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鯨吞(一)

哈布斯堡家族被逐出奧地利的消息,飛速的在歐洲傳開了。對於這個在歐陸影響了近千年政治家族的離去,有人高興有人傷感,這都不能影響協約國處置奧匈的決心。

不過在分享這份蛋糕之前,協約國也沒有忘記目前同盟國還有一個實力在他之上的存在。

所以奧匈還在動盪時期,沒有做出驅除哈布斯堡家族的時候,以英法美三國爲主力的協約國軍隊在西線發動了反撲,他們打算先將德國趕出法國的領土。

於此同時他們還打算從其他方向對德軍舉行牽制,而目前看來還算驍勇善戰的羅馬尼亞自然不會被他們放過。所以在奧匈動盪的時候,協約國讓羅馬尼亞發動一場牽制東線德軍的戰爭要求,就被放到了埃德爾桌上。

而埃德爾看着這份要求,對此有些不滿。羅馬尼亞在東線從開戰至今,在短短的八個多月時間已經打過不少戰役了。儘管收穫不菲,但是積累的傷亡也不小。畢竟羅馬尼亞現在才一千萬出頭的人口,經歷不起像西線那種傷亡數字(新佔領地區還沒有統計人口)。

不過對於協約國的要求他也沒辦法直接拒絕,更主要是目前羅馬尼亞有自己的計劃需要用到大量的兵力。所以對於協約國要求比較抗拒。

讓埃德爾想抗拒協約國請求的計劃了,說起來也是羅馬尼亞實力暴漲的體現。在這個流行叢林法則的世界,弱小就是原罪。而羅馬尼亞想要富裕強大,必須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而埃德爾對於目前還掌控在德國手中的原俄國領土,有些垂涎三尺。所以當接到協約國想要羅馬尼亞牽制東線德軍的要求後,埃德爾決定找普列山上將商議一下。

當普列山上將趕到王宮後,埃德爾將協約國的請求拿給了他看。

“參謀長,這份電報你怎麼看?”

埃德爾在普列山看完這份電報後,關心的詢問了起來。

對於埃德爾的詢問,普列山上將面帶笑容的說到:“這很簡單,需要看陛下是否願意和他們交戰。”

總參謀長賣關子的話,讓埃德爾來了興趣。“那麼,你說說看。”

“陛下,這份電報只要求我們牽制東線德軍,可並沒有說讓我們什麼時候發動攻勢來牽制,所以這份要求還有操作的空間。”

“繼續說下去。”

“其實在參謀部中,關於對東線收回我們羅馬尼亞領土的計劃就有好幾份。其中最有執行能力的兩份和協約國的要求衝突不大,我們可以適當修改之後執行。”

“其中第一個方案,因爲奧匈局勢的動盪,我們可以將加強給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的幾個常備師和技術兵種,抽調出來加強給庫爾圖瓦上將的摩爾達維亞集團軍。這個方案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將兵力和武器裝備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重裝兵團,壓迫對手讓其要麼退卻,要麼和我們決戰的姿態。這個方案的優點是有足夠的實力擊退在加利西亞的德軍,缺點就是時間上比較慢,敵人退卻也很容易。”

普列山上將在說完第一個方案後,緩了一口氣繼續講到:“我們的第二個方案,也是調動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不過抽調的部隊並不加強摩爾達維亞集團軍,而是組建成單獨的單位。從外喀爾巴阡山脈翻過去,直插敵人的後勤補給中心利沃夫。同時摩爾達維亞集團軍纏住敵人在前線的部隊,不給他們回援的機會。這個方案的優點是能擊潰敵人馬肯森統帥東線德軍精銳,爲我們掃除收回領土的最大障礙。只要是計劃順利,哪怕不能擊潰至少也能重創對手。不過缺點就是兩方的行動一定要配合好,而且翻越外喀爾巴阡山脈不能攜帶重裝備,對於傷亡上可能有過大可能。”

在普列山上將說完後,埃德爾陷入了沉思。不過他並沒有對比這兩個方案的優缺點,而是在思索前世記憶中一戰結束時間上的關聯。在埃德爾記憶中,德國戰敗的關鍵點是基爾水兵起義。而水兵起義的原因,好像就是有奧匈戰敗在裡面做了誘因。當時說在奧匈戰敗後,德國軍民對於局勢感到絕望,所以才爆發了這場起義。

埃德爾努力回想着前世的記憶,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太多事都已經忘記,所以始終沒有想起來。沒辦法,埃德爾只能通過其他方法來查找了。

“總參謀長,目前德國局勢怎麼樣?”

普列山不知道國王會在這個時候考慮德國的局勢,不過對德國情報的收集,他們總參謀部可沒有放棄過。所以在埃德爾問起來後,普列山說出了目前瞭解到的情報。

“目前德軍在西線壓力很大,這次美英法三國的進攻,讓他們損失了不少要點地區和兵力。目前西線的協約國軍隊在馬恩河一帶獲得了突破,他們將戰線推進了80公里。而德軍目前已經不能再威脅到巴黎的安全。這次德軍在戰鬥中的表現比較差,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鬥志,許多地段都是被主動放棄的。”

普列山的話還是沒有讓埃德爾摸到頭緒,於是繼續問道:“那麼德國國內的情況呢?”

普烈山綜合了情報部門的瞭解後說道:“目前其國內饑荒較重,民衆對此有怨氣。”

想想也是,連軍隊都以胡蘿蔔爲食還將馬肉作爲美味,其國內民衆能吃到什麼就可想而知。

埃德爾聽完普烈山的講解後,思考片刻後講到;“那麼以第一方案爲作戰計劃吧,我們不用急着和德軍交戰。”

“遵命,陛下。”

聽到埃德爾做出決定後,普烈山上將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在普烈山回到參謀部後,立刻給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發報,要求他們抽調有力作戰部隊,增援即將有作戰任務的摩爾達維亞集團軍。而且爲了讓摩爾達維亞集團軍有更出色的表現,普烈山還將費列伊特中將抽調給庫爾圖瓦上將做副手。

看來這一次戰爭收穫最大戰功的就是費列伊特中將了,幾乎每一次戰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相信戰爭結束後不只是晉升上將那麼簡單,他很有可能成爲下一任軍隊的領頭人,至於結果如何就需要看他個人的把握。

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459章 佈列特斯攻防戰(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472章 RK公司第十三章 問題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99章 增員計劃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八十章 嘉獎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334章 還鄉(中)第653章 交火(下)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282章 準備(二)第377章 巴黎和會(上)第617章 1934年的到來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653章 交火(下)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744章 無題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169章 合成氨工廠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二十八章 海軍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368章 鯨吞(七)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637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中)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425章 影響第442章 未來的佈局(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659章 爆發第289章 突襲(一)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773章 北非第一戰(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490章 嗨,希特勒(上)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506章 歸國第276章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286章 準備(六)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
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459章 佈列特斯攻防戰(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472章 RK公司第十三章 問題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99章 增員計劃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134章 反保秘密同盟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八十章 嘉獎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334章 還鄉(中)第653章 交火(下)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282章 準備(二)第377章 巴黎和會(上)第617章 1934年的到來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653章 交火(下)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744章 無題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169章 合成氨工廠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二十八章 海軍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368章 鯨吞(七)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637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中)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425章 影響第442章 未來的佈局(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659章 爆發第289章 突襲(一)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773章 北非第一戰(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490章 嗨,希特勒(上)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506章 歸國第276章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286章 準備(六)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