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回來第一件事:招攬忠臣,點殺奸臣!
看過石敬瑭毫無尊嚴和道德底線的人生,又看過了劉驁那荒誕可笑的皇帝生涯。
回到自己世界的楊廣,醒來後就一直愣愣的看着屋頂發呆。
之前,由於楊廣及時下了罪己詔,並且信誓旦旦保證不會犯下那些錯誤後,這纔好不容易穩住了那些世家豪族和黎民百姓。
但楊廣知道,他和關隴貴族之間的隔閡已經出現,想再回到以前那種關係,恐怕已經是不可能了。
但他現在還有另外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團結另一個階層的力量。
開科舉後,中下層的寒門和百姓便有了上升的通道,只要當朝堂裡有足夠對抗士族豪門的官員存在,他楊廣就能有更多的手段來鞏固皇權,打壓世家豪門。
更何況,他現在還能找到一個能力足夠強大,且足夠的忠心的人來幫忙!
“陛下,您醒了?”蕭皇后第一時間發現躺在牀上的楊廣,已經睜開了雙眼。
楊廣在蕭皇后的攙扶下,慢慢坐起來,而後問道:“張須陀還沒回來嗎?”
自從上次回來後,楊廣就對李世民口中那位“隋朝最後的名將張須陀”信賴有加,更是把去太原李家召見李世民的秘密任務交給了他。
楊廣的母親和李淵的母親是“親姐妹”,因此楊廣和李淵這兩人乃是表兄弟關係。
都說北周、隋、唐這三朝乃是“親戚王朝”,看似改朝換代,實際上核心的統治集團還是這麼幾家人,數百年都沒有變過。
聽到楊廣問話後,蕭皇后回答道:“還沒有聽到張將軍回來的消息。”
然而,蕭皇后的話音尚未落地,外面便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末將張須陀,參見陛下!”
“末將李世民,參見陛下!!”
李世民來了!
楊廣雙眼一亮,顧不得穿上龍袍,手中捏着忠臣符石,披頭散髮的就從屋子裡跑了出來。
●тTk ān ●¢ o
“哈哈!我的好侄兒來了!!!”
楊廣大笑着跑到李世民面前,然後一把抱住他,順便將忠誠符石拍在了李世民背上。
一道不易察覺的青光一閃而過,李世民心中原本還有些抗拒的感覺,突然就煙消雲散了。
張須陀猛地眨了眨眼,他剛剛恍惚間好似看到了一道青光。
可當他定睛再看時,卻完全看不到有什麼異常,除了李世民和楊廣兩人之間突然好得蜜裡調油一般的感情
“哈哈哈!世民你終於來了!來來來,朕爲你設下了家宴,今日一定要不醉不歸!”
“陛下.”
“叫表叔!”
“表叔.“
“好!世民你生的一表人才,英武不凡,將來一定是一位世間罕有的賢臣良將!朕一定會狠狠地重用伱,絲毫不會比張須陀張將軍差!”
旁邊的張須陀這麼一聽,心中驚訝的同時也生出了無盡的感激,“陛下,末將願爲大隋、爲陛下效死!”
“來!世民、張將軍,你們隨朕一起赴宴!”
李世民與張須陀對視一眼後,隨即齊齊向楊廣躬身行禮道:“謝!陛下!”
李隆基現在還處在開元十年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大唐國力蒸蒸日上,天下一片歌舞昇平。
雖然現在沒有危機,但看過大唐今後慘狀的李隆基和文武百官們,還是對未來充滿了危機感。
李隆基現在還是一個英明果決的皇帝,
他聽從大臣們的建議,第一時間下令抓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人,還派出邊軍搜尋安祿山的下落。
同時,他也在張說的幫助下,開始裁撤邊軍,改革京師的府兵制,並且還在謀劃着如何削減節度使的權力。
“節度使”這個名字,現在恐怕已經成爲了所有唐人的心病。
“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亂時都擔任着割據一方的節度使。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正是節度使那過大的權力,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慘劇。
節度使的權利究竟大到了什麼程度?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起。
第一、財政方面。
唐朝的節度使可以在自己的轄區屯田,自給自足,滿足自己軍隊的後勤補給,完全不用擔心被唐朝中央政府掐住脖子,沒飯吃。
同時,節度使還拿到了食鹽資源的管理權,收取鹽稅,因此那些節度們一個個富得流油。
第二、軍事方面。
在軍事方面,藩鎮實行募兵制,只要藩鎮的節度使有足夠多的銀子,就可以無限制的招兵買馬。
而唐朝中央政權卻沒有辦法掌握和控制節度使軍隊數量,甚至可以說已經失去了對藩鎮節度使軍隊的管理權,這些士兵,完全就成爲了節度使個人的私兵。
而且節度使能統一調動、靈活性更強的幾個集團軍作戰,並且擁有“軍事專殺”權。
第三,行政方面。
爲避免地方官對節度使軍事行動的影響,從天寶中開始,節度使們便擁有了藩鎮的行政權。
藩鎮的官員都是由節度使上報唐朝中央朝堂任命,即使州刺史也爲節度使所屬。
這樣一來,藩鎮節度使便擁有了其轄區內數州的行政權,可以自行選拔任命官員,導致蛇鼠聚成了一窩。
不但如此,有的人甚至還兼數道的節度使,這樣一來,可以想象結果將是如何的恐怕.
可歷史上的唐玄宗爲何要給節度使那麼大的權力呢?
原因其實還是在大唐面臨的強大外敵上。
自唐朝初期以來,大唐朝廷就面臨着巨大的外敵威脅。
吐蕃、突厥、奚、契丹等輪番上陣,不斷侵擾唐朝邊境地區。
唐太宗在的時候雖然把他們打老實了,可卻沒有把他們打死,這些番邦在恢復過來後,便又對富饒的大唐產生了想法。
可惜的時候,大唐的皇帝不都是李世民,也沒有李世民時期那麼多的將才。
面對異族的頻繁而靈活的騷擾,唐朝軍隊往往只能疲於奔命。
異族往往都是數千或者萬餘精騎出動,行動迅速,來去如風。
往往當唐朝的朝廷收到敵人進攻的消息後,他們纔開始戰鬥動員、運送糧草、集結軍隊。
等到好不容易把軍隊開到前線陣地時,敵人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鑑於這種被動挨打的困局,唐朝的朝廷便開始在邊境重鎮駐紮常備軍隊,而邊境重鎮的長官,就是節度使。
由於中央朝廷不太清楚邊境的具體情形,所以便賦予了節度使自行招募軍隊的權利。
在盛世之中,願意跑到邊境去當兵的,一般都是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流浪漢和亡命之徒,他們只能以軍隊爲家,終身從軍,相當於職業軍人。
節度使掌握着他們的生殺大權,他們對節度使有着很強的依附性,長此以往,節度使就對軍隊擁有絕對的控制力。
再加上節度使慢慢總攬一區的軍、民、財、政大權,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掌握天下勁兵時,他們就相當於一個個土皇帝。
當中央權利被分化,當中央朝廷的權威被弱化時,那些土皇帝就會化身爲一匹匹眼冒綠光的餓狼,對繁華的中原世界露出尖利的獠牙。
李隆基正是從後世的皇帝們那裡得知了節度使的危害,這才下定決心要先一步制衡和約束節度使的權利。
而這一點,就極爲考驗唐玄宗李隆基識人用人的本領了。
不過李隆基現在根本不慌,因爲他可以從後世的皇帝那裡得知,誰是忠臣,誰又是奸臣、佞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