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章:軍臨

侯君集看了薛萬鈞送來的密旨後,驚出一身冷汗,李世民這是要重要李浩啊,封一個十九歲的少年爲行軍大總管,還讓自己這麼一個開過功勳來輔助他,很明顯是要爲李浩造勢,用意不言而喻啊。

其實他想多了,李世民之所以會有如此旨意,其實是想讓李浩親手滅掉高昌,報庭州之仇,因爲李世民能從李浩的奏章中感覺到李浩對高昌的深深恨意。當然,李世民器重李浩,是事實,但沒侯君集想得那麼離譜。

事已至此,侯君集便加快行程,和薛萬鈞火速趕往庭州,反正庭州之圍已解,李浩安全了,他就算再怎麼拖延都沒有用,還不如趕緊過去,不讓李世民抓到把柄,這叫兩頭都不得罪。途徑涼州,侯君集傳達李世民的諭旨,涼州都督李大亮竭力配合,調兵兩萬讓侯君集統率,侯君集帶兵經長城直達肅州,過玉門關。

長安這邊也鬧了點風波,李世民下達出兵聖旨後,將李承乾召至甘露殿,屏退左右,單獨談話,談話內容不知道,反正李承乾出甘露殿的時候,臉色非常難看,彷彿吃了兩公斤熱大便一樣,之後李承乾就被禁足東宮,閉門思過,很明顯是被李世民訓斥了。

罰完李承乾,李世民又玩起了老套路,賞賜李泰,各種金銀布帛,還有一副自己珍藏多年的名家書畫,可把李泰這個小胖子給樂壞了,李泰甚至感覺,自己也不必主動去爭奪太子之位了,每天就待在家裡裝裝好孩子,等着李承乾犯錯,等到他哪天犯下了滔天大錯,這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還別說,他這個想法跟歷史真有點像,只不過後半段不太像,李承乾確實犯下了滔天大錯,被奪了太子之位,不過最後李泰也沒當上太子。

八月初四,侯君集經西州,往北,翻越天山,正好天山之上有不少樹木,侯君集命人砍伐樹木,攜帶上路,到庭州之後好打造攻城器械。

侯君集還未到西州之時,高昌探馬就發現了他們,趕忙回高昌城奏報麯文泰,麯文泰頓時嚇得手腳冰涼,渾身直顫,唐軍果然來了。

太子麯智盛趕忙獻計,向西突厥求援,麯文泰彷彿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趕忙譴使前往西突厥,這次的使者依然還是察克燧爾。

由於上次借兵給高昌,西突厥損失了三萬四千大軍,乙毗咄陸很生氣,立刻譴使前往高昌,向麯文泰討要六萬兩黃金,摺合白銀六十萬兩。

之前麯文泰已經送了一萬兩黃金作爲定金,按照他們雙方的約定,確實應該再付六萬兩黃金沒錯,然而麯文泰不甘心,庭州又沒打下來,自己還損失了全國一半兵士,現在還要支付六萬兩黃金,換誰都不樂意,他便以庭州未能攻克和迪力拉爾娜殺死旅軍元帥爲由,拒付六萬兩黃金,只肯再付一萬兩,當精神損失費,雙方使者爭執月餘,都未有結果。

使者回到西突厥奏報乙毗咄陸,乙毗咄陸氣得差點怒掀桌,正好衆臣正在彈劾迪力拉爾娜,乙毗咄陸便奪去迪力拉爾娜兵權和一應官職封號,羈押入獄,然後跟衆臣商議出兵討伐高昌。

西突厥近年來吞併了許多國家,不差高昌一個,不過,高昌有點特別,因爲高昌跟大唐接壤,大唐可以允許一隻貓睡在自己身畔,卻覺不允許一頭狼伏在自己旁邊,一旦他們出兵攻打高昌,大唐必定不會坐視不理,進來插一腳是小事,很有可能引發兩國大戰。

