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沂州軍議

二月十九,在沂州,王士珍主持了針對蒙山軍的軍事會議。

參加會議的都是武衛右軍的一時翹楚:馮國璋,曹錕,盧永祥,李純,馬建勳,都是從天津武備學堂,小站新軍走出來的精華人物。

袁世凱明確委派王士珍爲此戰的總指揮,所以,幾位地位不次於王士珍的將領只能趕至沂州,參加王士珍組織的軍議。

這裡面,地位最高的自然是武衛右軍先鋒隊總辦馮國璋了。

袁世凱率七千武衛右軍南下山東,第一件事便是擴軍,袁世凱將此事就交給親信馮國璋。一年來,馮國璋四處奔波,改編了二十個營的舊軍,因爲武衛軍有其固有的編制,袁世凱便將新編的部隊叫做武衛右軍先鋒隊,其最高統制官便是馮國璋。

這次袁世凱啓用了他手下最得力的兩位大將,春節前將王士珍派至沂州接替被免職思過的李純,春節後又將馮國璋派至曹州主持曹州軍事。同時將在武衛軍中與李純、曹錕地位相當的盧永祥派至了沂州協助王士珍,因爲袁世凱覺得王士珍政事嫺熟,在軍中威望亦高,但性格中缺了爲將者的堅韌冷血,還是有個擅長軍事的協助好一些。

這兩個多月來,官軍埋頭做着一件事,那就是進攻蒙山軍前的準備。現在,綜合各方面的消息,王士珍認爲進攻的條件終於成熟了。於是通知在曹州的馮國璋與曹錕前來沂州,共同商討進剿大計。

身爲王士珍參謀官的司徒均蒙允許,列席了這次絕密的軍議。

司徒均抱着看熱鬧的心態參加了會議,對於作戰方案,他感到了無新意,庸劣不堪,且存在着重大漏洞。但由於大的方略是袁世凱親自確定的,王士珍並無推倒重來的勇氣和能力,只能細化。說起來徵求了他的意見,但並不願意聽他的分析,所以,司徒均在沂州的這段時間裡極爲悠閒,甚至是無所事事。

這段時間裡,司徒均對有新軍三傑之首的王士珍有了比較充分的瞭解,感覺到這位名聲顯赫的人物更像是一個政客而不是軍人。比如,他不願意穿軍裝,總是着便衣;不跟隨部隊操演,總是呆在自己的辦公室研究處理公文;身上沒有軍人的殺氣,而有一股文人的酸氣,總是喜歡找當地的文人吟詩作賦,一副名士派頭﹍﹍如果大清帝國最精銳的新軍將領都如他這般,部隊的戰鬥力就不用想了,難怪國家的正規軍竟然連續敗於一股土匪﹍﹍

司徒均不止一次建議,要派大量的諜報人員深入匪區全方位偵察,但王士珍認爲那樣會泄密,萬一所派的人被匪軍捕獲,我軍的情況就暴露了。

王士珍教育司徒均,你不懂農村,那些農民一輩子不和外鄉人來往,村子裡突然冒出一個陌生人會引起高度的關注。賊人佔據鄭家莊一帶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了,他們已經控制了十幾個村莊,貿然派出斥候是危險的。

這叫什麼理由?難道所有的對手消息都來自於逃回來的官兵的敘述?難道連知彼知己也不懂嗎?司徒均倒是利用自己參謀官的權力,找了幾十個參加過兩次進剿作戰的官兵詳細瞭解了對手的東西:裝備、兵力、戰術、作戰的意志,以及那一帶的地形。他找被免職回家的鄭誠至少三次,反覆覈實了鄭家莊的人口地理和寨牆工事。

綜合判斷,司徒均認爲,官軍面對的是一支兵力至少在一千二百人以上,裝備不次於官軍,訓練精良,講究戰術的部隊。其作戰意志堅決,指揮靈活,絕不可小覷。對付這樣一股敵人,必須高度重視,僅靠着兵力優勢怕是不行。

司徒均對王士珍提出了幾種設想,假如敵人獲知了我們集結的情報,提前發動突出包圍轉入流動作戰呢?集中兵力攻擊我軍一路呢?袁省長的計劃建立於敵人不動的基礎上,我認爲這是危險的。

