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無心插柳

即便是在帝國中央內部對於印德安諸郡的總督人選問題上也是爭論頗多,在第一批被任命的人選中,在印德安地區中表現上佳的鮑林被無鋒首先任命爲情況最爲複雜管轄範圍最寬的中印德安郡總督,緊接着獲得任命的是武直卸任緬郡總督而被任命爲旁遮郡總督,出人意料的是外交部副部長劉阜節被任命爲濱海郡總督。

劉阜節在印德安地區的後期表現很得崔文秀的賞識,和鮑林兩人成功的分化瓦解了海德拉巴人的聯盟,使得整個中北印德安能夠較爲平安的納入帝國、他和鮑林二人功不可沒、在給帝國的推薦信上,崔文秀力薦這位來白外交部門的高手,而無鋒本人也很是賞識這位外交部的副部長,讓對方下去擔任一個郡的總督不但是升任更是一次磨礪,可以讓對

方更全面的鍛鍊自身的能力。

濱海郡事實上是由提克人的東部控制區演化而來,但是由於和雅庫安人在北面交接,西澤地區也有不少雅庫安人,而帝國也在推行這種民族各部落混居的策略,使得不少提克人進入海德拉巴人控制區的同時,也有不少雅庫安人進入了提克人緣由勢力範圍,這個地區由於提克上層貴族勢力被呂宋人徹底摧毀,使得能夠更輕鬆的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統治秩序,而其南連梅利,西瀕波羅的海,北按西印德安郡,加之其經濟基礎猶在,也被無鋒寄予厚望,希望這個地區能夠成爲整個印德安地區經濟復甦和發展的車頭,成爲整個印德安地區中經濟先行者。

中印德安郡之所以讓鮑林出任總督也是考慮到了中印德安郡下轄的五個府(行省)的複雜情況,多箇中小部落和幾大部落在這個地區勢力交融、而且亦是羅門教、尼葉教以及聖靈教勢力的交匯區域,羅門教要想捍衛自己的固有地位,而尼葉教則希望能夠在這個地區取得更多的支持,至於聖靈教。依託西北面的聖靈教影響區、他們更希望在這裡站穩

腳跟。

如何在保持這個地區社會穩定和宗教勢力平衡的情況下發展這個地區地經濟也是考驗鮑林綜合能力的一個巨大挑戰。無鋒有意要想考驗一下這位由軍入政地得力部下,希望中印德安郡能夠成爲鮑林從政的新平臺。

武直被調任旁遮郡的總督名義上是平調,但是所有人都清楚這是對武直在緬郡總督這個位置上他有上佳表現的獎勵,緬郡的情況衆所周知,底子太過薄弱,任何人要想在短時間內將緬郡來一箇舊貌變新顏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武直能夠在重點發展緬北地區的同時逐漸將緬中地區也作爲輻射區域、一步一個腳印的是發展道路得到了經濟發展部部長楊正彬地高度肯定,加之洪災時的應對得力。調任一個條件更好的郡總督也是情理之中。

梅利郡總督一職一直是帝都上下勢力關注的焦點,當這今生產香料且航海業、金融業高度發達的大國落入帝國囊中時就曾經引發了帝國工商界和金融界的陣陣歡呼,帝國財界的學者們也是對帝國能夠如此輕鬆的取得這個地區的控制權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將梅利地區納入帝國控制必持使得帝國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一步,梅利地區的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和帝國東南經濟發達地區遙相呼應,必將對這之間地帝國廣大內地和中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個雙飛帶動的輻射效應。

但是梅利地區也是帝國控制力最爲薄弱的一個地區,帝國可以說在這個地區毫無根基,除了與南面的西奧蘭王國和日德蘭王國聯手瓜分了這個地區實施了軍事佔領之外,帝國在其他渠道上地影響力相當有限。事實上在與呂宋爭奪南印德安地區之都帝國也從未想到過要征服控制梅利,只是天假其便,梅利這個軍事上外強中乾的傢伙一下子送上門來,

