臣發表意見,並不時地和簾後的武則天交流幾句的李治,在李賢說完後,也終於開口說話了:“朕聽了諸位愛卿所說的,也細細思量了一番,阿史那伏念雖然夥同阿史德溫傅一道叛我大唐,但其在我大軍進剿時候,能迷途知返,向我定襄道大軍請降,並執阿史德溫傅來降,此應算作其立下的大功,因此,阿史那伏念和勸服薛延陀部附降我大唐的阿史那伏思,朕都免其罪,阿史那伏思還將有重賞…”
李治的話讓劉逸鬆了口氣,不過聽他這話好似並不是原先的本意,有可能是朝堂上反對殺阿史那伏唸的人多,纔不得不改變主意,或者李治和武則天原本就在殺與不殺間猶豫。不過李治這樣的決定,維護了裴行儉的信譽與臉面,還是讓劉逸高興。
只聽殿上的李治繼續說道:“此次出征,我大軍再次大捷,對立下戰功的諸將朕自有重賞,下面宣佈對諸將的封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