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皇登基

ps:今天四更完成,求訂閱,

道光帝駕崩之後,軍機大臣文慶、賽尚阿、穆彰阿、潘世恩和裕誠五人,成爲了顧命大臣。幾個人一邊忙着操辦道光帝的後世,另外一邊則忙着新皇登基的事。道光帝一共有九個兒子,但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和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都幼年早逝。剩下的7個兒子當中,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只活了23歲,於1831年就英年早逝了。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成爲了衆多皇子之中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實際上,根據滿清的秘密立儲制度,愛新覺羅.奕詝已經被道光確立爲了皇位繼承人了。在道光帝駕崩之後,顧命大臣們拿出道光帝的遺詔,就能夠確立由愛新覺羅.奕詝繼位。

只不過,現在的愛新覺羅.奕詝,才12歲而已。一個小娃娃,就算滿清的皇子教育比較成熟,但要以這個年紀處理國事,還是不夠格的。因此,幾個顧命大臣,有很大的疑慮。

“諸位大人,四阿哥現在年紀尚幼,而現在又是國事艱難的時候,他恐怕無法應對現在的局面的。”軍機大臣文慶皺着眉頭說道。雖然在一干軍機大臣之中,他的年紀最小,但是,地位卻成爲了最高的人。滿清的新軍,主要就是由他控制的。連兵部尚書裕誠,也只是負責新軍的後勤物資供應而已。

“文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由四阿哥繼位。這可是先帝的遺命,難道你還敢違抗先帝的遺命不成?”軍機大臣穆彰阿不滿的問道。他對於文慶。本來就很是嫉妒。原本在軍機大臣之中,他是首輔。但是現在,文慶的地位卻超過了他,這讓穆彰阿心裡挺不是滋味的。只不過,文慶掌握了滿清新軍,加之道光帝的信任,讓穆彰阿一直都沒有機會而已。現在,道光帝駕崩。新皇即將登基,這對於他來說,或許是一個機會。

“穆大人,我可沒有這個意思。我只是想要大清的江山更加穩固而已!”文慶沉聲說道。他的脾氣雖然很不錯,但穆彰阿一而再再而三的找麻煩,也讓他有些惱火了

“哼!文大人,四阿哥從小聰明。雖然才十二歲,但已經頗有能力了,相信他能夠治理好國家的。再說了,不是還有我們這些老傢伙在一旁輔助嗎?”穆彰阿冷冷的說道。他同時也擔任了四阿哥愛新覺羅.奕詝的老師,和愛新覺羅.奕詝的關係自然要好得多了。愛新覺羅.奕詝繼位之後,他的地位肯定也會跟着水漲船高的。

“穆大人說的沒錯。先帝的遺命。我們自然是要遵從的,任何違抗先帝遺命的人,都是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軍機大臣潘世恩也說道。他和穆彰阿的關係不錯,兩人儼然已經成爲了盟友了。

“你們!你們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文慶大怒道。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先聽聽文大人的意見吧。”軍機大臣賽尚阿連忙出來打圓場。他和文慶同時被道光帝任命全權處理和新華國的一切事務,這段時間以來。和文慶的關係也是越走越近。

“文大人,說說你的意見吧?”賽尚阿說道。

“諸位大人,我的意思是。現在四阿哥年幼,就算繼位登基,我們也可以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設立一位攝政王,在四阿哥城內之前,代爲處理國事。等到四阿哥登基之後,在再還政給新帝!”文慶說道。

“設立攝政王?不行,這絕對不行。誰敢保證,會不會再出現一個多爾袞!”穆彰阿連忙搖頭。

“有我們幾個在,難道還怕出現多爾袞嗎?”文慶說道。雖然,朝中大權都由他們幾個掌握,但如果事事都有他們做主的話,未免給人一種他們是欺壓幼主的權臣的表象,但如果有了一個攝政王的話,那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

“我贊同文大人的意見。在新帝成年之前,由攝政王輔政,無疑能夠更加有力的保證大清江山。”軍機大臣賽尚阿旗幟鮮明的支持文慶。

“不行,我還是反對,這其中的危險太大了。萬一出現問題的話,那大清的江山社稷該怎麼辦啊?”軍機大臣潘世恩也搖了搖頭。

“裕大人,你的意見呢?”文慶問道。顧命大臣一共有五個,現在是文慶和賽尚阿贊同設立攝政王,穆彰阿和潘世恩不贊同設立攝政王。軍機大臣兼兵部尚書裕誠的意見,就至關重要了。

