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

楚軍兵士們奮力攢射着箭矢,投擲着標槍,用長矛長戟向木桶中的漢軍兵卒扎去。蜈蚣艦的槳手也奮力划槳,反覆用船體衝撞這些木桶,一但撞上就是桶爛人碎。

儘管楚軍拼盡全力攔截這些乘坐木桶送死的漢軍,但靠岸的江面上密密麻麻都是這種木桶。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攔截住。最終,還是有三千出頭的漢軍死士成功靠上了廣陵城的江岸,也就是廣陵外圍玄月陣的內部。此處離廣陵城南城牆還有一里路程。

此時,整個楚軍外圍正遭受着十幾萬漢軍的衝擊,江岸邊只有幾百名楚軍在巡邏警戒,看到這種情況,校官一面組織迎敵,一面吩咐兵士速速通知項莊。

幾百楚軍迅速沿江展開,前排戟手,後排弩手。長戟齊出,排箭齊射。正在涉水上岸的漢軍死士大量倒斃於水中。但架不住漢軍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大部分人還是成功登上岸邊。

漢軍死士舉盾揮刀,並排齊頭殺將上來。某漢軍死士,用手盾擋着對方戟刃,揮動手中鋼刀將對方長戟斬斷,大腿上卻中了一箭。忍着劇痛,一瘸一拐的衝到斷戟的楚軍面前,將鋼刀捅入對方的腹部。很快這漢軍死士頭上又中一箭,倒地而亡。

但緊接着,發射弩矢的楚軍也陣亡了,一把刀刃從他的胸膛前冒了出來。原來大批漢軍死士仗着兵力壓倒的優勢,從這支楚軍兩翼外側登陸,開始圍擊這隊楚軍。

此時,楚軍只能散開各爲戰,這種情況下長柄武器對短柄刀劍有天然的劣勢,而且人數也比對方少的多,很快就被漢軍殲滅。存活的兩千多漢軍死士,分成兩股,一部分駐守江岸,一部分向楚軍陣營縱深處衝殺而去。

項莊收到漢軍利用木桶奇襲廣陵南面的時候,大感驚詫,但很快鎮定下來。現在再抽調兵力去堵截已經沒意義了,因爲無論抽調陣線上哪一處兵力,都會造成此處被正在狂攻的漢軍突破。

而將城中僅有的五千多守軍拉出來堵截這部分漢軍,風險太大,很可能陣地和城池都保不住。只能棄陣保城了。

項莊斷然下令道:“傳我將令,全軍有序撤回廣陵城中,放棄陣營壁壘。”說完就帶着親衛隊去堵截從江面上滲透進來的漢軍。馬上,楚軍陣地上傳來一陣又一陣節奏奇怪的鼓聲。

正在四面八方衝擊楚軍玄月大陣的漢軍兵士突然遭到密集箭矢,還有弩槍,火龍的攻擊。這是一次不惜彈藥消耗的全力攢射,將漢軍攻勢阻滯了片刻。

當漢軍再次發起進攻時,發現沒再遭到箭矢,弩槍的射擊。他們小心翼翼的攀爬上壁壘,看到楚軍早已脫離陣地,向城內涌去。他們連忙翻過土壘,向前追殺。

玄月陣中並非是空的,城門前方兩側還設有若干小型堡壘據點。向衝在最前面的漢軍狂射箭矢,在這些小據點堡壘的掩護下,大批楚軍順利撤入城中。

項莊帶着親衛隊,撞上正與後撤楚軍糾纏廝殺在一起的漢軍死士,得到增援的楚軍,士氣大振,又在局部上佔了絕對兵力優勢。在漢軍翻越壁壘進來之前,就將這千人左右的漢軍死士消滅乾淨。而後他們也迅速向城中撤去。

……

韓信在兵卒簇擁下,來到廣陵城下,看着被漢軍圍的水泄不通的城池,並無半點喜色。此戰,他雖然達到了戰鬥目標,但損失了兩萬五千多兵力,這是他平生戰損最大的一次戰鬥。若沒有劉邦提供給他的十萬兵力,他根本不敢如此行事。

他目光在楚軍的營壘上掃過,看到已被楚軍自行摧毀的牀弩,走上前去仔細觀察。這些牀弩已經被拆的七零八散,弓弦也被安全扯掉。韓信吩咐下去,將這些牀弩殘骸收集起來,給軍中工坊的工匠研究,看能不能仿製出來。

沒有任何現代學識基礎,也沒有工匠經驗的韓信認爲,這牀弩就是個放大版的弓弩,所以仿製起來應該不難。

此時,一頂華蓋由遠處而來,正是劉邦。隔着十仗遠,劉邦就笑容可掬的說道:“齊王果然用兵如神,這半日時間就將廣陵圍的嚴嚴實實。”

說話間,他已來到韓信身邊。又接着說:“現在,廣陵這個魚餌做好了,就看項羽什麼時候上鉤了。到時,還要齊王費心謀劃。將項羽徹底剿滅,這樣我們才能安享太平。”

……

樊城下的漢軍經歷重大傷亡後,終於安靜了下來。這是因爲劉賈聽取謀士的建議,不能再這麼添油式的打下去。欲速則不達。應該靜下心來,製造攻城器具,大批積累後才能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一鼓而下。另外還可進行土工作業進行輔助。

於是劉賈集中全軍工匠打造攻城樓車,又開始着人挖掘地道。這一耗就是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樓車已經打造了一百五十餘輛。爲了防楚軍的弩炮轟擊,這些樓車關鍵橫樑立柱都加粗加固。

劉賈怕樓車數量少了還會重蹈覆轍,要求工匠再打造五十具。他認爲兩百具樓車同時攻城,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兵力優勢。

而此時,隧道已經挖入到樊城的地下…..

地下的漢軍兵卒赤膊着身體,揮汗如雨,將隧道繼續向前掘進着。一些人在向前掘進,一些人排着隊提桶向外排水。本來,地道內是很乾燥的,並沒有積水,但這幾日連下幾場大雨,讓地道內部滿是積水。

一個輔兵老卒一鋤頭下去,感覺像鑿空了一個牆壁。小心翼翼的用小鋤頭一點點去掏,發現了一個井壁。連忙對旁邊的人壓低聲音說道:“挖到了,應該是挖到圖上所標的那個枯井了。”

入夜,大批的漢軍集結完畢,一百五十多攻城樓車也準備妥當,既然地道已經神不知鬼不覺的挖好,劉賈決定提前攻城。

計劃先由兩千漢軍死士進入地道,向城中潛去。待他們在城中發出信號後,城外的漢軍就發起總攻。內外接應,攻克樊城。

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二章 易主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三十章 陣戰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
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二章 易主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三十章 陣戰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