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副總會長,幾乎是拍着大腿指摘周易,“劉備是僞君子?劉備投奔劉表時,劉表待之甚厚,劉表死時託孤於他。
“劉表說:‘吾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在吾死之後,賢弟可自領荊州。’劉備泣拜,‘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而在劉表死後,伊籍勸他以吊表爲名,就擒下劉琮,以奪取荊州,諸葛亮也極力慫恿。
“劉備垂淚,‘吾兄臨終託孤於我,今吾執其子而奪其地,異日死於九泉之下,何面目復見吾兄乎?’
“劉備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劉琮投降後,荊州軍民不少歸附劉備。
“當劉備率軍,和擁着數萬名衆向樊城撤退時,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機情況下,他也不願拋棄民衆逃走,這充分顯示了,他的仁厚愛民的性格和秉性。”
汪副總會長胸口起伏,喘了口氣,情緒依舊激動,“劉備在被邀入蜀的過程中,他趁駐守葭蔭關,以拒張魯之機,嚴禁軍士,廣施恩惠。
“後在進軍成都時,他立起免死旗,對衆將兵說:‘汝川人皆有父母妻子,願降者充軍,不願降者放回。’
“他在取蜀後,又廣施仁政,使東西兩川,民安國富,天禾大成。正因爲他能以仁結民心,因此人心歸之。
“在《三國》中,有關他仁義的事情比比皆是,如第二回中,他一到安喜縣,‘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
“第三十回中,他治理新野,‘軍民皆喜,政治一新。’百姓稱頌他:‘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如此仁義,如此的一代英才,如今你竟敢隨口胡說,劉備是僞君子,你懂什麼歷史,懂什麼《三國》,簡直是在誤人耳聽。”
帝都大學的柯教授,也貌似公正的附和,“誠然,縱觀劉備這一生,在才能上,遠不如曹操,在功業上,也無法與曹操相比,但他依舊有着,作爲君王的凝聚力。
“與此同時,他的個人魅力,以及豪情氣概,是不容忽視的,他屢敗屢戰的精神,也是萬分感人的。
“古人云,不以成敗論英雄,即便劉備有諸多缺點,最後的蜀國,也滅亡在魏國的手中,但是劉備依舊不失爲英雄豪傑,也絕不是虛僞小人,僞君子。”
帝都大學其它的教師,尤其是以王主任爲代表的,那些老學究們,登時坐立不安起來。
剛纔周易講解《三國》時,哪怕是將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甚至連貂蟬都講沒了,大家都還勉強能接受,因爲那些,周易都給了證據資料。
然而此刻周易卻石破驚天的說,劉備是個僞君子,這就太過分了,劉備是仁義君子,是一代人傑,這是大家公認的,甚至深入骨髓的認知。
誠然縱觀劉備一生,可以說,他的才能並不突出,無論在政治還是戰事上,都沒展現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才能,但正如柯教授所言的那樣,他作爲君王的凝聚力,是爆表的啊。
崔教授也暗暗爲周易着急,說的好好的,怎麼又放大炮仗了,這一下,沒法圓過去了啊,劉備是個僞君子?那又怎麼可能嘛!
此次那些光臨現場的校領導們,則是面色陰沉了下來,周易這是要丟帝大的臉啊,你胡說也要有個譜才行。
現場中,唯一面色不變的,甚至是眼中還帶着一抹期待的,就是柳校長。
在她的認知中,周易就沒有信口雌黃的時候,他敢這麼說,肯定有服衆的證據,那又是什麼呢。
臺下的學生們,就更是議論紛紛,在所有研究《三國》的學說中,說劉備是僞君子的,獨周易這一家。
可正因如此,大家才難以接受。
“周易老師過了,劉備怎麼可能是僞君子嘛。”
“這一下,周易老師怕是要糟。”
“前期劉備老師逃跑,老是哭,的確挺弱的,但肯定不是僞君子。”
夢瑤她們這些,周易的粉絲們,則是擔心的望着臺上的周易,她們也認爲,周易這一次失手了。
周易面對臺下的,幾乎是倒的質疑,卻是並不驚慌,神情更是平靜。
他淡淡掃了眼衆人,目光中帶着自信,“三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個能人輩出,英才如雨的時代。而劉備其人,就是其中的翹楚,不失爲一代梟雄。
“那麼作爲三國時期的,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歷史上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汪副總會長等人聞言,不屑的撇嘴,現在曉得往回頭圓了?
