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火的流星
一
第一次見到林夜火大概是在七年以前。
那時他正在魔法學校念習。
像這樣樂此不疲魔法的人,在村中是少見的。
林夜火對魔法可謂走火入魔。
但是還沒有到癡迷和忘我的程度。
夜火想培養一隻自己的魔法妖,在我看來並不是癡人說夢。
總之每個進入魔法學園的人都是帶着功利的色彩的,這樣可以爲他們增加修煉法力的段數。
到達七級以上那修爲可不得了了。
但是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人能夠達到那種要求和境界。
“好吧。”我見到林夜火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
“我們怕是有七年沒有再見呢。”
“是啊。這七年你都幹了些什麼?”
“陪我父親遠隔重洋去了很多地方。”
“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奇怪的人和事?”
“那當然是有的。最奇特的是我們在一個島上的情況。”
“說來聽聽看。”
“他們常常會有一些奇特的想法。”
“你知道的遠離大陸的人們都是很獨特的。”
“然後我就帶回來一些東西。”
“什麼東西?”
“是這個。”
我把東西在他面前晃了晃。
“是風鈴?”
“你可別小瞧了這個東西,它可以飛的好遠。”
“還有呢?”
“就是這個火石。”
“是打火石?”
“對啊,它噴火後會燃燒成一團火焰,然後火焰漸漸熄滅。”
“這看上去挺神奇的。”
“好吧。現在告訴我七年以來你的修爲到了什麼程度?”
“不太好。”
“不太好是什麼概念?”
“總之,這幾年我退步的很厲害。”
“爲什麼?”
“我。”他低下了頭,“我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什麼?”
我知道林夜火的家教非常嚴厲,他的父親就是嶄露頭角的魔法師。
“你父親對你的事的態度。”
“他自然是反對的。”
“然後呢?”
“但是我一直默默的愛着她。”
這時遠方飛來一隻信鴿。
他吹了口哨那鴿子就停了下來。
“這就是你給那個姑娘暗送秋波的工具?”
“是啊,不可以嗎?”
“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怕落入敵人的手中。”
“萬一敵人發現了就難保不會加害你。”
“你說的是風巖人?”
“他們只是一個傳說。”
“你真的只認爲他們只是一個傳說?”
“至少在我這麼大的時候,我都沒見過他們。”
“是啊,我也只是在長輩們的故事中聽說過他們的存在,而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們毀滅於那場戰爭中。但是卻以個人身份成功打入了我們城市的內部。”
這對於城市孩子必須到鄉村學習魔法的孩子們是孤陋寡聞的。
那是發生在覈心城市的事件,與鄉村無關。
這些年來大城市浸潤在物慾橫流之中,只有商業興盛,人們熱衷於工業。所以魔法被偏置在這個小村落裡。
人們忽視法力的修爲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幾年前在中心城市發起了一場驅逐法力運動,所有關於法師的書籍都被焚燒殆盡。一些城市魔法師遭遇驅逐,但是不可否認鄉村依然是重視魔法的搖籃,這裡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魔法師。
我的父親並不太大支持我學習魔法,因爲他是一個商人,常年出海。因爲沒有家庭的支持,也沒有良好的家庭基礎,我從很早就放棄了魔法學習,但是我轉而把這一強力愛好和興趣寄託給了我的朋友林夜火。我希望他能幫我實現這一美好而神聖的願望,不僅因爲他有個魔法使的父親。
林夜火很早就表現出了對魔法的異斌天賦。他曾在生物課上親眼將一隻鳥變成了魔法烏。引得大家圍觀。
雖然魔法科一直要到中學纔開始開課,但不乏有一些偷學者。
在小學階段很少有孩子學習魔法,似乎老師們也不太贊成。
因爲學習魔法本身是有危險的。就曾有孩子把自己關在修煉房裡被中毒的事件。
然後大家都對這一學習噤若寒蟬了。
所以林夜火的家境和支持使得他在少年時代就嶄露頭角了。
他自然有很多朋友。
但是和他最要好也最談的來的也就是我了。
作爲魔法師並且立志要走這條路下去註定是孤獨的,雖然少年時代不乏有追求者,但等大家都對魔法略知一二且產生分流之後就沒有那麼多朋友了。這是一件很孤獨的事。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但是七年的感情似乎並沒有淡去我們的友誼,我們的關係依然一如既往的好。
應該說七年未變纔是保持友誼真正的真諦所在。我們有共同的追求一樣的事業心。雖然我們不從事同樣的事業,但是我們的追求是一樣的。
想想看有這樣的朋友該是有多麼幸運的事。
他拆開信,仔細看了起來。半晌他才從信中回過神來。
“啊,我的朋友,她總算給我回信了。”
“你指的她就是那位你朝思暮想的姑娘?”
“對啊,對啊。正是。”
“那你收到這封回信的言下之意是不是意味着她從某種程度上開始接納你了。”
“正是這個意思。”
“那你無疑是幸福的,因爲你收穫了愛情。”
“現在還不能說是愛情呢,因爲我還沒有見到她本人呢?”
“見到信和見到本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感受是一樣的?”
“你所謂的感受就是濃濃的愛意?”
“對啊,我真是太高興了!我高興極了!我恨不能馬上見到她。不,我想我應該馬上就去見她。”
“你的意思是說,你知道她是住在哪裡?”
“對,我想我應該正式的去向她表白。這麼些天來阻礙我們的屏障似乎消除了,不,應該說是蕩然無存了。我可以在三棵樹下敲響她的家門。或者在她家門口放上一株充滿濃濃愛意和情誼的玫瑰花。”
我拍拍他的肩膀:“親愛的朋友我非常支持你這樣做,或許你本來就應該這樣做。我並且十分願意幫助你促成這件事,或許準確的說,我願意替你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