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宏觀

那個光學試驗,是在講學的第三天所作的,程知遠爲此還留下了一句在齊國流傳很廣的諺語。

“一眨眼,光,刺汝於前。”

這來自於當時程知遠講述光學模型的第一句話“剛剛我已經用光速斬下了各位的腦袋”。

這句話在第三次講學之後在齊國風靡一時,主要是因爲光學模型帶來的有趣與各種現象,而其實,墨翟最後來到新學宮,也有一部分是因爲程知遠的光學模型的原因。

光學模型,最早是墨翟所研究的,但是因爲墨家利天下死而後已的主義,和很多學派衝突,而且近年來,諸子崛起,天下再也不是“非楊即墨”的狀態,自墨家三分之後,墨門就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巨大聖門了,內在只是一個空殼子。

比起儒門八脈互相分開,卻又各自衍生出龐大勢力,在戰國時代,願意爲天下而犧牲自己的墨者顯然越來越少,而在南方矩子孟勝做出拼命的決策,導致南方之墨差點在守城戰中全軍覆沒之後,墨家的聲音便越來越微弱了。

列國需要墨家,需要的不再是墨家的義,而是墨家的“機械”。

弩箭怎麼發射,原理他們不需要知道,他們只需要知道,這個東西,如何製作。

知道了怎麼製作,就能量產,拿着墨家制作的量產武器,可以迅速投入到全新的戰爭之中。

而法器,因爲必須要注入精氣神明才能催動,而不被列國歡喜,製作成本過於高昂也是大問題,否則,若是都有如木銅鈴一樣的寶物,那首先接納諸子百家的齊國,早就該一統天下了。

而這一點,也是西方之墨被東方,南方兩派劇烈抨擊的原因,認爲西方之墨助紂爲虐,不僅製造殺人機器,同時還背棄了墨子的義,這和勝綽又有什麼區別!

故而,西方矩子腹在孟勝死後也並沒有活多久,抱憾而終。

他一直記得孟勝死前所說的話,那些話已經流傳到天下。

【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

墨者,非利天下之人,而是用來“備世之急”的。

昔年馳騁天下的楊朱墨翟二人,終於走到了輝煌的盡頭,日薄西山之後,養精蓄銳,自我爭鬥而不與外界衝突的儒家突然醒來,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儒家已經站到了三上門頂尖的位置。

楊朱學派退隱之後,法家後來居上,和儒家,墨家並稱爲三上門。

仲尼也繼承了魯隱公的至聖稱號,但這,不過是列國冠給他的而已,即使仲尼真的十分強,非常的強,他的道理卻依舊不被世人認可。

戰國需要儒家,他們需要儒家的體量,但不需要儒家的道理。

“我不是來推行墨家的學說的。”

程知遠首先申明瞭一點:“墨家與儒家素來水火不容,但是我還要說一點,墨家的義並沒有錯。”

“儒家的義,也沒有錯,墨者脫胎於儒者,最後回返入天下間,從何處來,歸於何處,這光學模型最初的道理,也是墨子所制,我拾人牙慧,不過是改良了一些。”

程知遠開始講述光學現象,同時,從折射開始。

兩小兒辯日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天文,而是一種反應智慧與對待知識的態度,仲尼表示自己不知道,那麼就不知道,他很誠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而兩小兒提出的理念,看似荒誕無稽,可事實上,卻能在一時之間難倒仲尼,這反應的是學無止境,知識也並非全在簡牘之中,正是對應了南華真君與東郭先生的那番話。

東郭先生問南華真君,道在何處。

南華真君一共回答了三次,第一次說在螞蟻窩裡,第二次說在瓦片碎石之間,第三次說在糞坑屎尿之內,東郭先生笑問怎麼越來越卑賤,南華真君回答,“道”就是在最卑賤的地方。

但這些道理,儒家的大先生們都是明白的,也清楚的,更不需要程知遠從傳統角度再給他們上一堂課。

所以,程知遠拿出了那個光學模型,以劍畫地,著圓於前,開始給各位講述兩小兒辯日的另外一個方面。

諸聖之中,子夏說的最有道理。

“我先以蓋天之說,來解釋.....”

