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石油戰爭

戰爭永遠只是政治的一部分,或者說戰爭只是政治的手段之一。

既然無法在戰場取得優勢,戰場外的因素自然需要更多的利用起來起來了。尼森公司派駐德國柏林的代表,很快發現在柏林的日本人日益活躍起來,無論是總理府,還是外交部,亦或是德國國防軍總部,都不時有日本人的身影出現。

德國和日本的關係在不斷升溫。

消息傳到階州大本營,陳安也陷入苦惱之中。

這不僅是日本人在實施釜底抽薪之計,準備徹底掐斷北方軍的技術兵器源泉,同時也是德國人在警告,宣泄北方軍政府始終不願意和德意志帝國簽訂軍事同盟密約的不滿。

不敢籤呀,想到這裡,陳安就有沮喪。

階州大本營進行了很多次戰爭推演,結論是即使德意志帝國真的可以征服整個歐洲,北方軍政府也未必能控制亞洲,哪怕是東亞和東南亞區域。

一句話,沒油。

沒有油料,坦克、飛機、卡車都是擺設罷了,除了免費給人當靶子毫無任何益處。

中國是個貧油國,現在已經完全確定了。

北方軍政府手中掌握三個油田,年產原油居然不會超過十萬噸,相對於真實的用油量幾乎不值一提。

按照大本營的粗略估計,諸如德國這類的列強,要想充分發揮其戰爭機器的全部效力,每年至少需要得到超過八百萬噸原油纔可以滿足。

日本工業化水平低多了,但是擁有不錯的海軍,至少要保證每年四百萬噸才能充分發揮戰爭機器效力。

北方軍沒有這麼強勁的德國陸軍,也沒有這麼狂妄的日本海軍,但是空軍需求非常迫切,那也是每年需要三百萬噸原油。

飛機的數量上去了,燒油的噸位不見得比軍艦低多少。

所以國內油田在多次升級依然只有不足十萬噸的原油產能,根本只是杯水車薪。

在歐洲,最大的產油國是蘇聯,年產原油大約二千萬噸左右;其次是羅馬尼亞,年產超過五百萬噸。

因此,階州大本營那些高參們判斷,重新武裝起來的德國,很可能先拿幾個小國試試手,然後就要找宿敵法國算賬了,至於這個過程中間,羅馬尼亞必然是需要搶先幹掉的,否則龐大的德國戰爭機器很難高速運行。

至於後面的目標,就要看德國願不願意收手而已了,如果想要統治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的,就必須像蘇聯發起進攻問鏡最新章節。

這個無關西方政客們口頭上叫囂的信仰問題罷了,最根本的還是蘇聯年產二千萬噸原油的能力,這纔是征服世界的動力。

而在亞洲,最大的油田是英國人和荷蘭人掌控的南洋油田,也就是印尼和馬來西亞一帶,年產原油九百萬噸。

日本本土的原油產量是非常低的,甚至還不足意外發現的庫頁島油田年產三十萬噸的水平,再加上臺灣還有幾萬噸的原油產量,日本掌握在手裡的原油產能最多隻有六十萬噸。

沒有南洋油田和美國的進口原油,日本人根本不能發動一場像樣的戰略進攻。

北上不符合日本海軍的利益,南下還可以佔領寶貴的油田。

階州大本營很是沮喪的推斷出,佔領中國不過是日本奪取亞洲的一個要素而已,甚至還遠不如奪取南洋重要,難怪當年關東軍發動東三省戰事,東京大本營還有些遲疑不決。

最終還是要南下,即使因此和英美等國徹底鬧翻,這纔是日本真正的賭國運所在。

德國人要東進,日本人要南下,這纔是無法扭轉的歷史大勢所趨,並不是某個賭徒所能決定的,決定這個戰略目的的只能是這兩個民族最狂熱的夢想,這就是統治世界。

美國人可以躲在一旁撿蘋果,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賦予的。

全世界石油產量的百分之七十,在美國人的手中,每年產量大約在二億噸上下,實在是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撼動這個超強的位子。

波斯和伊拉克也不錯,每年的原油產量分別超過八百萬噸和二百萬噸,但是基本上都被英國人收颳走了,維持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輝煌。

