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江湖斷少年

李存冒和大批武林人士對已經窮途末路的自然門和朱溫的殘兵敗將步步緊逼。雖經自然門和朱溫這邊聯手頑強抵抗,但也只是苟延殘喘。尤其是武林各大派高手和李存冒一心想置朱溫於死地,招招致命;身處統一戰線的萬炎也不得不小心應付着,衆高手見明搶明刀始終奈何不了二人;暗中使眼色準備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萬炎和朱溫;首先是四川唐門長老‘鬼哭手’索易不斷向二人施放毒粉、毒蟲,其次是魔刀門‘飛天魔刀’戰幽動不動偷空發幾枚毒鏢;再就是一些不入流的武林人士使些暗器、毒物之類的物品。

漸漸地,二人終於支持不住了,一旁邊偷襲邊悄悄觀察的李存冒,見朱溫轉身的破綻準備再次施以殺手;一記泰山壓頂刺殺過去的時候,正好被萬炎看到,來不及多想就飛身擋住刺向朱溫的一記殺招,緊接着其他武林高手攻向萬炎的殺招也紛紛擊中萬炎的要害;被刺中的萬炎用盡最後一點氣力,使出最後一擊絕殺再次放倒幾名武林人士,終於倒下了。

“炎、炎,你好糊塗呀!”見萬炎爲自己擋一記重劍,被擊中要害;朱溫此時萬悔莫急,不知道如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衆自然門弟子和朱溫敗軍見萬炎重創,紛紛將萬炎和朱溫圍在戰陣中間,向自然門大殿退去。

“師伯!”已經被李存冒一記重劍刺中心臟加之各種毒藥的藥力發作,萬炎忍着劇痛望着朱溫吃力地喊道。

“誒、誒!你說,你說,炎!”朱溫聽見爲救自己已經命在旦夕師侄叫自己師伯,高興地激動得淚流滿面的答應道。

“帶…帶自然門遊士和…和您的部下從…自然門後山七星塚過…過七星崖撤…走,其餘自然門弟子與…與自然門共…共存亡!”已經油盡燈枯的萬炎有氣無力的說完最後一句話,就斷氣了。可惜一代英雄少年,從此江湖斷少年!

自然門遊士和五行旗弟子掩護朱溫的殘軍退過七星崖後,他們並沒有過去,而是自斷七星崖鐵索與自然門共存亡!

“從此往後,誰也不許提自然門和寶藏的事情!明白沒有?”正是由於此事,更加堅定了朱溫篡位奪取大寶的決心。公元907朱溫篡唐,建國號爲樑,唐從此滅亡。當然這是後話。

“炎…炎…!”

“宜兒、宜兒,快醒醒!”見女兒又做噩夢禪封老和尚急忙叫醒格宜。

“爹,我好擔心炎,我剛纔又做噩夢:夢見炎被各大派圍攻,全身是血。”格宜擔心的對禪封和尚講到。

“快去看看皓兒,你已經昏睡幾天了。”禪封和尚不知道怎麼安慰格宜,這件事由他而起;所以只好岔開話題。他心裡知道此刻,自然門上下已經屍橫遍野,萬炎和萬烈估計都殺身成仁了。

“是呀!好多天都沒有看看我的寶貝皓兒了!”提起自己的的孩兒,格宜了立刻來了精神。穿起衣服,就撲在萬皓的搖籃上看着,就不知道回頭。

“船到哪兒了?”看着女兒的樣子,禪封老和尚不知道再向她說些什麼是好!於是就和外面掌船的交談起來。

“大師:已經快到渤海了,再過幾個時辰我們就會到渤海郡。”船丁向禪封說道。哪知他剛說完,就被一支羽箭射中,應聲倒地,接着就是幾聲其他船丁中箭落水的聲音。

“小姐,快抱少門主避一避這箭雨,我們被倭人的海盜攻擊了!他們來勢很兇,只怕這回我們凶多吉少。”尋夢、踏雪、燕雲、佛雨四婢女紛紛進來護衛者禪封和尚和格宜母子倆躲避在甲板厚的地方。

