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

清晨,天空還未披上朝霞的時候,空氣中還有些微涼。

揚着灰土的官道上,幾輛軍綠塗裝的野馬f02的車在夯土官道上行駛着,這種方頭方腦的小汽車,是天馬汽車公司專爲光復軍研製的,設計吸起了北京至巴黎越野拉力賽的經驗,板條箱型的車身簡潔而硬件朗,這是用馬鞍山鋼鐵公司生產的含釩薄鋼板衝壓而成,配有摺疊式風擋和帆布頂棚。

這種車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化實用的設計,底盤借用了天馬f01的底盤,只不過他更簡單,而且動力更強大,由於使用風冷發動機,f02極爲可靠而且容易維護,儘管這種簡易輕便的汽車,從一開始即是爲光復軍研製,但目前的產量並不高,相比於戰場,反而在南京更爲常見。

而此時這河南的官道上出現這麼五輛f02,倒了十分罕見,畢竟這車從出廠至今,主要用到配屬南京陸海軍部以及參謀本部,而其中的一輛f02的車頭處飄揚着的將星旗,卻提醒着人們,這車裡做的是個大人物。

的確,這車裡坐着的確是個大人物,陸軍部前任次長,現任華北司令部司令長官——紐永建。

奉命北上北平的紐永建坐在車裡,儘管道路顛簸,但他還是不時的翻看着華北十八個師的師團營級長官的資料,以便在赴任之前瞭解這些指揮官。

爲了防止軍官以晉升施以恩惠,光復軍現在實施的是越級提升制度,營長負責士兵和排長的晉升,而團長負責連長的晉升,師長負責營長的晉升,而到此時,營長以上軍官的晉升,就需要陸軍部確認,雖然繁瑣,但卻可以儘量的迴避任命私人。至於團長的晉升,就需要陸軍部直接授任。

而作爲華北司令部的司令長官,紐永建必須要了解每一位團長甚至於營長的資料,以便他們獲得戰地晉升時,確認其間沒有私人因素。

吉普車在上邊顛簸着,雖說沒上過戰場,可趕了一個下午的火車,又坐在一夜汽車的紐永建卻已習慣了這種路途的艱難。

正翻看着手中的資料,看到前坐年青的參謀官,手緊緊地抓着扶手,可也難以穩住身子的搖晃,而且臉色煞白,顯然是有些暈車,便輕輕地對駕車司機吩咐一句。

“上等兵,開慢點”

司機鬆了下油門,把檔位換到了低速擋上,車速慢了下來,車子仍舊磕磕絆絆地、艱難地在戈壁灘上行進。只有十八九歲的參謀臉色這纔好看一些。

光復軍的最大編制就是師級單位,軍級單位都是戰時臨時編成,調幾個師和炮兵旅等後勤部隊之後,同時參謀部派出一名將官,帶着幾十名參謀組成司令部,到達駐地後,從各師、旅以及後勤部隊再抽調參謀官,一個戰時的軍級單位便予以編成。

對外的解釋是因光復軍中並沒有幾名合格的高級指揮官,可以擔負軍級單位的作戰指揮,而紐永建卻知道當初執政設計這種以師爲最大單位的原因所在,光復軍雖表面上看似單純,可依是魚龍混雜,以師爲最大單位是爲了防止一部分非嫡系軍官叛亂,儘管光復軍駐地調動命令繁瑣,可現在是戰爭時期,長官完全可以調動軍隊,捲入叛亂之中。

如果不是因爲北方局勢日緊,恐怕執政根本不可能組建主管十八個師的華北司令部,而紐永建也明白,自己去北平的原因,就是替執政掌握這十八師,防止這十八師爲他人所用,在鎮海艦上,先生交待的非常清楚。

“打好仗,看好家,你就是第一功臣”

“難辦啊”

在心裡合計着資料中那將近六百多個師團營級主官、參謀官的資料,紐永建那張老成的方盤臉上盡是一籌莫展之色。

六個師是當初司令部直接在安徽、江蘇、河南、山東征募的,七個師是摻過沙子的北洋三鎮改編過來的,兩個師是湖北改編的,一個師福建的光復師,兩個師是廣東、廣西的光復師。

軍官有北洋的、有湖北的,即便是佔主流的黃埔系,又分成本校的和分校的,而且光復師中依還有會黨出身的,魚龍混雜是什麼樣子,或許沒有華北司令部所轄的十八個步兵師,三個炮兵旅,一個騎兵旅,三個工兵旅、五個輜重團更爲混亂的了。

