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清帝國首都北京城陷落後,隨着消息的傳播,在滿清帝國其他省份引發了極大的動盪!
不過,乾隆皇帝也不是坐以待斃的庸人,他在山西首府太原安定後,立刻發佈了數十份詔書,調集全國軍隊和蒙古鐵騎,火速雲集京津地區,對海外漢國的軍隊進行圍擊!
王起明的人馬在打下了北京城後,進攻的勢頭立刻變得緩慢下來,不是王起明不想打,而是京師重地滿清殘餘勢力根深蒂固,他必然要留下相當一部分兵力維持佔領區的安定!
漢軍只有區區幾萬人,這場戰爭在特務處的宣揚下,已經成爲了漢人推翻滿人統治的內戰,而不是外敵侵略者打完搶一波就走的套路!
自然而然的,漢軍就要擔負起維持地方安定的義務!
幾萬漢軍用來擊垮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清軍都不成問題,可是,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可就捉襟見肘嘍!
王起明的人馬在勉強拿下拿下河北省大部後,進攻就變得無力起來,不是清軍調動的效率高,大兵雲集堵住了王起明的軍隊,而是漢軍爲了鞏固地方,維持治安,已經無力分出多餘兵力進攻了……
漢軍初來乍到,除了特務處統領的一些上不了檯面的黑幫勢力外,在中華大地的政治版圖上幾乎爲零,漢軍的兵威固然能強行將反對的聲音壓制下去,但正是因爲漢軍依靠的只有兵威,所以要用大量的駐軍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權利!
這還是在特務處私下裡拉攏了大量地方士紳階層取得的效果,不然的話,滿清經營上百年的老巢,可不是誰都能站穩腳跟的!
有的是被打散的滿清忠臣義子,潛藏在京津地區,等着漢軍的部屬出現空缺煽風點火呢!
當然,王起明停止了擴張並不是無所事事,在京津地區特務處黑幫和投誠清兵的幫助下,大漢帝國的漢人新軍正開始有條不紊的架構中!
趙杜天也不需要給漢人新軍配上先進的大漢一式步槍,以大漢帝國現在的財政赤字,也無力再重新生產幾萬只大漢一式步槍了……
大漢帝國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亞工業區的產能,都在加班加點的生產彈藥呢!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誇張的用詞,在漢軍用鋪天蓋地的火力碾壓清軍的過程中,是海量的炮彈消耗!
幸虧清軍每一次抵抗時間不長,彈藥消耗不是很大,否則登陸的漢軍早就出現彈藥危機了!
因此,新成立的漢人新軍暫時只能使用曾經大漢帝國在美洲大戰期間,生產淘汰下來的大批燧發槍,最開始的漢人新軍兵員大多數都來自於特務處發展的綠營投誠兵卒和黑幫打手,對於火器並不陌生,對燧發槍上手程度還是蠻快的!
想必,用不了多久,漢人新軍就會成軍,王起明也不指望他們有多少戰鬥力,只要能當好維持京津地區統治的治安部隊,讓漢軍主力能抽調出來繼續進攻滿清帝國就足夠了!
就在滿清帝國的乾隆皇帝看到漢軍由於鞏固地盤而停止進攻態勢,大大鬆了一口氣時,又一個噩耗傳到了山西太原!
乾隆皇帝的擔心變成了事實!
漢國依靠他們強大的海運能力,在中國南部廣闊的沿海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登陸行動!
王起明對京津地區的速勝戰果,讓趙杜天意識到了乾隆時期的清軍比意想中還要弱得多,再加上此時此刻首都京師淪陷,在特務處的有意宣傳下,這個消息滿清政府是無論如何也瞞不住的!
等到滿清首都淪陷的訊息在滿清帝國南部沿海城市傳開後,清軍士氣必然下跌,本就很垃圾的清軍士氣再下跌,會有什麼結果呢?
趙杜天和帝國參謀部果斷更改了之前的作戰計劃,第二路在南方廣東地區登陸的部隊,分化成數股小部隊,全面在中國南方所有沿海城市進行登陸作戰!
以最快速度瓦解乾隆皇帝對南方地區的統治!
這一次行動的指揮官就是王剛、趙信等帝國老資格大校軍官,如果他們能獲得大勝,這將是他們晉級爲準將的契機!
在福滿多艦隊總司令的協助下,中國沿海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陸陸續續遭受到了師團級規模的漢軍登陸部隊進攻!
這場四處開花的戰鬥結果,比起京津地區的戰局還要嚇人!
王起明的部隊起碼也有近十萬人,毆打倆三倍的清軍依靠先進武器取勝還屬於正常範疇,滿清帝國的軍隊也能接受這個結果,畢竟那大威力的火炮,能連射的火槍,對清軍士兵幾乎是無解的存在!
不過,上到滿清皇帝乾隆,下到綠營將校,都覺得只要清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從多方向圍毆漢軍的話,還是有可能在野戰裡獲勝的!
而漢國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四處開花的打法,讓清軍徹底絕望起來!
漢軍一個獨立團的登陸部隊,加上後勤伙伕等人員,也絕對不會超過5000人,真正上戰場的也就倆三千人!
可是,就是這倆三千人,用擲彈筒,大漢一式乃至馬克辛重機槍,對清軍展開了絕對火力優勢的大屠殺!
在清軍眼裡的人數優勢,面對大發神威的擲彈筒和馬克辛重機槍時,只是增加漢軍登陸部隊的戰果而已,毫無效果!
漢軍登陸後,攻城幾乎只需要一個白天時間即可,先是大漢一式步槍壓制城頭,然後擲彈筒部隊前行就位,用拋物線射擊原理的擲彈筒炮彈,將躲在女牆後面的清軍炮臺和士兵,一個接一個的炸飛!
隨後,漢軍的爆破手帶着大當量的黃色火藥炸藥包,突進到城門下,點個火等上一會,整個城門連同上方的城牆都會被炸塌!
堅固的石磚城牆,在炸藥包面前,變得如此脆弱!
當清軍依仗人數發動反衝鋒時,則是馬克辛重機槍發揮威力的時刻,一座座沿海城市,就這麼毫無懸念的掛上了鴿子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