“來人快快把船山的舢板放下水,趁海盜船沒靠近,尋夢、踏雪、燕雲、佛雨你四人護衛格宜和萬皓離開,前方不遠處就是渤海郡。”此時禪封老和尚鎮定的決定道。

“不行,爹爹!我們父女剛重逢,要走一起走,要死我們也要死在一起!”格宜聽見她爹要她即刻離開的話,堅決的否定道。

“孩子!現在不是計較個人情感的時候。別忘了,你還有皓兒!再說舢板太小,容不下太多人。走吧,快走!趁倭人海盜船還沒有靠近。”禪封和尚邊把格宜往舢板上死拖硬拽便說道。

格宜看看懷裡的萬皓,再看看他父親也就沒再拒絕,只是還是不放心的說道:“爹我們走了!那您怎麼辦?”

“放心!倭國崇拜我大唐佛學,相信看見我一屆和尚不會爲難的我的,到時候我還可以拖延他們一段時間。但是宜兒你要記住:皓兒天生稟異,他將來是魔是佛,可全靠你這個爲孃的了。”禪封和尚終於對格宜說出了內心的擔憂。接着又轉身對尋夢、踏雪、燕雲、佛雨四婢女作揖說道:“好好照顧你家小姐。”

“定不負大師重託!”四婢女受寵若驚的回答道。

隨着舢板的劃遠,禪封和善振振有詞的的唸叨道:

七星現,

星辰變。

天縱乾坤,

萬法自然。

…….

四婢女護衛者格宜母女乘坐着小舢板劃了一天,到了晚上終於看見有燈火的地方了。正待主僕五人歡呼雀躍的時候,海面上忽然風起雲涌,天空中遽然暴風驟雨起來,真是屋漏又逢連陰雨,緊接着電閃雷鳴、波濤洶涌,幾個浪頭打過來把個小舢板掀得晃晃悠悠的。眼見小舢板承受不住了,格宜帶着尋夢、踏雪、燕雲、佛雨四婢女當機立斷跳入水中用內力依扶着小舢板內的萬皓穩穩的向有燈火的地方的劃去。

“王爺,醒了、醒了!”

“我這是在哪?”剛剛甦醒的格宜搖着還有些昏昏沉沉的腦袋問一旁的陌生人到。

“萬夫人,你終於醒了!你現在是在我的渤海郡王府。”一旁身着秀龍圖案的年紀大概三十歲樣子黃衣秀士說道。

“你怎麼知道我…?”聽到此話,格宜突然警醒,想起。然後看看自己的衣服有沒有解開的跡象,又努力的想了想發生的事情。突然發了瘋似的對身着秀龍圖案的黃衣秀士問道:“我的孩子呢?”

“萬夫人,放心!在下絕不是那種癲狂浪子;您的孩兒也在這兒,安然無恙;您的幾位婢女也並無大礙,此刻正在廂房休息!”渤海郡王指了指一旁搖籃裡的萬皓說道。

看到萬皓安然無事,格宜的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下了。接着抱歉的對渤海郡王說道:“剛纔多有冒犯,還請見諒!”

“無礙!無礙!冒昧的問一句:萬夫人下一步作如何打算?”見格宜安靜下來,渤海郡王問道。

“什麼什麼打算?”格宜被渤海郡王問得莫名其妙,搞得好像渤海郡王知道她好多秘密似的。

“啊!難倒你不知道自然門的事嗎?”見格宜一臉莫名其妙,渤海郡王也詫異的問格宜道。

“自然門怎麼了?您快說與我聽聽。”格宜聽渤海郡王說起自然門,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然門和萬炎的境況。