陽光透過車窗照在紐永建的臉上,旁邊做着參謀長陳默,這位前清在光緒二十六年官派德國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軍事,後又進普魯士皇家高級軍官學校學習,最後又進普魯士陸軍服役一年,從德國回國後,正值南方起義,正待授用時卻因與“陳逆”之名差一字,被慈禧來個不予授用。

一氣之下,陳默當真離開京城,到了南京拿着德累思頓步兵學校的優等成績單、校長的推薦信以及畢業證,進了正在組建的參謀部,算是如慈禧所願成了“陳逆之隨”。

作爲難得的幾名受過完全系統而現代軍事教育的軍官,自然被留在參謀部予以重用,而在參謀部中,更仿造德國陸軍參謀部的組成,建議對參謀部進行改成,也此獲晉升,升任少將,出任參謀總部第一軍需部長。

而這次組建華北司令部,自然成爲紐永建心中當仁不讓的參謀長人選,幾乎是硬把他蔣方震那裡拉了過來。

陳默看着長官的一臉無奈的愁容,他知道他在愁什麼,北方的幾十支部隊本就魚龍混雜,出任北方部隊總指揮官的蔡鍔打從任了那個職務,大多數心思都被如何整編北洋的三個師,還有調整各師旅遊的人事問題纏住,可即便是如此,這些師團的整編依然有些不盡人意。

淡去地方化、消除私人化,建立中央之軍

這是光復軍邊打邊整的核心內容,軍官對調、士卒穿插,這一切的目標就是建立一支絕對服從執政府或者說是執政的軍隊。

瞅見陳默在那嘆口氣,紐永建的方盤臉上擺出副你得幫我的模樣。

“少言,你別嘆氣,現在你我是一條繩子上螞蚱,你得在旁邊給我敲邊鼓,這北方防務能不能穩固,就看咱們能不能整好這十八個師的人事。”

“是十二個,另外六個是司令部和陸軍部建起來的,軍官也大都是黃埔本校出身”

陳默笑說着,然後低頭想了一下說。

“蔡總指揮這幾個月,一直在調整這些師,慢工出細活,到了那,司令只要盯着老北洋那邊就行,那是正經的私軍,能整編成現在這個地步,已屬不易。”

點點頭,紐永建搖開車窗,要借這晨間涼風,幫助自己清醒一下紛亂的思緒,慎重地思考一下到北平之後,如何調教那些部隊,恰在此時,官道的一處分叉處,一輛輛馬車、騾車正在朝西行着,那是給西北送給養的車隊。

“可惜未揚現在在西安,要是未揚在北平,這活就好乾多了”

心嘆一聲,紐永建知道自己和肖炘韌完全不同,他是黃埔教授主任出身,這光復軍的軍官裡有不論是本校或是分校的,見着了都叫他聲主任,那些分校的校長有幾個不是本校出去的,連校長都得敬着他,更何況是下面的學生。

有了這個前提在裡頭,自然的整理起部隊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在陝西整理部隊,而對陝西漢軍刀客、哥老會,他一次槍斃了一百六十多名軍官,部隊依然沒翻起任何浪花,就是得益於這種師生之情在那幫他穩着。

可相比他,自己又有什麼呢?無奈的在心下嘆口氣。

“希望鬆坡走的時候,能再幫我一把吧”

豐臺大營,在北京這四九城裡,幾乎無人不知豐臺大營,這幾百年來就是皇宮護士軍的大兵營,現在雖說滿清已亡,可這設施良好的豐臺大營卻給保留了下來,現在的用途自然還是的軍營。

被滿清經營的幾百年豐臺大營,東西南北全是四四方方的高牆大寨,寨角設着垛樓,以便了望,牆上每隔不遠,就吊着一盞燈籠。燈下可見一列兵荷槍似釘子似地站着。另有兩隊士兵,揹着步李槍牽着軍犬來往返巡戈在軍營邊上巡邏。

現在的豐臺大營,是光復軍二十九師和三十二師的駐地,這兩支部隊從來到北平的那天起,就被人稱爲“老廣”,大營裡的官兵一直都在學說着國語,可話裡濃濃的兩廣味卻不是三月,兩月的國語課就能蓋掉了。

豐臺大營,現在便成了四九城裡人口中的老廣營,北平城裡的兩廣人來到大營附近,一聽着那鄉音總會倍覺親切。雖說已經天色已黑,可在老廣營裡傳不斷傳出讓北平老廣們心生親近之意的“廣式口令”,帶着兩廣音的國語口令聲,在大營上空迴盪着。