蓋天說是簡單粗暴的,天圓地方罷了,程知遠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爲星辰,但起碼有一點,這個世界有蓋天說,有渾天說,甚至.....

程知遠還在稷下後山,找到了宣夜說。

蓋天,渾天,起源於春秋時期,宣夜起源於戰國中後期,而程知遠翻到這本書的時候,難免不想到荀子。

戰國後期,其實能著作出宣夜這種鉅著的,在整個當時的社會中,也只有荀子能夠辦到,因爲宣夜說的一切,雖然是引自《莊子》,但事實上仔細看看會發現,其中的道理,都符合荀子的《天論》!

但是宣夜在秦漢之後,無人再度宣講,董仲舒重提及渾天,後來蓋天說死灰復燃,每個朝代都想反撲渾天派,但一直都失敗,直到清朝...成功了。

渾天說,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地心說,只不過和地心說不同處在於,地心說認爲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而靜止不動,但渾天說認爲天包裹在大地之外,天地皆如雞子,懸於球中緩緩轉動,地體爲天地之球心。

渾天說優於地心說,但劣於日心說。

程知遠談及蓋天,儒家有人贊同:“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

程知遠道:“曾子曾言,天道圓,地道方?”

曾參道:“天地之方圓,乃天地之二道,圓形的天蓋不住方形大地的四角,當年我就反駁過那人,蓋天不足以見天地之本相。”

子思學派內部,如子循等,面色微微動了動。

即使是同一學派內部,對於不同事物的看法也有分歧。

程知遠:“蓋天時,太陽自東極升起,從湯谷出,從東海的大桃樹上起駕;蓋天時,太陽自西極落下,自虞淵落,自西天的大梧桐下安眠,若是這樣,則...光是這樣的....”

程知遠畫了一幅圖,太陽的光芒從東方出現,然後開始追逐,這裡面配合了小孔成像的光束。

“天地自黑夜化爲白晝時,天地之間第一縷光芒,應該只照耀到東方。”

程知遠道:“然而,西天之民,幻化衆生,西王母,黃帝宮,九野皆至,一樣能夠看到東方盡頭的太陽,那麼這一束光是從何而來的呢?”

子循:“光耀天下如燭龍開眼,瞬息而來,普照十方而已。”

程知遠:“子循先生,如果你聽過我在稷下學宮做過的光學模型,你應該知道,我已經用那個光學模型做出了光是有速度的結論。”

“天地之光,絕不可能一瞬間照耀四海八方,你若向西極一直走,一直走,總會走到大地盡頭,不論那裡有沒有人。”

這個世界估計沒有歐洲,但是同樣的,東方有了東極山海天子,西方有了西極幻化之人,說不得是兩個世界連通的區域。

“在那裡,東方的天之一瞬,西方盡頭絕對不能照見。”

子循失笑:“西極之外的西方盡頭?且不說有沒有這個荒誕的地方,即使是有,你沒有去過,如何拿得出證據?”

程知遠:“我假設這個世界是有另外一面的,大地不斷延伸.....光的速度是.....以這個速度,結合大地延伸的距離,那麼在第一頃刻的,以當下的‘裡’數來計算,約莫是四十五萬裡至五十萬裡外,子循先生,你可以看到天地依舊漆黑,而萬物卻已皆明的詭異景色。”

子循想了一下,認真道:“你沒有證據,也無法證實。”

即使是原本地球,直徑也不過兩萬餘里,這個世界哪怕大於地球十倍,也不過就是二十幾萬裡。

瞬息之間五十萬裡....那是聖人都無法到達的地方,或許白玉京就在那吧。

程知遠:“人不能證明的多了,但是模型可以,這就是我爲什麼要製作光學模型,重複墨子曾經試驗的原因之一。”

“從蓋天的世界來看,就是如此的。”

“惠子提出的那些題目,世人稱之爲詭辯,但我卻稱之爲悖論,而那玉連環也是我解的,雖然方法是我藉助前人,先賢的道理而解出來的,倒不算我一人之功。”

子循失笑:“我在稷下聽聞,程子常常言自己受到先賢先典教導,但這種先賢先典,我等居然從未曾見過.....”