“大半個月前,自然門被朱溫率大軍和武林各大派圍攻,就在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之時;乘此機會李克用派也其子李存冒率大軍與武林各大派裡應外合攻打朱溫,坐收漁翁之利;後自然門全派弟子和回派中增援的四方遊士共計4萬餘人與自然門共存亡,可惜萬兄與其令尊都在此役中戰死;朱溫率餘部拼死突圍才得以逃生,如今雙方已在魏博排兵佈陣,交戰多時。…”渤海郡王細細的向格宜解說近來天下有關自然門的大事。

“什麼?炎,爹爹都戰死?怎麼可能?”聽到這消息的格宜,猶如五雷轟頂,腿一軟癱坐在地上。

“小心,萬夫人!”見格宜癱倒渤海郡王眼疾手快的,扶住格宜坐在椅子上。接着向門外喊道:“來人!快傳御醫。”

“沒事!不用勞煩御醫了,我只是忽聞我夫炎和公公戰死,情緒有些激動而已,休息片刻就好。”格宜向渤海郡王解釋道。

“那本王就不打攪,萬夫人休息了。有事你直接呼喚門外婢女就行了。”渤海郡王見格宜想要休息,就識趣的想走。

“王爺,請留步!民女有三件事想求王爺?還請王爺看在家夫的薄面上應許!”格宜定了定神突然向渤海郡王跪倒說道。

這下可急壞了渤海郡王,他趕忙收回出門的腳步,轉身三步並作兩步,俯身去扶格宜,可是格宜死活不肯起,只是的說道:“王爺,待民女說完,再起身如何?”

見執拗不過格宜,渤海郡王只好答應道:“好!好!好!你說。”

“這第一件事就是:請王爺借我10萬兵馬,我要爲自然門報仇雪恨;這第二件事就是:如若我領兵未回,還請王爺看在與家夫的交情上照顧好我的孩兒;這第三件事:他日這孩子若長大請賜予他隨王爺姓。”說完三件事,格宜用央求的眼神看着渤海郡王。

“後兩件事好說,第一件事有些難辦。說實話不是本王不願借兵與你,只是我渤海郡地小、人少、兵寡、將希、物產缺少;四面又是諸侯郡王,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尤其是像十萬大軍的調動,豈會不引起四方諸侯的注意,而且調動十萬大軍猶如給我渤海郡釜底抽薪;想想我孔慈也是有一腔熱血的,也曾想帶領我渤海男兒馳騁天下,可惜我德寡威薄,致使渤海無領兵打仗之良將,無治國理政之人才。這就是我剛纔爲什麼要問你下一步打算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想請你留下,幫我治理渤海郡。將來渤海郡強大了,萬兄之仇何愁不報?”渤海郡王一一向格宜解釋道並許諾道。

“怪我一時衝動,沒有考慮到渤海郡的實際情況,貿然向王爺提出不情之請,還請王爺海涵。只是小女子只會打理門派中之事,至於治理郡縣實在是沒有經驗,還請另請高人吧!”格宜一聽渤海郡王邀請她治理渤海郡急得直搖頭的推託道。

“不礙事,不礙事,打理門派之事跟郡縣治理的道理是相通。想你自然門僅憑區區4萬之弟子,竟然能先阻擋、重創朱溫十萬大軍和武林各大門派的圍攻;後其弟子在無統帥之下,又能憑藉剩餘1萬餘弟子再次重創李存冒的沙陀軍,且門下弟子個個驍勇善戰、寧死不屈、與門派共存亡的氣節更是令人值得敬佩!把渤海郡交與你治理,我放心,假以時日何愁不縱橫天下;不知道那時我看不看得到?”說完這些,渤海郡王孔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好我答應您!不過我還有一事不明還請王爺賜教,如果王爺的回答能令我滿意,我就留下;否則的話,還請王爺另謀高就。”對孔慈的一番盛情,格宜沉思片刻後,終於向渤海郡王說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好,夫人請講!本王定知無不言。”渤海郡王孔慈見格宜願意留下,高興得當即答應道。

