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

“陛下,這是蘇聯發來的情報。”

剛剛回到布加勒斯特的埃德爾,就看到侍衛長霍里亞拿着一份電報急衝衝的走了進來。

埃德爾對於蘇聯這個平生大敵非常重視,所以立刻接過電報看了起來。

這是蘇聯決定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消息。此時世界果果都沒有這種編制詳細計劃建設的先例,而蘇聯人則是看了先河。其實埃德爾在羅馬尼亞實施的工業化,多少帶點這種計劃的影子。不過羅馬尼亞可沒有蘇聯那種超高的執行力,做不到那種苛刻的按照計劃表執行的能力。

埃德爾在羅馬尼亞只能進行引導性的發展,最多出臺優惠政策,引誘資本向該行業聚集。

而埃德爾眼前這份蘇聯的五年計劃書,則是分門別類的應對汽車、飛機制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等關乎國力的重工業建設。

而在這份五年計劃中,埃德爾還看到關於建設集體農莊的目標。集體農場這個詞埃德爾一點也不陌生,前世自己家就是農村出身,對於其本質可以一清二楚。這不過是利用工農剪刀差收割農民收入,補貼到工業建設的一種快速方法。

而蘇聯的農業改革可不是溫情脈脈,而是建立在吸農民血上的。從機關槍徵糧隊就能看出亞聯對於農民的態度,未來蘇聯的農民可是有的受。

不過儘管行事風格讓人有些不適,不過不得不說蘇聯這種發展工業的速度也是非常快。在短短五年不到時間,就將其半工業半農業國家變成初具規模的工業國家。儘管有着各種問題,不過這種發展速度也是歷史上所沒有過的,這也是蘇聯模式的可怕之處。

想到其可怕的發展速度,埃德爾感到深深的壓力。看來羅馬尼亞也需要做出針對方案。當然不是破壞蘇聯的發展,除非羅馬尼亞抱着與其同歸於盡的想法。和蘇聯爆發大規模戰爭。在其內戰時埃德爾又沒有這樣想過,想在也沒有這個想法。既然蘇聯在快速發展,羅馬尼亞也不能放鬆。不求追上,但求不要落下太多。

埃德爾想到這裡,立刻找來首相卡拉圖裡商議關於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有一個問題不能在拖了。

……

“陛下,你想對農業進行改革?”

當卡拉圖裡趕到王宮後,聽到埃德爾的打算後驚歎起來。

由不得卡拉圖裡不驚歎,因爲這次埃德爾打算深化羅馬尼亞的機械化耕作,解放更多勞動力進城,加快羅馬尼亞的工業化。

當然埃德爾沒打算做到像美國那種大農場機械化耕作的模式。反而決定因地制宜用使用產業化農業這條路。

在後世祖國產業化農業時時都出現新聞和報紙中,而埃德爾認爲那不過是東方式精耕細作的昇華版。政要改成產業化,其國內就不需要那麼多農民,有個一兩億就夠了。

不過那樣的話,對於國家而言將是災難,太多的農民入城會讓國家各項設施以及公衆福利機構不堪重負。而太多人涌入城市也會加劇城市負擔,也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提供。

當然這些對於後世祖國的問題,在羅馬尼亞完全不存在。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平原地形佔據43%,然後是丘陵地形佔據28%、山地佔據29%。廣大平原給了羅馬尼亞足夠的耕地,而目前羅馬尼亞人口剛剛突破到三千萬(1927年初數據)。

完全可以說在羅馬尼亞進行工業化人口還有些不夠,這才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在羅馬尼亞衆多的問題。當然每個國家都有民族主義,尤其是在國力快速上升的時候,這個問題最嚴重(例子如韓國、日本)。不過還好國內輿論一直在引導這些民族情緒,讓其不要將目光放在這些來打工的外國人身上。

而這次受到蘇聯五年計劃的刺激,埃德爾決定對羅馬尼亞支柱農業下手。

別看羅馬尼亞的農業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但是農業在羅馬尼亞的份量並不低。鼎鼎大名歐洲第二糧食出口國(有段時間爬到了第一),光是這個名頭就能說明羅馬尼亞的農業根基。

