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深刻變化

只用了四天時間,樑崇信便單人孤馬從緬南越過天南進入關西,並從漢中登船沿江東下,在這裡一週時間後,他便可以抵達餘杭府城,和剛剛臨幸江南視察的皇帝陛下見面。

關西地境的道路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巴山到漢中的道路就可以感覺得到,雖然是山路,但是道路相當平整,而且沿線秩序很好,樑崇信第一次以一個普通民衆的身份如此近距離的感受這些年來的變化。沿途的茶水旅社比之前也增加了不少,路上來往商旅們表現出來的匆匆行色和休息住宿時的言談舉止都證明皇帝陛下推行的重商政策正在逐漸顯現出力量。

商人們的稅收雖然並沒減輕多少,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昔日唐河帝國時期沿途多如牛毛的釐關被徹底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精準的稅負繳納體系,商人們不必再擔心在本地繳納了稅額而走出家門又要面臨另外的負擔,這種體系和程序上的簡化不但極大的消除了商人們最爲頭疼的時間消耗,而且也很大程度杜絕了原來那些官員們藉機斂財的土壤,官員們對商人們的勒索已經被扼制到了“有史以來最輕微的程度”(某絲綢商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監察院分駐在各郡各府的官員密探們樂於和政府其他部門分享線索情報,因爲他們可以獲得足夠政績,這是他們想要升官發財的唯一途徑,而其他部門也甘於爲監察院的官員們所用,檢舉和提供線索的豐厚獎勵足以讓中下層的官員和普通民衆眼紅,而監察院則樂於發放這種將會進一步刺激官員民衆檢舉揭發的興趣,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獎勵都會從那些徇私枉法和貪賄行賄的犯事人頭資產中按照比例提出,難怪他們樂此不疲。這種機制不但大大提升了監察院地辦事效率。而且也使得監察院的威信與日俱增,地方官員的政績考覈也和他們下屬的廉潔直接掛鉤,如果一個地方官員連續出現貪瀆方面的問題,那地方主官可能就不得不考慮自己是否該引咎辭職的事情,否則監察部門就會對你是否瀆職展開調查。

新地《懲治商業行賄條例》已經獲得了皇帝陛下簽字批准並於公曆700年6月1日正式生效,這一個直接針對工商業主們爲了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展開不正當競爭而頒佈的法令在帝國新成立的貴族院和平民院都引起了很大爭議。並且還成爲媒體五月份探討地焦點,最終還是在平民院的強力推動下勉強在貴族院獲得了通過,而皇帝陛下那一關似乎是最好過的。他幾乎沒有猶豫就簽署了這份法令,這讓有些人懷疑這份條例是皇帝陛下有意授意平民院的代表們提出的,目的就是嚴厲懲處那些有擡頭趨勢地以權謀私風氣。

法令中明確規定,凡是爲了牟取不正當利益而進行的主動行賄,無論行政官員收受與否,皆會給予行賄方以嚴懲。所謂的份子錢、常例錢、收取回扣、入乾股分紅等一系列表現都列入了具體解釋中商業行賄的範疇,這給了整個工商界和政界以相當震撼,當然行政官員的主動索賄則不再此列。這是樑崇信沿路聽得商人們談論最多的議題,很顯然商人們對於這份法令的頒佈深感興趣,這份條例地推行實施強度在很大程度關係着他們的生意。

和《懲治商業行賄條例》一起出臺的是帝國新地《帝國官員薪俸標準條例》以及《帝國獎勵航海和探索條例》,前一份條例卻是由貴族院的代表提出並很快在平民院獲得了通過提交帝國皇帝陛下籤署生效的法令,生效時間同樣是6月1日。這一份條例在帝國皇帝陛下籤署生效的法中引發了極大的震動,按照職級、年限統一評定出來的標準,帝國各地的官員薪俸基本一致。比起往日爲進行調整之前的官員薪水,這些官員們的收入幾乎翻了兩倍,而且全部面向社會公開化,這引起了軒然大波,收入猛增自然讓官員們喜得合不攏嘴,但是面向社會公開化又讓他們有些接受不了,但是相比於前者,後一個條件雖然稍微有些苛刻。但又算不上什麼了。