裕誠皺了皺眉頭,他沒有想到,事情會弄到現在這個地步。不管他倒向哪一方,但肯定都會得罪另外一方的。這對於裕誠來說,都是非常爲難的。他只不過是想要保證自己的地位而已。不過,很明顯現在文慶的勢力最大。手握十萬新軍,並且還有更多的新軍正在訓練當中。文慶已經成爲了當之無愧的第一權臣,得罪了文慶的話,那肯定不會有好下場的。因此,裕誠猶豫了一下,很快就下定了決心,準備支持文慶。

“諸位大人,我認爲文大人的意見是很正確的。在新帝成年之前,我們確實需要一位攝政王來處理國家大事。等到新帝成年後,再讓攝政王還政就是了。反正有我們幾個老傢伙坐鎮,也不怕到時候會出現意外。”軍機大臣兼兵部尚書裕誠說道。

裕誠的支持,只得文鹹的建議得到了通過

。五個顧命大臣中,三個都贊同設立攝政王。即便穆彰阿和潘世恩兩人再怎麼反對,那也是沒有用的了。當然,兩人還是盡力的進行了爭取。將新帝親政的時間頂在了四年後,也就是愛新覺羅.奕詝年滿十六歲的時候。

“文大人,既然你建議設立攝政王,那麼,你有合適的人選了麼?”穆彰阿問道。

“當然,我認爲惠親王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由他來出任攝政王,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文慶說道。

“惠親王?不行,我反對。惠親王在出任大軍統帥的時候,不僅被新華軍給打敗了,還謊報軍情,現在正處於圈禁當中。由他來出任攝政王,這是不合適的。”潘世恩說道。

“惠親王雖然被新華軍給打敗了,也犯過錯。但是,他也從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了。大家都知道,現在新華國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我們需要一個對新華國有深刻了解的人來出任攝政王才行。因此,惠親王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在他出任攝政王之後,無疑能夠更好的針對新華國的優勢來進行調整,到時候我們就有更大的把握擊敗新華國了!”文慶苦口婆心的勸說道。雖然,他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勢強行通過由惠親王來出任攝政王,但是這會造成滿清朝廷的分裂,不利於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新華國。

文鹹的解釋,理由還算是充分,穆彰阿和潘世恩兩人,雖然有些不滿意,但還是接受了。

經過這幾個顧命大臣的商議之後,滿清朝廷接下來的統治基礎,已經確立下來了。

事後,文慶親自趕到惠親王府,告知惠親王愛新覺羅.綿愉,他將出任攝政王的事。此時的愛新覺羅.綿愉,早已經不是那個率領大軍出征時候意氣風發的年輕將領了,被新華軍擊敗,然後被道光帝罷免職務,幽禁在親王府,使得愛新覺羅.綿愉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當然,他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而是等待機會。同時,愛新覺羅.綿愉也開始更加的關注新華國了。雖然處於被幽禁當中,但他的一切用度還是正常的。愛新覺羅.綿愉找來了很多有關新華國的資料,開始正視這個剛剛崛起卻異常強大的國家。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愛新覺羅.綿愉發誓,下一次一定會打敗新華國,一雪前恥的。

當得知由他來擔任攝政王,在新帝城內之前處理國事的時候,惠親王愛新覺羅.綿愉欣喜若狂。當然,吃過一次虧的他,這一次鎮定了不少。他首先向文慶表示了感謝,他知道,沒有文慶的話,他是不可能有機會的。另外,他也向文慶表示,出任攝政王之後,一定會盡心盡力使得滿清強大起來,最終擊敗新華國。最重要的一點,他保證等到新帝成年之後,一定會還政給新帝,絕對不會當多爾袞的。當然,四年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知道。

