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輝煌定遠級鐵甲艦轉

崛起之華夏

陳悅

中國是一個瀕海大國,有着悠久的海洋和海軍文化積澱。在中國海軍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明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爲國人所樂道。這支艦隊中的主力艦型——寶船,以其規模之巨,技術之先進,成爲鄭和艦隊壯舉的天然象徵,在中國古代海軍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當歲月的車輪緩緩轉過4個世紀後,在沉寂得幾乎毫無生氣的中國領海上再次涌起輝煌的波瀾,2艘亞洲第一鉅艦,爲自明代以來受禁海政策桎梏而衰敗不堪的中國海防和海軍帶來了一絲希望。然而,可能因爲這次輝煌過於短促,亦可能因爲輝煌之後的歷史過於苦痛,這級軍艦的面貌漸漸變得模糊,逐漸被後人淡忘。時間又過了一個世紀,當中國重新站在太平洋之濱,打算再一次擁抱這片寬廣的藍色時,回首往昔走過的路,或許會給他明天要走的路以幫助和啓迪。任何一位懂得理性思考並具備責任感的中國公民都不應忘記那2艘強大的戰艦——“定遠”級鐵甲艦。

“定遠”級鐵甲艦,包括2艘同型姊妹艦“定遠”、“鎮遠”,是中國海軍史上第一級近現代意義的主戰軍艦。她們誕生於19世紀中後葉的中國洋務自強時代,最終消逝在近代決定中日兩國命運的甲午戰爭中。

鐵甲艦(IroncladShips),是軍艦發展進入蒸汽時代後的獨特產物。與之前的木質風帆戰艦相較,這類擁有裝甲和蒸汽動力的新式軍艦有如重裝的武士,身被厚甲,手執利器,同時具備強大的生存力和攻擊力。作爲海軍的主力艦種,在那個時代,鐵甲艦象徵着國家的實力,是衡量一支海軍乃至一個海洋國家力量強弱的標準。在她的直系後代——戰列艦出現之前,鐵甲艦一直扮演着四海霸主的角色。

幾乎與鐵甲艦誕生同時,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擊下,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國門洞開、主權淪喪、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嚴峻局勢。爲應對這“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未有之強敵”(李鴻章語),當時中國朝野一批思想較爲進步、較有世界眼光的官僚知識份子在慘痛的現實教訓面前,發起了旨在“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主張主動打開國門,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希冀以此改變國家的前途命運,最終能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鐵甲船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

洋務運動開始之初,洋務建設的主要着眼點在於“自強”。這個產生於《易經》的著名詞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當時的含義主要是指通過尋求、掌握能夠制御外寇的利器,解決現實緊迫的國防危機,“不使受制於人”(奕訢語)。針對1840年以來幾次失敗的對外戰爭中,外敵都是從大海之上聯檣而來,在列強的叩門聲中,傳統水師的落後無用暴露無遺,海防的重要性愈加突顯。鞏固海防、創辦模傲西方的近代化海軍之議由此興起。

如同今天的中國人在談論航空母艦一樣,近代海防論興起之時,當時世界海軍最新銳的艦種——鐵甲艦隨即在舉國上下變成熱度很高的話題。談論、研究、進而議論購買以及購買何種鐵甲艦在當時是件相當時髦的事情,清政府內部圍繞着是否需要鐵甲艦、如何購艦及將來的維護經費如何籌集等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討論,其間又夾雜了派系傾軋、鐵甲艦過時論、要大艦還是要小艦等因素的干擾,因此雖然清廷早在1875年就諭令購買1?2艘鐵甲艦,但歷時近6年而毫無功果。

中國近代造艦、海軍教育之先行者,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對其參與其中的海防事業無限鍾情,在1879年臨終時口述遺疏,稱“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甲船一事,至今無及矣。而懇懇之愚,總以爲鐵甲船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伏望皇太后聖斷施行,早日定計,事機呼吸,遲則噬臍”!

當時與主持南洋海防的沈葆楨共同擔負中國海防重任的另一位人物,是主持北洋海防的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在太平天國戰爭時代率領兩淮子弟,通過使用“洋人開花大炮”起家的李鴻章,對西方先進武器的價值有着其他很多同時代官僚無法與之相比的切身感受。籌辦海防之初,雖然囿於派系之見,與南洋大臣沈葆楨在購買鐵甲艦問題上明爭暗鬥,但私下裡李鴻章早已派專人在國外打聽、尋購鐵甲艦,邁出了超前、實幹的一步。儘管有論者認爲李鴻章此舉目的在於鞏固北洋小集團利益,但李鴻章的行爲在客觀上對加強中國近代海軍起到了積極作用,行文至此不由得不讓人想起李鴻章的一段名言:“人生如朝露,倘及時着手,做成一二件濟世安民頂天立地事業,不愈於空言耶”。

1877年2月,李鴻章從中國海關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處得知土耳其在英國訂購建造的2艘鐵甲艦有意轉售,當即委託率領第一屆海軍留學生出國的李鳳苞、日意格()等人前往英國船廠考察實船。同年4月14日,中國駐英公使郭嵩燾應邀參加了日本在英訂購的鐵甲艦“扶桑”號的下水儀式,日本訂造的這艘軍艦,排水量3777噸,裝備4門240毫米克虜伯火炮,航速13節,屬於小型的二等鐵甲艦(依據當時的軍艦分類標準,五六千噸及以上的鐵甲艦稱一等;三四千噸及以下的稱爲二等),而且設計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主炮採用的是落後的船腰炮房佈局等。但在當時的亞洲,這艘軍艦無疑是強大、沒有敵手的,這對尚在襁褓中的中國海軍是個巨大的威脅,以開明著稱、六十餘歲還在學習英文的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勉贊數語”後,日本已經擁有鐵甲艦的消息傳回了國內。1874年日本侵臺事件的餘痛還沒有被遺忘,日本現在竟然有了“比睿”、“金剛”、“扶桑”三艘鐵甲艦,其目的何在,清政府自然心知肚明。李鴻章在隨後給清廷的報告中激動地稱“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當覓所無以求自強”,由此,中國和日本開始了海軍建設競賽,購買鐵甲艦,因爲日本的刺激,而開始真正提到議事日程上了。

