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立憲

光復

對於炎黃4602年的中國來說,怕是沒有那兩個字能與這兩個字更能震驚天下,曾經爲滿人奴役的河山,幾乎是朝夕得復。

短短几個月間河山光復,民族解放,對於中國來說,這個過程來的有點兒突然,甚至於有點的太快,以至於在短期內,國民甚至都無法適應這種變化。

人們嘆漢族的被壓制,憤滿人的兇橫,渴望着“光復舊物”。但河山光復以後,這種“光復舊物”倒寂然無聲了。

“重見漢官威儀,峨冠博帶”,或許是光復前的人們的一個願望,然而事實並不這樣,先是剪辮再是馬褂,可隨着執政府仿軍裝,製出新式服裝用於官員穿着之後,這種渴望所以反而索然無味了。

爲了推廣漢裳與新衣,執政府發佈了裝定製的書籍,其中將各種制服的基本樣式、板型尺寸、製作工藝、配件圖片等等詳細列出,以方便民衆和官員們按圖索驥,找自己心儀的裁縫製作出令人滿意的衣服。

而馬褂被廢,漢裳、新衣兩者的衝撞間,在這片大地上上演着,而在南京這座新興的國都中,更顯其形,在南京這個因上萬名軍政官員的存在而令人們“有重睹漢官威儀之感”的城市,往往從衣着,就可以分出官員們的不同。

年青的政府公務員大都穿着執政府推出的仿軍裝的新式服裝,這種新式服裝,無論是常服、或是禮服都採用收腰修身的設計,凸顯出穿着者的體態美,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是直接在成衣店定製,合身的衣着穿着這些官員身上,到是讓這些年青人帥氣許多,再加上定製的幾種新式的髮型搭襯,更是顯出官員們的精神。

對於外界來說,無論是民衆或是外國人,他們接觸最多的恰恰是那些年青的事務官員,在新衣的搭襯下,半個月軍訓後良好的氣質,反倒爲他們掙來了“東方最英俊的官員”的稱謂。

不過這隻侷限於年青人,對於那些年長者來說,他們很難習慣新衣的硬領以及軍人式的風紀扣,對他們來說,寬鬆的漢裳反倒更受歡迎,“重睹漢官威儀”反而在這些年長的官員身上,得以重見。

南京的政府官員大都非常年青,而年長的官員除次那些非官的諮議處諮議員們,大都是前清官員出身,在這些人中有前清的封疆大吏、也有翰林、學士,而“漢官威儀”卻顯於這些人身上,或許正是其中的荒謬之處。

這些人身上得顯“漢官威儀”的官員們,新朝用舊官,舊官不言舊朝,這是定例。對於這些官員來說,在新朝之中,他們的身份極爲尷尬。在南京這個特殊的國都裡,卻於悄然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團體。

而對於這些前清官員來說,堪稱其領袖的卻只有兩人,一是早晚入閣拜相的張之洞,一是雖經一番風浪,卻又得恩寵的袁世凱。

幾個月前,張之洞與袁世凱是李鴻章、劉坤一去世之後疆臣中的兩根柱石。論清望,張之洞出身翰林,數任學政主考,爲天下士大夫所尊崇,遠在袁世凱之上;論實力,袁世凱手創北洋新軍,廣開名利之門,爲海內英雄豪傑之輩、盜嫂屠狗之徒所趨鶩,乃張之洞望塵莫及。

不過現如今,這一切對兩人來說早都成爲過去,現在張之洞是以執政府諮政入參軍政大事,而袁世凱則是懸着副委員長一職,冷落兩月後,最近才參詳軍機。

張之洞爲官較爲清廉,在武昌舉義後,赴南京赴任,於城中並無房產,執政府便在緊挨執政府的永興區爲其購置一所寬敞的庭院,自從張之洞顯出他朝入閣拜相的風聲後,這張宅前幾乎每日都車水馬龍,不過來此的大都是自成一黨的前清官員。

這天,張之洞偶翻《光復報》,發現頭版左下角登載一則新聞,說全國憲政運動進行很熱火,憲政公會會長楊度與湖北的湯化龍、江蘇的張謇等人聯合發表聲明,建議朝廷在全國普及憲政知識,以便減少障礙,利於憲政推行。

“楊度,楊皙子,他弄這個憲政公會是什麼意思?”