程知遠:“伏羲氏連山我能學得,子循先生未必就能學得!”

這一句話落下,子循頓時啞火,這句話還真是真的,天下連荀子都解不開連山,但是程知遠可以直接看到其中的算法,有些東西,就是給特定的人留下的特定的知識。

“我們再回到兩小兒辯日的本質上來。”

程知遠道:“如蓋天所言,那麼天地之間光明黑夜並非同時而至,天之漆黑,世已光明,天之光明,世已漆黑,豈非笑話?”

“蓋天時,若兩小兒在五十萬裡的點上,那麼他們向前一步,則便離太陽近,向後一步,便離太陽遠。”

衆聖愣了愣,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卻又說不出來。

“詭辯嗎?不,這就是蓋天之下的兩小兒辯日。”

程知遠道:“下一個是渾天。”

“到了渾天,蓋天的道理就不適合了。”

渾天時就可以畫近日點,遠日點,如果從宏觀意義上來說,那麼太陽在渾天中轉動的時候,繞着懸浮的球體世界轉移,那麼兩小兒在日初時,太陽運行到近日點,中午時運行到遠日點...當然,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不過渾天麼,程知遠把時間壓縮到一個極限,這樣看就很明顯。

當然,到了渾天,就必須要提及陳良,子夏所說過的“氣”了。

這個道理,程知遠只是簡單的講述了一下,衆聖並不是傻子,他們平時的精氣神明也會沸騰,太陽乃是天象之中最宏偉的東西,它的精氣神明肯定是存在的,並且會不斷影響大地天穹,這也不僅僅是諸子百家中儒家的認知,同樣是其他所有學派的共同認知。

日出時,以渾天來看,太陽的力量轉動到球體中心的後面,故而帶動着氣也沒有過來,所以剛剛明亮的一面顯然是寒冷的。

但程知遠最後要用模型解釋的,並非是渾天,而是宣夜!

蓋天時候,光的照射方式與渾天絕不相同,這是因爲太陽的距離不一樣,世界的構架也完全不一樣,荒唐與稍有秩序絕不是同義詞,折射的現象雖然一致,但是不代表最後的答案也一樣。

“宣夜?不知是何方派系的僞劣假著而已.....”

子思皺眉,看向程知遠,同時,他心中卻是亦爲這精妙的光學模型而生出讚歎。

程知遠道:“蓋天有荒誕八難,渾天有千寸之差,故而光在其中,我們看到了的兩小兒辯日,他們的結果,都是不同的。”

“蓋天說的話,第一個孩子贏了,渾天說的話,兩個孩子都是半錯半對。”

“但我們的天地,既然有三種說法,那麼至少有一種是接近真相的。”

“兩小兒的智慧,不單單是頑童的智慧,仲尼不能答,真的是仲尼不知道嗎?”

程知遠忽然道:“不,仲尼其實可以說出答案來,他甚至不需要依託任何人,只要他說了答案,兩個小兒必然‘恍然大悟’,但是仲尼沒有,並不是他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是他不知道,怎麼把‘答案的原因’告訴孩子們。”

“萬事萬物皆有起始,天地之象亦有本來面目,我等探索天人,是還天以真相,予人以本來,兩小兒不能知天地之貌,仲尼有天大之德卻也不敢誤導旁人,孩子們依舊爭論不休,仲尼卻以此爲贊,述於列禦寇。”

“兩小兒都不對,而且與諸位想的不同,是兩小兒,都差的離譜了。”

程知遠道:“仲尼不知道,但我略知一二,諸位現在看我,我便是那兩小兒之一。”

“而子思先生說的話中,有一句很有道理。”

“天動的很快,太陽動的更快,遠遠在大地之上,故更不必說夸父。”

“夸父全力日行萬里,大地安逸,隨隨便便日行八萬裡,大地遠勝於夸父,但大地之動,是相對於天,故而大地相對於夸父,就是靜止的,因爲夸父的速度遠遠小於大地的動速。”

“而天動之速又大於大地,太陽的動速更大於天空,天空相對於大地就是亙古不變的。”

“地在夸父之前,天在地之前,而太陽距離天,卻不知有多遠。”

“這是宣夜所見!日月星辰,彼此不相干涉,懸於氣中,天亦爲氣,自然生於虛浮之中,日行一度,月走十三,蓋因日離天地之遙遠,月離天地之極近,是虛浮之世無邊無涯,其間之差,遠勝蓋天渾天!”