赫德推薦給李鴻章的2艘土耳其鐵甲艦爲同級,原名PEKI-SHEREEF、BOORDHI-ZAFFER,後分別更名爲Belleisle、Orion,中國音譯爲“柏爾來”、“奧利恩”。和當時日本擁有的“比睿”、“扶桑”一樣同屬二等鐵甲艦,由英國設計,1874年開工建造。該級艦排水量4870噸,艦長74.68米,寬15.85米,吃水6.4米,動力系統爲2座蒸汽機,4座鍋爐,雙軸推進,“柏爾來”試航時測得功率4040匹馬力,航速12.99節。主炮爲4門12英寸前裝線膛炮,採用較爲老式的船腰炮房-八角檯布置法,即在軍艦中部用裝甲圍出一個四邊形的“炮房”,將長方形炮房的四角各“切”去一塊,在四角的斜面上開設炮窗佈置4門主炮。因爲原本長方形只有4個角的炮房被切成了8個角,所以又得名八角臺鐵甲艦。船腰炮房設計最大的弊病在於火炮的射界過小,無法轉向前後方向進行射擊,已不符合當時海軍要求船頭對敵作戰的戰術要求,兩艦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型船腰炮房軍艦。除了在八角臺炮房裡的4門12英寸前膛主炮外,該級艦的武裝還包括4門20磅炮、2座式樣陳舊的14英寸魚雷發射裝置,以及軍艦艦首水下尖銳如刀的撞角。綜合各項指標來看,該級艦隻能說是性能一般,乏善可陳,在當時世界的同類鐵甲艦中並不突出,唯有的一處亮點是除了水線帶裝甲和炮房裝甲外,炮房的頂部也敷設了裝甲,這是近現代意義軍艦上首次出現的裝甲甲板。

“柏爾來”、“奧利恩”分別於1876年2月12日、1879年1月23日下水,最後在1878年7月19日與1882年7月3日完工。原本二艦爲土耳其訂購,本應由土耳其接收,但當時正值俄土戰爭,處於中立地位且和俄國關係緊張的英國被迫不能交貨,奈何只好自己花錢買下。這2艘性能平平的軍艦對於當時戰艦如雲的海上霸主英國來講,實在是可有可無之物,爲撈回這筆冤枉錢,英國政府立刻就瞄上了正在籌建近代化海軍,並在英國船廠一再購買軍艦的中國,通過赫德利用其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特殊身份極力進行推銷,2艘軍艦總共報價160萬兩銀。

“中國擬造之船,議仿‘英弗萊息白’及‘薩克森’之制,集二者之長,去二者之弊”

李鳳苞,江蘇崇明人(今屬上海),是中國早期著名的新式科技人才,學識豐富,深受李鴻章賞識,曾擔任福建船政局總考工,對近代軍事技術頗有認識;日意格,法國人,造艦專家,曾一手協助中國創辦福建船政局,爲中國近代海軍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二人受命抵達英國實地考察後,立刻看出並向李鴻章彙報了這級軍艦的弊病,認爲樣式陳舊,不建議購買,於是有關轉購這2艘鐵甲艦的提議隨即被擱置。

1879年沈葆楨去世後不久,中、俄因邊境問題發生爭執,兩國關係驟然緊張,俄國威脅將派出艦隊到中國沿海,上述2艘已經接近完工的英國鐵甲艦對急需購買現成軍艦以加強海軍實力的中國有了特殊的意義。清政府下令李鴻章立即購買這兩艘鐵甲艦,而英國則看準時機大敲竹槓,“忽允忽翻”,竟將2艘老式鐵甲艦的售價一路哄擡至200萬兩銀,只是最後英國政府擔心這2艘軍艦如果賣給中國,有可能在不可預測的將來落入俄國人手中,而徹底拒絕出售,中國萬幸逃過了英國磨得飛快的一刀,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購買鐵甲艦的嘗試也隨之流產。這2艘原本大有可能成爲“定遠”、“鎮遠”的二等鐵甲艦後來長時間在英國海軍服役,充當無足輕重的角色,平淡地走完了一生。

令人意外的是,轉購土耳其鐵甲艦的失敗並沒有使中國購買鐵甲艦的計劃停滯,受日益緊張的中俄關系影響,並在李鴻章等洋務派實力人物的努力下,清政府中樞對鐵甲艦的興趣大增,在海軍建設方面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定決心。1880年5月13日,已升任駐德公使的李鳳苞向國內報告了英國拒絕出售兩艘鐵甲艦的消息後,清廷中樞在短時間內便做出反應,發五百里密諭通知李鴻章“當此籌辦海防之際,不能因前議無成,遽爾中止,著照李鴻章所議,查照新式,在英廠定造鐵甲二隻”,特別命令在德國具體承辦尋購事項的李鳳苞“速行定議,早日造成,不可耽延時日”,並着重強調“尤當悉心酌度,認真經理,以期適用,毋爲洋人所紿,虛靡鉅款。”

受知識侷限,傳統科舉出身的李鴻章雖然在近代海軍建設這個領域裡經歷有年,但對於新式鐵甲艦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並不清楚,在購買要求上只是含糊提出必須價廉物美,吃水不能超過20英尺(6米)以適應當時中國的港口條件等幾條簡單的標準,尋購新式鐵甲艦的具體任務落在李鳳苞和徐建寅的肩上。

李鳳苞在國內時即對近代軍事技術有所涉獵,出國之後特別是受李鴻章之命尋購鐵甲艦後,更是利用便利的條件,大量自學了近代造艦和海軍知識,期間曾擔任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監督,與日後的中國海軍主要將領林泰曾、劉步蟾等均有交流。

