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山門來客

那日虛竹回到山門之後,童姥便不知去向,虛竹這些日子也知道童姥絕非常人,恐怕是潛進了少林寺中偷偷躲避那位李前輩。若是如實稟明,大舉搜索下未必就找不出童姥所在,可是虛竹又怕童姥發起兇性害了寺中的同門。

下山這段時間,他就算再是愚笨,也知道自己發生了非同尋常的變化。他本來內力積厚,當世少有人能及,只是拳腳功夫和武學道理不太明白。跟隨童姥這位當世最頂尖的高手一段時間,拳腳功夫沒有上漲,可是體內積蓄的內力已然懂得使用。

童姥練那八荒**唯我獨尊功主攻手少陽三焦經,男子練這門功夫便是至陽,女子練這門功夫便是至陰,窮極天地妙理,顛倒陰陽,纔出現每隔三十年就要返老還童這等奇事。可是返老還童期間修煉時必須吸飲鮮血,不然無法修煉,好在虛竹練成易筋經,其內力陽氣之充沛,比之鮮血效果還要好。

得虛竹內力相助,童姥已經不需要飽飲鮮血。童姥本擬這次返老還童前途艱難,正好遇見虛竹才逢凶化吉,嘴上對虛竹惡形惡狀,卻把生平的武學感悟都教給虛竹。這份答謝不可謂不重,只有虛竹自己懵然不知。

虛竹正在自己禪房胡思亂想,這時候外面有人道:“虛竹師弟,玄澄師叔祖叫你到他那裡去。”

虛竹聽見來人的聲音是和自己一起服侍玄澄的虛名師兄,虛名心好練武,一有空閒便練功不綴。大半服侍玄澄的苦活便留給了虛竹。虛竹不以爲意。勤勤懇懇服侍玄澄。從無怨言。虛名本以爲虛竹會責怪他,可是虛竹從沒有露出半分不滿,倒是對虛竹好感倍增。

虛竹跟着虛名到了玄澄所處靜室,他剛走到門口,裡面一個充沛有力的聲音傳出來:“虛竹你進來吧,虛名你就不用進來了。”虛名不以爲意,他巴不得不聽玄澄教誨,趁這時間又去練功。

玄澄是個大約五十來歲的僧人。面色紅潤,任誰也不相信他已經癱瘓了十多年。玄澄突然站起身來,微笑道:“好孩子,你總算回來了。”

虛竹見到玄澄也是欣喜,快步上前去,跪倒在玄澄身前,開口道:“不知師叔祖找我何事。”

玄澄見他腳下步伐大是玄奧,輕盈飄逸,足不點地,分明是一門極爲上乘的輕功。心下生疑道:“虛竹你可是在外面又拜了別的師父。”

虛竹道:“弟子沒有另外拜師,只是得了一名前輩指點。”然後他老老實實把這段時間遇到的事情交代清楚。

玄澄驚喜道:“沒想到你有此機緣。至於你說潛進寺中那個人,的確是我師父靈門方丈舊識,沒想到她老人家還在世上,你能得她指點倒也不錯。”

虛竹心中放下一塊大石,疑問道:“可是爲何那位李施主和童姥前輩都說弟子練成了易筋經,我也稀裡糊塗的。”

玄澄不禁莞爾道:“我叫你平日裡做的那些動作就是易筋經的基礎,現在你已經入門,那些動作就沒必要了。”

虛竹又解開心中疑問,他知道易筋經是本寺瑰寶,師叔祖居然把它傳給自己,也不知道是何等厚愛。

玄澄似乎瞧出他心中想法,說道:“這合該是你的福緣,我也沒想到你居然能練成,寺中七十二絕技雖然殺伐嚴重,可是將來要成佛成菩薩,又怎麼能缺少降魔手段,你且去藏經閣挑幾門喜歡的絕技作爲護身手段。”說着玄澄交給虛竹一道手諭,憑此手諭,虛竹自可如藏經閣暢通無阻。