1843年8約15日,道光帝的四子愛新覺羅.奕詝,正式登基稱帝,年號定位“咸豐”。同時,咸豐帝任命他的叔叔惠親王愛新覺羅.綿愉爲攝政王,代理國事。雖然,咸豐帝今年才十二歲,但是他卻表現出了和他年紀不符的成熟。作爲一個皇帝,即便是小孩子,在自己的權力被人奪走之後,肯定也會不滿的。但是,咸豐帝卻表現的好像沒事人一樣,顯得太冷靜了。可以肯定,咸豐帝心裡也是不甘心的,只不過,迫於現狀,不得不忍氣吞聲而已!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第376章 低下高傲的頭顱第144章 蘭芳國之殤第132章 援軍第1406章 航空母艦第837章 首要敵人第708章 要人第681章 向帝國效忠第500章 內閣辭職第439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不堪一擊第493章 決戰仰光第518章 妥協第1159章 突破第1188章 中國人會後悔的第62章 逼降第639章 暫停軍事行動第762章 追擊第305章 破城第66章 第一個被滅的國家第701章 拿破崙三世的希望第1005章 堅城第367章 和親請求第773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708章 要人第1315章 海上對峙第539章 武器作聘禮第1079章 決一死戰第1257章 昔日霸主第433章 審判天皇第706章 強硬態度第1465章 激戰第1424章 圍攻德里第1361章 歐洲人的歐洲第299章 大戰長江口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69章 蘇祿蘇丹國的警告第1219章 伊斯坦布爾和會第1223章 增強盟友的實力第1461章 爭霸地中海第1537章 不得不救第1372章 帝國必勝第190章 見死不救第1417章 不算壞事第513章 炮擊里斯本第1060章 政變第1484章 中東戰場第324章 開戰理由第1292章 德國的危機第1551章 無條件投降第567章 動員令第68章 驚慌失措的蘇丹第1366章 神聖同盟第366章 達成一致第179章 稱帝?第7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398章 達成一致第1008章 嚇破膽第1181章 人財兩空第856章 倫敦和會第969章 印度艦隊的末日第582章 圍殲第1225章 大賣第1096章 箭在弦上第1318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1347章 德國人的美夢第1002章 穩步推進第1224章 出售戰艦第1526章 協同作戰第634章 勸降第1026章 反擊第961章 宣戰第803章 不計傷亡第533章 支持波拿巴家族第1336章 混亂的日本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896章 藉口第362章 求和第1552章 死戰到底第1084章 歐洲戰局第215章 求和第1232章 註定失敗第677章 組建騎兵軍第998章 不斷擴軍第1232章 閉門會議第1265章 世界霸主第352章 炮灰第1072章 必須反擊第88章 登陸第970章 海軍榮耀第80章 狙殺蘇丹第156章 輝煌的勝利第905章 軍事同盟第1248章 宰割北極熊第746章 孤注一擲第437章 傀儡國王第308章 天下震動第259章 大英帝國的利益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1088章 唯一的希望
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第376章 低下高傲的頭顱第144章 蘭芳國之殤第132章 援軍第1406章 航空母艦第837章 首要敵人第708章 要人第681章 向帝國效忠第500章 內閣辭職第439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不堪一擊第493章 決戰仰光第518章 妥協第1159章 突破第1188章 中國人會後悔的第62章 逼降第639章 暫停軍事行動第762章 追擊第305章 破城第66章 第一個被滅的國家第701章 拿破崙三世的希望第1005章 堅城第367章 和親請求第773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708章 要人第1315章 海上對峙第539章 武器作聘禮第1079章 決一死戰第1257章 昔日霸主第433章 審判天皇第706章 強硬態度第1465章 激戰第1424章 圍攻德里第1361章 歐洲人的歐洲第299章 大戰長江口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69章 蘇祿蘇丹國的警告第1219章 伊斯坦布爾和會第1223章 增強盟友的實力第1461章 爭霸地中海第1537章 不得不救第1372章 帝國必勝第190章 見死不救第1417章 不算壞事第513章 炮擊里斯本第1060章 政變第1484章 中東戰場第324章 開戰理由第1292章 德國的危機第1551章 無條件投降第567章 動員令第68章 驚慌失措的蘇丹第1366章 神聖同盟第366章 達成一致第179章 稱帝?第7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398章 達成一致第1008章 嚇破膽第1181章 人財兩空第856章 倫敦和會第969章 印度艦隊的末日第582章 圍殲第1225章 大賣第1096章 箭在弦上第1318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1347章 德國人的美夢第1002章 穩步推進第1224章 出售戰艦第1526章 協同作戰第634章 勸降第1026章 反擊第961章 宣戰第803章 不計傷亡第533章 支持波拿巴家族第1336章 混亂的日本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896章 藉口第362章 求和第1552章 死戰到底第1084章 歐洲戰局第215章 求和第1232章 註定失敗第677章 組建騎兵軍第998章 不斷擴軍第1232章 閉門會議第1265章 世界霸主第352章 炮灰第1072章 必須反擊第88章 登陸第970章 海軍榮耀第80章 狙殺蘇丹第156章 輝煌的勝利第905章 軍事同盟第1248章 宰割北極熊第746章 孤注一擲第437章 傀儡國王第308章 天下震動第259章 大英帝國的利益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1088章 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