爲輔助李鳳苞訪購鐵甲艦,洋務運動時代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徐建寅在創建山東機器局大功初成後,即經李鴻章推薦,被任命爲駐德使館二等參贊,前往德國協助李鳳苞購買鐵甲艦。1879年10月25日,徐建寅乘坐法國“揚子”號商輪由上海出發,踏上前往德國的旅途。此後將近5年的時間裡,徐建寅的足跡遍及英、法、德等國,期間寫下的日記成爲我們今天考察“定遠”級軍艦訂購、建造過程情況的珍貴資料。

19世紀後期的歐洲,傳統的海軍大國主要有英、法等國,另外新興的德國挾普法戰爭勝利之勢,也在努力發展武備,着意建設海軍。根據李鴻章的指示,李、徐二人以走訪形式主要調查了英、德兩國的新式鐵甲艦和船廠。

作爲新崛起的海軍國家,德國的造艦技術在當時世界並不突出,此前各國外購軍艦大都尋找傳統海軍強國英、法等國,沒人會對海軍尚弱的德國投以青眼。這次突如其來的中國訂單無異於天賜的宣傳良機,德國政府因此高度重視,接下訂單造出軍艦,不僅意味着德國軍艦出口史上零的突破,而且無疑這全新的鐵甲艦將會成爲當時亞洲霸主中國海軍的主力,其帶來的廣告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德國人儘量給兩位中國特使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西門子公司、克虜伯公司、刷次考甫魚雷廠、毛瑟槍廠等軍工企業異常熱情地邀請、接待了來自中國的訪問者,在徐建寅的日記中有大量篇幅用於記載對這些廠訪問的過程,大到工廠規模,小到工藝流程,乃至工人的薪水多寡,日常飲食內容都有詳細記錄。考察德國海軍基地基爾軍港時,裝飾極其豪華考究的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御用座艦“荷恩初良”號破天荒地懸起外國國旗——黃底青龍旗,提供給中國使者乘坐使用。在軍港裡,徐建寅第一次見到了將來要成爲中國鐵甲艦母型的德國最新式鐵甲艦“薩克森”,陪同參觀的基爾軍港司令更是不厭其煩地向中國使者講解鐵甲艦的設計規則和作戰要領,並反覆強調當時海軍戰術的一條準則“總之迎敵時只有炮口向前,必不至恰受敵擊也”。當然這位德國將軍肯定不會忘了自己國家的生意,在向徐建寅一一介紹自己的妻子兒女同時,對於德國的新式鐵甲艦“薩克森”大加溢美。

與熱情洋溢的德國不同,英國人讓中國的兩位使者頗感失望。徐建寅等提出參觀建造中的中國巡洋艦“揚威”、“超勇”的要求,竟然被英方蠻橫地拒絕,爲“揚威”、“超勇”兩艘軍艦折騰地精疲力竭的英國人武斷地認爲,這些中國人是來挑刺的。之前因阿思本艦隊、蚊子船、土耳其鐵甲艦,以及赫德爭奪中國海軍控制權等問題本就使得中國人,特別是堅持“權操自我”原則的李鴻章對英國充滿戒心,迎面的這盤閉門羹更加大了他對英國的牴觸情緒。未向英國人表示任何購買新鐵甲艦的意向,中國特使便匆匆返回了德國。中國與德國簽訂了建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之後近一個月,英國方纔知悉消息,一向不可一世的英國人不得不對中國的外交及工程技術人員刮目相看,然而悔之已晚了。“年輕的中國外交官已在國際交往的實踐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成熟起來,利用學得的專業知識和出使歐洲的有利地位,成功繞開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束縛和限制,獨立地按照本國要求,在國際市場上選購先進軍事裝備,這反映了中國人對於西方軍事技術的瞭解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姜鳴“定遠”和“鎮遠”鐵甲艦述略,《船史研究》)

1880年12月2日上午7點,李鳳苞依據德國海軍部的標準,與伏爾鏗造船廠草簽了定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造價620萬馬克。8天后,借一艘新船下水儀式,伏爾鏗造船廠邀請德國海軍司令以及中國特使徐建寅等參加宴會,席間,徐建寅即興致祝酒辭,謂“……今我中國擬在伏爾鏗船廠訂造一船,足證我國與德國交誼之厚。尤願伏爾鏗廠用心製造,成此利器,俾將來中國武備之聲名洋溢四海,而思以此船爲始基……”,躊躇之志溢於言表,今日讀來仍令人激動不已。次年1月8日,第一號鐵甲艦定造合同正式簽約,4個月後,1881年5月23日,中國向德國定造第二號鐵甲艦。8月22日,第一號鐵甲艦被李鴻章命名爲“定遠”,英文名稱TingYuen;10月9日,同型的第二號鐵甲艦被李鴻章命名爲“鎮遠”,英文名稱ChenYuen,中國海軍的新時代悄然來臨了。

關於這級新式鐵甲艦的技術概況,徐建寅在當時的日記中稱:“現在中國擬造之船,議仿‘英弗萊息白’及‘薩克森’之制,集二者之長,去二者之弊……似可列於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從後來的實際情況看,“定遠”級軍艦很大程度上採用了德國“薩克森”軍艦的設計,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英國“英弗萊息白”軍艦的一些優秀設計以及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己的創新思想,其噸位屬於大型的一等鐵甲艦,其先進程度無愧於當時亞洲第一鉅艦的盛讚。

由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巴納貝(Barnaby)設計的“英弗萊息白”(Inflexble)號軍艦,在戰列艦發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是當時英國“式最新、甲最厚、炮最大”的鐵甲艦。李鳳苞、徐建寅在英國船廠吃了閉門羹後,曾到朴茨茅斯參觀過這艘當時尚未完工的軍艦。

“英弗萊息白”之特別,主要在於它的防護形式和主炮佈置方法,而這2點均影響了後來中國“定遠”級鐵甲艦的設計。“英弗萊息白”摒棄了當時鐵甲艦上大量使用的水線帶裝甲,變包裹全船的水線帶裝甲爲集中防禦的“甲房”,在軍艦中部重要部位用厚達508?609毫米的裝甲圍出一個長33.5米、寬22.9米的防護空間,軍艦上的要害部門如主炮塔、驅動主炮塔的旋轉機構、彈藥庫等均保護再其中,這種革命性的設計在當時稱爲鐵甲堡。在中央鐵甲堡之外,軍艦的前後各敷設了厚度爲3英寸的裝甲甲板,用這種低於水線的裝甲甲板取代了直立的裝甲。這些設計既使軍艦上的要害部位得到集中防禦,又因爲取消了沿水線裝備的垂直裝甲,因而大大減輕了軍艦的重量,優化了軍艦的機動性。

