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韓信與龍且
【自漢王二年九月以來,韓信領數萬之卒,歷經數月滅魏,平代,覆趙,定燕,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將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徹底征服。
但儘管如此,面對最後的東方大國——齊國,韓信仍然還是心存忌憚之心的。
同時,又由於西楚的虎視眈眈,所以這場齊國之戰註定將會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戰役。
而事實上,齊國之戰是韓信東征五國戰役的最後一戰,同時也是他打的最艱難的一場戰役。】
【在出兵伐齊之前,韓信與劉邦之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或許也正是因爲這段插曲,給劉邦心裡紮下了一根刺。】
【漢王三年冬十月,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滅趙國後,便在趙國設立了常山郡和代郡。
按理來說,身爲漢國大將軍韓信,在他全面控制趙國後,理應是將趙國的治理權交還給漢國政權,交給劉邦來任命。
當時漢政權在韓信還未攻下趙國前,就已經提前任命了常山郡郡守張蒼。
而後當張蒼協助韓信攻滅趙國後,漢政權中央便以張蒼爲“代相”,全面控制代地。
所以,按照之前攻取代地的先例,新攻佔的趙國理應是交由漢政權任命的這位“趙相”。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漢政權還沒有發話之前,作爲趙國當時的實際控制者大將軍韓信卻反過來對漢政權中央提出了他的建議。
韓信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劉邦重新恢復趙國的諸侯國身份,並以原常山王張耳爲新趙王。
大家都知道,張耳乃韓信心腹,因此很顯然,對於趙地韓信心中並不想將其完全交給劉邦控制。】
【劉邦並沒有在韓信提出請封張耳爲王后,便立刻封賜張耳爲王,因此從這裡就能看出劉邦的猶豫,以及對韓信暗地裡的不滿。
但是因爲此時項羽正率領西楚軍隊瘋狂的進攻滎陽,所以劉邦根本就沒有時間來管趙國的事情,於是只能讓韓信進一步加深了對於趙國的控制。
這是大忌!
不知道韓信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又或許是韓信他已經想到,卻絲毫不放在心裡罷了。
韓信的驕傲,可見一斑。】
【當時,西楚軍隊一直在滎陽一線瘋狂的進攻劉邦軍,導致劉邦軍一度被打回關中。
而後劉邦繞道,出武關至南陽郡,但緊接着又被打回到了成皋一線。
而遠在趙國的韓信和張耳軍本來是應該前來援助,但不知爲何,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援軍就是遲遲未到。】
【時間來到漢三年六月,終於再次突破楚軍包圍圈的劉邦終於忍無可忍,遂帶着輕騎直奔駐守在趙國的韓信軍隊大營,進而直接奪取了韓信軍隊的實際控制權。
由於劉邦來的太快,韓信和張耳當時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再加上當時韓信麾下的很多人,比如作爲劉邦心腹的假左丞相曹參,一直都是韓信軍中名義上的副帥,因此韓信轉瞬間就被劉邦給奪去了軍權,但也無可奈何。】
“其實,漢高祖也在防備着韓信,他心裡應該很清楚韓信的性格。”
“韓信很可能只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就這麼輕易的轉手給別人吧,他對劉邦還是很忠心的,不然也不會拒絕獨立的提議。”
“你想得太簡單了,韓信之所以沒有獨立,還有很多其它因素。”
“願聞其詳!”
“例如,糧草”
【由於韓信之前的主力大軍幾乎都被漢王劉邦調走了,所以在韓信伐齊之時,麾下除了一部分跟隨他的舊將,比如曹參、傅寬等人外,也就只剩下灌嬰領導的那支騎兵了。】
【切斷楚軍糧道、戰略包圍項羽的計劃就差第三步滅齊,於是劉邦命韓信領兵東進擊齊。
爲此,劉邦採取了兩個手段:一是命韓信進軍,企圖以武力壓服齊王廣;二,則是命酈食其遊說齊王廣。】
【面對韓信軍的呼嘯而來,齊軍也很快就集結大軍於歷下展開積極防禦。
應該說,齊軍的此次防禦作戰也算是準備相當充分的,並且啓用的也是包括外姓將領華毋傷和宗室將領田解在內的人。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以韓信現在的軍力,想要通過歷下絕非易事。
事實上韓信軍在抵達歷下附近後,也的確沒有立刻發起進攻。
當然了,韓信軍沒有直接發起進攻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爲當時作爲漢王劉邦麾下軍師之一的酈食其去了齊國,而他去齊國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說服齊國投降。】
【而酈食其,他實際上也是成功了的。
當時,酈食其與齊王田廣、齊相田橫經過一番會談後,順利達成了和談協議,而後齊王爲表誠意,便主動撤除了齊軍在歷下的戰備狀態。
而當韓信聽聞酈食其已經說降齊國後,便準備停止進攻齊國了,正如《漢書·韓信傳》中記載的韓信:“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信欲止”。】
【可爲什麼之後又爆發了齊國之戰呢?
這就要說到其中最爲關鍵的一點了,同時這也是蒯徹說服韓信攻齊的最重要論據:
“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之衆,乃下趙五十餘城。爲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意思就是說,酈食其說服齊國縱然功勞很大,但他畢竟就是一個人。
而之前說服燕國歸降,雖然也是一個使者的功勞,但那個使者卻是由韓信派遣的,因此無論如何定燕之功都要放到韓信身上。
可這次結果卻不同,酈食其雖說是漢王劉邦派遣的,但更多的是他主動請纓前去的,所以此次酈食其說降齊國,真可謂是以一人之力奪滔天之功!】
【蒯通是韓信的謀士,他最終建議韓信攻打齊國,提出的理由有二:第一,劉邦命令韓信攻齊,但並沒有詔令停止攻齊;第二,韓信用一年時間攻下趙國五十餘城,酈食其憑藉口舌便勸降齊國七十餘城大將軍與麾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最終卻還比不過一介儒生,就算你韓信能接受,你手下那麼多新歸降的將士,能接受嗎?
其實,這不僅是蒯通的主意,更多的是來自軍中中高層甚至是基層將士們的意志,蒯通更多扮演的是個傳達者罷了。】
【毫無疑問,韓信爲了照顧自家將士們的情緒和前途,最終採納了蒯通的建議。
而這一決定,也導致了兩個後果:
後果一,酈食其慘死。
因爲勸降有功,酈食其是齊王田廣的座上賓。
爲表示真心誠意的投降,齊國邊線撤去兵士。而韓信趁機攻城,一直打到了臨淄,田廣深感受騙,於是在逃跑之時將酈食其烹殺。
後果二,扭轉了楚漢之間的局勢。
齊王田廣逃跑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項羽在圍攻劉邦之時,派遣大將龍且救援齊國,這可以說是漢楚兩國的戰略決戰。
而這場戰略意義極爲重大的決戰,劉邦和項羽卻都沒有參與。
韓信與龍且,便全權代表了劉邦和項羽,提前開啓了一場漢楚之間的決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