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君臣之爭

其實,首輔劉一景等一干東林黨人反對高傑封侯,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就從自己兒孫口中得知,高傑和魏忠賢的侄兒關係密切,這要是一旦封侯,必定會成爲大明朝青少年中最耀眼的一位,不但會蓋過孫乾光和趙一朗這對“京城雙驕”,也會對東林黨人在朝野的聲威有所影響。換句話說,如果高傑是他們中某一位的子侄或者子侄的密友,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說不定劉一景等還會歌功頌德,爲高傑虛造些功勞出來,讓其更加實至名歸。

天啓帝見這麼多大臣都出聲反對,臉色鐵青,抿着嘴半天沒有說話。

以粆圖爲首的蒙古使者靜靜坐在一旁,頗有興趣地看着熱鬧。在蒙古,林丹汗如今還未能將各個部落統一於麾下,這種朝堂爭執也時有發生,但那都是和林丹汗地位相當的一些部落首領,不像大明,皇帝的賜封被一干文臣們一再發對。可見,天啓帝這位年少的皇帝還未真正坐穩帝位,威望尚有不足。

正在僵持之時,福王朱常洵看不下去了,艱難地走到丹陛之前,奏道:“啓奏陛下,高傑乃信王殿下認下的義兄,本就應屬皇親;並且在今日擊鞠賽中戰勝包括蒙古使者隊在內的諸多強勁對手,拿下桂冠,亦算大功一件!何況他在射柳時所展示的射技於身手,實乃我大明的少年中罕有的,可謂前途無量,臣贊成陛下的賜封!”

朱由檢年紀小,剛纔被場上羣臣的聲勢有點嚇住了,如今見皇叔帶頭贊同皇兄的賜封,便立刻蹦了起來,和朱常洵並肩而立,表示附議福王。

在場的其他皇親國戚見狀,也紛紛站在了天啓帝這邊,而非東林黨的其他官員,在朝中一直備受這幫把持朝政的東林人排擠,見機也選擇了支持皇上,表明立場。於是在太和殿上,羣臣形成了格局分明的兩個陣營,可以看出,大明朝如今的朝堂上形勢十分複雜,頗有點“君不君,臣不臣”的架勢。出現目前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爲明光宗朱常洛和天啓帝朱由校父子倆能夠登基爲帝,東林黨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爲如此,在萬曆帝時期日漸勢弱的東林黨人後來深得光宗和天啓帝的看重,很快便佔據了內閣及六部中的大部分重要職位,將朝政把持在了手中。天啓帝剛剛即位兩年,又是個基本上目不識丁的文盲,東林黨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雖然擁其上位,卻並不代表他們就真把這個“不通朝政”的小皇帝放在眼中,也就是說,擁立天啓,不過是爲了東林人能夠把持朝政的政治目的。

天啓帝朱由校當上皇帝這兩年中,因爲讀書少、年紀小,對朝政不熟悉,只能任由劉一景、葉向高、趙南星等東林人說了算,久而久之,就連楊漣這些七品言官也敢在朝堂上對他的旨意出言反對,不能不說是中悲哀。

現在終於得到了福王等人的支持,朱由校膽氣大增,在案几上重重拍了一記,喝道:“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劉一景等人從未見過天啓帝如此硬氣,頓時有些呆住了,他們雖位居高官之位,有些野心膨脹,但也不敢真正和帝王叫板,於是便要打退堂鼓。誰知“炮筒子”楊漣依舊不依不饒,繼續奏道:“陛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乃自古帝王明君所秉持的道理,這高傑草民之身,出生卑賤,豈可一步登天,就此封侯,臣斗膽再次懇請皇上收回成命!”

在東林黨人之中,最硬氣、最膽大、最活躍的,並非劉一景等高官,恰恰正是這個區區的七品給事中楊漣,也不知他是真不怕死,還是另有目的,反正每次都會成爲東林黨人衝鋒陷陣的急先鋒。

天啓帝沒想到自己連桌子都拍了,仍舊彈壓不住這個楊漣,頓時又不知所措了。對這個楊漣,天啓帝印象深刻,就是他帶着劉一景、左光斗等一干東林黨人將自己從父皇的寵妃西李李選侍手中硬搶了回來,擁立爲帝,同時也是這個楊漣,帶頭向西李發難,逼其從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搬去了妃子們養老的仁壽宮,讓朱由校真正擺脫了西李李選侍的控制,這也就是著名的“移宮案”。所以如何對付楊漣,天啓帝還真有些不知所措。

“誰說高傑出生卑賤?簡直就是胡言亂語!”一聲洪亮的怒喝從大殿門口傳來,衆人回頭望去,只見一個頭戴高冠,身披黑袍,內着繡有飛魚團的黃色勁裝的老者大步走進太和殿,他頭髮鬍鬚盡皆花白,年近七旬,行動間卻虎虎生風,片刻便來到丹陛前,跪地參拜道:“臣駱思恭見過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啓帝一見是爺爺萬曆帝最寵信的大臣之一、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來了,頓時大喜,連忙起身道:“愛卿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駱思恭乃是萬曆帝自幼便結交的好友,也是他最寵信的左膀右臂,所以才被封爲錦衣衛指揮使這等要職,在場的文武百官見是駱思恭到了,立刻便緊張起來,整個大殿都安靜下來。

駱思恭謝恩後,挺身而立,冷冷看着楊漣喝道:“你這個小小的給事中,對聖上好生無禮,一再糾纏不清,分明是目無君王,還不趕緊退下!”