“英弗萊息白”的主炮採用的是當時令世界震驚的16英寸(406毫米)巨炮,4門巨無霸火炮分裝于軍艦中部2座雙聯船面旋臺式炮塔內。所謂船面旋臺,就是用裝甲圍成圓形的炮臺,頂上鋪設平甲,類似鋼鐵的“罐頭”,“罐頭”裡面安裝火炮。炮臺下方裝有一套複雜的旋轉機構,通過轉動整個炮臺,從而讓炮臺裡的火炮可以四面射擊。其基本特點就是炮隨臺動,即火炮本身不動,隨着炮臺轉動而動。“英弗萊息白”的另一大設計特點就來源自這兩座炮塔,和最初的船面旋臺鐵甲艦將炮塔沿軍艦的中線前後佈置不同的是,自意奧利薩海戰之後,船頭對敵的戰術成爲各國海軍的潮流,沿中線佈置炮塔的設計在當時被認爲無法使各個炮塔內的火炮同時轉向艦首或艦尾方向射擊,“患前後不能互擊”,不符合船頭對敵的基本戰術要求。“英弗萊息白”針對此進行了改良,將炮臺設計爲對角線佈局(或稱斜連炮臺),2個旋臺錯開一定角度,並列在軍艦中部。採用這種佈局,可以使2座旋轉炮臺能同時向艦首艦尾方向開火,而且可以將艙房佈置在兩舷之中,不用擔心其會遮擋住火炮的射界。這一極具特色的設計讓“英弗萊息白”名噪一時,不久之後,中國的“定遠”級鐵甲艦上便引用了這項當時被認爲非常成功的設計,將2座裝備了4門305毫米口徑克虜伯巨炮的炮塔按對角線佈局。

與“英弗萊息白”一樣,德國的“薩克森”(SACHSEN)也屬於當時世界上最新式的鐵甲艦。防禦上同樣使用了先進的鐵甲堡設計。

“薩克森”的特別之處同樣在於它的炮塔樣式。英國“英弗萊息白”使用的船面旋臺儘管相對於船腰炮房先進得多,但仍存在大量不足,李鳳苞曾直接指出這種設計的幾個主要缺陷:首先,船面旋臺是連炮帶臺一起轉動的,炮臺本身厚厚的裝甲就已經很重,再加上炮臺裡面大口徑巨炮的重量,使得整個旋臺過於笨重;其次,爲轉動笨重的旋臺,在炮臺下設有一套非常複雜的液壓、齒輪傳動裝置,整套設備過於繁瑣,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故障。而因爲旋臺本身的自重過大,一旦液壓驅動裝置出現問題,採用人力轉動炮臺會非常困難;再次,爲獲得較強的生存力,炮臺採用的是“悶罐”式設計,這樣確實可以抵擋飛來的炮彈,但是火炮發射後造成的煙霧卻不太容易消散,往往發射完一發炮彈,還得等炮塔內的煙霧散盡才能再進行裝填瞄準,火炮的射速大受影響。而且安裝在這種封閉式炮塔內的火炮雖說因爲隨炮臺一起轉動,周向射界大大增加了,但是炮塔上的炮門比較狹小,火炮的俯仰角度受到了限制,不利於攻擊高處和遠處的目標。而“薩克森”採用的是一種相對比船面旋臺更爲先進的炮塔樣式,即露臺旋炮,又稱露炮臺。其主要特徵是炮臺不動而炮動,和船面旋臺一樣,露炮臺也是用裝甲圍成炮臺,不過這種炮臺的高度僅以保護火炮炮架爲限,而且炮臺還是和艙面連爲一體,固定不能轉動的,一般被稱爲裝甲圍壁或胸牆。火炮安裝在固定的炮臺裡面,這樣轉向時只要轉動火炮就行了,不用管那厚厚的裝甲圍壁,大大減輕了旋轉機構的負擔。而且早期的露炮臺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上部是完全敞開、露天的,瞄準、觀察的視野都比較開闊,火炮的俯仰角度可以調得比較大,也不會出現火炮發射後硝煙無法散去的問題,因爲炮臺本身是和艙面相連的固定裝甲圍壁,更避免了船面旋臺“彈著旋縫”的弊病。

儘管“薩克森”軍艦在炮臺設計方面引入了先進的露炮臺樣式,但保守的德國人卻在軍艦中部設置一個落後過時的船腰炮房,“薩克森”級軍艦的6門主炮只有2門安裝在軍艦前部的雙聯露炮臺內,其餘4門則裝備在軍艦中部這處沒有頂蓋的船腰炮房內,一旦有炮彈射入炮房,四散的破片勢必會殃及炮房內的所有4門火炮,這不能不說是“薩克森”設計上的一大敗筆。

“薩克森”級軍艦具備強大的火力,在當時世界動輒上萬噸的一等鐵甲艦家族裡,噸位又較小,非常適合中國港口的水深、碼頭等條件,加之德國政府爲爭取中國訂單所作的不懈努力和優惠的價格(以往有論者認爲中國駐德公使李鳳苞在經手鐵甲艦事務中中飽私囊,貪污受賄,此說並無可靠根據。實際2艘中國鐵甲艦的造價在當時世界上是異常低廉的,只相當於在英國購買1艘同類軍艦的價格。在第二艘鐵甲艦建造前的競標過程中,法國地中海船廠反覆降價後給出的最低價仍比德國船廠的造價高出10萬法郎,由此也可以看見德國爲定造“定遠”級軍艦付出的良苦用心)中國的“定遠”級鐵甲艦最終選定在德國船廠建造,而且大量使用了“薩克森”級軍艦的現成設計和通用部件,可以認爲,“定遠”級是一種改進版的“薩克森”級軍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的性能及構造

