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

這是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的,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儒家的人並沒有不知道的,因爲仲尼後來把這件事情,和當時的仙人“列禦寇”說了一下。

後來列子把此事寫在著作中,其實也表示了仲尼的誠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學習態度。

程知遠道:“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中午時則離人遠;第二個孩子則是認爲,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時離人近。”

“理由呢,自然也是有的。”

“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如車蓋,到了中午時,小的像是一個盤盂,這是近大而遠小。”

“第二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就像是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滾燙,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程知遠對子思做出請的動作:“仲尼不能答,不知孰對孰錯,子思先生可答否?”

“衆位,可答否?”

子思未曾言,而子循則是先開口:“我覺得,第一個孩子說的有道理,而第二個沒有道理,就如同子非魚的事情一樣,是胡來胡語。”

“請講。”

程知遠向子循看去。

子循道:“第一個孩子的道理,追溯到三代的時候,東方的湯谷,十日並行於世,大地乾旱,民不聊生,遂有大羿射日之事,正是因爲太陽離得地面太過於近,故而天地灼熱,而平素裡太陽被羲和神駕馭,從天頂行過,離大地遠,故而世間溫潤。”

程知遠問:“因爲沒有飛起來?”

子循笑:“是沒有飛起來。”

“第二個孩子的道理是錯的,冬日的時候,太陽也依舊會出來,但卻沒有夏日時那般炎熱,這近熱遠涼的道理就行不通了,太陽明明沒有升起,但是在冬日依舊沒有暖意,可太陽不論是夏日,還是冬日,我們站在大地上看,它與大地的距離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太多的誤差。”

“第二個孩子的道理,不能和四季對應,所以,也就是荒謬之言了。”

子循的道理很簡單,也是一下子就找到了一個切入點。

“確實是這樣,第二個孩子的近熱遠涼的道理,不能呼應四時的太陽,春時溫和,夏時炎熱,秋時溫涼,冬時寒冷,但太陽的位置並沒有變化,難道是羲和的戰車跑遠了嗎?”

“那就又和大羿的事件無法呼應,難道火距離人遠了,反而會更熱嗎?”

曾參也是點頭,覺得子循說的極爲有道理。

“我覺得第二個孩子說的對。”

萬章開口了,向諸位聖人行禮:“近大而遠小,聖人以火比喻爲太陽,火近時暖,火遠時涼,這確實是恆定的至理不假,但未免過於片面與侷限。”

“第二個孩子說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是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

“龜蛇入夜時,身體寒冷,龜蛇至日中時,身體燥熱,方纔活動,而萬物皆因陽而萌發,若日遠則萬物不動,若日近則萬物新生,這是佐證一。”

“如四季時,既然子循先生,可以以四季對照日遠日近,日熱日冷,那在下也可以反過來這麼說。”

“冬日太陽初生時,天寒地凍,但是到了中午,卻有一絲暖意;夏日的太陽初生時,天地間沸騰雲霞,到了中午,則雲聚爲雨而轟下。”

“太陽如人,人之幼年,茁壯而大,此時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它的全部,故而大,而到了中午,正午之陽猶如人之成年,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它投射下來的一部分光芒,故而小,但卻熱。”

“而幼兒伸手,夠不着的地方,成人伸手,卻隨意而至,故而我認同第二個孩子的說法,是日初時如新生而遠,日中時正是成年探手故而近。”

“古中神話,不也有佐證麼,若是要扯大羿之事,便與太陽的生死神話,相悖了。”

萬章就像是在說寓言故事一樣,從生命的角度來看,認爲太陽也是一個生命,它走一日就是一生,落在虞淵的若木上,順着暗流回到湯谷,而東方湯谷的扶桑會把這個太陽重新孕育,黑夜就是太陽重生的時間。

萬章認爲,大羿射日的事情雖在三代(堯舜禹)之中,但卻不足以作爲佐證,因爲三代乃至三代以前的時代,太陽神話多有相悖之處,不足以全信。

“孟氏果真愚蠢?”

有人出聲嘲諷,還是樂正氏。

“我認爲,第一個孩子說的是正確的,仲尼不能判斷,是因爲第二個說的也有那麼些道理,但是道理卻不多,而第一個孩子說的,近大遠小,明顯是有理有據的事情。”

“墨家早已做過這種實驗,近大遠小的道理,應該不需要再來證明一次,萬章,你說太陽像是一個新生的幼兒,但同樣,我就拿你的話來舉例吧!”

