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櫻寶種植的金耳雪耳已經可以採摘。
她與楚楚忙了幾日,將所有菌菇都摘下來曬乾,之後重新種上,再次種了六百朵金耳與三百朵雪耳。
將曬乾的金耳雪耳交給溫夫人,還送了點果脯與剛剛成熟的蘋果,讓溫夫人與溫姐姐在路上吃。
這天,溫夫人帶着女兒乘上馬車離開村子。
與她們一起走的,竟然還有徐坤與楚彥。
張猛師父說,徐坤與楚彥只是送溫夫人離開,過段日子就會回來。
可櫻寶一點都不信,因爲楚楚送別楚彥時哭成了淚人,就像是生離死別。
轉眼到了五月,葡萄已經全部售賣光,但果林裡的蘋果梨子陸續成熟,也被姜泉摘了送去縣城的鋪子。
如今櫻寶的店鋪已經走向正軌,不僅正式掛上姜記特產的招牌,還讓姜成註冊當了鋪子的大掌櫃。
二堂哥姜泉心裡再不樂意,也只得勉強同意。誰讓大哥年長,還爲此放棄繼承家業,獨自分戶出去了呢。
但姜泉就是不甘心,於是給自己封了個大管事的職務,專門負責採買運輸。
至於鋪子的利潤分紅,櫻寶要了五成,其餘五成隨便大堂哥與二堂哥他兄弟倆怎麼分。
果脯這些,因燕茹參與了製作,姜成便給了一斤三十文的加工費,三百多斤果脯就是十幾兩銀子。
燕茹也沒推辭,等杏果桃子罷市後,應櫻寶的要求,她閒來無事又開始製作胭脂與香粉。
大妮二妮忙完自己的事,也跑去跟着做一些,有時還帶村裡幾個小姑娘一起。
櫻寶更是每天拎去一大籃子花瓣,像什麼月季、牡丹芍藥、紅藍花、荷花等等,天天不重樣,送給二伯孃製做胭脂香粉。
有時燕茹還挺奇怪,爲何小侄女能摘到這麼多花瓣,個個大而鮮豔,帶着濃郁香氣,也不知從哪裡弄來的。
一天早上,櫻寶溜鹿回家,就見家門口停了一輛驢車。
鎮上的李郎中正與老爹談話。
“三郎,你家櫻寶不是要學醫麼,老夫藥鋪正要招個藥童,不如讓她去老夫那裡做個學徒吧。”李郎中坐在院子的葡萄藤下對姜三郎道。
姜三郎猶豫一會兒,“這事等我問問寶兒再說。”自己閨女主意大,做不做藥鋪學徒還得看她自己的意願。
李郎中呵呵笑道:“其實這也是我師兄的意思,你還記得他吧,就是溫夫人的翁公溫井言,他如今在京城太醫院供職。咳······他說你家櫻寶天賦極好,去老夫那裡不過是讓她學學如何辨藥看診。”
姜三郎當然知道自家閨女天賦好,但那個溫老頭是太醫院的倒是出乎他預料。
可一想到閨女的奇異本事,便不覺得那老頭有多了不起了。
但李郎中也是一片好意,自己不能不慎重對待。
能進藥鋪當學徒當然是極好的,一旦學成,那便是終身的飯碗。
加上閨女本來就有的本領,她肯定能成爲十里八鄉的小神醫,一輩子被人尊崇,榮耀無比。
正思量着,櫻寶噔噔噔跑過來:“爹,我願意。”
李郎中聞言眼睛一亮,目光灼灼看向姜三郎,就等他開口應允。
姜三郎皺了皺眉,“可你一個女娃子,去鎮上住哪裡?”
南坡離鎮子有十來裡,家裡馬車被二侄子用於運送果子去縣城,自己沒辦法早上送閨女去藥鋪,晚上再去接回來。
“這個你不用擔心。”李郎中道:“就讓櫻寶住我家便是,老夫小孫女與櫻寶差不多大,到時候兩個孩子就住一起。”
姜三郎望向閨女,“寶兒覺得如何?”
櫻寶點點頭:“我可以。”
師父也曾說過,讓她有機會去藥堂多學習學習。
她雖能認識一些尋常藥草,但炮製過的藥材一個都不識。
而李郎中家有藥鋪,自己在藥鋪裡不僅能學着辨藥,還能接觸到很多病人,正好可以多多練習望聞問切。
“好吧。”姜三郎拍拍小閨女,“那你就去吧。”
於是春娘幫閨女收拾一些衣物鞋襪與一些隨身物品,還帶了一些蘋果梨子作爲禮物,與丈夫姜三郎一起送小閨女至鎮上李郎中家。
李郎中有兩子兩女,老妻早已去世,他與大兒子一家守着鎮上的藥鋪生活。
小兒子帶着妻兒在縣城開了一家小藥鋪,也還過得去,兩個女兒早就出嫁,一個嫁在本鎮,另一個嫁去縣城。
李郎中的小孫女今年七歲,名叫李夕華,見家裡來個年紀相仿的小妹妹同她作伴,很是高興,拉着櫻寶去認房間。
“以後你就跟我住一起,牀都準備好了,你睡這張,我睡旁邊那張。”李夕華拉着櫻寶走到兩張桌子旁,“祖父還讓人搬來兩個書桌,你一個我一個,筆墨紙硯都給你預備好啦。”
“對了,還有這個藥箱。”李夕華打開桌上的一隻藥箱,指着裡頭的物品道:“一盒銀針,五個拔罐,一塊砭石。”
又拿起一個小鎖遞給櫻寶:“祖父說行醫之人的藥箱一定要隨身攜帶,不然就用鎖頭鎖好,千萬不可讓外人隨意翻動。”
見櫻寶一眨不眨望着自己,李夕華小臉一紅,忸怩道:“我…我之前就看一眼,絕對沒翻你的藥箱。”
櫻寶接過鎖頭點點腦袋:“我知道。”
見小娃娃沒怪自己,李夕華嘿嘿一笑,又指着牀鋪旁邊的衣箱道:“這個衣箱是新的,就留給你用吧。”
“謝謝夕華姐姐。”櫻寶將自己的衣裳放進衣箱,問:“咱們現在去藥堂嗎?”
李家的人她都認識了一遍,現在要去熟悉熟悉藥堂環境了。
“好吧。”
其實李夕華不怎麼喜歡去藥堂,她聞久了藥味兒就腦仁疼,偏偏爹孃一定讓她跟哥哥們一起學醫,真是煩死人。
兩女娃娃來到藥鋪,李夕華的大哥李藺正蹲在地上用石碾子碾藥。
李藺朝櫻寶點點頭,便自顧自忙活。
櫃檯那邊還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是李郎中的二孫子李青,正用戥子給一位客人秤藥。
每秤好一味藥,他就平均分在五個紙包內,手法熟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