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空清點了一下取經人員人數,除了他們師徒四人,兩位魔王,昨夜只有五十四個妖王,到今日凌晨,竟然七十二個妖王,一個也沒有少。這真是出乎了悟空的意料之外。小妖的人數,之前在一萬人數,經過這次,卻是有所折損,但也有八千,損失倒不算是很大。看樣子,這芭蕉扇雖然厲害,能將人扇到千里之外,但對於有些法力能飛會鑽的這些妖類而言,芭蕉扇並不是致命的威脅。
大家經過這次大難,再次重逢,彼此都很是激動。
唐僧也早早出了帳篷,來對大家進行慰問。悟空見唐僧出來,便忙陪伴左右。向唐僧奏報了人員情況。唐僧聽後也甚是驚訝,他沒有想到這些妖王沒有一個傷亡或失散或逃離,只有一些小妖傷亡或失蹤了。
“真沒想到,這次大難,我們兩位魔王、七十二位妖王,沒有一員損傷,雖然有部分小妖不知下落,但這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唐僧感慨道。
“師父,我們這些妖王畢竟在五百年前便是稱霸一方的妖王了,自然不弱!”悟空也是興奮的讚道。
衆妖王聽後,一個個也是滿臉喜悅。
這時候,那山豬精走上前來,對悟空說道:“大王,請原諒我昨日的言語,當時,我看到四處一片荒蕪,以爲兄弟們……我頓時心情失落無比,所以才說了很多消極的話語,還望你不要怪罪!”
悟空說道:“山豬,我沒有怪罪的意思!只是昨日時候,你的消極讓我很是不滿意!不過,我相信,那只是暫時的,誰都會有遇到挫折,都會失落、懷疑,但我希望你能夠慢慢堅定下來!”
山豬誠懇地點頭。
……
取經隊伍派人在鎮上買了饅頭、稀飯等齋飯,用過餐後,便又開始整頓上路。從大同鎮出發往西而去,將是一望無垠的平原之地,如今的取經隊伍也有八千餘人,如此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往西而行,路途中的百姓一個個都是讓道觀望。
悟空也早已下令,凡經過之處,不得擾民,讓見到有欺壓不公之事,要鋤強扶弱,這樣才符合取經真義。
到了傍晚,前面便是橫水國,這是自從取經以來,經過數十日的荒蠻之地,到達的第一個富庶之國,凡經過如此大國,都需要在通關文牒之中蓋上印章。唐僧見到隊伍人員衆多,和悟空商議之後,便讓衆妖王、魔王在城外找地方安營紮寨,唐僧想着明日再去參見橫水國國王。
衆妖王、魔王遵命。便在城外的山林間安營紮寨。
第二日清晨,唐僧便帶着悟空、八戒、悟淨等人進城了,讓一衆妖王在城外面守候。
唐僧等人在城門口拿出東土大唐皇帝的文牒,那守城的守衛便帶着唐僧去參見國王。唐僧等人在皇宮之外守候了大約個把時辰,便得到了國王的召見。
唐僧等人走進大殿之上,只見那大殿金碧輝煌,倒是一副氣派模樣。在那大殿之上,坐的是一箇中年男子,一副尊貴模樣。
“參見國王殿下!”唐僧和悟空等單手行禮。
“下面的四位長老可是來自東土大唐?要去西天取經?”國王問道。
“正是!”唐僧答道。
“從大唐到此地便有千里之遙,從此地到西天,更是有着數十萬裡,此去險山惡水,又有荒漠、雪山、高原、溼地、大洋等等惡劣環境,你們真要去往西天?”
“是的,國王殿下,爲了取得真經,將我佛發揚光大,再多的險阻困難,我們也要前去!”唐僧說道,“還望國王殿下能及早給予通關文牒,我們好過關上路!”
“嗯,我看了大唐皇帝的文書,對你們西行取經也很是感興趣!通關文牒自然會送給你們,只是我希望各位長老能夠在我橫水國多駐留一日,我很想聽聞大師講述一番佛理,還望大師能夠成全哪!”
唐僧聽後,面露喜色,說道:“殿下能夠有次佛心,也是橫水國的榮幸。我佛提倡慈悲、正義、平等,如此教義來教化世人百姓,使得衆人皆都安分守己,友愛相處,小則是養身修心之道,大則也是治民治國之道!”
國王眼前一亮,讚歎道,“如此甚好!長老有所不知,我們這橫水國經常有一些惡民難以教化,民間更是充滿戾氣,各自追名逐利,貪圖享樂,若是能得長老在我橫水國進行一場講座,那將是我國之幸運啊,還望長老能夠答應!”
唐僧稍有猶豫,左右看看悟空和八戒。
悟空只說道:“師父,你也可以講講佛理,正好也可以讓我們兄弟也進來城裡玩玩,一起聽聽!”