按照國際原油價格,大約是每桶一至二美元之間波動,每噸原油大體是7.3桶,換算過來也就是八至十五美元每噸原油左右。

北方軍政府購買的原油,事實上還比國際市場價格更貴一些,上浮一二成都是小事,甚至有上浮了三層的。

沒辦法,自己手中沒有油田,捏着鼻子都要吞下去這些苦澀的果子。

每年北方軍政府都要從美國或者波斯進口超過四千萬美元的原油,這還是大規模擴建玉門油田煉油產能儘可能實現自己煉油的結果,如果要買汽油和柴油則還要更貴。

因爲原油過低對墨西哥灣的油田生產是不利的,美國人採取了各種措施降低產能,抑制消費,提升油價,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徵收0.21美元的原油稅以及1.05美元的汽油稅。

所以,能夠進口原油,自然要降低汽油的進口量。

除了購買原油,北方軍政府還有購買鋼鐵,繳納高昂的專利許可費等,使得即使現在每年布政司提供給北方軍的軍費高達近十億美元,超過稅收總額的三成以上,但是依然是捉襟見肘,還需要北方集團在成本價提供武器的同時進行資金補助。

民國二十四年底的時候,完全還是歌舞昇平、軍備鬆弛的美**費就超過十六億美元,而且也只佔當年稅收的不到六分之一,這還是沒有轉入戰時體制情況下的狀況。

即使加上關內的力量,中國和美國的實力還是相差懸殊的。

而中國要想和德國人簽署同盟協約,必然會陷入以德國爲首的挑戰英美法舊秩序的全球大戰當中。

德國人在歐洲大打出手,假設是同盟的北方軍政府就必須在亞洲四處征伐。

就如德國人爲了稱霸世界,必須向蘇聯發起進攻的設想一般重生之八十年代全文閱讀。北方軍政府要想控制亞洲,就必須向南洋或者波斯發起進攻,亦或者乾脆進攻美國,否則根本推動不了龐大的戰爭機器。

無論是南洋還是波斯,都是英法美等列強的禁臠,只要發動進攻,就和進攻美國本土沒有什麼兩樣。

不要說北方軍政府,就是集合整個中國都沒有這個實力。

自從滿清入關開始,中國自己選擇了被世界拋棄。

而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整個世界已經被英法等西方列強辛苦經營了將近三個多世紀,這才形成了如此的勢力範圍,豈是靠某些人幾個歪歪想法就可以輕易打下來的?

上次的歐戰,最簡單的衡量勝負標準就是兩大同盟之間的鋼鐵產量,而現在不斷爆發的各種衝突,則更考驗交戰國的原油產能了。

北方軍政府,無論是鋼鐵資源,還是原油資源,都極其依然美國提供。近在咫尺的波斯產油雖然不少,但是英國人恨不得將整個油田都搬到英倫三島去,能夠意思一下就已經很不錯了。

陳安花了巨大的價錢,從德國人那裡搞來一個勉強配套的軍事工業體系,但是依然得罪不起財大氣粗的英美等國財團。

這點猶豫,使得北方軍政府和德國人的秘密談判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原本對中國人還是有一定好感的希特勒,終於失望了。

德國人現在迫切需要同一條戰壕的盟友,而不是隻願意付錢買東西的客戶。於是,日本人大喜過望地接過了德國人新任外交部長的暗示。

日本人明面上相當於美國海軍七成的海軍力量,就是德國人最爲看重的一點。如果日本人能夠將美國的主要力量,牽扯在太平洋戰區,對希特勒佔領和消耗歐洲是最爲有利的。

德國人原本看好的北方軍政府沒有這個能力。

迅速靠近的德日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有了實質性的合作舉動。德國柏林對北方軍政府的合作協議慢慢出現各種拖拉現象,甚至尼森公司駐柏林的代表所受到的待遇也開始降低了。

很詭異的,日本人悄然提議蘇聯也加入德日之間的秘密同盟。德國人很早就和莫斯科有軍事合作,很是爽快地答應了日本人的提議。

只是這件事情很快就被蘇俄自己暫時停止了。

德國和日本建立的所謂狗屁軍事同盟,爲了掩人耳目,安撫西方列強,最初的提法是**產國際聯盟。

這怎麼說好呢,這樣的同盟主題,如何讓全世界最大的布爾什維克拉的下面子,加入這個實質上是劃分世界的邪惡同盟?