藏經閣建在少室山一條溪水之旁,周圍樹木砍伐殆盡,卻是爲了防止火災之故。藏經閣外面防範森嚴,裡面卻只有一個掃地老僧打理。

藏經閣第一層藏有無數佛經,第二層纔是七十二絕技藏書處,第三層又是一些稀世孤本,不僅僅是佛經了。

虛竹來到第一層,見到無數佛經,好似入了一座寶山,卻是忘記了玄澄叫他去找幾門七十二絕技習練的事情。本來夠資格進入藏經閣的僧人都是在寺中有着尊崇的地位,武學見識非凡,故而進入經閣便直奔着二層而去。

那掃地老僧見到虛竹年紀輕輕,進來時足下落地無聲,分明有着一身上乘武功,本以爲他又像過去無數次遇到的人一樣,直奔着二層而去,哪知道虛竹居然沉迷在一樓的佛經裡面,不禁微微頷首,眼中充滿驚喜。

日影西斜,虛竹才從佛經中脫離出來,他愕然想到:師叔祖叫我上去取幾門絕技,這一時間我哪裡知道該選什麼武功。便隨手選了一門指法和一門掌法,照着練了一會,他內功到了這個地步,這些功夫沒有他勁力使不到的地方。

虛竹每日看完佛經,便用剩下的時間去找七十二門絕技練,如此時間又過了許多天,及到那日。

寺內忽聽得鐘聲鏜鏜大響,連續不斷,是召集全寺僧衆的訊號。除了每年佛誕、達摩祖師誕辰等幾日之外,寺中向來極少召集全體僧衆。虛竹急急忙忙來到大雄寶殿,只聽鐘聲三響,諸僧齊宣佛號:“南無釋迦如來佛!”方丈玄慈與玄字輩的三位高僧,陪着七位僧人還有一名身着白衣的年輕人,和從後殿緩步而出。殿上僧衆一齊躬身行禮。玄慈與那七僧先參拜了殿上佛像,白衣年輕人站在一旁不去參拜,然後分賓主坐下。李志常和一名僧人各自坐在大殿左右首,看來是來客中地位最高的人,虛竹雖和李志常相交一段時間,但還真不知道李志常是何等身份,不過他能坐在首位自然身份非同小可。

他心中納悶道:李施主怎麼也來到少室山上。李志常早就瞧見他,向虛竹微微頷首致意,虛竹知道李志常在問候他,心中有些感動。他容貌醜陋,人也不聰明,寺中上下除了玄澄,幾乎沒有人重視他。而李志常這麼一位似乎大有身份的人,對他一貫態度溫和,即使他天性敦厚,也感激李志常的舉措。全本小說網