站在窗邊,聽着外面傳來的口令聲,站在窗邊的年青人還是忍不住發出一聲長嘆,他回過頭去,看着桌面的那紙調令,無奈的輕搖下頭。

“揚聲,什麼時候走”

走到窗邊,瘳希鵬從口袋裡給掏出香菸遞給李慕揚一根。

“明天吧和紐司令官見過面後,隨總指揮一同南下”

接過香菸,李慕揚輕應一聲,在點着香菸時,他的眼睛依然還看着訓練場上正在進行訓練的官兵,二十九師是他一手嫡造的部隊,營連軍官大都出德正學堂。

“說實話,老頭子恐怕沒想到,李家這個妾室旁出的次子,竟然有身任光復軍少將的一天,二十四歲的少將,老頭子現在是得意啊,李家幾十年,總算是出了大官了”

“揚聲,你覺得總指揮爲何要這麼做?你可是黃埔一期出來的,論親疏你比總指揮還近着校長,可他爲什麼提議把你調走?”

瘳希鵬並沒有給李慕揚打混的機會,而是直接問道一個問題,一個他不得不去關心的問題,從成立華北司令部的命令下達之後,總指揮利用最後的機會,對部隊主官進行了最後一次調整。

“老廣、老廣……”

李慕揚苦笑一下,然後又搖搖頭說道。

“鵬傑,你知道的,咱們那位總指揮是謹慎做人,小心做事,兩廣十一個師,基本上都是他招募,他要表明這十一個師不是他一人的私軍,校長曾說過,軍隊最大的忌諱在於軍隊私人化,軍隊若是朝此發展,那這個國家離完蛋就不遠了所以,總指揮必須用這種方式去向校長表明態度你我是天子門生,可總指揮不是”

儘管校長曾無數次的告戒他們,軍人必須要遠離政治,可李慕揚卻發現自己還是一不小心捲入了政治中,甚至淪爲政治的犧牲品。

“可……可我們是……”

廖希鵬有些無法接受這個回答,他同樣接到了調令,只不過相比的李慕揚遠到四川的第十八師任職,他還好些,是到張恆的二十一師任職。

“所以我們纔要體諒啊這打亂編制,軍官互換,是實現軍令統一,防止部隊私人化的所必須的,現在不動,等到他日建國後,依然還會調動”

李慕揚那張略帶些失望的臉上,擺出一副早已想開的神色。

“建國……你我都知道公投之後會是帝國還要公……”

臉色微變,李慕揚輕聲打斷了他的話。

“希鵬,記住,軍人非政……在這,咱們是同學,不論你怎麼說,我知道,你不會背叛校長,可若是換個地方呢?有時候禍從嘴出……我們是軍人,要尊重國民的選擇。”

話落時,看着窗外的月夜,李慕揚的臉上多少帶着些無奈的,作爲校長的學生,他相信校長,儘管他在內心裡不願看到帝制,但他卻又必須要尊重國民的選擇。

“校長,校長也許也不願行施帝制吧”

年青人有時候總是如此,當他們相信什麼之後,總是一廂情願的把很多事情往好處去想。

北平內城的兵部街因兵部衙門所在而得名,現在兵部衙門卻是光復軍華北司令部所在地,只不過在昨天之前,這個名字還叫的名不符,因爲在這裡辦公的只是總指揮罷了,而這裡也只是華北防務指揮部,一個協指各部隊的所在。

在這四九城裡打轉的各國人精,也能從這個名稱和總指揮的職銜裡看出南京的一些態度。

天色將晚防務指揮部內,蔡鍔正在和從鄭縣乘火車抵京的紐永建辦理着交接,在交接時紐永建不時的打量着過去在日本時即交情匪淺的蔡鍔。

“……三十師、十二師兩師師長對調,二十師,七十五團團長……”

在辦理交接的時候,蔡鍔不時的把最新的人事調整告知紐永建,對於蔡鍔來說,這或許是他能辦的最後一件事了,也算是扶紐永建一程,罵名還是自己落下的好,畢竟……看了眼紐永建,蔡鍔知道他從未到過部隊,在華北並沒有什麼可依持的,能幫一點是一點。

聽着蔡鍔的話,在感激之餘,紐永建更多的卻是是打心裡佩服眼前的蔡松坡。他確實能幹,也確實有眼力。原本自己最擔心的事情,是華北各部隊的人事問題,可這兩天他卻把原本自己要用幾個月辦完的事給辦完了。