渤海郡王:孔慈,孔子第十九世孫,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典型的書呆子型人物;爲人雖迂腐,但不愚昧,心憂天下,早年萬炎和格宜云遊四海之時,曾和孔慈及天下學子引經據典論古往今來英雄人物。曾被一時傳爲美談。

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三章:囑咐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三十一章:鳥小鬼大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五十四節:奇遇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七十九章:趁火打劫第五十八節:我們出來很久了第七十章:不打不相識第五十五節:智鬥‘玄冰龜’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三十八章:神水宮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三十四章:命犯桃花第第七十一章:困頓第五十二節:無路可逃第五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十五節:借刀殺人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五十九節: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四十章:佈局第三十三章:化干戈爲玉帛第六章:圍攻之攻破天縱山第五十九節: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五十五節:智鬥‘玄冰龜’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三十三章:化干戈爲玉帛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十七節:刑神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七十九章:趁火打劫第五十一節:人間地獄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四十五節:敢問路在何方?第六十五節:借刀殺人第二十二章:小試牛刀第七十六章: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第二十五章:幫人者,幫己!第二十一章:‘磨刀不誤砍柴工’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四章:命犯桃花第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四十五節:敢問路在何方?第七十五章:殺雞儆猴第二十六章:‘七巧珠’初現神通第四十八節:不要這樣看着我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十九節:順手牽羊第七十章:不打不相識第四十章:佈局第四十章:佈局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五十六節:青燈伴古佛第四十七節:漏網之魚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二章:前塵往事之格宜第五十一節:人間地獄第七十四章:無須再忍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五十七節:天罡北斗七彩星第三十八章:神水宮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十七節:刑神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七十五章:殺雞儆猴第六十二節:重見天日第四十一節:請君入甕來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七十六章: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十八節:一丘之貉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十一章:遇伏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章:囑咐
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三章:囑咐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三十一章:鳥小鬼大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五十四節:奇遇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七十九章:趁火打劫第五十八節:我們出來很久了第七十章:不打不相識第五十五節:智鬥‘玄冰龜’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三十八章:神水宮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三十四章:命犯桃花第第七十一章:困頓第五十二節:無路可逃第五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十五節:借刀殺人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五十九節: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四十章:佈局第三十三章:化干戈爲玉帛第六章:圍攻之攻破天縱山第五十九節: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十三節:誰在偷襲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五十五節:智鬥‘玄冰龜’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三十三章:化干戈爲玉帛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十七節:刑神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七十九章:趁火打劫第五十一節:人間地獄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六十一節:洞裡乾坤第四十五節:敢問路在何方?第六十五節:借刀殺人第二十二章:小試牛刀第七十六章: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第二十五章:幫人者,幫己!第二十一章:‘磨刀不誤砍柴工’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十四章:命犯桃花第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四十五節:敢問路在何方?第七十五章:殺雞儆猴第二十六章:‘七巧珠’初現神通第四十八節:不要這樣看着我第三十六章:讀禽之術第十九節:順手牽羊第七十章:不打不相識第四十章:佈局第四十章:佈局第十四節:悅賓樓中的神秘高手第五十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第五十六節:青燈伴古佛第四十七節:漏網之魚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二章:前塵往事之格宜第五十一節:人間地獄第七十四章:無須再忍第四十六節:路在腳下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十二節:渾水好摸魚呀!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五十七節:天罡北斗七彩星第三十八章:神水宮第六十七章:痛打落水狗第十七節:刑神第七十三章:因禍得福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七十五章:殺雞儆猴第六十二節:重見天日第四十一節:請君入甕來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七十六章: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第六十節:‘情’字未了第七十八章:守得雲山見月明第十八節:一丘之貉第一章:前塵往事之自然門第二十節:扶桑雙姝的秘密第十一章:遇伏第四十四節:你家是‘地主’?第三章: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