“幼兒孱弱,只能摸到身邊一兩尺的地方,成人強壯,擡腳便是一丈,所以我們見到早上的太陽,是它的幼兒時,它離我們很近,而到了中午,它越飛越高,走向成年,只需要用一隻手伸出來,就能接觸到我們了。”

“這就是近大遠小,萬章,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卻說了半天,着實是愚,愚蠢。”

萬章面色非常不愉快,他此時倒是也怒了三分火氣:“樂正春!我還尊敬你一聲聖賢先子,可你怕是欺我家師不在此間,對我孟氏肆意羞辱?”

樂正一笑:“孟軻老朽而已!”

咚——!

陳良的劍柄在地上搗了一下,壓下了雙方的火氣。

“有點意思,但是兩小兒辯日,兩家都有道理,兩家卻也都沒有道理。”

陳良的聲音清晰:“荀子對此,應該最爲明白。”

荀子失笑:“我說什麼,我這裡,已經有人說了,陳良先生,莫要擡我。”

陳良搖了搖頭:“第一個孩子說的近大遠小......我站在丘陵上,丘陵很大,但是天上的雲更大,雲的影子把丘陵包住,但云距離我有萬里之高,丘陵卻不過尺寸之間,難道說,雲比丘陵要近於我嗎?”

這句話一下子戳破了第一個孩子的答案。

他說着,又第二次搖了搖頭,而這時候,子夏開口了:

“道理有些站不住,而第二個孩子,更是虛浮。”

“始生時大,旺盛時小;始生時寒,旺盛時熱。這是兩小兒的辯證理由,也是他們的答案,但諸位,可知蜃樓麼?”

“渤海畔的蜃神,他吞吐雲霧,遠航的諸人看到山川樓閣就在眼前,前往探尋卻不過是水中撈月,而真正的樓閣或許是在天盡頭的成山角,但在蜃神口中,萬里之遙須臾便至,有的時候,人的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大小在天地幻象之中,毫無意義。”

“山者至高至大,澤者至廣至淼,但是山在澤上,遠遠觀看,卻發現山很小而澤很大,是因爲澤離我們太近,山離我們太遠,但是,事實上,卻是山遠遠比澤要大。”

子夏指着眼睛:“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不過我是個瞎子...哈哈.....”

他笑了兩聲,倒也讓周圍有些弟子善意的笑了起來。

子夏的意思是,他看不見,所以更能明白這些忽悠人的現象本質。

“而寒,熱,也不能作爲辯證遠近的方法,因爲天地之中並不純粹,還存在着氣,大地有氣,山川出雲,故而大地山川未曾回春,就如同四季交替,寒冬之氣未曾盡去,如何贏得來春暉曙光?”

陳良、子夏的道理讓程知遠也有些詫異,天地中的氣普遍存在,人的精氣神明亦是其中一種,但是子夏此時的話,再向上去一點,就是宣夜說了。

果然,不愧是子夏。

“子思先生呢?”

說到現在,子思還沒有回答,程知遠的這一問,讓子思稍微的動了動。

“仲尼不能知,孩子們笑他,誰說你知識廣博呢,但是仲尼認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懂的東西,不必強求自己明白。”

子思頓了一下:“不過,既然你說這是討論,也向其他聖人詢問,那我,也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這個詭辯,挺好的。”

子思道:“他們說的也都對,各執一詞,但我要說的,只有一個點。”

“就是一個點,那就是,兩小兒以自己爲中心,還是以天地爲中心所辯?”

邊上有人開口:“子思先生胡言了,兩小兒辯日,自然是以自己爲中心的。”

子思一笑:“夸父逐日,自東向西,亙古不能近,夸父乃是自己的中心,但以他的腳程,卻尚且追不上移動的太陽,在這個過程中,太陽依舊是處於東昇西落,是始生時大,天頂時小的狀態,夸父追逐許久,未見太陽變大分毫。”

“在這個過程中,夸父的位置是不斷變動的,但是太陽與夸父的距離卻分毫未動,這又是爲什麼呢?”

南宮适笑着問:“天夠高,地夠廣?”

子思搖頭:“是太陽跑的比夸父快嗎?”

