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辦法隱瞞,莫正陽又有意推波助瀾,很快就宣揚的全班皆知了。
不用莫正陽解釋什麼,同學們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他的巨大變化。
在這個時代,工作之外的合法收入幾乎沒有,但稿費是特例。
國家成立初期的20世紀50年代,稿酬並不算低。
當時的稿酬標準是:著作稿根據稿件質量的不同,每千字爲4元、6元、8元、10元、12元、15元。翻譯稿爲每千字3元、4元、5元、6元、8元、10元。
此時職工的平均月薪只有三四十元左右,而一部長篇小說卻能得稿費數千元甚至數萬元。就是萬字左右的論文也能得200元左右。
這個時候有個口號,叫做“一本書主義”,著名作家都屬於“高薪階層”,很是遭人眼紅。
很多居住在京都的著名作家,都在50年代初,用稿酬買下了價值萬元左右的私家四合院,在普通人看來,實在是太豪闊了。
1958年7月,文化部頒發《關於文學和社會科學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正式採用“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付酬原則。
“基本稿酬”決定於稿件的質量和篇幅(字數、行數或頁數),不受印數的影響,一般報刊上發表的作品,只計算基本稿酬。
莫正陽的所得稿酬,正好是執行的新規定。
雖然莫正陽寄出的稿件都是反覆斟酌之後,又精挑細選的內容,就算幾年之後運動開始,應該也從中挑不出什麼毛病。但爲了避免以後惹出麻煩,他還是採用了更加謹慎的辦法,他寄出的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採用的不同的筆名。
等到幾年之後運動開始,想要根據這些文章的筆名查找真實作者,難度還是很大的,不是特別有心的人,肯定做不到這一點,就算有人想要針對他,也是白費力氣。
在這個時代,各種運動層出不窮,收入上的巨大差異也是矛盾的根源之一。
新的稿酬制度頒發後,作家的高額收入備受爭議。
莫正陽對這段時間的歷史有過研究,新規定頒發不久,在下個月,也就是1958年10月,文化部就要發出《關於降低稿酬標準的通報》,提出:鑑於“過高的稿酬標準,使一部分人的生活特殊化,脫離工農羣衆,對於繁榮創作並不有利”,所以希望各地報刊、出版社將稿酬按當時標準降低一半。
此後,新的付酬制度,一方面減少了基本稿酬,又在印數稿酬方面,採用遞減的辦法。
儘管稿酬降低了一半,但著名作家的稿酬收入,相對於普通大衆來說,仍然還是太高了。幾年後運動開始,大部分作家都受到了衝擊,高額的收入也是原因之一。
這個時代的大學生都是非常淳樸的,莫正陽又一直保持着謙遜親和的態度,對於他的大筆稿酬收入,同學們都很羨慕,嫉妒之心並不多。反而很多同學都受到了莫正陽的激勵,積極給各大報紙雜誌投稿,哪怕被退稿了,仍然百折不撓,筆耕不綴。
開學後的第一個星期天,莫正陽的兩個弟弟還有一位女同學,一大早就結伴找了過來。
宿舍裡邊實在是太逼仄了,連個坐的地方都不好找,莫正陽乾脆領着三個人在校園裡到處走一走,看看風景。
這段時間,莫正陽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也只是知道兩位弟弟都考上了京都的大學,更加具體的情況就不清楚了。
“正文正武,你們兩個現在是在一個學校嗎?”莫正陽開始詢問。
“不在一個學校,我在工學院,三哥在理工大。”莫正武搶着回答。
“我記得應該是正文報考的工學院,你報考的理工大吧?怎麼反過來了?”莫正陽有些疑惑。
還是莫正武答話:“調劑專業後,我倆喜歡的正好是對方的專業,就換過來了,反正我倆長得一樣,別人也認不出來,只要換一下名字就行了。”
還有這種操作?莫正陽總感覺自己這個四弟好像隱瞞了什麼。
莫正陽看向那位兩位弟弟在高中時候的同班同學,“秋紅楓同學是在哪個學校?”
“我在工學院,正好和莫正武是一個班。”秋紅楓落落大方的答道。
秋紅楓長得很漂亮,甜美的圓臉很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觀點,看她的談吐和舉止,出身應該不錯。
對於這位秋紅楓,莫正陽瞭解的並不多,只知道她是兩位弟弟的高中同班同學,因爲三個人的關係本來就不錯,來到京都後,自然更加親近一些。在莫正武的極力約請下,秋紅楓才答應來京大參觀一下,順便也拜訪一下莫正陽這位高中時就很有名氣的學長。
在學校轉了一圈,莫正陽準備請三人好好吃上一頓。
“今天是第一次在京都見面,中午我做東,請你們吃點好的,你們看西餐怎麼樣?”莫正陽看向秋紅楓,主要是徵求她的意見。
“吃西餐太貴了吧?我聽說京大的食堂很有特色,我今天帶了糧票,莫學長請我們在食堂吃一頓就很好了。”秋紅楓很委婉的提出建議。
“雖然是西餐,但價格還真不貴,以我的經濟條件,完全請的起,秋同學不必客氣。”莫正陽看了看錶,“已經快十點了,現在趕過去排隊,應該還來得及。”
一邊走,莫正陽一邊解釋道:“學校附近有一家綠野餐廳,對外供應一元錢一份的廉價西餐,雖然價格不高,但也有面包果醬,一盆羅宋湯,還可以要一份牛排或者一份煎魚。唯一可惜的是,現在糧食供應太緊張,每人限點一份,因爲在飯店吃飯不收糧票,排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去的稍微晚一點兒,就吃不上了。”
看到秋紅楓還是有些猶豫,莫正武說道:“今天一定要讓我二哥請客,我剛纔可是聽說了,開學之後,我二哥收到了860元的鉅額稿費,請咱們吃一元錢一份的廉價西餐,一頓怎麼能行呢?我看呀,以後咱們每個星期都來,每次都去綠葉餐廳吃一元錢的西餐,這才能襯得上二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