還真別說,這個楊漣真是個怪胎,換做別人,早就諾諾而退了,可這傢伙目視駱思恭,毫不退讓,梗着脖頸道:“我楊漣官位雖然卑微,但既然做了給事中,便當盡到言官之責,對不當之事理應據理力爭,駱大人剛纔斥責我胡言亂語,卻是何道理?!”

高傑一直跪着,默然不語,卻一直在觀察大殿中所發生的人和事,見到師伯突然到來,他當然高興,但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位堪稱膽大包天的楊漣。

駱思恭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給事中如此硬氣,冷哼道:“你以爲我剛從外地回來,不明情況,是在胡亂斥責你嗎?!聖上下旨,自有深意,豈是你能瞭解的?你剛纔說高傑出生卑賤,那我倒要問問你,身爲信王殿下的義兄,也算卑賤的話,那再加上一條,他乃我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的師侄,是若己出,在我眼中和養性一般無二,這樣還算卑賤嗎?!”

駱思恭此話一出,不但文武百官盡皆愣住,就連天啓帝、信王、福王以及魏忠賢也深感意外。駱思恭可算是大明朝堂之中的第一高手,其師門出處大家並不知曉,但必定是頂尖的大派,高傑既爲其師侄,不但身份不凡,只怕武功也絕非泛泛之輩了。

楊漣此刻雖然還是不服氣,卻也只能低頭無言,快速思索着應對之辭。

駱思恭擡腳走到他的身邊,輕聲道:“你就別想着去找高傑寸功未立之類的藉口了,今日擊鞠賽能力壓蒙古使者,壯我大明聲威,還不算大功嗎?!聖上是因爲蒙古使者在場,不便言明,你怎麼就如此愚笨,完全不能領悟聖意呢?!”

楊漣呆呆看着駱思恭,又沉默了片刻,隨即點點頭,伏身跪倒,對天啓帝道:“微臣知錯了,請聖上責罰!”

天啓帝對這個楊漣又愛又恨,心中暗自嘆了一聲,擺手道:“言官進言,亦是職責所在,你且退下吧!”

自此,高傑封侯一事方纔算是正式落定,告一段落。

駱思恭和高傑在蒲州一別後,便有趕往山西其他地方繼續巡查,今日午時剛剛回到京城,便聽兒子駱養性彙報了擊鞠射柳之事,聽說了高傑的表現後,老頭子自然開心不已,連府邸都沒有回,直接便趕來了太和殿,正好碰到高傑封侯之爭。

天啓帝讓魏忠賢給駱思恭安排好座席,吩咐宴會繼續進行。

待一段精彩的宮舞之後,粆圖突然起身行禮道:“明皇陛下,我蒙古帝國以武立國,不喜風月,每每在大汗設宴,必有比武競技助興,粆圖斗膽請明皇恩准,讓我等蒙古帝國勇士和大明的勇士們席間切磋一番,以助酒興如何?”

文武百官聞言,議論紛紛,大多都認爲此舉不妥。天啓帝也皺了皺眉,並未立刻回答。魏忠賢挨近身子,輕聲對天啓帝道:“陛下,這蒙古人只怕是在擊鞠賽中落敗,想要找回面子!”

天啓帝認同地微微點頭,想要拒絕,有擔心影響兩國結盟之事,躊躇間,目光正好掃到了駱思恭的身上,便笑着問道:“駱愛卿,你認爲蒙古使者的建議如何?”

駱思恭起身笑道:“看來,蒙古貴客在適才的擊鞠射柳賽中尚未盡興,我大明乃禮儀之邦,客人既然有要求,爲表示主人的熱情和誠意,聖上儘管答應便是,微臣無論如何也會盡力讓客人們滿意的!”

駱思恭一席話,說得意味深長,不但點破了蒙古人擊鞠失利不服氣,想要找回場子的心思,又暗請天啓帝放心,他自能應付得了蒙古人的挑釁。高傑暗挑大拇哥,由衷佩服師伯這個老官油子說話的技巧,以及言語間透露出的江湖豪氣。

天啓帝甚是聰明,立刻便領悟了駱思恭的意思,便對粆圖溫言道:“粆圖臺吉,既然你等有此雅興,朕倒要好好見識見識你們蒙古勇士的武功技藝。具體如何進行切磋較量,便交由你和駱愛卿商議決定即可!”

高傑沒想到,在皇宮裡吃一頓飯,都不得安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下倒好,直接要動武了,看來亂世就是亂世,內外都有些亂啊!