但更佩服的卻是他的眼力,衆所周知,兩广部隊可以說是他的老底兒,華北的兩個兩廣師,也大都是他的老部下。在上次北調之前,他爲了避免人們議論,或許也是爲了避免執政生疑,就主動向陸軍部請調了二十幾位軍官,由南京另行指任指揮官,現在他又上文把二十九師、三十二師兩個師的師長調走了,是和西北第一軍的部隊主官對調。

“樹挪死,人挪活,都擠在一起不好。”

想着在陸軍部時,從他人口中聽到的話,紐永建還是忍不住佩服這蔡松坡的眼力。雖說執政對蔡鍔還算是信任有加,可卻還是謹慎小心。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他從來不敢有野心,更不擁兵自重

或許正因如此,所以他才更加受到執政的器重,陸軍部部長一職,這個位置可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旁邊盯着。

“惕生,我能坐的就這麼多了,那幾個師還算馴服,如果可以的話,也應該放他們出出籠子,這總圈着,也不是好事”

最後蔡鍔語重心常的說了一句,不用解釋,紐永建也知道他說的那幾師,是以北洋爲基改編的那七個師,那七個師,現在無疑就等於給困在籠子裡。

部隊駐在軍營裡,除去一個戰備基數的彈藥外,也就只平時訓練到訓練場上現領取彈藥,光復軍武器口徑不同於他國,即便是有錢,也買不來光復軍的子彈,而這正是南京爲何傾於的給改編部隊使用新械的原因所在。

在提出這個建議時,蔡鍔的眉宇中多少閃動一些無奈,在外人眼中,陸軍部部長一職固然榮耀,身於中樞、號令天下,何等的榮耀,可對於軍人來說,軍人真正的榮耀卻是在戰場上,出任陸軍部長後,還有機會再上戰場嗎?

“好了,惕生,隨我一起去見見部隊主官吧”

說着蔡鍔便朝着長官室外的會議室走去,心中的落寞或許只有他本人才能體會。

第71章 明天……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82章 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第159章 教育第19章 外交第29章 陷害第7章 外交政策第50章 心懷鬼胎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155章 北南難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202章 老夥計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219章 保障第173章 選擇第154章 風雲亂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72章 一個問題兩個人第76章 目的所在第52章 商人第180章 微笑第39章 父與子第124章 跨時代的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144章 威脅第161章 1對7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第79章 可以做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187章 大帥府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143章 回收第171章 利益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104章 掘墓人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147章 耍猴子第189章 調停人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04章 小泉與柯巴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156章 總理大臣機上思 行營之內設引子第169章 致敬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25章 背後第151章 生絲第67章 潛伏者第30章 驚怒第162章 士爲何死,唯正義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71章 三都澳第79章 瘸子救美第4章 栽了第211章 增援第52章 商人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252章 解決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8章 是個好人第49章 革命者第247章 下套子第169章 致敬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8章 愁!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99章 複雜化第63章 江畔第135章 大事件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59章 教育第158章 議長記者餐間會 皙子葫蘆不開瓢第60章 時間第51章 新月第166章 自身之罪第23章 民企龍頭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177章 南北震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34章 意境第20章 小算盤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72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31章 星夜第29章 夢想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27章 張楊第27章 看不見的手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124章 跨時代的第38章 臣與君
第71章 明天……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182章 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第159章 教育第19章 外交第29章 陷害第7章 外交政策第50章 心懷鬼胎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155章 北南難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202章 老夥計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65章 影子裡的將軍第219章 保障第173章 選擇第154章 風雲亂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72章 一個問題兩個人第76章 目的所在第52章 商人第180章 微笑第39章 父與子第124章 跨時代的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144章 威脅第161章 1對7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第79章 可以做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187章 大帥府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143章 回收第171章 利益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104章 掘墓人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147章 耍猴子第189章 調停人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04章 小泉與柯巴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156章 總理大臣機上思 行營之內設引子第169章 致敬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25章 背後第151章 生絲第67章 潛伏者第30章 驚怒第162章 士爲何死,唯正義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71章 三都澳第79章 瘸子救美第4章 栽了第211章 增援第52章 商人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252章 解決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8章 是個好人第49章 革命者第247章 下套子第169章 致敬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8章 愁!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99章 複雜化第63章 江畔第135章 大事件第212章 天下不穩第159章 教育第158章 議長記者餐間會 皙子葫蘆不開瓢第60章 時間第51章 新月第166章 自身之罪第23章 民企龍頭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177章 南北震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34章 意境第20章 小算盤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72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31章 星夜第29章 夢想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27章 張楊第27章 看不見的手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124章 跨時代的第38章 臣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