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東北軍陷入混亂的危急關頭,中共代避恩來發揮其個人的影響力,反覆勸說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於冒進派的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壞,於是東北軍高級將領輕率地接受了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乙案”,結果鑽入了各軍不相統屬、部隊分割使用的圈套,實際上在高飛看來這也是非常無奈之舉,因爲東北軍將領在羣龍無首的情況下已經相互失去了信任,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的行爲等於是將東北軍倒向中國共產黨成爲一支人民武裝革命力量的道路徹底堵死,這個巨大的破壞性的影響力可以說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起到了非常大的反作用。
整個東北軍隨即按照軍政部的命令開始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所謂的整訓、縮編,其實就是化大爲小,化強爲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制,僅騎兵第二軍保留三個師。
經過南京政府軍政府何應欽主持整編後的東北軍仍有六個軍,即第四十九軍軍長劉多荃,所部轄第一零五師師長高鵬雲和第一零九師師長趙毅,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所部轄第一一三師師長周光烈和第一一四師師長牟中珩。
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所部轄第一一六師師長周福成和第一三零師師長朱鴻勳,第五十七軍軍長繆徵流,所部轄第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和第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第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所部轄第一零七師師長金奎壁和第一零八師師長張文清。
唯獨實力沒被徹底削弱的只有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所部轄騎兵第三師師長徐良、騎兵第四師師長王奇峰和騎兵第六師師長劉桂五。
西安雙十二事變中,叛離東北軍序列的第一零六師師長沈克、騎兵第十師師長檀自新、炮兵第六旅旅長黃永安、炮兵第八旅旅長喬方均依附中央軍另立門戶,原由東北義勇軍編成的馮佔海的第六十三軍番號被撤銷,僅保留了第九十一師,另外馬占山還受命組建了一支新的部隊東北挺進軍,專行敵後破襲任務,不過這些叛徒的日子也非常不好過,他們都不是黃埔出身何能受到重用,只不過是功不賞,錯必罰罷了。
不過高飛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當年他在淞滬戰場作戰,曾經與第四十九軍做過鄰居,這些揹負着失土之恥的東北軍官兵作戰極爲勇敢,實際上第四十九軍是第一批被調到淞滬戰場增援的部隊,第一零五師在錢江橋一線浴血鏖戰堅守陣地,遭到日軍重火力猛攻,六二六團團長顧忠全陣亡,該團一營傷亡殆盡,第一零九師在紀王廟、馬同橋一線與數倍日軍苦戰,四個團長中高睦姻、姜奎舉等三個團長相繼陣亡,師戰訓主任趙繼光,師參謀長馮化斌殉國,營連長几乎全部損失,可以說師一個整師基本打光了。
儘管作戰極爲英勇的第四十九軍損失慘重,但是在武漢的蔣介石在戰後根本不理睬其整補的要求,萬般無奈之下,劉多荃帶着第一零九師師長趙毅親自到武漢去活動,花了好大一筆錢纔打通了軍政部兵役署門路,調來了全部徒手的預五師補充第一零九師。
之前劉多荃與何應欽講好條件,並且上報蔣介石得到允諾,趙毅仍爲第一零九師師長,原預五師的四個團長主官全部留任。
劉多荃拿出家底,將東北軍最後的老家底當年留用的一部分武器裝備該師,補充後的第一零九師清一色捷克式步槍,每連六挺捷克式ZB-26輕機槍,每營配有重機槍連,團有迫擊炮,堪稱裝備精良的生力軍。
然而劉多荃、趙毅高興得沒多久,當軍政部在次下命令讓第一零九師開拔時趕赴前線的時候,原預五師留任的四個黃埔生團長全部告長假,部隊亂成一團根本拉不出來,劉多荃火冒三丈一狀告到了蔣介石那裡,結果讓他目瞪口呆的是蔣介石非但不處分故意生事違抗軍令的四個團長,反而藉機稱趙毅治軍無方將趙毅撤職,換上了嫡系黃埔生李樹德,劉多荃任命的其他東北軍軍官也都被撤換掉,接着又將第一零九師劃歸第一戰區劉峙指揮。
結果第四十九軍的一個整師就這樣被抽離了戰鬥序列,第四十九軍只剩下王鐵漢一個師了,但是在作戰方面軍委會卻將第四十九當做齊裝滿員的甲種軍使用,在第一次南昌戰役之時,劉多荃率部守禦松山、萬家埠一線外線陣地阻敵增援。
由於修水一線作戰的四個軍全部敗退,第四十九軍傷亡慘重孤掌難鳴,導致最終作戰失利,結果被蔣介石抓住機會借題發揮,對第四十九軍上下官兵大加撻伐,劉多荃由中將軍長降爲上校軍長,第一零五師師長王鐵漢撤職留任,責令戴罪立功,副軍長高鵬雲、參謀長秦靖宇相繼調離,結果一個第四十九軍備搞得名存實亡了,現在留給高飛的恐怕只有一個空殼的第一零五師在南昌。
第五十七軍則在臺兒莊戰役中增援龐炳勳軍團,與日寇拼死搏殺,結果軍委會有功不賞還不予補充,導致人心渙散,之後又發生了軍長繆徵流投敵事件,由於其第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和三三三旅旅長萬毅都是中共地下黨員,所以繆徵流纔沒將整個軍拉走,第五十七軍也僅僅只剩一個師在南昌待命整補。
其餘東北軍部隊近況也不算太好,高飛看着文件臉色很是不好,王天明自然清楚高飛的脾氣,委座的心思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事情是不能放在臺面上說的,這點大家也都認同清楚,但是關鍵是自己面前這位,連委座的逆鱗都敢捅咕一下的主,王天明心底也是十五個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