駱思恭和粆圖商議不久,便定下了方案。

比武切磋定在大殿之外的前坪,大明和蒙古各出五人,可動用兵器,但不得傷人。最後這“不得傷人”的規矩其實就是個擺設,刀槍無眼,既然動用了兵器,流血受傷可就說不準了。

天啓帝少年心境,喜愛熱鬧,便吩咐在太和殿前坪爲所有與宴的人等擺好了座位,他自己帶着信王、福王等在錦衣衛高手的護衛下,坐於太和殿大門口的臺階上觀看。

在衆人各尋座位之時,高傑卻被駱思恭一把拉住,只見駱思恭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小杰,師伯再給你個出頭的機會,和蒙古人的比武,你算一個!”

第八十五章 崑崙阿里第三百零四章 藏龍臥虎第四十八章 峰迴路轉二百六十三章 虎中皇族第二百三十一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宿第四十一章 波濤暗涌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手救援第九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七章 臥底泰陽第一百四十五章 沙爾大喇嘛第五章 李氏家族一百零七章 打劫還是賭博第一百一十二章 佈局蒲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魏家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神秘鐵匠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手救援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李瘋了第三十章 暫住李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小皇帝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發前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現神蹟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此魏忠賢第一百一十一章 把牢底坐穿第一百九十六章 應急對策第一百九十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發餉了二百九十五章 仇人見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示警救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李瘋了第二百九十章 小風波第一百一十一章 把牢底坐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錦衣衛詔獄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駱思恭的叮囑第八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秘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峨嵋劍仙派第一百九十四章 重拳之戰第十九章 後山之戰第五十九章 名人扎堆第一百六十七章 短期特訓第二百六十一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六章 信王的真心第八十二章 普救寺第三百三十六章 王好義第三十八章 神功的秘密第九十二章 再賭一次第八十九章 逃跑手段第三百零八章 願爲驅使第二百七十二章 舌戰名儒第一百九十一章 離開廣寧第三百三十章 林紅萌第四十九章 黯然而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九十章 小風波第四十七章 僵持不下第三百零四章 藏龍臥虎第二百二十二章 撫順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三章 道士和妖怪第二百六十九章 錦衣衛詔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首輔到訪第一百六十章 真實的天啓帝第一百七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五章 仙狐香尾第一百五十三章 連扳兩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劍如斯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二百二十九章 收購遼參第一百九十六章 應急對策第三百一十五章 萬萬想不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手術成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七大廟第三百二十一章 聞香教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駱思恭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農民魏良卿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叫張獻忠?第三百三十三章 菩提寺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二百七十三章 解圍楊漣第二百二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高傑封侯第一百二十三章 道士和妖怪第六章 涌峰山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家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蓮聖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章 涌峰山路第五章 李氏家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地下爭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異人頻現第五十七章 糾結的高傑第三百二十一章 聞香教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叫悟空第二百九十一章 鬱悶的比試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功之妙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此魏忠賢
第八十五章 崑崙阿里第三百零四章 藏龍臥虎第四十八章 峰迴路轉二百六十三章 虎中皇族第二百三十一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宿第四十一章 波濤暗涌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手救援第九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七章 臥底泰陽第一百四十五章 沙爾大喇嘛第五章 李氏家族一百零七章 打劫還是賭博第一百一十二章 佈局蒲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魏家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神秘鐵匠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手救援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李瘋了第三十章 暫住李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小皇帝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發前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現神蹟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此魏忠賢第一百一十一章 把牢底坐穿第一百九十六章 應急對策第一百九十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發餉了二百九十五章 仇人見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示警救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李瘋了第二百九十章 小風波第一百一十一章 把牢底坐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錦衣衛詔獄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駱思恭的叮囑第八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秘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峨嵋劍仙派第一百九十四章 重拳之戰第十九章 後山之戰第五十九章 名人扎堆第一百六十七章 短期特訓第二百六十一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六章 信王的真心第八十二章 普救寺第三百三十六章 王好義第三十八章 神功的秘密第九十二章 再賭一次第八十九章 逃跑手段第三百零八章 願爲驅使第二百七十二章 舌戰名儒第一百九十一章 離開廣寧第三百三十章 林紅萌第四十九章 黯然而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九十章 小風波第四十七章 僵持不下第三百零四章 藏龍臥虎第二百二十二章 撫順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三章 道士和妖怪第二百六十九章 錦衣衛詔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首輔到訪第一百六十章 真實的天啓帝第一百七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五章 仙狐香尾第一百五十三章 連扳兩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劍如斯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二百二十九章 收購遼參第一百九十六章 應急對策第三百一十五章 萬萬想不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手術成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七大廟第三百二十一章 聞香教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駱思恭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農民魏良卿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叫張獻忠?第三百三十三章 菩提寺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二百七十三章 解圍楊漣第二百二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高傑封侯第一百二十三章 道士和妖怪第六章 涌峰山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家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蓮聖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章 涌峰山路第五章 李氏家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地下爭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異人頻現第五十七章 糾結的高傑第三百二十一章 聞香教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叫悟空第二百九十一章 鬱悶的比試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功之妙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此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