不過雖然羅馬尼亞頂着這個糧食出口大國的名頭很響亮,但是羅馬尼亞農業到現在也與西歐發達地區有很大的差距,這還是埃德爾在國內推進機械化耕作的前提下。至於西烏克蘭等新進奪取的國土更還是畜耕佔主體,羅馬尼亞農業大而不強的本質依然沒有得到改變。

而現在,埃德爾認爲是時候改變農業的生產結構了。

所以面對首相的詢問,埃德爾堅定的回答道。“沒錯。我打算對農業進行升級。目前羅馬尼亞國內依然有大量的畜耕作業,這將太多人口限制在農村,目前工業方面正是大發展的時機,不能讓這些人口就這樣被土地給牽扯住。”

卡拉圖裡儘管一直都在工業方面打轉,不過不代表他對農業方面不瞭解,尤其是在擔任首相之後,對於全國各行各業的情況多少有需要了解。所以他有些忍不住的說道。“陛下,目前舊領土的農業改革還好說,新領土那邊對農業改革怕是有些不好辦。尤其是前俄國領土,那邊依然還有些俄國農奴的風格。儘管在已經加入我國之後,其農奴風氣淡了不少,但是一旦不能保證該地區不會出現反對的聲音。”

埃德爾聽到首相的擔憂後,淡然的回答道。“他們不滿什麼,難道還想回到俄國不成,沙皇俄國已經成了歷史,只有紅色蘇聯了。難道這些人還敢跑到蘇聯去?”

要知道蘇聯的集體化農場可是一個大坑,能夠坑死那些蘇聯的那些農民。

卡拉圖裡從埃德爾話中聽出了這位君主的決心,這是不惜犧牲原俄國領土那些土地擁有者,也必須要進行農業升級。或許這些受益者在看到羅馬尼亞內陸農業的場景後,會忍受暫時的陣痛吧。不然這些人還能怎麼辦,投俄還是向獨立,投俄就是自尋死路,想獨立,也是一樣。周圍國家沒人願意看到烏克蘭人有獨立的念頭,到時候可就是幾國的打壓。

“陛下,我這就回去與其他大臣商議,儘快拿出可行的方案。”

“去吧。”

看着離開的首相,埃德爾想看看這些原俄國居民是不是一個愛國者。

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205章 工會(下)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543章 赫爾梅克衝突(二)第270章 談判泄露(下)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381章 無題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199章 奧斯曼參戰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798章 突尼斯角海戰的後果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781章 密謀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286章 準備(六)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287章 錯過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238章 諜影重重(中)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第285章 準備(五)第318章 蘇恰瓦的苦戰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276章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138章保加利亞的突襲第360章 爆發的民族獨立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420章 反攻(上)第498章 美國行(三)第121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四第378章 巴黎和會(中)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550章 羅蘇局部衝突(三)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64章 新首相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679章 青黴素第649章 劫船(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361章 鯨吞(一)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686章 歐洲三軸心(二)第518章 造船廠的海上巨獸第694章 雷達第282章 準備(二)第220章 隱形擴編(下)第660章 德奧合併第604章 截胡(下)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305章 德瓦保衛戰(六)第794章 突尼斯角海戰(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35章 還鄉(下)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634章 後續的影響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276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下)第六十五章 準備投機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653章 交火(下)第318章 蘇恰瓦的苦戰第172章 新編部隊
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205章 工會(下)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543章 赫爾梅克衝突(二)第270章 談判泄露(下)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381章 無題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199章 奧斯曼參戰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798章 突尼斯角海戰的後果第372章 基爾水兵起義第781章 密謀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286章 準備(六)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287章 錯過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238章 諜影重重(中)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第285章 準備(五)第318章 蘇恰瓦的苦戰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276章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138章保加利亞的突襲第360章 爆發的民族獨立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420章 反攻(上)第498章 美國行(三)第121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四第378章 巴黎和會(中)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550章 羅蘇局部衝突(三)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64章 新首相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679章 青黴素第649章 劫船(上)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361章 鯨吞(一)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686章 歐洲三軸心(二)第518章 造船廠的海上巨獸第694章 雷達第282章 準備(二)第220章 隱形擴編(下)第660章 德奧合併第604章 截胡(下)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305章 德瓦保衛戰(六)第794章 突尼斯角海戰(上)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335章 還鄉(下)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634章 後續的影響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276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下)第六十五章 準備投機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653章 交火(下)第318章 蘇恰瓦的苦戰第172章 新編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