就因爲這個,西突厥衆文臣紛紛反對出兵高昌,乙毗咄陸也不好犯衆怒,只能就此打消出兵的念頭。

當高昌使者臭不要臉來求援的時候,乙毗咄陸感覺自己的三觀被刷新了,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沒派兵去打他們就是好事了,居然還好意思跑來求救,乙毗咄陸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了。

然而察克燧爾不甘心,再次求見乙毗咄陸,並許諾只要救下高昌,高昌每年進貢西突厥三萬兩黃金,乙毗咄陸初時有點心動,但想想高昌那爲負數的信用值,再次讓他滾蛋,乙毗咄陸又不傻,先不說高昌的信用值欠費,光是要幫助他們與大唐開戰,就讓他皺眉,跟大唐打仗是那麼好打的嗎,經過上次那件事,他深深感到後悔,士兵的性命不是錢能買到的,他已決定,不理高昌,而且,庭州之戰也讓他認識到,大唐的軍隊實在太強了。

察克燧爾給高昌衆臣送禮,沒人敢收,他絕望了,然後他便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高昌要完了,自己不能回去,麯文泰喜怒無常,若是因爲沒能求來援助,遷怒自己,估計會一刀把他砍了,就算麯文泰不斬他,大唐鐵騎到來,他也難逃一劫,察克燧爾找到了使者團的將領,向他說明了其中利害關係。

使團將領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第二天便以回國覆命爲藉口,離開西突厥,然而遠遁他鄉,從此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一,侯君集終於帶着兩萬大軍來到庭州城,李浩親自出城相迎,一個是開國功臣,大唐元勳,另一個則是當紅小鮮肉,皇帝最看重的少英英傑,而且目前還是州牧一方的封疆大吏,軍政一手抓喲。

有道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李浩和侯君集在庭州城外見面之後便開始互相飆戲,噓寒問暖,你儂我儂,關係看似甜蜜得不要不要的,其實李浩的內心非常拒絕,一直在暗暗咆哮:“離我遠點,老流氓,你將來可是要造反的,別跟我套近乎好不好,咱倆可不熟呢。”

侯君集也是暗忖心思:“這小子得罪了太子,將來必定沒有好果子吃,但他眼下受陛下隆寵正盛,不可得罪,也不可靠他太近。”

二人各懷心思,竟能演成革命同志會首時的激動場面,那演技絕對能夠問鼎奧斯卡。

李浩將侯君集薛萬鈞請進城中,給他們安排驛館,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李浩應該置辦一桌酒席,給他們二人接風洗塵,畢竟他是晚輩嘛。

然而並沒有,李浩今天演得有點累,好久不演戲,功力退步了,回到刺史府,他就是最大,管你侯君集還是薛萬鈞,老子累了。想吃酒啊?自己叫外賣啊!

對於李浩如此不上道的行爲,侯君集表示一點都不驚訝,甚至還有點竊喜,不驚訝是因爲他認爲李浩還年輕,人情世故這方面還不太周全,竊喜是因爲他也不想應酬李浩,畢竟太子跟李浩的關係比較緊張,反正他的準則是:工作上盡力配合李浩,不讓李世民抓到把柄,私事上遠離李浩,向李承乾表忠心,兩不得罪,這就是侯君集從一個小混混一步一步爬到開國功勳的經驗。

一夜無話,隔日一早,侯君集到刺史府找李浩,自然是爲公事,首先是商量攻打高昌之事,其次是他從天山砍來了許多樹木,準備打造攻城器械,想要從庭州城中借點工匠,畢竟工匠越多,完活才越快。

李浩聽完侯君集的提議後,給他點了個贊,侯君集打仗還是挺有一套的,知道就近取材,倘若真要把攻城輜重從長安運到這裡,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還耽誤時日,他這樣做就很有靈性了。