放下報紙,張之洞自言自語。

前朝經濟特科三甲、執政府公務員招考甲等和後來的立憲三文,讓楊度在張之洞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使他確認楊度學問出衆,而後來楊度去英國遊說夫人的用由,卻又讓使他看出楊度辦事有方,他由此斷定楊度正是當今國家所急需的人才,應當重用。

不過執政對其似乎有些怨言,暫時並沒有重用他的意思,張之洞自然知道執政府所怪何事,執政的家事豈是他這個外臣所能插手,在張之洞看來,再等等便向執政建言,重用楊度,可現在楊度在這搞立憲公會,卻讓張之洞心裡嘀咕了起來。

自從執政府成立之後,隨着各地諮議局的成立,立憲之風於全國大昌,甚至執政府也成立諮詢處,似乎真準備接受立憲。開始張之洞頗不滿意,後來想執政接受也是有道理的。日本、英國、德國採取立憲制度,國家強盛了,這是事實,說明立憲制確有它的長處。

何況當初執政在起事之初,即承諾他日復周禮,建諮議院,請社會賢達共商國事,這建諮議院,可收天下士紳之心,又能穩定民心。

對於晚年將登人臣之極的張之洞,他當然會按照執政的意思辦,不過,張之洞明白,關於憲政,他所知甚少。要辦憲政,首先要懂憲政;憲政既是個洋玩意兒,就只有讓喝過洋水的人來講,楊度是不錯的人選,可這個不錯的人選,現在又在這裡成立憲政公會,卻又讓他看到一些威脅,對執政的,同樣也是對自己的。

“莫非這楊度去一趟英國,又學了什麼新東西?”

張之洞如此思忖着,僕人報。

“袁副委員長來訪。”

聽着僕人的通報,張之洞想着來得好,正要將此事與他說說哩,於是便起身來到大門口迎接。

袁世凱隔三差五地便來看看張之洞,有時是有事,有時是閒聊天,張之洞從不到大門迎接,頂多只站在書房門邊等候,通常是坐着不動,待袁進來時,隨便用手指指身邊的矮凳子,懶散地說一句。

“慰庭來了,坐吧”

這次親到大門口,使袁世凱有點受寵若驚。

“哎呀,這秋風剛起,南京於江邊,秋風溼寒,老相國您怎麼到大門口來了”

袁世凱說着,快步走上前攙扶着張之洞。

“快進書房吧,傷了風,晚生可擔當不起”

雖說張之洞還未入閣拜相,可袁世凱卻知道張之洞喜歡人稱他是相國,似乎執政也有諾於前,在袁世凱看來,這恐怕就是執政的過人之處,執政府早已公傳全國,三年沿舊律,兩年過渡,這即是沿舊律,自然要找那些熟悉舊律的人,張之洞無論是聲望或是才幹,怕都是最適合身居中樞調理各方的人物,而在外界看來,執政重用張之洞這前朝重,無疑又是肚量之顯。

“坐吧”

進了書房後,張之洞指了指身邊一張鋪着猩紅哈拉呢墊靠背椅,對袁世凱說道。自己也在日常坐的那張舊藤椅上坐下。僕人很快端來一碗熱茶。

到南京尚只有兩個月,比起在武昌來,張之洞顯得瘦多了,也更加蒼老了,長而稀疏的鬍子,雖白卻顯着些光澤,還是一副老而益壯的模樣。

“慰庭呀,有什麼事嗎?”

“沒有什麼事,從執政府出來。路過府上,順便來看看老相國。這幾天轉天了,您可要多多保重。”

袁世凱漫不經心地回答着,雖是言語間,但第一次到了南京之後,對未來總算是有了點盼頭,現在執政請自己入參軍政大事,不過他卻知道,現在這當口,自己必須要謹慎做事,小心做人。

而他這次是專門探探這位“相國”的對一件事的心思,今天執政看着光復報上“立憲公會”成立的新聞,只說了一句“這麼多人,沒想到讓這楊度跑到前頭了”

袁世凱聽了這句話,整整一天都在思考着執政話裡話外的意思,現在對這個執政,雖說他談不上了解,可也知道,這位執政,絕和外界說的不同,他行立憲,一半是心中所願,而另一半,這位執政又豈沒有大權獨攬之心?