三份法令地推行讓樑崇信一路旅途多了許多軼聞,商人們自然是在談論監察部門的密探們開始滲入到各行各業,商人們的商業活動不得不更加規範,否

則被監察部門請去喝茶那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官員們更多的在討論這薪俸增加和公開的問題,薪俸的暴漲令人興奮,公開則讓人尷尬,但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相比於收入增加,公開也就算不上個什麼事了。官員們也在擔心這一次薪俸作出如此巨大的調整能否一直堅持下去,帝國初創,對外戰事不斷,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帝國居然要進行大幅度調升薪俸,這固然能夠籠絡住官員們的人心,但是一旦不能持久,反而會讓官員們心生怨氣。也有些官員在懷疑帝國是不是在印德安地區戰場上又有了新的斬獲,纔會讓皇帝陛下有如此足的底氣來作此調整。

相比於前兩份條例的影響力,《帝國獎勵航海和探索條例》的影響力似乎在內地中小許多,但是從一些與海外貿易有關的商人們談話中樑崇信同樣感受到了這份法令的推動力。事實上在此之前,皇帝陛下已經在許多場合公開表明了帝國支持對海外發展的態度,但是這一次卻是以法令形式明確固定下來,意義自然又不同。帝國將以政策、稅收和資金扶持等條件來支持帝國商人對外開展貿易,尤其是海外貿易,這必將極大刺激海上航運和造船業的發展,更能夠培養出一大批與海洋航運和貿易有關的人才,同時推進帝國邁動從陸地大國走向海洋大國的步伐。

在這份條例中關於獎勵探索發現帝國大陸以外的海外領地給予的獎勵尤其豐厚,甚至可以獲得冊封貴族,要知道現在帝國對於冊封貴族控制得相當嚴格,往往一郡之地也就只有寥寥數位,有些郡甚至只有兩三人,一個大府未必能夠產生一人,而發現海外領地竟然可以獲得這種賞賜,自然是無上殊榮,難怪會在那些常年行走於海外的商人船長水手心中引起巨大波瀾,就連樑崇信在漢中登船時那些經營內河航道的船主們都在嘖嘖不已。

感受到帝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樑崇信亦是欣慰許多,至少帝國民衆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長足進展,社會治安秩序更是達到一個相當好的水準,無論時天南還是關西,抑或是船上,樑崇信都充分體味到了這些可喜的變化。在下行的船上,樑崇信有時候也在思索,皇帝陛下現在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推動對外戰事,不知道這樣執着的追尋究竟是否真正符合帝國的根本利益?帝國的利益是否必需要通過對外擴張才能得到保障?而軍事手段又是不是對外擴張維護帝國權益的唯一有效途徑呢?

這個問題按理說對於自詡爲純粹軍人的樑崇信應該不是問題,軍人必需要服從政治需要,而政治是什麼,政治就是統治階層用來統馭民衆滿足利益需求的手段而已,至少在目前看來帝國上下並未對對外擴張戰事表現出反感,或許有些眼界開闊思想開放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隻要帝國的擴張能夠爲他們帶來利益,他們也樂於見到這種局面,而一旦付出與收益無法成良性循環,那可能種種矛盾就會慢慢暴露出來。

涼爽的河風迎面吹來,讓樑崇信心思慢慢回到這一次東下餘杭自己將會面臨的壓力上。西南戰事的失利對於帝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給一直沉迷於帝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中的帝國軍方敲一個警鐘也有助於殺殺軍隊中滋長的傲氣,崔文秀在印德安戰場上雖然總體局勢不錯,但是在局部戰場上仍然遭遇了挫折,漢森同盟軍的表現遠遠超出了帝國樞密院參謀部的預期,迫使崔文秀不得不放棄了一舉拿下整個西印德安的想法,在邸報中樑崇信也看到了崔文秀談及的對印德安戰役的一些看法,看來崔文秀也在反思和轉變觀念,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存在與高級軍官腦海中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樑崇信深深吸了一口氣,餘杭之行恐怕會給自己這一段相對平靜的生活劃上一個句號,連第一軍團軍團長的職務都已經免去,看來陛下是想要讓自己承擔起整個西南戰事的責任,但是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走,樑崇信現在心中也沒有底。