這級讓當時的中國人熱血沸騰,又讓後世的中國人魂牽夢縈的特殊軍艦,從外形看,雙桅、雙煙囪的佈局顯然受了“英弗萊息白”的影響。而艦體部分,除了炮臺和飛橋的設計外,幾乎就是“薩克森”級軍艦的翻版,這可能也是德國爲何能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建造“定遠”的原因所在。塗裝方面,“定遠”級採用的是通行於19世紀歐洲的維多利亞式塗裝,水線下爲紅色,水線帶白色,艦體黑色,飛橋、舷牆等上層建築白色、煙囪、桅杆黃色。引人注目的是,在這級軍艦首尾各有一對飛龍紋,而且和當時的海軍旗——龍旗一樣,採用的都是爲皇帝專用的五爪龍紋樣式,足證當時國家對海軍的期望之殷,這也是中國軍艦上第一次出現龍紋。近代軍艦首尾的紋飾是從帆船時代沿襲而來的傳統,中國在學習西方建設近代海軍的同時,也學習了西方海軍的很多傳統,但又並不是照搬。相對西方軍艦上的船首像、卷草紋,龍是中華民族的獨特象徵,蛟龍則又是海上英雄的象徵,軍艦上裝飾龍紋,既宣示了這是中國的海軍,又寓意深遠。在“定遠”、“鎮遠”艦尾部的雙龍戲珠紋上,鑲嵌有各自的艦名,這可能是兩艘軍艦外觀上唯一的區別。

“定遠”級軍艦正常排水量722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與“薩克森”級軍艦的數據基本接近。動力系統方面,“定遠”級軍艦配備2座複合平臥式蒸汽機(horizontalcompoundreciprocating中國史書中通常音譯爲康邦機器)和8座鍋爐,雙軸推進,螺旋槳單個直徑5米,試航時“定遠”測得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稍快,測得功率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煤艙最大容量1000噸,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此外,該級軍艦早期的設計中還可以使用風帆動力,後隨着桅杆的改造而取消。爲給艙內通風,“定遠”級軍艦的主甲板上各有4個大型通風筒,和4個小型通風筒,均勻分佈在軍艦中部兩舷,通風筒上的風斗可以根據需要而轉向。其中的4個大通風筒內部都裝有特殊裝置,用於將鍋爐艙內的煤渣提升到甲板上,然後通過分裝在左右舷的2個雜物筒傾倒處理。在以往的一些著作中,有觀點認爲“定遠”艦隻有3座大風筒(即認爲“定遠”艦左舷甲板上只有1座大風筒,比“鎮遠”少1個。見北京軍博、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展出的“定遠”艦模型),但這實際是因爲歷史資料掌握不充分而產生的誤解,“定遠”、“鎮遠”艦的大型通風筒數量完全一樣,均爲4座,兩艘軍艦從外觀上並無任何明顯區別。

根據當時英國海軍章程所在,一艘標準的鐵甲艦應具備如下武器:大炮、魚雷、碰嘴、連珠快炮。“定遠”級的武備系統與此標準相符。

大炮即大口徑炮,是當時軍艦的主要武器。“定遠”級的大炮包括4門305毫米口徑和2門150毫米口徑火炮。其中4門德國克虜伯(KRUPP)公司生產的1880式305毫米口徑後膛鋼箍套炮是軍艦的主炮,身管長7625毫米,爲25倍口徑,來複線72條,長4364毫米,藥膛長1406毫米(發射藥燃燒室),單炮炮管重31.5噸,上炮架重6.15噸。每門炮備彈50發,可用的彈藥包括開花彈(榴彈、爆破彈)、實心彈(凝鐵彈、教練彈),均爲彈藥分裝式,開花彈(僅指彈頭,下同)重292千克,彈頭內裝藥10千克,最大的發射藥包重72千克(發射藥包爲圓柱形,將火yao片包裹於絲質袋內而成,外面標有重量,可以根據射程遠近選取不同重量的藥包);實心彈重325千克,彈頭內微量裝藥,最大的發射藥包同爲72千克。火炮初速500米每秒,有效射程7800米,在當時屬於威力驚人的武器,無論相較“英弗萊息白”的16寸前膛炮還是“薩克森”的260毫米後膛炮,“定遠”的305毫米巨炮都絲毫不顯遜色。

“定遠”級軍艦主炮所採用的佈置方式非常特殊,在炮臺形式上選擇了與“薩克森”艦相同的露炮臺式,將4門火炮兩兩分裝于軍艦中部的2座露炮臺內,雙聯裝的炮座底部有一套傳動裝置,通過人力和蒸汽輔助來轉動火炮。露炮臺的佈局則參照了“英弗萊息白”軍艦,採用的是右前左後的對角線佈局,炮臺內的4門火炮可以同時轉向艦首方向發射,最大程度發揚火力。與當時通常的露炮臺不同的是,從外觀上看,“定遠”級軍艦的露炮臺並不是露天的,在其上方安裝了類似炮塔的穹蓋式炮罩,原因是當時的軍艦上開始出現了射速相當快的機關炮,裝在桅盤裡的機關炮居高臨下,對在頂部完全敞開的露炮臺裡作業的水兵是個極大的威脅。中國的技術人員提出在露炮臺裡的大炮上架一個類似船面旋臺那樣的大罩子,炮罩通過幾根支架連在火炮的底座上,隨火炮一起轉動,可以對裡面的人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而爲了避免炮罩的份量全部壓在炮架上,中國人在露炮臺厚厚的裝甲圍壁頂部鋪設了軌道,將底部裝有輪子的炮罩架在裝甲圍壁上轉動。儘管對這種科技含量比較低的做法有些不以爲然,認爲“非船學所重”,自負的英國人最終還是在自己的露炮臺軍艦上也採用了類似中國軍艦上的穹蓋式炮罩,“定遠”級軍艦開創了一種新式的露炮臺。