楊度現在鼓吹英國立憲,行虛君制,可不就是觸了執政的逆鱗,楊度那人連執政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執政會立憲,可諾是說立憲立來立去立個泥菩薩在那,反倒不如當個終身大總統的實在。

兩人先是頭聊着,慢慢的入了正題,不過這正題還是張之洞無意間引進去的。

“現在民間鬧立憲鬧得厲害,江浙、安徽、湖南、廣東福建都成立了立憲團體,你聽說過嗎?”張之洞摸了摸稀疏的白鬍子,昏花的老眼望着袁世凱,相比於那些光復會的年青人,他更願意聽聽袁世凱的看法。

“晚生略知道些。”

有心算無心的袁世凱,一聽這話,連忙兩手放在膝蓋上,腰板挺得很直。

“不過,立憲是執政府的事,用不着他們瞎鬧。”

“話雖是這樣說,但他們也有好的建議。今天的《光復報》上登了一則消息,說楊度準備籌建全國立憲公會,建議在在各省辦一個憲政講習所,向民衆講授東西各國的憲政,你覺得這事怎麼樣?”

“向民衆宣講東西各國憲政好是好。”

袁世凱苦笑了一下,瞧着張之洞又繼續說道。

“老相國,您是知道的,楊度那些人心裡尋思着是立憲虛君,若是他朝行以虛君,這把執政往那擺啊執政所識,又豈非他人所能及,以執政容人納事之量,雖不會在意,可若是行以虛君,難不成就要把國之大權均交予諮議院不成,諮議院中雖有各地賢達,可各方意見相左時,一事久而難斷,怕到時國家就會亂了。”

瞧見張之洞撫胡點頭,袁世凱順勢給張之洞一頂高帽子。

“老相國,若是相國您主持朝政,以老相國之賢能,自可保國事無患,可這立憲卻予制肘甚多,若是諮詢院拖累中樞之決,縱是有通天之才,恐也難起抵柱之用了。”

“慰亭所憂倒也是”

受了這頂高帽的張之洞停住摸鬍子,眼裡射出少有的神采。

“可執政早已同意他朝立憲,執政自不會食言,若真如楊度等人所鼓立憲行以虛君,怕到時的國家當真要亂了”

見張之洞贊同自己的意思,袁世凱便知道自己賭對了,從聽到執政說出那句話後,他便琢磨着執政說出那番話的用意,而今天來拜訪張之洞,同樣是爲了從他這裡探出一些意思,他入執政府參詳軍政的時間比自己久,執政對他更是頗爲依重,兩人自曾談過此事,若是……

“老相國,今日楊皙子之所以能鼓吹立憲,頗得他人支持,實是因勢而然,光復會中大都是無歷之青年,自不知道立憲虛君背後之禍”

袁世凱說出這番話時,有他自己的考慮,在他看來執政即不願行以虛君,就是楊度等人說上天去也沒可能,武的壓不了文的,是他過去掌兵的根本,可若是文的壓文的,最後還是要看誰手裡有兵權。

而且……對袁世凱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機會,一個別人送到眼前的機會,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藉此向執政表忠心,但這個忠心之後又藏着什麼,怕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哎,我曾和執政說過,年青人雖血氣方剛,易爲招使,可閱歷有限,你看執政府裡頭,軍政兩處,用的全是一班二十幾歲的毛頭小夥子,內外議論的多啦”

張之洞嘆一句,心中對執政信用年青人頗有一翻微詞。

“老相國,”

袁世凱有意將聲音壓低。

“正是因爲年青人閱歷有限,執政纔要藉助相國不是,執政雖才賢兼備,可終歸還是太年輕,中國還要靠老相您這根頂樑柱呀”

這番話說出口,袁世凱心裡卻在那裡嘀咕着,年青人,若是沒有那些年青人,怕執政早都坐不穩江山了,這般年青人雖說閱歷不豐,可卻勝在忠懇,沒有官場歷練十幾二十幾年後的油滑,對執政府的政令,從來都是說是一不二,嚴加遵守。

“我這柱子老了,能撐一天是一天吧執政雖大用年青人,可年青人也有年青人的好處不是。”

“那自是當然,老相國,”

順着張之洞的話說下去,袁世凱主動把自己看法說了出來。

“光復會中諸人,閱歷有限,執政又爲國事所困,無暇顧及光復會,老相國可要擔起引點光復會之任啊”

半眯的眼睛,這時突然睜開了,張之洞盯視着袁世凱。

“慰亭……”

“老相國,現在楊度等人鼓行立憲所受推崇,皆因言議混亂,而光復會過去所倡光復、民選,卻又爲楊度等人所用進而混淆視聽,以執政容人之量,自不會怪罪楊度等人,可老相國身爲擎國之柱,爲政事計、爲國事計,自當指點光復會,倡言立憲,以引民風,如此方纔穩定國事之舉啊”