崔文秀也就只有勉爲其難地笑納了。

在崔文秀一控制了梅利地區之後帝國就積極的開始在梅利地區拉攏勢力分插棋子,但這種效果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起到效果。好在梅利地區本來就是一個工商活躍的地區,民族成分異常複雜。梅利本地土著只佔到了六成左右,而且在中北地區的比例更低只有五成左右,連約克大公的血統都有着西大陸多個國家的血琉,來自周邊地區尤其是西大陸的移

民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只是他們移居梅利的時間較早,一般都有百年以上,但是體現在我種上也就相當複雜了。

秦鐵流接到帝國政務院地任職命令時還在珠江府巡查的路上,驛報送到他手上時他還懵然不知,天南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災和瘟疫的襲擊。水災已經過去,瘟疫也已經控制住了,現在正是重建天南的關鍵時刻、這卻飛來一紙調任驛報。

“大人可是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麼?莫非是政務院又有什麼新的決策?”旁邊搭話的乾瘦男子是秦鐵流的高級幕僚管文仲,也是秦鐵流原來在帝國大學的同事,跟隨秦鐵流一起到了西北大學,秦鐵流出任天南郡總督的時候又好不容易纔獲得無鋒鬆口同意他從西北大學中帶走幾名人才作爲自己的幕僚,可以說爲西北大學和天南郡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

勞。

秦鐵流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說實話,也許這一任職是許多人打破腦袋都想鑽營的,秦鐵流也早就聽說在梅利總督這個位置上是帝國新成立的八郡中竟爭最爲激烈的,據說連河朔總督何京和三江總督穆浩然都躍躍欲試,至於像一干城府中想要謀求這個位置的還有姑蘇城守諸葛妙,這個傢伙據說在陛下巡幸江南時頗得陛下的賞識,也就起了想要謀求梅

利總督的願望。

秦鐵流從未想過自己會要去謀求梅利總督,在他看來天南經過自已的一番安排策劃經濟已經逐漸是上正規,工商業和金融業都開始呈現出良好發展的態勢,他自信只要再有三年,天南郡就可以超越一直壓在天南頭上的三江,那時候在謀求調任也不爲遲,何況現在正處於重建時期,帝國也不可能考慮在這個時候調換這幾個遭受了洪災的郡級行政長官,但是這一紙任免通知卻讓秦鐵流無話可說。

疑惑的按過上司超過來的驛報,管文仲粗粗瀏覽一下便是一臉喜色,隨手遞給旁邊另外一個同僚總督府負責農政水利事務的喬成山,“恭喜大人了,這是天大的好事啊,大人升任梅利總督了,這可是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大人沒有去謀求反而落到大人頭上,只怕會讓很多人失望至極啊。”

“雲仲,說話注意一些,這是帝國政務院的任命,誰去謀求說會失望至極了?”微微皺起眉頭,看來連自己的幾個幕僚也都清楚關於梅利總督的竟爭激烈程度,只不過這個位置怎麼會落到自己頭上呢?

“大人說得是,屬下失言了。“管雲仲和旁邊同僚喬成山交換了個欣喜的眼神不再多言語。

“雲仲,成山,這未必是好事啊,你們也清楚我並沒有去謀求調任,而且像梅利總督這種熱門位置比濱海總督還要惹人眼目,我從未奢望。何況你們也清楚現在梅利是衆目關注的焦點,香料出產、航海發達、金融繁盛,加之又是面向西大陸的窗口,坐這個位置不容易啊。

這個時候秦鐵流心情已經漸漸平靜下來了,也開始一步一步讓自已步入梅利總督這個角色,帝國政務院既然下達了任免通知肯定是經過了皇帝陛下的首肯已經成了定案,沒有更改餘地了,自己也只有服從,且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從三類郡的天南郡一躍到了梅利這種一類郡,也是對自己工作和能力的肯定。

