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537 )現在多學習將來少流血
崛起之華夏(五百三十七)現在多學習,將來少流血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五百三十七)現在多學習,將來少流血
而英軍榴霰彈引信的不可靠更是讓許許多多的炮彈最後只能在土地上打出一個洞來。英國人這樣做的結果最後得到的評價是“徒靡彈藥,毫無戰戰不協調也讓布爾人的生活更為“愜意”。由於英軍的高爆彈裝填的火藥威力不足,布爾人在英軍炮兵進行長距離射擊的時候仍然可以大搖大擺地在陣地上閑逛,甚至在英軍發回的報告中,有布爾人居然在英軍炮擊的時候煮飯泡咖啡的記錄!
除了正好倒黴被英軍炮兵發射的高爆彈直接命中外,英軍的高爆彈射擊很難給布爾人造成傷亡。等到英軍依據他們僵化的“作戰時間表”開始推進到榴霰彈射程內時,布爾人很快就發現他們不能繼續在空曠的陣地上煮咖啡了,但是隻要能夠找到個有“頂蓋”的掩體,他們就可以慢慢的在掩體內享用咖啡!
大英帝國的陸軍,這一次在布爾戰爭中,可以說丟盡了顏面。
在吃了N多的虧之後,英軍在對布爾軍隊的攻擊行動中也嘗試改變戰術,即採取中隊進攻俄軍時使用的“步炮協同”戰術,向布爾人防守的陣地發動進攻。
在後來的戰鬥中,英國步兵逐漸發現,如果他們趁著自己的炮兵進行“反炮兵射擊”時向前進攻的話,布爾炮兵就必須從隱蔽好地陣地當中現身。從而暴露在己方壓倒性數量的火炮下;而布爾步兵也將無法繼續躲在掩體裡面,而必須在被榴霰彈擊中與被步兵沖進陣地這兩者間作出選擇。
英軍在後來向布爾人地堅固要塞發動進攻時。還嘗試著組織了當初中隊使用的“彈幕徐進”戰術,結果給防守的布爾人造成了一場滅頂之災,英軍嘗到了甜頭之後,從國內運來了更多的大炮和彈藥,開始反復使用這種新式戰術。而布爾人也改變了戰術,不再堅守堡壘和城池,而是徹底的轉為了大規模地遊擊戰!
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讓孫綱鬱悶不已的是,自己從後世帶來的“彈幕徐進”戰術,就這麼的讓英國人學去
如果他估計得不錯。很快,歐洲列強將都會知道這種炮兵戰術的運用了。
甚至在南非協助英軍作戰地日本軍隊,也可能把這些戰術學到手!
但讓孫綱感覺到“欣慰”的是,日本軍隊的加入也並沒有加快布爾戰爭的進程,隨著戰鬥變得越來越激烈和殘酷,孫綱發現,英國人的耐心正在一點點的消失。
英軍在攻陷德蘭士瓦共和國地首都比勒陀利亞後。宣佈正式兼併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但布爾人並沒有屈服。繼續展開大規模地遊擊戰。結果迫使英國人採取了極為野蠻殘酷地嚴厲手段來對付布爾人地反抗。
為了對付布爾人地遊擊戰術。英軍採取了洗劫鄉村地血腥手段。他們到處焚燒布爾人地農場。搶走牲畜。拘捕布爾平民。並且用設立集中營地辦法來消滅布爾人地有生力量。結果被拘禁在集中營裡地布爾人俘虜、婦女、兒童、包括他們所僱傭地非洲班圖人共達200萬人之多!在英國地瘋狂蹂躪下。“在兩個布爾人地國家裡。除了礦業城市以外。所有地地方都是一片恐怖地荒漠。田園化為灰燼。鄉村變為廢墟。大小牲畜一羣羣地被消滅或者被趕走。工廠被完全破壞。田地一片荒蕪。連農業器具都被搗毀。好多地方已經成了無人
由於戰爭演變成了令人恐怖地消耗戰。英國國內民眾地反戰情緒越來越高漲。世界輿論也開始越來越強烈地抨擊英國在南非地軍事行動。年邁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此憂心忡忡。日夜焦慮。結果於1901年1月病逝。
維多利亞女王地逝世。可以看做是以和平和繁榮為特徵地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時代”地終結。
布爾戰爭打成了這個樣子。讓全世界地軍事觀察家們無不驚詫萬分。而孫綱在後世雖然熟知戰史。有些細節也是他原來沒有想到地。
布爾人地遊擊戰成效如此之大。居然牽制了七倍於己地英軍兵力。讓孫綱深深意識到了遊擊戰地威力。
而英軍為了對付布爾人的遊擊戰,在南非各地統共建立了約4000公里長的軍事碉堡線,以碉堡戰術配合裝甲列車,防禦布爾人的攻擊,也讓布爾人的遊擊戰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些,對他這個從後世穿越來的半吊子軍迷來說,都是應該“學習”的寶貴經驗。
現在的他,還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
他應該學習的東西,其實還是很多。
在他的要求下,總參謀處詳細的收集了關於布爾戰爭的各方面的情報,並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了多次討論,甚至於把其中的戰例都發給了保定軍校,讓軍校教官和學員們進行分析和討論,以便於從軍事戰略和戰術運用兩方面都能夠得到有益的啟示。
今天的多學習,就意味著將來的少流血。
布爾人的遊擊戰給了中人以深刻的啟發,因為孫綱已經注意到,最近軍務部的軍官們經常在討論這個話題。
而他也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很快的看到一場規模和激烈程度絕不比布爾人差的遊擊戰出現!