袁世凱說話時盡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

“老相國,現在時不待我,下月,考察團即於上海成行,赴各國考察政體,待考察團團歸,若舉國之士紳,皆信楊度立憲公全所倡,怕於國事不利,光復會雖說散亂,可卻遍佈全國,若相國行以引點,以光復會爲核心於各地宣講立憲,自可定於國事”

張之洞沒有反響,只是半眯眼睛聽着,終於睜開眼睛看着袁世凱時,用含着不盡的深意,對他說了一句話。

“即以光復會推行立憲,可立憲總歸是要虛君,這虛君豈不是亂了君臣綱常,絕非人臣所爲,慰亭,此事住了,想來執政自會有策應對。”

原本,張之洞一向瞧不起行伍出身的袁世凱。可袁世凱赴南京任上之後做出了一系列殷勤的姿態,卻讓他對袁世凱的鄙夷之心漸漸減弱,相反,因兩者同是前朝舊臣出身,反倒是同舟共濟之心漸漸增強。

這會聽着他的話,雖覺不妙,但卻以爲袁世凱是擔心他朝自己的相位,所以纔會說出這番話來。

張之洞的回絕,並未讓袁世凱打住,反而又繼續勸說道。

“老相國,如共和分總統內閣兩制一般,立憲之間,亦有區別”

說話的時候,袁世凱從衣袋裡取出一本書,初抵南京後,在一方面結交各方人士的同時,因副委員長一職名崇權無,所以袁世凱便藉機研究新學,尤其是各國體制,甚至還拜了幾個外國西席,無論如何這新朝新事是回不去的。

而恰是當初的研究,今天卻派上了用場,打從執政府出來之後,袁世凱先回到府上思考了一兩個鐘頭,便揣着這本書來了張府。

“老相國,若是近幾日沒事,還請老相國看下此書,便明白世凱所言了”

雙手將書奉到張之洞面前時,袁世凱面上帶着笑容。

第171章 湘潭會第32章 告別第224章 兄弟第234章 戰場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57章 邀請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47章 輪迴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71章 明天……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84章 炒第50章 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92章 祈禱第280章 疑惑第79章 可以做第151章 生絲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209章 變化第109章 建設性的決定第82章 專家第6章 情報會議第60章 時間第199章 談判第187章 大帥府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52章 現在,我們需要等待第168章 真相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51章 騙子的掩飾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226章 欽定第278章 上緊發條第43章 拍賣會!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31章 夜探第108章 回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148章 選擇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58章 我需要嗎?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209章 陰謀現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190章 水師第192章 白色的第90章 祈禱第203章 權賊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88章 軍法事第204章 在船上第193章 焦土第120章 王國與國王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41章 抉擇(下)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4章 戰胡兒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66章 兩個輸家第26章 南京東京第94章 何爲真理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91章 大帥府第24章 各懷心思第87章 好牙口!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208章 中日親善第99章 複雜化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5章 對話第87章 好牙口!第22章 針氈也要坐第37章 帝國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21章 轉變第21章 死得其所第187章 自沉吧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3章 提前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230章 槍與筆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25章 爭論第110章 疑慮第13章 前夜之夜第166章 亂起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176章 三都澳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89章 暴怒
第171章 湘潭會第32章 告別第224章 兄弟第234章 戰場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57章 邀請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47章 輪迴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71章 明天……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84章 炒第50章 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92章 祈禱第280章 疑惑第79章 可以做第151章 生絲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209章 變化第109章 建設性的決定第82章 專家第6章 情報會議第60章 時間第199章 談判第187章 大帥府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52章 現在,我們需要等待第168章 真相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51章 騙子的掩飾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226章 欽定第278章 上緊發條第43章 拍賣會!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31章 夜探第108章 回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148章 選擇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58章 我需要嗎?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209章 陰謀現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190章 水師第192章 白色的第90章 祈禱第203章 權賊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88章 軍法事第204章 在船上第193章 焦土第120章 王國與國王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41章 抉擇(下)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4章 戰胡兒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66章 兩個輸家第26章 南京東京第94章 何爲真理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91章 大帥府第24章 各懷心思第87章 好牙口!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208章 中日親善第99章 複雜化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5章 對話第87章 好牙口!第22章 針氈也要坐第37章 帝國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21章 轉變第21章 死得其所第187章 自沉吧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3章 提前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230章 槍與筆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25章 爭論第110章 疑慮第13章 前夜之夜第166章 亂起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176章 三都澳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89章 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