於是李浩調集城中所有工匠,和侯君集帶來的軍中工匠會合一處,開始建造攻城器械,同時,侯君集將帶來的兩萬兵馬一分爲二,給了李浩一萬,李浩接受了這一萬兵馬後,日夜操練,倒不是說這一萬將士訓練不夠,而是李浩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將他們練一練,這樣打仗的時候用着才順手。

一個月後,秋末冬初,庭州溫度驟降,棉襖已然穿上身,這種天氣不太適合出兵,然而他們還是出兵了,因爲李浩想要在寒潮到來之前滅了高昌。

李浩和侯君集齊頭並進,帶着兩萬大軍和攻城輜重由北往南,在進入高昌國境後,二人商議了一番,分頭行動,李浩直接帶兵前往離庭州最近的交河城,而侯君集則帶兵繞過交河,直取高昌最東邊的柳谷和田地二城。

十月初十,當侯君集的大軍到達西州城外之時,一直憂心忡忡的麯文泰得到了唐軍大舉進犯的消息,終於再也扛不住心理上的壓力,病倒了,當天夜裡便死在了病榻上,高昌城內愁雲籠罩,人心惶惶。

麯智盛爲了穩住局勢,匆忙接替了王位,連登基儀式都來不及舉行,立刻安排兵馬布防備戰。

李浩帶着一萬大軍兵臨交河城下,望着交河城,李浩冷笑,當初交河公帶兵圍庭州,眼下情勢逆轉,他帶兵包圍交河城,當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當然,李浩可沒有那閒工夫困城,如今天氣轉冷,再過一個月估計便會天寒地凍,他必須速戰速決,不然只能拖到明年開春,他一刻都不想讓高昌多存在於世上。

在交河城外五里處紮營,李浩手搖羽扇,頭扎綸巾,指着交河城,問:“各位將軍,攻下這交河城,最快需要多久?”

陳賓想了想,道:“回大總管,交河城中兵馬不足五千,若讓末將攻城,三日便可。”

李浩點了點頭,不忘糾正道:“自即日起,在軍中,不要叫我大總管,要叫我軍師。”

衆人聞言紛紛一愣,軍師?李浩這又是搞什麼名堂,他們雖然滿心疑惑,卻沒敢多問,只能紛紛點頭:“是!軍師。”

李浩手搖羽扇,輕輕踱步:“陳將軍說他需要三日便可攻下交河城,諸位將軍,可有更快的?”

衆人紛紛搖頭,這裡論打仗,就數陳賓和彭海最厲害,陳賓都說需要三日了,其他人自然不敢放大話。

“既然諸位將軍都沒人能在三日之內拿下交河城……”

衆人聞言以爲李浩就要派陳賓主持攻城了,沒想到李浩卻緩緩道,“那麼便有本軍師親自來,今天日落之前,拿下此城!”

