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的第九戰區司令部,裡面燒着火盆,滿屋子都是暖和的空氣;讓在這裡忙碌的戰區司令部不至於那麼寒冷,可是在薛長官和吳參謀長的心中還是冷的害怕;第九戰區軍隊的軍需供應並沒有解決,很多戰士們的步槍只有槍膛裡的五發子彈,機槍子彈平均下來更是剩下了不到一百發;炮兵的裝備更是沒辦法整補,整個第九戰區各種山炮和野炮加起來不到一百門,炮彈就更少的可憐了;
“薛長官,各軍的軍長催促整補的電文每天就沒停過;而後勤部那邊也在催促軍政部,可是軍政部現在也沒有存貨;難辦啊!”吳參謀長苦笑着說道,
“是啊!從1937年7月抗戰大規模爆發以來,武器彈藥消耗巨大啊。戰前我們積攢的家底能夠支撐到現在還是拿人命換來的;現在是冬季,鬼子不可能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他們可以趁着寒冬整補兵員和裝備,南昌現在就在鬼子的嘴邊了,我們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裝備就成爲決定戰局的關鍵了;而我們的武器來源有兩個:進口和自己生產。自己生產嘛!就不說了,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兵工廠的水平是比較低的;不僅生產不了飛機和坦克,而且連最基本的槍支和子彈的生產能力也滿足不了現在戰局的需求。一直以來,政府一直堅持進口,進口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已經在前兩年的作戰中現象出來了,裝備精良的德械師的戰鬥力是顯而易見的。”
薛長官侃侃而談,到了他這個階層;對這些東西當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自清朝末年起德國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地,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38年。抗戰前中國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了大量的德械師,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爆發,中國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但是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1938年5月德國宣佈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最後一批武器於8月份運抵中國。
現在歐美各國對於日本侵奪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略行爲採取“不承認主義”和“不干涉”政策。前者反映了歐美各國和日本的矛盾,因他們不願放棄其在華的既得利益;後者反映了歐美對日綏靖。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武裝佔領了全部東北三省並威逼南窺中原。日本的野心和侵略行爲,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也威脅和沉重打擊了美英帝國主義在華的殖民利益。1932年初,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照會日本外務省,鄭重表明:“美國政府不能認許任何事實上的情勢的合法性;也不擬承認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間所締訂的有損於美國或其在華國民的任何條約或協定;
美國在經濟危機過後,對日的廢舊鋼鐵出口每年都在增長,其貿易額是中國的十倍以上;而在日本的投資更是高達五億美元以上;日本也一直在麻痹和誘騙歐美各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先後與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等歐美傳統強國達成協議,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
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由於地域的特殊性,蘇聯並沒有接受日本的條件,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到蘇德戰爭爆發。而這個進口武器的唯一途徑還被英國和法國限制,1938年法國在日本政府的壓力下,扣押了從蘇聯運抵越南的軍火,後來滇緬公路也被英國人切斷,直到歐戰爆發,日本開始入侵東南亞,這一情況纔得到了緩解,中國的處境纔好了一點點。
1938年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抗戰的寒冬;武器彈藥缺乏,產糧區被日本鬼子大量佔據,稅賦的主要來源地江浙一帶也被鬼子佔領;除了瘦弱的士兵之外,中國的抗戰一無所有;
全國抗戰的形勢如此嚴峻,而目前中國的執政黨國民黨內部也不得安生;以汪兆銘爲首的投降派開始活動,1938年9月,武漢會戰正到關鍵時刻之際,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與日本首相近衛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談判,日方提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支持汪兆銘的和平運動。
1938年10月,汪兆銘在接見海通社和路透社記者時都表示“未關閉停戰之門”,他置轟轟烈烈的抗戰於不顧,醉心主和。後梅思平攜密件回重慶呈汪。汪在家爲梅設筵,當送梅出客廳時陳璧君催促汪下定投敵的決心,說:“梅先生明天要走,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汪精衛連聲說:“決定了,決定了!”
而抗戰到了目前的階段正是考驗整個國家和民族韌性的時候;對此,蔣介石深信不疑,在9月,歐洲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誌着歐美的綏靖政策到達頂峰,而日耳曼民族對於領土和海外權益的爭奪慾望逐漸顯現,世界大戰爲時不遠;而中國一直以來苦苦堅持等待的就是歐戰爆發,匯同世界的力量對抗德日法西斯。
而這個時期的美國,孤立主義在國會盛行,並漸漸的到達頂點;他們嚴守中立,拒絕承擔國際義務,對於交戰的雙方實行強制性的武器禁運;但是原料缺不在此行列;這讓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雪上加霜,而對於日本來說就完全無所謂了,他們不缺乏生產武器的能力和技術,缺少的正是各種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