這話出來,許多人都低聲的笑了起來。

“不,是天夠遠。”

子思道:“兩小兒以自己爲中心,但太陽所懸掛的位置,遠遠高於他們能夠接觸到的範圍,便是五嶽也夠不着,中天台也夠不着,於是,就如同我們在望山跑馬一樣,你坐着馬車,從楚國前往齊國,泰山就在前面,你走了一里地,感覺泰山沒有近,走了十里地,泰山還在原地。”

“但泰山不動,太陽會動。”

“天動的速度大於人動,人的點便毫無意義。”

子思道:“我說的,可是真話,還真就是太陽跑得比夸父快。”

這下沒有人笑了,反而都開始沉思起來,而程知遠也極其驚訝,心道儒家的聖人到底是有十八分的本領,如果在這個時代只會口胡什麼春秋大義,估計確實是早就餓死了。

原來歷史進程中,對於天空萬象移動有研究的儒家之人,只有荀子,但這個世界中,衆聖都活到了現在,那麼他們對於天象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了。

儒生從古到今,都是喜歡看天象的,不僅僅是因爲天象可以帶給他們希望,也是因爲天象能夠更好的印證他們的學說。

一個不喜歡看天文的儒生,不是一個合格的儒生。

程知遠忽然伸出手指,聚集劍氣

那手指放下,指向一方天地。

在衆聖的注視下,畫地爲圈。

“兩小兒辯日,假設他們所在的地方,是爲‘大地原點’。”

大地原點?

程知遠點着這個圈:“這個球,就是大地。”

周圍又被程知遠畫了一個大圈。

“這個,是天。”

荀子道:“這是渾天說?”

程知遠道:“是渾天說....這裡有支持蓋天的人嗎?”

“天圓地方,也並未被證明爲僞。”

有人迴應,表示自己支持蓋天說。

程知遠道:“是,在沒有入天空之前,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的天外天是什麼樣,但是,不論是蓋天,還是渾天,都可以解釋兩小兒辯日的道理。”

子思忽然道:“你莫不是要說,以蓋天來看,太陽出於東方湯谷時,以平照世界,入正午時,以輝沐下世間,故而日出時遠?”

程知遠道:“日出時遠,確實是的,但是我們要做一個模型,不是隨口就可以胡說的。”

“首先兩個孩子的邏輯都有問題,這裡面涉及到子夏先生所說的氣,氣折射了光,光迷惑了人的眼睛,而這就涉及到光的路徑。”

“我曾經在稷下學宮,做過一個光學模型.....”

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吾師當爲堯舜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八十七章 夢 · 徵三夷(一)第一百一十章 劍勢,白刃銀屏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一百零八章 相馬記(三)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六百三十九章 鬼門關開!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界(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乃最佳第六人第四百八十章 黃粱前,龍見龍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鬼神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四百二十三章 窮山惡水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下七國皆爲商賈第四十一章 山花爛漫第一百四十三章 孽生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六百二十一章 聖人化天,仙人奉禮!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界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七百七十九章 關尹子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六百四十二章 斗轉星移,天下爲公第五百一十九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七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八十四章 夢 · 同牀異夢?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子劍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四百三十七章 逼其動,離其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軒轅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彈指入雷鳴第十九章 人,蛇,神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四百一十一章 斬蛟劍下斬蛟龍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與程子(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五百一十五章 《雨無正》(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鬼門關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宗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人屍骨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數梨花開長空第七百零三章 藉口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貨可居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三百七十八章 沸水(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湯鼎之沸第二章 莊子說劍第四百七十章 飛馬東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四百零二章 泰山不復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仙與鬼(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六百八十章 熒惑與夫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仙與鬼(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二百二十二章 異變(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風雨大作!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貨可居第七百一十章 傳說中的儒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最早的刺客無雙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
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吾師當爲堯舜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八十七章 夢 · 徵三夷(一)第一百一十章 劍勢,白刃銀屏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一百零八章 相馬記(三)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六百三十九章 鬼門關開!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界(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乃最佳第六人第四百八十章 黃粱前,龍見龍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鬼神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山陵之約第四百二十三章 窮山惡水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下七國皆爲商賈第四十一章 山花爛漫第一百四十三章 孽生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六百二十一章 聖人化天,仙人奉禮!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界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七百七十九章 關尹子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六百四十二章 斗轉星移,天下爲公第五百一十九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七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八十四章 夢 · 同牀異夢?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子劍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四百三十七章 逼其動,離其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軒轅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彈指入雷鳴第十九章 人,蛇,神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粟米好吃啊?我也嚐嚐?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四百一十一章 斬蛟劍下斬蛟龍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與程子(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五百一十五章 《雨無正》(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鬼門關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宗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學的神秘題目第五百八十二章 聖人滅於秦(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人屍骨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數梨花開長空第七百零三章 藉口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貨可居第七百零九章 非此世者第三百七十八章 沸水(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湯鼎之沸第二章 莊子說劍第四百七十章 飛馬東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四百零二章 泰山不復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仙與鬼(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六百八十章 熒惑與夫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會就去找老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仙與鬼(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二百二十二章 異變(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風雨大作!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貨可居第七百一十章 傳說中的儒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最早的刺客無雙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