除4門威震亞洲的305毫米口徑主炮外,“定遠”級軍艦首尾各有1門150毫米克虜伯1880式鋼箍套炮。實際口徑149.1毫米,身管爲35倍徑,長5220毫米,來複線長4800毫米,炮管重4.77噸,炮架重5.16噸,可用彈藥包括開花彈與實心彈,均重51千克,最大的發射藥包重17千克。火炮初速580米/秒,有效射程11000米。這2門火炮分裝於首尾的2個炮罩內,由人力轉動。

“定遠”級軍艦的艦體設計沿用了德國“薩克森”鐵甲艦,而“薩克森”軍艦原本並沒有魚雷兵器的設計,因北洋大臣李鴻章對新銳的魚雷兵器極爲青睞,於是中、德兩國技術人員在“定遠”級軍艦上增設了3具14英寸(355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備雷21枚,均爲先進的德國刷次考甫(Schwartzkopf)磷銅魚雷,又稱黑頭魚雷。其中2具魚雷發射管分別佈置在軍艦前部左右舷,位於鐵甲堡之前;另1具佈置在軍艦尾部中線上,發射口位於軍艦艦尾龍紋的下方。這一改進相當成功,以至於在“定遠”級2艘軍艦建成後不久,德國在自己的4艘“薩克森”型鐵甲艦上也做了與“定遠”級完全一樣的改造。

“定遠”、“鎮遠”2艘軍艦各自還搭載有2艘艦載魚雷艇,分名“定一”、“定二”;“鎮一”、“鎮二”,排水量16噸,艇長19.5米,航速15節,艇首左右各有1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這一設計模仿自“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主要考慮到小型魚雷艇雖然威力較大,但因爲載煤少、航程短,無法長距離航行到遠海作戰,因而搭附在大型軍艦或專用的躉船上,抵達作戰區域後再吊放至水中自行航行作戰,以發揮奇兵的效果。爲吊放這2艘魚雷艇,“定遠”級軍艦在後桅上設有一根專用吊杆(以往認爲“定遠”級軍艦後桅上有一前一後兩根吊杆,實際亦是誤會,只有向前的一根是真正的吊杆,而後部的一根則是在使用風帆時,控制風帆方向的使風杆)。在“定遠”、“鎮遠”回國後不久,2艦搭載的4艘魚雷艇便被卸下,交由旅順基地統一管理,不再歸北洋艦隊直接節制。

碰嘴又稱撞角、衝角,是當時軍艦上的一項重要武器。自意奧利薩海戰之後在各國海軍中流行,主要用於近距離上撞擊敵艦,“定遠”、“鎮遠”艦艦首水下各有鋒利如刀的撞角,外形與“薩克森”軍艦採用的完全相同。

連珠快炮是一種射速很高的小口徑速射炮,一般裝有復進機構,當時以法國哈乞開斯式(hotchkiss)和美國加特林式(Gatling)最爲著名,主要用於抵禦高速逼進的魚雷艇、杆雷艇以及近距離殺傷敵方艦艇上的人員。“定遠”級鐵甲艦採用的主要是法國哈乞開斯式,大小共計12門,分別爲:

6磅(57毫米)單管哈乞開斯式機關炮2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口徑57毫米,炮身長2515毫米,重440千克,彈藥分爲開花彈與實心彈,均重2.72千克,測試時在274米距離上可擊穿120毫米厚的鋼板。

3磅(47毫米)單管哈乞開斯式機關炮2門,外形與6磅炮相同。同樣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口徑47毫米,炮管長2012毫米,炮管重229千克,彈藥分爲開花彈和鋼彈,分別重1.405和1.46千克,在274米距離上,可擊穿90毫米厚鋼板。射速爲每分鐘20發,射程4575米。6磅與3磅炮均安裝於“定遠”級軍艦的尾樓甲板上。

2磅(37毫米)五管哈乞開斯炮8門。屬於多管轉輪式機關炮,亦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炮身長740毫米,重200千克,彈藥也分開花彈與實心彈,均重1.1千克。274米距離上,可以擊穿24毫米厚鋼板。“定遠”級軍艦前後桅杆的上桅盤(稱爲戰鬥桅盤)內各安裝2門,其餘4門安裝在從煙囪至後桅附近的尾樓甲板兩側。

除上述武備外,“定遠”級軍艦還裝備了4門75毫米舢板炮。爲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與當時各國陸軍中大量裝備的克虜伯行營炮類似,只是在陸軍用炮架外另備有一套供艦上安裝使用的炮架。炮身長3230毫米,重750千克,使用開花彈,重5.85千克。這種火炮主要供海軍陸戰隊上岸後使用,必要時也可以臨時佈置在艦上的適當位置。

“定遠”級軍艦的防護設計採用的是與“英弗萊息白”、“薩克森”相同的鐵甲堡式。鐵甲堡長度達43.5米,自上層建築到舷側水線及水線以下,以305?355毫米的鋼面鐵甲將軍艦除首尾部分外的船體緊密包裹,整個軍艦中部要害部位如彈藥庫、動力部門等均處於鐵甲堡防護中(訂造“鎮遠”號鐵甲艦時,因遇原材料漲價,限於經費,被迫將水線下的鋼面鐵甲換成防禦效果略遜的熟鐵裝甲)。需要指出的是,在“定遠”級建造之時,世界上最新式的裝甲爲英國發明的康邦裝甲,即鋼鐵複合裝甲,又稱鋼面鐵甲,然而當得知中國2艘鐵甲艦的訂單被德國接到後,英國政府隨即下令拒絕向德國出口鋼面鐵甲。最終德國人通過反覆試驗,生產出了自己的鋼面鐵甲,並最先應用到了“定遠”級鐵甲艦上。“薩克森”級鐵甲艦中2艘建造時間晚於“定遠”級的軍艦,即應時採用了鋼面鐵甲。“定遠”級鐵甲艦成爲德國造船工業中第一型採用複合裝甲的軍艦,爲德國艦船工業提供了技術積累。