按照帝國政界一種不成文的非官方約定,帝國現在的郡分成了五類,天南郡只能勉強算得上一個三類郡,而梅利郡很顯然是和中州、江南、東海、五湖這一類地區平級的一類郡。一類郡地區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方便,經濟發達,而河朔、關西、南海、濱海、南印德安、北印德安、西南算得上是二類郡,這二類郡要麼佔着地理位置好,要麼佔着自然資源豐富和地勢平坦適合耕作,要麼就是經濟基礎較好。而像三江、西北、天南、索利安、旁遮、中印德安、捷洛克算得上是三類郡,各方面情況都一般,四類郡一般泛指如北原、燕雲、北呂宋、西域這一類基礎較差或看起步較晚的地區,五類郡則是帝國的邊疆或者交通閉塞地區,如緬郡、中南郡、東騰格里、西印德安等地區。

第75節 動盪第108節 巧遇第80節 誰之責?(2)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21節 大捷第50節 感傷第74節 大會戰(5)第58節 刺探第113節 偶遇第29節 全面爆發(2)第104節 迴歸第49節 詭流第77節 天下第一關第7節 劍拔弩張第26節 兒女情長第23節 尊敬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41節 砝碼第20節 折花第81節 瓜分?(2)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11節 憂國第37節 要挾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9節 反思第65節 改道第42節 伏殺第10節 納賢第65節 西域木蘭第91節 鏖戰(1)第72節 難題多多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8節 掌握第56節 覆雨第45節 合流第8節 軍制第93節 風高浪急(2)第28節 籌劃第140節 放眼(1)第115節 格局第6節 晉升第108節 來訪第37節 密謀第3節 時代潮流第5節 剿匪第47節 迷惘第15節 亮劍(1)第10節 納賢第1節 風起曼隆(1)第39節 深謀第49節 絕色雙姝第15節 西遷第31節 入局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35節 奇兵第60節 如願以償第54節 傀儡第28節 籌劃第101節 說服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39節 大柱第9節 慧心第56節 再刺第65節 答卷第24節 迷霧第46節 輕薄第34節 潛移默化第53節 經濟會議第62節 風情第106節 出巡第3節 山雨欲來第7節 美人第9節 插曲第112節 驚天變第70節 夫妻第30節 轉機第38節 鬱悶第98節 遊擊(1)第42節 會師第91節 春夢第101節 松江第24節 解圍第33節 皇位第42節 波及第77節 配角第29節 爭議第3節 風起曼隆(3)第106節 國之體制(2)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2節 關西總督第49節 特種部隊第67節 北國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28節 瀘江烽火第52節 驚變(1)第56節 祭天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127節 大發展(1)
第75節 動盪第108節 巧遇第80節 誰之責?(2)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21節 大捷第50節 感傷第74節 大會戰(5)第58節 刺探第113節 偶遇第29節 全面爆發(2)第104節 迴歸第49節 詭流第77節 天下第一關第7節 劍拔弩張第26節 兒女情長第23節 尊敬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41節 砝碼第20節 折花第81節 瓜分?(2)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11節 憂國第37節 要挾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9節 反思第65節 改道第42節 伏殺第10節 納賢第65節 西域木蘭第91節 鏖戰(1)第72節 難題多多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8節 掌握第56節 覆雨第45節 合流第8節 軍制第93節 風高浪急(2)第28節 籌劃第140節 放眼(1)第115節 格局第6節 晉升第108節 來訪第37節 密謀第3節 時代潮流第5節 剿匪第47節 迷惘第15節 亮劍(1)第10節 納賢第1節 風起曼隆(1)第39節 深謀第49節 絕色雙姝第15節 西遷第31節 入局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35節 奇兵第60節 如願以償第54節 傀儡第28節 籌劃第101節 說服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39節 大柱第9節 慧心第56節 再刺第65節 答卷第24節 迷霧第46節 輕薄第34節 潛移默化第53節 經濟會議第62節 風情第106節 出巡第3節 山雨欲來第7節 美人第9節 插曲第112節 驚天變第70節 夫妻第30節 轉機第38節 鬱悶第98節 遊擊(1)第42節 會師第91節 春夢第101節 松江第24節 解圍第33節 皇位第42節 波及第77節 配角第29節 爭議第3節 風起曼隆(3)第106節 國之體制(2)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2節 關西總督第49節 特種部隊第67節 北國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28節 瀘江烽火第52節 驚變(1)第56節 祭天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127節 大發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