不過莫斯科的大鬍子更是聰明,馬上就想到了解決辦法。

在他的暗示下,蘇俄和德國以及日本,都開始了煞有介事的秘密談判,對外的叫法是以物易物協議,對內的叫法是互不侵犯條約討論。

只要能夠瞞住英法美就行了,德日蘇三方對此心照不宣。

至於意大利,雖然是法西斯思想的發源地,但是他們實際上是來打醬油的,不提也罷。

尼森公司駐柏林代表,得到一條最新指示,只要能夠花錢買下來的,就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先進的技術兵器技術和原件,儘快送回國內。

北方軍政府開始做最壞的打算,就是德國人徹底掐斷軍事合作通道。

第104章 豺狼虎豹第134章 詭秘的案情第12章 燈下定計第104章 豺狼虎豹第144章 漠北省立第17章 黃金誘惑第178章 中東路俄國人第5章 悲催的師團第11章 招聘技師第6章 炮轟陳家莊第108章 新任陝督第43章 馬蓮花開第185章 三江口第128章 俯衝轟炸第21章 黃金匕首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第114章 絲綢古路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35章 虛假的迴歸第84章 沿河對峙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33章 刺殺大案第10章 喀山金庫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49章 案子告破第143章 旗鼓相當第34章 蜂巢結構第15章 彈藥口徑第111章 拼消耗了第121章 臨時型號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150章 空軍聯隊第78章 攻打小鎮第133章 刺殺大案第196章 要塞第116章 步兵班戰術第122章 葉城伏擊第154章 極限航程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89章 兩封親筆信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82章 關鍵的牽制第148章 重型炸彈第209章 東北第17章 劫收山寨第183章 海容艦北上第4章 火力好威猛第202章 數據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81章 慘痛代價第38章 意外挑釁第90章 蓄勢爲上第70章 江南光復第35章 準備動手第86章 潰散的鬍子第120章 三天時間第138章 內訌悲劇第26章 上海老鄉第54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173章 遠東支點第66章 紐倫堡大會第176章 中條山戰區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5章 彈藥口徑第15章 擺脫追兵第19章 攪渾水再說第99章 移民實邊第130章 草原伏擊第137章 武器測試第40章 年夜飯第21章 黃金匕首第208章 迫降第93章 防空火力第162章 寒冬時刻第158章 昌都沒了第63章 滿街難民第172章 技術交易第24章 金積堡第124章 三區暴亂第42章 追蹤殲敵第65章 滿城抓捕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46章 美國尼森公司第79章 空中危機第117章 塔城俄軍第180章 狄賽爾的發明第185章 三江口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133章 合作研發第175章 空中野馬第158章 昌都沒了第82章 戰鬥機中隊第19章 攪渾水再說第20章 災難降臨第155章 大陸硝煙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162章 寒冬時刻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
第104章 豺狼虎豹第134章 詭秘的案情第12章 燈下定計第104章 豺狼虎豹第144章 漠北省立第17章 黃金誘惑第178章 中東路俄國人第5章 悲催的師團第11章 招聘技師第6章 炮轟陳家莊第108章 新任陝督第43章 馬蓮花開第185章 三江口第128章 俯衝轟炸第21章 黃金匕首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第114章 絲綢古路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35章 虛假的迴歸第84章 沿河對峙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33章 刺殺大案第10章 喀山金庫第78章 最後的起義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49章 案子告破第143章 旗鼓相當第34章 蜂巢結構第15章 彈藥口徑第111章 拼消耗了第121章 臨時型號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150章 空軍聯隊第78章 攻打小鎮第133章 刺殺大案第196章 要塞第116章 步兵班戰術第122章 葉城伏擊第154章 極限航程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89章 兩封親筆信第53章 警察部隊第182章 關鍵的牽制第148章 重型炸彈第209章 東北第17章 劫收山寨第183章 海容艦北上第4章 火力好威猛第202章 數據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81章 慘痛代價第38章 意外挑釁第90章 蓄勢爲上第70章 江南光復第35章 準備動手第86章 潰散的鬍子第120章 三天時間第138章 內訌悲劇第26章 上海老鄉第54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173章 遠東支點第66章 紐倫堡大會第176章 中條山戰區第75章 滿清終結第15章 彈藥口徑第15章 擺脫追兵第19章 攪渾水再說第99章 移民實邊第130章 草原伏擊第137章 武器測試第40章 年夜飯第21章 黃金匕首第208章 迫降第93章 防空火力第162章 寒冬時刻第158章 昌都沒了第63章 滿街難民第172章 技術交易第24章 金積堡第124章 三區暴亂第42章 追蹤殲敵第65章 滿城抓捕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46章 美國尼森公司第79章 空中危機第117章 塔城俄軍第180章 狄賽爾的發明第185章 三江口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133章 合作研發第175章 空中野馬第158章 昌都沒了第82章 戰鬥機中隊第19章 攪渾水再說第20章 災難降臨第155章 大陸硝煙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162章 寒冬時刻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