在鐵甲堡防護區域之外,“定遠”級軍艦的首尾敷設有76毫米厚的裝甲甲板以加強防護能力,2座305毫米露炮臺的炮座採用305毫米的裝甲,而305毫米大炮的圓柱形炮罩厚度則只有薄薄的1英寸。艦體內部結構方面,採用雙層底和水密隔艙設計,繼李鳳苞之後出任駐德公使的許景澄在檢驗報告中有詳細描述:“船底鐵板以上相距一邁當(米)餘,有雙層底鐵板,用龍骨脊板上下抵連,又用直肋縱橫相連,截成隔堵五十八格,使臨戰時船底偶有觸損,水入不能通灌。雙層底上分上、中、下艙3層……上、中、下艙各以鐵板橫直成壁,爲隔艙一百五十四間,爲受彈時水灌之備”。

“定遠”級軍艦的外部的甲板主要分爲2層,均敷設柚木地板。位置在下的一層是主甲板,由於幹舷較低容易上浪,平時主要在裝煤作業和起錨作業時使用。在艦體中部的主甲板上,左右共分佈了12個類似下水道蓋的鐵蓋,這便是煤艙的填煤口;在填煤口附近,還有12個直徑稍小的蓋子,是用於給甲板下采光的採光窗,在軍艦後部主甲板上也有16個同樣功能的採光窗。在主甲板前部,艦首左右各有一塊內側高外側低的錨牀,上面擺放有2大2小共4個鐵錨,由首樓甲板上的2根巨大的吊臂來吊放使用。主甲板後部,艦尾左右也各有一塊略小的錨牀,擺放2個標準的海軍錨,由附近的2件吊錨杆吊放。此外在靠近船首的兩舷各有一組吊艇架,懸掛2艘8槳舢板小艇。

“定遠”級軍艦的主要作業甲板是位於首尾樓頂部的甲板,這裡是水兵的主活動區域。首樓甲板上自艦首150毫米火炮以後,分別佈置有供人員出入的2處艙蓋,以及用於起錨的大絞盤,尾樓甲板自艦尾150炮以後,分別是用於給底部艙室通風采光的大型水密天窗棚、用於艦尾起錨的絞盤、以及機艙棚等。在尾樓甲板上還設置有8組擱艇架,用於搭載艦載魚雷艇以及舢板小艇,尾樓甲板的兩側有中空的舷牆,內部用於儲放吊牀、繩索等雜物,上面則架設各類口徑的機關炮。無論平時、戰時,這裡都是最忙碌的地方。

“定遠”級軍艦的指揮中樞位於2座305炮臺相接的部位,那裡豎立着一座用8英寸裝甲防護的司令塔,裡面裝有舵輪、羅經、傳話筒等指揮、通信裝置,塔壁上有很多類似碉堡槍眼的細長觀察窗,戰時軍官們就在這裡指揮軍艦。這間由裝甲保護的司令塔上方託舉着一個由鐵、木材料構成飛橋,即“定遠”級軍艦的露天指揮台。飛橋前後各有2具梯子通往首尾樓甲板,飛橋甲板上露天安裝有羅經、車鍾,飛橋兩翼翼端則安裝着左紅右綠的航行燈。在飛橋中部有一個橢圓形的開口,即是從飛橋上進入司令塔的入口,飛橋後部有一間木頭構建的小房子,裡面擺放着擁有幾組大抽屜的信號旗箱。這便是“定遠”級鐵甲艦的指揮樞紐所在。與之配套,在和飛橋甲板接鄰的前桅杆下部設有一個鬥狀的桅盤,稱爲望臺,安裝有照度分別爲8000枝燭光和20000枝燭光的探照燈各1具,裡面有專門負責觀察、瞭望任務的官兵值守;另外在“定遠”級軍艦的後桅杆附近還有一套備用的指揮系統,一座裝有標準羅經的露天指揮台,附近還有一件由3個直徑爲2米的輪盤串聯起來的人力舵輪組,當司令塔裡的水壓舵輪發生故障時,便有6名身強力壯的水兵分列兩旁轉動人力舵輪,來扳動水底巨大的舵葉。

“定遠”級軍艦的生活區主要集中在主甲板下的第一層,簡稱下一甲板。下一甲板的艦首部位,是一間面積較大的西式軍醫院,置有手術檯、病牀等設施。軍醫院與鐵甲堡之間,分佈着廚房、禁閉室、警衛室等功能艙室。進入鐵甲堡區域後,首先在地板上會看到有6個大型的艙蓋,下面是全艦的彈藥庫所在,彈藥便是從這裡提升出來後,運往全艦各炮位的,與之配套,在下一甲板的天花板上裝有軌道和天車,用於提升和運送彈藥。過了彈藥艙出口,有2個巨型曲軸搖臂,數十名水兵將通過轉動這2根搖臂來驅動甲板上方的4門305毫米大炮。再往後走,整個區域被煙囪豎井和發電機房佔滿(“定遠”配備3臺發電機、“鎮遠”只有2臺),中間零散佈置着官兵們的浴室。走過這個區域便出了鐵甲堡進入艦尾,沿襲帆船時代的傳統,艦尾是軍官們的生活區域。這塊區域的中央是2間軍官餐廳,這是軍官們用餐、聚會,以及娛樂交際的場所,裡面放置着鋼琴、酒櫃、餐桌,並與西方軍艦敬奉聖像一樣,這裡供奉着中國的戰神——關公的牌位,另外還擺放有做工精細的“定遠”級軍艦原廠模型,黃海海戰前的軍事會議便是在這裡召開的。在會議室外面,兩側則分佈着各個軍官的住艙,艙門上的歐式銅牌表明了一間間艙房的功能。軍艦最後面的空間整個都是屬於艦長的,裡面包括艦長的辦公室、臥室、浴室、個人的會客室等等,整個區域裝修異常豪華。艦長會客室的牆壁上釘着一塊橢圓形的銅牌,西式的繩紋圍繞着漢字“定遠”/“鎮遠”。相對於軍官,普通水兵們的生活空間要可憐得多,他們並沒有專門的休息場所,吃飯、睡覺、工作都在同一地點。爲滿足海上航行時的生活需要,“定遠”級軍艦艙內設有20座淡水爐,海水淡化機每日製造出的淡水能供應全艦300餘人使用。

