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世界第一鋼鐵生產聯合體 (第二更,求訂閱)
1868年12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即是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
即便是正值盛夏,這裡的溫度也不過只有三十一二度上下,這樣的天氣,也算是極其舒適的。
不過在鋼鐵廠的高爐和平爐前,夏天往往是最難熬的,穿着防護服的爐前工將鋼杵塞進爐膛,灼熱的氣浪撲面而來,烤灼着工人。
在繁忙的車間裡,工人們忙碌着,鼓風機的送風聲和機器的轟鳴聲蓋過了車間裡的任何聲音,只有刺耳的哨聲才能蓋住這一切。
經過數年的發展,位於南河(內格羅河)河畔的大華鋼鐵公司早已經成爲了南半球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不僅有多達六座鍊鐵高爐,而且還有三座最先進的鍊鋼平爐,超過六十萬噸的鋼鐵產量,足以讓這大華鋼鐵傲視全球——這個時代沒有比它規模更龐大的“鋼鐵聯合體”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鋼鐵企業大都是那種年產幾萬噸或者十幾萬噸“小型工廠”,而大華鋼鐵從一開始,就是奔着大型鋼鐵聯合體這個目標去的。
從第一期的鍊鐵高爐,到平爐鍊鋼,早期的鐵廠建設帶有一定的應急性質,除了堪稱暴利的平爐鍊鋼外,只有簡單的軋鋼設備,從二期工程開始,就是一個本時空前所未有的鋼鐵綜合體。
從南方一百多公里外的鐵礦以及煤礦的開採以及選礦,再到鍊鐵、鍊鋼以及軋鋼,新建的高爐以及更大型的平爐不但將大幅度的提高鋼鐵產量,同時生產的鋼材種植也從鋼軌等少數幾種鋼材,演變成了鋼板、鋼樑以及線材等各種型鋼。
“……過去咱南華只有船廠的軋板廠爲生產造船鋼板,引進一臺雙輥式的軋板機,軋製厚度在2英寸以下的鋼板,三年前,美國建成了三輥勞特式中厚板軋機,這種軋機可以軋製厚度在10英寸以下的厚板,在得到在美留學生提供的信息後,我們立即引進了這種軋機……”
留學生提供信息,這是南華的特色,那些留學生既負責在國外學習,同樣也會蒐集相關領域的技術情報,這些情報都是公開的,但是卻零散的分佈在各個領域,僅僅只是依靠公司自己蒐集,不僅緩慢而且成效一般,但是現在公司有上千名留學生在國外的大學讀書、工廠裡實習,他們就等於相關領域裡的情報人員,專門負責收集最新的信息情報,然後公司會有針對性的引進相關的技術,以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那些留學生就是南華派駐於各地的情報人員,不過他們是專門用來收集技術情報的。
而這也是在過去幾年之中南華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留學生們可以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去搜集網羅各種各樣最先進的技術,從而推動了南華的技術發展。
伴隨着機器的轟鳴一塊厚達5英寸的鋼板從軋輥下衝出來,火紅的鋼板在冷卻水的沖洗下,在蒸汽的升騰中鋼板迅速冷卻,在鋼板被傳送到後方時,朱先海站在那裡,一言不發的看着那塊鋼錠。
“每一塊鋼鐵裡,都隱藏着一個國家興衰的秘密。”
這句話是誰說的?
他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話自然有其道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鋼鐵是什麼?
是國家!
是國家的實力象徵!
有了鋼鐵才能製造大量的武器,有了鋼鐵才能建造軍艦,就像這樣的5英寸厚以至10英寸厚的鋼板,就是建造主力艦所必須的鋼板。
“主公,有了這臺軋機,咱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10英寸厚的鋼板,如果沒有它,就只能用大汽錘鍛打,那個速度不僅慢而且生產成本高,用軋板機生產,不僅成本可以下降很多,速度可以增加十幾倍,如果……”
不等李潔白這位法裔的歸化工程師把話說完,朱先海就說到,
“如果用來建造軍艦,尤其是主力艦的話,它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厚板,不過咱們眼下並不需要建造那麼多軍艦,但是可以先建造商船嘛,鐵殼商船在未來肯定是要取代木殼商船的,鐵殼船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我們的航運公司的船大都是在幾年前購買的舊船,有了這臺軋機,咱們就能提供更廉價鋼板生產價格低廉的鐵殼船取代舊船……”
其實,南華並不是不造戰鬥艦,也不是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原因是……技術不足。
儘管在過去的幾年間南華造船廠先後建造了超過27艘鐵殼船,既有軍艦也有商船,但是噸位最大的不過只有4000噸,看似進步堪稱神速,但是建造大型軍艦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不過到是可以通過的建造大型商船進行技術積累。而且南華確實也有這方面的需要啊!
比如需要從開普敦殖民地進口煤炭——隨着南華的工業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僅鋼鐵廠一家,每年就需要上百萬噸煤炭。在本土產量不足的情況下,從國外進口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也意味着南華需要建造大型的運礦船,至少上萬噸的那種,不僅如此,就是從移民運輸的角度來說,大型快速移民船的效率也遠高於小型船隻。
只可惜,南華的造船工業技術力量還是太過薄弱,而且經驗方面也有所不足啊!
“看樣子,要提出一個計劃,來刺激一下造船業的發展了!”
在返回南華的路上,坐在車廂裡的朱先海自言自語道。
什麼是計劃呢?
肯定就是“重點工程”了,其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工程”的“科研攻關”從而提高整體的工業技術水平。
如後世華夏的諸多“攻關”,對相關行業的水平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造船……”
朱先海自言自語道。
“也是可以嘗試一下嘛,畢竟,眼下南華這邊的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了。”
很快,在朱先海的心裡一個構想大致也就成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