“在如此巨大的宇宙尺度上,我等皆爲螻蟻,放眼宏觀之世,渺渺如沙塵不可計較,故而大小變化不能察覺,地在轉,天在轉,日也在轉,日出時,光入天氣,折角巨大,太陽便也顯得巨大了。”

子思搖頭斥責:“沒有證明,荒唐至極。”

這句話放在擁有神鬼的世界中,確實是可以說的,但程知遠道:“錯了,我並不是在說這個世間如何,我只是在用宣夜的世界,做一個模型,一個能夠支持兩小兒辯日,正確答案的模型。”

“至於模型,是一種思考,是可以被推翻的。”

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第四百九十五章 武丁帝劍!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六百零四章 宏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太阿倒持(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伏日窮兇第三百三十二章 程者,物之準也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於地獄之下(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背棄天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七十七章 正劍(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五百七十章 聖戰(上)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六百一十二章 九重樂土第六百八十一章 說劍第二百一十一章 七千年前的對撞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五百零六章 魏王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四百零四章 無能劍者(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三百一十九章 稷下之請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下無雙(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六百一十八章 乘車負擔第二百八十章 夢 ? 我心安處,便是靈山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二百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二百六十七章 《七星》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夢 · 禺稿山(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夢 · 望山巫第七百七十九章 關尹子第五十五章 劍食人心第三百零三章 四懷疑,呈者見第三百五十四章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四百七十八章 仙道未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仙威無上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十五章 世間聖門,五圈六步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道尊!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仙人 · 庚桑楚第五百六十章 推杯換盞(上)第三百零三章 四懷疑,呈者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低分海樹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六百零三章第一百零一章 仲夏之炎(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萬法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往世雷書(五更,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四百五十五章 碎嘴先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斬蛟劍下斬蛟龍第四百一十八章 程跑跑跑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嬴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顏如玉(四)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五百零九章 哪條野狗是趙高?第十六章 儒門,龍素第六百六十章 人間大亂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唐三藏過萬妖嶺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二百零七章 奎!第二百零八章 憶妖
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第四百九十五章 武丁帝劍!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六百零四章 宏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太阿倒持(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伏日窮兇第三百三十二章 程者,物之準也第二百八十六章 夢 · 山神的美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於地獄之下(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背棄天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七十七章 正劍(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五百七十章 聖戰(上)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六百一十二章 九重樂土第六百八十一章 說劍第二百一十一章 七千年前的對撞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五百零六章 魏王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四百零四章 無能劍者(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三百一十九章 稷下之請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下無雙(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六百一十八章 乘車負擔第二百八十章 夢 ? 我心安處,便是靈山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二百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二百六十七章 《七星》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夢 · 禺稿山(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夢 · 望山巫第七百七十九章 關尹子第五十五章 劍食人心第三百零三章 四懷疑,呈者見第三百五十四章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七百二十八章 道尊之名,天宮入世第四百七十八章 仙道未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仙威無上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十五章 世間聖門,五圈六步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道尊!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仙人 · 庚桑楚第五百六十章 推杯換盞(上)第三百零三章 四懷疑,呈者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低分海樹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六百零三章第一百零一章 仲夏之炎(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萬法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往世雷書(五更,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四百五十五章 碎嘴先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斬蛟劍下斬蛟龍第四百一十八章 程跑跑跑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嬴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顏如玉(四)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五百零九章 哪條野狗是趙高?第十六章 儒門,龍素第六百六十章 人間大亂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唐三藏過萬妖嶺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二百零七章 奎!第二百零八章 憶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