王士珍說,不用高估賊寇的能力,雖然他們確實兇悍善戰。要知道,他們是從蒙山上下來的,現在所居的地方比原先強了不知多少,哪裡還願意離開老巢再去流浪?而且,官軍馬上就堵死了他們的幾個出口了,每一路官軍都是大兵團,他們集中兵力打一路的戰法並不可怕,我們穩紮穩打,一路受敵,兩路來援。要我看,他們主動出擊求之不得,那樣他的老巢就空虛了,而他們一旦丟失老窩,軍心必亂。如果他們龜縮老巢,也不可懼,就算那個鄭家莊深溝高壘,我們有七生半大炮在手,幾炮就轟平了﹍﹍李秀山之敗,在於過於急切了些,反爲敵所乘,現在我們三路進兵,穩字當頭,賊軍就黔驢技窮了。

聽上去也是有幾分道理。但司徒均總覺得敵人沒那麼簡單。他已經打定了主意,看一看此戰的結果,就離開新軍回美國去。幾個月來,他已經有些後悔了,這是自己的祖國,但不是心目中的祖國。在這裡,自己所熱愛的軍事指揮毫無用武之地﹍﹍

幾位陌生的軍官魚貫而入,聽了王士珍的介紹,司徒均打量着幾位他聽說過但沒見過的軍官,滿臉橫肉的馮國璋,據說他對於教學很有一套。留着兩撇俄國式鬍子的盧永祥,像個商人般的曹錕﹍﹍這些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的軍官據說是當今中國最有才華的軍人了,但他們都缺少軍人的嚴謹,沒有質疑上級的精神。難怪,武備學堂和柏林軍事學院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學制過短,更主要的,是沒有一種氛圍﹍﹍將兵學作爲科學的氛圍。

王士珍坐在主席上,清一清嗓子,“各位,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沂州方面集結了四個營,曹州方面集結了六個營加一個炮營,總計是十個營的步隊,外加一個炮營。總兵力超過了四千人。糧草軍械也基本齊備了,咱們該出兵了。”穿着便衣的王士珍雙手扶着桌子,清癯的臉龐上一雙眸子炯炯有神,“王某蒙大帥器重,主持本次進剿作戰,計劃已經擬定,下面,請盧子嘉介紹方略。”

方略不是秘密,在座的高級將領們都知道三路進兵的總體計劃。馮國璋未經同意,已經派曹州軍主力三個營集結兗州府,即將進兵鄒縣,提前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總的計劃是三路配合,合圍賊軍於鄭家莊一帶,聚而殲之。”盧永祥走到牆上懸掛的大幅地圖前,“距沂州方面掌握的情報,賊軍老巢設在鄭家莊,就是這裡,他們兵力大約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人,不會更多了。經過與沂州軍的兩次大戰,他們一定損耗了不少的兵力,雖然可以抓丁補充,限於槍彈,估計也就這個數量了。對於賊軍,我軍佔據絕對優勢﹍﹍費縣往鄭家莊,地形不利於我,所以,費縣我軍主守,鄒縣及滕縣兩路主攻,兩把鐵錘和一個鐵砧,夾死狗日的!”最後,盧永祥忍不住說了句粗話。

司徒均懶洋洋地坐在後排,聽着盧永祥濃重的山東話,來山東日久,連蒙帶猜,差不多是聽清了,這是一個笨拙的作戰計劃,希望靠着優勢兵力擠壓敵人。但有着重大缺陷……

等盧永祥講完,曹錕站起來,“大人,卑職請求講幾句。”見王士珍點頭,曹錕離開座位走到地圖前,“我軍分三路,集結於滕縣、鄒縣與費縣,等於封死了賊人向東、南和西的去路,但還有一個口子,那就是平邑方向。要知道,賊軍是蒙山賊餘孽,自鄭家莊往東北,雖山路崎嶇,但仍有小路通平邑寨,我擔心賊軍獲知我軍集結,逃回蒙山,那樣我們是計劃就落空了﹍﹍”

馮國璋也站起來,“仲珊所慮甚是。我軍已進抵滕縣,近日所部騎兵與賊軍已有接觸,發生過小規模的交火。我擔心,賊軍已經知道我軍的計劃了。”