當然,不會發生在中國。
這天,孫綱在郊外近衛軍駐地觀看已經定型的“共和元年式”88毫米加農炮的發射。
“共和元年式”88毫米加農炮是“北洋船舶重工”下屬的槍炮局根據海軍速射火炮設計改進而成的陸戰炮,這種新式火炮採用了液壓式駐退機和彈簧式復進機構,幾乎能夠完全的吸收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由於採用了長程後座繫統,在射擊速度非常快、後座力猛烈的情況下,整門火炮在持續射擊時幾乎不會產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在每一次射擊的間隙內,及時調整射擊諸元以修正彈著點。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式火炮與歐洲列強採用的75毫米左右口徑的速射炮不同,這種炮的口徑和彈重相比之下更勝一籌,這其實是來源於抗俄戰爭中海參崴圍城戰的實際經驗,因為只有足夠重的炮彈才能把敵軍的步兵從掩體中“挖”出來。
採用88毫米口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讓陸軍的炮彈生產便於與海軍的炮彈生產共享炮彈彈頭生產線,這一點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工業製造能力相對西方國家要薄弱很多的國家是十分必要的。但這樣一來,付出的代價是,這種火炮相比陸軍原來裝備的75毫米口徑克虜伯行營炮,份重要更重一些。
在中工人員的努力下,這種火炮生產出部分樣炮之後,即配足炮彈用於了這次的“剿滅蒙匪”戰役當中,結果證明性能相當不錯。
中隊在攻擊一處蒙匪據守的堡壘時,採用三門88毫米加農炮交叉射擊的方式,打得蒙匪根本無力還擊,當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攻入堡壘時,發現很多的匪徒已經被打死,剩下的也都遍體鱗傷暈頭轉向喪失了抵抗能力,中隊輕鬆的就攻下了這座堡壘。
“剿滅蒙匪”戰役結束後,段祺瑞等陸軍將領十分看好這種新式火炮,認為這種火炮在威力上不比中國陸軍裝備的北洋1898式105毫米榴彈炮小,而且比北洋1898式105毫米榴彈炮更適於攻堅作戰,希望在陸軍當中大量配備。孫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下令各個兵工廠開始依照北洋方面提供的圖紙進行統一生產,在陸軍中裝備,現在,聶士成的近衛軍已經裝備了多門,近衛軍炮手們在軍工人員的指導下正在努力操練,以求盡快的熟練掌握這種新式火炮。
加農炮和榴彈炮不同,加農炮的發射仰角較小,彈道低平,可以直瞄射擊,炮彈膛口速度也高。主要用於前敵部隊的攻堅戰中。榴彈炮的發射仰角較大,彈道較高而彎曲,不能直瞄射擊,炮彈是在飛越障礙物後對目標進行攻擊,所以一般射程較加農炮遠,常用於第二線的陣地上對最前線的火力支援和對敵陣的火力壓制。中隊在未來的戰爭中,所要面臨的戰場環境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現在就必須得考慮到特殊的情況出現,清朝的歷次對外戰爭為什麼敗多勝少,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和平時期根本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戰時急來抱佛腳,仗打不贏也就不奇怪了。
孫綱注視著炮手們熟練地操作著新式火炮進行實彈射擊,心裡也有一種想親手上去試試的沖動。
但他還是忍住了。
自己現在的責任,已經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候了。
如果說自己當年以“北洋船政大臣”的身份親自率兵深入敵後還算不上冒險的話,以“北洋海陸軍總統”的身份親自戰鬥在最前線就有些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