唐僧便便也點頭答應,並向國王提出請求,讓門外的一衆兄弟入城。
國王答應,同時下令,前往相國寺大講壇。由唐僧進行講佛。
悟空讓悟淨到城外去,將一衆妖王魔王和小妖們也召集到相國寺大講壇,那相國寺大講壇是在一片開闊的廣場之上,廣場上已經滿滿的圍了近千人,使得水泄不通。
如此場面,倒是唐僧從未見過的氣勢。幸好,那些妖王魔王和小妖都懂一些變化和縮身,便縮身站在那雲彩之上,聽唐僧即將開始的講座,而這廣場之上,便是橫水國的萬衆百姓。
這時,只見唐僧身穿金光四射的錦襴袈裟,手持萬丈光芒的九錫禪杖,面如春光,眉目如畫。光是這高貴而又溫潤的氣質,就讓會場被震懾住了,衆妖以及各位橫水國百姓,都靜坐待期待他的講佛。
只聽唐僧開口講道:“我佛以慈悲爲懷,認爲天地之間,衆生平等,凡有血有肉與具有靈知之性的生物,皆有成仙成佛的機緣。我們佛家愛護衆生,提倡心懷蒼生,離情奔欲,心中坦蕩空明。我佛以蒼生爲根本,唯有積善渡人,才能修己!因此,我佛大戒之一,便是不能殺生……”
唐僧溫潤如玉,冷靜如水,然後雙手合一,唸到:“諸位,我佛講求物我如一,性相平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今生今世,你我他雖有不平等,但若無慈悲之心,無善衆之舉,也必將墮入自私貪婪之道,勢必落入地獄……今生所有狀況,皆爲前世之果;而今生所作所爲,皆爲來世之因,正是三世因果。因此我們當棄惡從善,以慈悲之心,救助弱小,感化衆生。我們今生的積德,是爲來世的美好。所謂六道輪迴,是爲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爲善而生天,爲惡而變爲畜生、餓鬼、乃至墮入地獄。我們唯有今生從善積德,心懷衆生,纔有死後的極樂世界,來世的各種美好……”“我佛慈悲,視衆生平等,不亂殺生,積德從善,普度衆生,感化妖魔怪獸。而自身離情奔欲,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所以絕累。若都如我佛所教,這天下太平,人心所向,世間也將是一派新景象……”這唐僧的句句佛語,如同美妙的樂曲一般,頓時讓人心純淨清爽,他似乎可以喚醒衆妖、衆百姓沉睡已久的善心、美心、真心……
唐僧在講述這番佛理的時候,他似乎覺得自己並不是自己了,這一幕幕如此熟悉,似乎在前世就有曾有過,相似的場景,相同的話語。那時候,他還是金蟬子,他對佛教的信仰忠貞不二,對佛理的參透也是甚過其他人,他的一片赤誠之心,即使是如來師父也是無法比擬的。那時候的他單純如水,赤誠如霞,沒有半點心機……
正因爲唐僧的心裡有着金蟬子的記憶,所以他能出口成章地說出以上的佛理,但他畢竟是唐僧,是有着九世記憶的開智後的唐僧,他不是起初的那個凡人唐僧,那般愚鈍、懦弱,更不是那個單純、高尚的金蟬子,當經歷了太多的坎坷遭遇後,他的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是的,是要平等,完全的平等自由,上界的那些什麼神仙、佛祖,也都該和尋常人一樣……
“這世間,萬物皆有靈,且生而平等而自由,不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該有自由的權利,該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自由,平等,使我們該去追求的終極目標……所以,我們要奮起抗爭,對抗所有欺壓,所有強權……”
此番自由言論引起衆人騷動,雲彩之上的一衆小妖皆是歡呼一片……
悟空聽到唐僧這番言語,起初,他的腦海裡,竟然將唐僧當然金蟬子,也難怪,這兩人前世今生,言語氣度竟然神似。卻在後來,唐僧的一番自由言論,顯得氣勢迫人、高談闊論,更讓悟空也是敬佩。
“自由萬歲!自由萬歲!”此時,廣場之上,衆人狂呼,人聲鼎沸。
“自由萬歲!”
“自由萬歲!”
……
此刻,在那雲頂高空,有一人,皺眉盯着在那下面講佛的唐僧,搖搖頭。這人不是別人,卻是那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今日正果路過橫水國,見下面甚是壯觀,甚至在雲層中都滿滿是各種小妖,她一時好奇,便定神一看,不要不要緊,一看了不得,這唐僧今日的氣度和五百年前的金蟬子甚爲相似,更令她吃驚地是,唐僧所講的和昔日金蟬子也是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