司徒均精神一振,這個漏洞,還是有人看了出來。他曾對王士珍提醒過,但王士珍渾不在意,王顧左右而言他。看來這個常識,還是有人注意到了的。

王士珍微微一笑,“仲珊勿慮。這個漏洞,是我專門留給賊軍的。兵者詭道,就看誰能騙得了誰。綜合秀山前兩次的戰敗,可以斷定,賊人在費縣是有耳目的。這不是一般的賊寇,其戰術、訓練都值得重視。據說他們在那幾個村莊裡,很是折騰出一些名堂。現在,我率沂州軍一部,加上抽調的巡防營,大張旗鼓佔據費縣,徵發民夫,定能吸引賊人的注意。而子嘉率沂州軍主力三個營,埋伏在平邑以西的元莊一帶,張網以待。以我的判斷,賊軍虛晃一槍出擊平邑的可能性極大,這樣,正好落在我們的落網中。華甫和仲珊兩路,則越秘密越好,目標就是鄭家莊,如果子嘉這邊打響,火速趕來增援﹍﹍”

“原來如此,大人深謀遠慮,卑職放心了。”曹錕喜笑顏開。

司徒均覺得自己看走了眼,王士珍這個看上去有些酸儒模樣的傢伙,竟然心機深沉至此,連我都不肯實話相告啊。不過,如果敵人真的在費縣有靈通的耳目,主力避實擊虛,攻擊費縣,又該如何?但王士珍馬上回答了他的疑問,“諸位或許擔心賊人攻擊費縣,勿慮,我已有成算。自費縣而西,沿大路,我設置了三道警戒線,敵人出擊費縣,定能提前預警。憑着我手裡的兵力,堅守城池一日不難,而預警時間,至少兩日,子嘉自元莊回軍,斷敵歸路,一日足矣,而華甫和仲三定能攻佔其老巢了,那時候前有堅城,後有追兵,賊人進退兩難﹍﹍”

“大人妙算,萬無一失。”盧永祥在小站練兵即與王士珍交好,自然恭維了一番,“如果沒有別的意見,出兵時間就定在本月二十五日。”

等盧永祥說完,王士珍再次發言,“此戰的關鍵在於三路配合,穩妥中不失迅捷,敵人不外三種對策,剛纔已經講了最兇險的一種。敵人困守老巢是第二策,我軍將依靠西、南兩路,徐徐進擊,可操全勝。第三種可能,那就是敵軍孤注一擲,迎擊我軍一路,請務必固守待援,千萬不可中了敵人的誘敵之計。各位,此戰干係重大,我們是再也丟不起人了,”說到這裡,王士珍瞟一眼坐在曹錕對面的李純,“都說我們新軍是精銳,連續被一股土匪打敗,算什麼精銳!”他的語氣嚴厲起來,“各部必須奮勇作戰,以竟全功!如有玩忽職守,臨陣畏葸者,軍法無情!”他緩了緩口氣,“諸位都是跟隨大帥多年的袍澤,希望咱們在戰後論功請賞,萬萬不要讓王某去翻軍法條例﹍﹍”

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6節 軍餉第13節 重逢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3節 阻擊六第10節 生意第6節 武昌一第42節 轉機第37節 起步第3節 周毅一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6節 等待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6節 肅奸第31節 展望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4節 清廷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8節 許思二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3節 黑溝臺一第16節 王明遠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5節 大勢四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2節 北京二第30節 變化六第23節 縱論一第18節 北洋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1節 北京一第16節 肅奸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7節 大勢六第8節 交底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7節 政府第2節 袁克定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2節 轉機第18節 犧牲二第31節 出征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節 陛辭第7節 太原第5節 抗洪五第7節 彼得堡三第3節 潘亮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6節 等待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1節 出征一第11節 故土第9節 實力對比第12節 回國三第18節 新華源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0節 民黨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32節 大勢一第6節 破莊六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2節 蔡元培第14節 新局面二第5節 要塞五第12節 進京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6節 戰火重燃第11節 戰後四第32節 情報處二
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6節 軍餉第13節 重逢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3節 阻擊六第10節 生意第6節 武昌一第42節 轉機第37節 起步第3節 周毅一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6節 等待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6節 肅奸第31節 展望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4節 清廷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8節 許思二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3節 黑溝臺一第16節 王明遠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5節 大勢四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2節 北京二第30節 變化六第23節 縱論一第18節 北洋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1節 北京一第16節 肅奸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7節 大勢六第8節 交底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7節 政府第2節 袁克定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2節 轉機第18節 犧牲二第31節 出征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節 陛辭第7節 太原第5節 抗洪五第7節 彼得堡三第3節 潘亮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6節 等待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1節 出征一第11節 故土第9節 實力對比第12節 回國三第18節 新華源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0節 民黨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32節 大勢一第6節 破莊六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2節 蔡元培第14節 新局面二第5節 要塞五第12節 進京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6節 戰火重燃第11節 戰後四第32節 情報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