第二十三章目光第三十七章風雷相生(爲畫盡千峰萬賞加更)第十三章歸山強推感言第四十七章服部半藏(爲無措盟主更)第三十三章世間再無元始第二十四章汾水第十三章前塵往事如雲煙五更爆發完畢召喚月票和推薦票第三章靈貓生變(第三更)第二十七章論武第五十二章垂釣(爲無措盟主更)第四十八章無上智經(爲大梁子守護者的萬賞加更)第五十九章並非初見(第一更)第九十四章無形無相風神劍第五十八章道化元神之劍第十章白衣劍僧第四十八章細雨濛濛欲溼衣第二十七章白蓮第十章世界那麼大第三十八章第十五章跟我何干第九章純陽求月票求推薦票第九十一章大高手的氣度第四章周生第七章偷王之王第六十四章今時不同往日第二十三章問道八法第九十六章碧落賦強推感言第十三章穀神望氣(150月票加更)第九章‘我’的模板第一章黃鶴樓上第三十四章井中月求月票第八十五章生死之間,閒庭信步第二十三章局勢第四十八章無上智經(爲大梁子守護者的萬賞加更)第二十六章無花只有寒第五十一章無敵的劍客五更爆發完畢,求月票第三十七章試探(150月票加更)第二十四章賭鬥上(第一更)第五十七章不遇第四十三章高估與低估第七十三章魔凰第三十三章試探第二十一章寒山寺鐘第六十七章張三的魚第二章擔你因果第五十四章鴻飛冥冥知何處五更爆發完畢,求月票第四十六章世情人情亂如麻第六十七章張三的魚第二十二章法相天地第三十一章九尾(爲普通讀者的萬賞加更)第六十章巴山顧道人(第二更)第十八章太陰無極第三章罷手週一求推薦票第三十二章黃泉路第四十一章白衣無容第五章太歲經(爲盟主一騎煙雨任平生更)第十七章在二次元的交手第二十二章一劍任來又自去第五十三章千里尋救星(求月票)第九十章閒與仙人掃落花求保底月票第八十章不敗第九十七章週一求推薦票了第三十二章我是來當明教教主的第十二章葉生第一章今夕何夕第十八章今川喪膽第六章通幽求下月票和推薦票,晚上還有更新第二章全真第三十六章結土爲牢(求月票)第二十二章笛弄晚風第三章罷手第三章劍光(週一求推薦票)第十八章因果第九十六章碧落賦第五章左手刀(求推薦票)第五十章任君自去第二十八章出手(750月票加更)第四十二章又遇故人(求推薦票)第二十四章癡女第五十五章誰共我,醉明月月初求月票第八十九章他是怎樣的人第十章妖聖第五十二章玄天第三十七章新月如刀(求月票)第二十章酆都地獄第十六章破碎金剛第十章周流六虛功(爲盟主一騎煙雨任平生更)第九十九章大唐終焉
第二十三章目光第三十七章風雷相生(爲畫盡千峰萬賞加更)第十三章歸山強推感言第四十七章服部半藏(爲無措盟主更)第三十三章世間再無元始第二十四章汾水第十三章前塵往事如雲煙五更爆發完畢召喚月票和推薦票第三章靈貓生變(第三更)第二十七章論武第五十二章垂釣(爲無措盟主更)第四十八章無上智經(爲大梁子守護者的萬賞加更)第五十九章並非初見(第一更)第九十四章無形無相風神劍第五十八章道化元神之劍第十章白衣劍僧第四十八章細雨濛濛欲溼衣第二十七章白蓮第十章世界那麼大第三十八章第十五章跟我何干第九章純陽求月票求推薦票第九十一章大高手的氣度第四章周生第七章偷王之王第六十四章今時不同往日第二十三章問道八法第九十六章碧落賦強推感言第十三章穀神望氣(150月票加更)第九章‘我’的模板第一章黃鶴樓上第三十四章井中月求月票第八十五章生死之間,閒庭信步第二十三章局勢第四十八章無上智經(爲大梁子守護者的萬賞加更)第二十六章無花只有寒第五十一章無敵的劍客五更爆發完畢,求月票第三十七章試探(150月票加更)第二十四章賭鬥上(第一更)第五十七章不遇第四十三章高估與低估第七十三章魔凰第三十三章試探第二十一章寒山寺鐘第六十七章張三的魚第二章擔你因果第五十四章鴻飛冥冥知何處五更爆發完畢,求月票第四十六章世情人情亂如麻第六十七章張三的魚第二十二章法相天地第三十一章九尾(爲普通讀者的萬賞加更)第六十章巴山顧道人(第二更)第十八章太陰無極第三章罷手週一求推薦票第三十二章黃泉路第四十一章白衣無容第五章太歲經(爲盟主一騎煙雨任平生更)第十七章在二次元的交手第二十二章一劍任來又自去第五十三章千里尋救星(求月票)第九十章閒與仙人掃落花求保底月票第八十章不敗第九十七章週一求推薦票了第三十二章我是來當明教教主的第十二章葉生第一章今夕何夕第十八章今川喪膽第六章通幽求下月票和推薦票,晚上還有更新第二章全真第三十六章結土爲牢(求月票)第二十二章笛弄晚風第三章罷手第三章劍光(週一求推薦票)第十八章因果第九十六章碧落賦第五章左手刀(求推薦票)第五十章任君自去第二十八章出手(750月票加更)第四十二章又遇故人(求推薦票)第二十四章癡女第五十五章誰共我,醉明月月初求月票第八十九章他是怎樣的人第十章妖聖第五十二章玄天第三十七章新月如刀(求月票)第二十章酆都地獄第十六章破碎金剛第十章周流六虛功(爲盟主一騎煙雨任平生更)第九十九章大唐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