第40節 風雨第9節 廷議第30節 暗香浮動第75節 詭變第16節 成果第2節 下單第65節 改道第14節 奇正(4)第24節 解圍第8節 掌握第41節 威懾政策第93節 楔子第26節 妥協第85節 西風(3)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38節 意外之財第69節 決擇第114節 變生肘腋第35節 王與僕(3)第111節 初臨貴地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3節 新氣象第45節 外患(1)第35節 征服第50節 火起第41節 政策走向第92節 進退維谷第65節 新軍第135節 西風漸(4)第36節 潛機第34節 瞄準第93節 決心第7節 重聚第1節 風暴之前第5節 懷疑第84節 風滿樓(3)第15節 內拉外打第104節 伏諜第97節 啓程第3節 上鉤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8節 帝京(2)第42節 會師第57節 拔草第16節 成果第32節 流亡公主第82節 狡計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78節 情事第7節 插刀第13節 軍務處第107節 人才薈萃(2)第27節 轉變第1節 人算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50節 隱忍待發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51節 探風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106節 人才薈萃(1)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62節 內應第98節 遊擊(1)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30節 新的一頁第71節 出路第85節 釣鉤第58節 發展大計第10節 外交風雲(2)第44節 覆滅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14節 懷春第48節 利益取捨第83節 風滿樓(2)第5節 潯陽樓上(3)第86節 意料之中第19節 兵戈第50節 邂逅第100節 還以顏色第14節 社交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70節 思念第71節 出路第98節 偷窺(1)第22節 南下(2)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15節 以攻代守第55節 翻雲第86節 勢不可擋第51節 半島同盟第93節 鏖戰(3)第108節 人才薈萃(3)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47節 正房之爭第24節 國策之議(1)第10節 狡辯第5節 鬥智第85節 交鋒(2)第53節 驚變(2)第43節 拉與打(1)
第40節 風雨第9節 廷議第30節 暗香浮動第75節 詭變第16節 成果第2節 下單第65節 改道第14節 奇正(4)第24節 解圍第8節 掌握第41節 威懾政策第93節 楔子第26節 妥協第85節 西風(3)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38節 意外之財第69節 決擇第114節 變生肘腋第35節 王與僕(3)第111節 初臨貴地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3節 新氣象第45節 外患(1)第35節 征服第50節 火起第41節 政策走向第92節 進退維谷第65節 新軍第135節 西風漸(4)第36節 潛機第34節 瞄準第93節 決心第7節 重聚第1節 風暴之前第5節 懷疑第84節 風滿樓(3)第15節 內拉外打第104節 伏諜第97節 啓程第3節 上鉤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8節 帝京(2)第42節 會師第57節 拔草第16節 成果第32節 流亡公主第82節 狡計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78節 情事第7節 插刀第13節 軍務處第107節 人才薈萃(2)第27節 轉變第1節 人算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50節 隱忍待發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51節 探風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106節 人才薈萃(1)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62節 內應第98節 遊擊(1)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30節 新的一頁第71節 出路第85節 釣鉤第58節 發展大計第10節 外交風雲(2)第44節 覆滅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14節 懷春第48節 利益取捨第83節 風滿樓(2)第5節 潯陽樓上(3)第86節 意料之中第19節 兵戈第50節 邂逅第100節 還以顏色第14節 社交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70節 思念第71節 出路第98節 偷窺(1)第22節 南下(2)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15節 以攻代守第55節 翻雲第86節 勢不可擋第51節 半島同盟第93節 鏖戰(3)第108節 人才薈萃(3)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47節 正房之爭第24節 國策之議(1)第10節 狡辯第5節 鬥智第85節 交鋒(2)第53節 驚變(2)第43節 拉與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