遲了。
帝都大學那些老學究們聽了,眼睛一亮,只要周易認識到錯誤,又當衆承認錯誤,那對帝都大學聲譽的影響,將會減小到忽略不計。
在她們想來,周易此舉,的確是在低頭認錯了。
周易話鋒一轉,“漢末大亂,其他獨樹旗杆的人物,都本已是一方諸侯,無論他是爲問鼎中原,還是僅僅想保境安民,獨樹旗杆都順理成章,唯獨劉備沒有任何基礎。
“他也敢想,最後居然還真成氣候了,他到底憑藉的是什麼呢?憑藉的,就是劉皇叔這塊金字招牌,就是僞君子的本質,這種人放在今天,必是鑽營跑官的高手。”
什麼?
шшш✿тt kan✿co
衆人都瞬間瞪目結舌起來。
去特麼的往回了圓啊,這廝壓根就是一條路走到黑啊。
面對臺下的一片死寂,與一片懵逼眼神的注視,周易發出詰問,“有人認爲,劉備是個講究仁義的人,只是後來年老當上帝王后,他變得心無大志,甚至是頹廢,糊塗了。
“可他不是一直說,自己要匡扶漢室的嗎?他是不是原本打着仁義、和匡扶漢室的口號,來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呢?
“看看他的作爲,他三顧茅廬,趙雲救阿斗歸來時,他將阿斗扔一邊,只關心趙雲,爲了關羽而攻打吳國,是真實的感情流露和心理,還是正常的拉攏人心的手段,又是所謂的“虛僞”?
“他對龐統以貌取人,是不是他的缺點?倘若他在當初,真的消滅了曹操後,會攻打吳國嗎?他真的是個正人君子、講求忠義仁的人嗎?”
周易問出的這些問題,在這個世界,並沒有人提及,但在地球上,尤其是到了現代,被業界,甚至是廣大的網友,人肉到腳尖尖,想隱瞞都不可能。
我靠,我怎麼感覺,他不但不是往回了圓,反倒是變本加厲了呢?
完了,周易老師要玩死了玩,玩大發了,玩脫節了。
衆人譁然。
周易一聲冷笑,“既然剛纔汪副總會長,以《三國》舉例,那麼我就以三國情節來說事。
“想當初,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佔領益州,是由諸葛亮提出,也是經劉備同意的,隆中決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劉備圖天下的重要戰略方針,故劉備在得荊州後,就着手策劃佔領益州。
“劉備提兵入蜀,是應劉璋的邀請前來支援的,且劉璋又是他的同宗,要取益州就得師出有名,因此劉備內心所想,卻無法說出口,有時還否認其事。
“比如龐統與法正勸他,與劉璋會見時,就席間以奪取益州,劉備卻假惺惺地說:‘劉季玉與吾同宗,不忍取之。’
“後經龐統與法正再三懇求,劉備才說出心裡話,‘吾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他的潛在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恩信立了,取得蜀人支持後,纔是佔領益州的好機會。
“這件事除了表明,劉備有胸懷全局,高人一籌的戰略思想外,是不是多少有些虛僞呢?”
周易這個例句,在《三國》中,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汪副總會長她們,縱使想辯駁,都拿不出站得住腳的理由。
周易繼續,“在第八十五回,劉備遺昭託孤時,泣對孔明曰:‘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
“明有寒儒毛曾諷刺,‘或問先主令孔明自取之爲真話乎,爲假話乎?恐知其必不敢,心不忍,而故令之聞此言,則真輔太子之心愈不得不切矣。’
“知子莫如父,明知兒子不才,卻如是說,實爲結孔明之心,使其死心爲蜀漢效力。若是當時的劉備,真如他自己所表現的,那樣豁達的話,直接傳位給諸葛亮就是。”
周易不停息,也不給衆人反應了的機會“曹丕自立爲大魏皇帝后,傳言漢帝己被害。衆人進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
“劉備見了衆人的勸進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爲不忠不義之人耶?’當有人講到,曹丕篡漢自立時,劉備勃然變色日:‘孤豈效逆賊所爲!’而且拂袖而起,入於後宮。
“過了些日子,孔明又引衆官入朝勸進,劉備還是說,‘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一旦自立爲帝,與篡竊何異?’
“孔明苦勸數次,劉備還是堅持不從,後來衆官以‘不久必盡散矣’爲要挾,他纔講出心裡話,‘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
“看吧,劉備本來是極想位登九五的,可是爲了不落下話柄,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演戲,這不是‘欲顯長厚而似僞’了嗎?”
周易一番有理有據的推論,使得臺下瞬間譁然。
汪副總會長等人,面色則是陰沉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