衆人聞言紛紛目瞪口呆,望着已經偏西的太陽,都說不出話來了。

608章:自己人91章:詩狂 上861章:李治的決定559章:反向請封賞646章:就地審案175章:營救行動 下427章:定瓊南441章:殺奸商 下268章:吐蕃剋星300章:遊俠陳鬆791章:真爹扮假爹630章:不戰而屈人之兵655章:愛情這奇妙的東西19章:玉佩風波 上807章:大唐有李浩真好366章:稱心之死816章:李浩的喪禮672章:袁天罡贊李浩432章:滿載而歸 上73章:暴走的李世民 上213章:大破高昌 下205章:可怕的民族483章:謀反716章:將啓兵事245章:賜毒酒716章:將啓兵事563章:大唐軍校——天策府190章:兵者,詭道也244章:荒野之戰263章:公主的計謀265章:草原之戰 上642章:城下立威219章:頭疼的李浩99章:陸雲的身份2章:神秘訪客869章:兵不血刃460章:真正的長城374章:致命一擊195章:唐魂633章:楊藩論戰425章:薩伊卡的奇特要求755章:傻必一樣的聖旨600章:蒸汽機誕生25章:有人砸店89章:吟一首詩528章:給小迪輸血859章:解《推背圖》164章:庭州現況475章:查案97章:上國隱憂50章:香水和香皂457章:大破吐蕃軍805章:時光荏苒219章:頭疼的李浩800章:另一支參王764章:長孫無忌探監121章:羣臣皆驚121章:羣臣皆驚603章:兩百萬貫的賭注298章:李浩的反擊566章:繼續坑倭國609章:吐蕃兵變524章:憤怒的樊梨花317章:大雪災621章:參王645章:妙尋敵蹤23章:出老千803章:王皇后被貶49章:李浩封爵824章:震驚外國人130章:三條絲綢之路722章:拜訪魏徵233章:李浩毆打吐蕃使者721章:久違的房車399章:統一西域的計劃618章:坑新羅使臣(中)107章:憤怒的孔穎達360章:午陽崗之約326章:博陵崔氏379章:辣眼睛761章:銀狐見樊梨花729章:李治果然有奇效315章:兩全之法187章:清理218章:侯君集入獄197章:敵軍內訌571章:江南842章:仙劍奇俠李逍遙175章:營救行動 下295章:開始行動363章:暗潮涌動520章:袁天罡吃砒霜274章:任性的諾曷鉢651章:又見袁天罡431章:倭國的軍閥701章:見蒙細奴邏301章:肖像畫366章:稱心之死167章:特殊任務242章:爭奪於三泰
608章:自己人91章:詩狂 上861章:李治的決定559章:反向請封賞646章:就地審案175章:營救行動 下427章:定瓊南441章:殺奸商 下268章:吐蕃剋星300章:遊俠陳鬆791章:真爹扮假爹630章:不戰而屈人之兵655章:愛情這奇妙的東西19章:玉佩風波 上807章:大唐有李浩真好366章:稱心之死816章:李浩的喪禮672章:袁天罡贊李浩432章:滿載而歸 上73章:暴走的李世民 上213章:大破高昌 下205章:可怕的民族483章:謀反716章:將啓兵事245章:賜毒酒716章:將啓兵事563章:大唐軍校——天策府190章:兵者,詭道也244章:荒野之戰263章:公主的計謀265章:草原之戰 上642章:城下立威219章:頭疼的李浩99章:陸雲的身份2章:神秘訪客869章:兵不血刃460章:真正的長城374章:致命一擊195章:唐魂633章:楊藩論戰425章:薩伊卡的奇特要求755章:傻必一樣的聖旨600章:蒸汽機誕生25章:有人砸店89章:吟一首詩528章:給小迪輸血859章:解《推背圖》164章:庭州現況475章:查案97章:上國隱憂50章:香水和香皂457章:大破吐蕃軍805章:時光荏苒219章:頭疼的李浩800章:另一支參王764章:長孫無忌探監121章:羣臣皆驚121章:羣臣皆驚603章:兩百萬貫的賭注298章:李浩的反擊566章:繼續坑倭國609章:吐蕃兵變524章:憤怒的樊梨花317章:大雪災621章:參王645章:妙尋敵蹤23章:出老千803章:王皇后被貶49章:李浩封爵824章:震驚外國人130章:三條絲綢之路722章:拜訪魏徵233章:李浩毆打吐蕃使者721章:久違的房車399章:統一西域的計劃618章:坑新羅使臣(中)107章:憤怒的孔穎達360章:午陽崗之約326章:博陵崔氏379章:辣眼睛761章:銀狐見樊梨花729章:李治果然有奇效315章:兩全之法187章:清理218章:侯君集入獄197章:敵軍內訌571章:江南842章:仙劍奇俠李逍遙175章:營救行動 下295章:開始行動363章:暗潮涌動520章:袁天罡吃砒霜274章:任性的諾曷鉢651章:又見袁天罡431章:倭國的軍閥701章:見蒙細奴邏301章:肖像畫366章:稱心之死167章:特殊任務242章:爭奪於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