中國這級歷經十年努力才最終成功的鐵甲艦,集中了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建成時引起世界各國矚目。儘管和所有處於探索期軍艦一樣,設計上並不完善,但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就當時的技術水平而言,這是一級相當先進的戰艦。爲建造這級軍艦,清政府在選定母型、談判、簽訂合同;保證建造質量方面均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並派技術工人前往實習,爲將來維修、保養軍艦作技術儲備,最後又派出海軍軍官前往監督、實習,以保證這級軍艦能夠儘快形成戰鬥力。近代中國這次爲發展海軍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應該爲後世所熟記,並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

中國取得的德國殖民地611 不一樣的錦州668 消失了的俄國艦隊1203 法屬安南547 飛剪式艦首和150毫米迫擊炮641 戰列巡洋艦的標杆1025 復仇心切的俄國人727 騎兵對決上架感言1205 救救不列顛吧394 行政系統的問題1183 超級戰列艦產生的蝴蝶效應623 少女的犧牲和戰爭費用一百一十一求教於鐵血宰相356 佈防1311 老虎vs謝爾曼515 關鍵人物改變歷史1135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399 三聯裝和揹負式993 發現塵封的惡魔810 原來如此368 黑貓船長餘波爾1370 捲土重來1371 初遇絕天一百零八讓密約變味兒1222 餘波嫋嫋1013 保加利亞的反水一百零七宰人不見血的條約780 出擊264 龍鄉號入役1291 命運的分叉路口215 有熱鬧看了675 可怕的魚雷攻擊496 艦隊的海上演練1207 中國的本錢853 倡導基礎科學研究1393 莫斯科蘇軍的崩潰186 會拐彎的魚雷550 德川秋山問對455 科技掮客954 七炮塔神殿事件1421 澳洲狩獵1004 達達尼爾的連中n元華夏超無畏龍晟級戰列艦295 王照上書1016 不一樣的洞房之夜619 隨海昌號去庫頁島578 並肩戰鬥的兄弟1178 希特勒的算盤303 弄個東方火藥桶487 還得另想辦法781 佯攻1285 重騎兵師的初戰672 大角度攻擊1176 人民的力量854 暗訪1007 德國人奇怪的反攻計劃291 準備倒賣舊軍火190 佔領對馬618 沙皇尼古拉的新玩具計劃三十五水下初試鋒芒958 海灘打袋鼠813 一身皆可爲國拋185 宮變1191 小國的悲哀1236 鐵血太平洋一1256 偷襲珍珠港1070 豆坦克作戰試驗128 龍揚出世496 艦隊的海上演練592 遠道而來的龍江號戰列艦138 兵發佐世保506 海上長城1218 空中打擊505 中國海軍的節日712 再燒赤塔313 從瓦爾帕萊索到福克蘭809 不是美差837 歷史性的一天232 北洋軍閥大集合1013 保加利亞的反水332 報仇雪恨1262 風暴中心1368 另類會師1414 反思和迷惘九十六四教合一343 兵圍海參崴215 兩島換一島1419 印度的分裂608 由俘虜的俄國潛艇想到的1407 柏林政變601 打破堅冰的開始442 清理教案764 不務正業的海軍造艦局長605 俄國人也有潛艇了九十二老狐狸的克虜伯情結871 窺伺1415 三巨頭的不同結局1391 漢堡的劫難467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美意
中國取得的德國殖民地611 不一樣的錦州668 消失了的俄國艦隊1203 法屬安南547 飛剪式艦首和150毫米迫擊炮641 戰列巡洋艦的標杆1025 復仇心切的俄國人727 騎兵對決上架感言1205 救救不列顛吧394 行政系統的問題1183 超級戰列艦產生的蝴蝶效應623 少女的犧牲和戰爭費用一百一十一求教於鐵血宰相356 佈防1311 老虎vs謝爾曼515 關鍵人物改變歷史1135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399 三聯裝和揹負式993 發現塵封的惡魔810 原來如此368 黑貓船長餘波爾1370 捲土重來1371 初遇絕天一百零八讓密約變味兒1222 餘波嫋嫋1013 保加利亞的反水一百零七宰人不見血的條約780 出擊264 龍鄉號入役1291 命運的分叉路口215 有熱鬧看了675 可怕的魚雷攻擊496 艦隊的海上演練1207 中國的本錢853 倡導基礎科學研究1393 莫斯科蘇軍的崩潰186 會拐彎的魚雷550 德川秋山問對455 科技掮客954 七炮塔神殿事件1421 澳洲狩獵1004 達達尼爾的連中n元華夏超無畏龍晟級戰列艦295 王照上書1016 不一樣的洞房之夜619 隨海昌號去庫頁島578 並肩戰鬥的兄弟1178 希特勒的算盤303 弄個東方火藥桶487 還得另想辦法781 佯攻1285 重騎兵師的初戰672 大角度攻擊1176 人民的力量854 暗訪1007 德國人奇怪的反攻計劃291 準備倒賣舊軍火190 佔領對馬618 沙皇尼古拉的新玩具計劃三十五水下初試鋒芒958 海灘打袋鼠813 一身皆可爲國拋185 宮變1191 小國的悲哀1236 鐵血太平洋一1256 偷襲珍珠港1070 豆坦克作戰試驗128 龍揚出世496 艦隊的海上演練592 遠道而來的龍江號戰列艦138 兵發佐世保506 海上長城1218 空中打擊505 中國海軍的節日712 再燒赤塔313 從瓦爾帕萊索到福克蘭809 不是美差837 歷史性的一天232 北洋軍閥大集合1013 保加利亞的反水332 報仇雪恨1262 風暴中心1368 另類會師1414 反思和迷惘九十六四教合一343 兵圍海參崴215 兩島換一島1419 印度的分裂608 由俘虜的俄國潛艇想到的1407 柏林政變601 打破堅冰的開始442 清理教案764 不務正業的海軍造艦局長605 俄國人也有潛艇了九十二老狐狸的克虜伯情結871 窺伺1415 三巨頭的不同結局1391 漢堡的劫難467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