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

張昭十九歲的年紀,如此做派有點老氣橫秋,但卻符合他的身份。杜聲、江馬兩人也沒覺得不合適。張昭真要太客氣,他們反而要心中畏懼。

在阿城(今哈爾濱)舉行的關於關外行政區劃的會議,杜聲、江馬兩人都有參加,所以張昭也沒用地圖徑直說道:“我打算把錦義右參將楊鄉調到金州衛任參將。

遼西走廊這裡設一個衛指揮、參將統帥守備軍即可。這是一個養老的職位。

第二,隸屬於遼北布政司的白城需要設一個參將用來防守韃靼人東來。這是職位非常重要,屆時麾下的軍隊是火器軍編制。當然,韃靼人大概率不會東侵,就算東侵估計也在赤峰一帶。

第三,奴兒干都司正值用人之際。你們如果想過去,職位還是參將。但上頭的約束會少一些。天天有仗打。軍功肯定是少不的。不過這會遠離故土。

老杜,你先來選。”

杜聲琢磨了一會,笑呵呵的道:“大帥,我想去奴兒干都司。大帥日後必然還要高升,我想要跟上大帥的腳步,沒有軍功怎麼行?”

江馬聽杜聲這番話心裡就暗罵:“我操,老杜你苟日的還要不要臉。這樣變着花樣拍馬屁。不就是想抱大腿升官嗎?”

杜聲則是坦然的回答張昭的話“你確定?”,“大帥我確定。”他四十多歲的人,之前一直都在遼陽(當時的遼東都司所在地)窩着。就算遠離家人數年也是值得。

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麼?官位、權力!

別看張大帥現在只給他們向朝廷報功只要一個“衛指揮”的軍銜,和他們身上掛着的指揮使等同。但是這個“衛指揮”的軍銜可值錢的多啊。

他一個衛指揮麾下一個主力師五千人,這就是昔日遼東八大參將的地位。而且麾下兵力精銳程度更甚之。張大帥並沒有虧欠他們。這樣的主帥他當然願意追隨。

張昭微微頷首,再看向江馬,“江指揮的想法呢?”

江馬想一想,道:“大帥,末將願意去白城駐守。”跑到兩千裡外的奴兒干都司去剿匪,他實在不願意。去遼西走廊養老他自然也不願意。白城這裡距離遼東要近一些,尚可接受。

張昭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在客廳中緩緩踱步,道:“行。那就定下來吧。我再問問其他人的意見。”

杜聲、江馬兩人忙起身告退。走到門口時,兩人對視一眼,各自呵呵一笑。至於兩人此刻的心裡話是什麼那只有兩人知道。

高一典的婚禮之夜,張昭證婚之後就在偏廳裡召見軍中的大將,詢問各自的意願。

對於人事方面的問題,這是張昭需要自己獨立思考的。而不可能由參謀們提供意見。

他這段時間內心中早有一些構思、設想,此時再徵詢諸將的想法,就夜裡將各自的安排大致上定下來。

前往奴兒干城宣示大明之威的李博濤將會擔任遼東軍指揮官、兼任遼東都司。

遼東都司相當是省的軍區這一級。這主要是文職和務虛的工作。負責遼東的徵兵、退役、會同布政司衙門制定相關的優撫政策、管理預備役等。

張昭將他放在這個位置上主要是酬功,安排他養老。遼東都司的都指揮使也算是一省之內最高的軍事長官。

當然,這不包括野戰軍和現役部隊。守備軍只是名義上的“守備”。實際上張昭還是拿他們當邊軍使用,也是常備軍。這些軍隊直接歸後軍都督府指揮。

而不要去幹涉地方行政,參與當地的利益博弈。當然地方上的一些不好的風氣也不要浸染到軍中。

真正屬於地方上的守備營、團,將會由各府自己出銀錢,由各地的都司負責募兵,派軍官組織成軍,歸於都司管理。主要責任是剿匪、彈壓地方。這是警察局之外的武裝力量。

當然,這支部隊的指揮權基本上都將是由各府的主官掌握。任命權在朝廷手中。

在外界看來,強勢如張昭也不得不在軍制上對文官集團作出一定的妥協。其實張昭還是按照自己的認知、習慣來搞出的東西。火器軍和常備軍就是集團軍嘛,再加守備軍(武經部隊),再加上警察局。這就是一套武裝力量體系。

地方上的警備力量本來就不需要掌握在戰區手中。這是個交叉管理的地帶,而且以文官占主導地位。

事實上,最終遼布政司的平叛工作根本用不着李博濤來指揮。他那個遼東軍副將純屬務虛。

遼東布政司範圍內的建州女真諸堡、寨基本上都被張昭給消融。大批的青壯參軍後因功被安置在春城、阿城、佳木斯、共青城等地。反叛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張昭給聖人寫的書信裡提到需要陽明先生指揮軍隊,這個先決條件都不在。

這也是張昭的頭疼事。部下太能打也是問題啊。他怎麼給已經回信答應他來遼東的王守仁說呢?

開原參將方興將會駐守春城。張昭對他還是信任的。畢竟是遼東都司的老牌參將,麾下諸部也是精銳。而且和杜聲合圍哈達部的一戰打的非常好。

這一次方興正好順勢升一升,晉升爲“都指揮”的軍銜,管轄遼北軍。即將駐守白城的江馬就歸他指揮。

遼北都司的都指揮使另有其人。這是一個偏文職和後勤的職務。當然,當前而言募兵和退役,以及後續對傷殘老兵的優撫工作,還有預備役的組建都很重要。

張昭肯定是要安排“自己人”上任的。這樣的人才新軍營中很多。他的夾袋裡並不缺人。

結束“遠征”奴兒干城的任務後,李博濤將返回瀋陽城任職。而寧遠軍的丁四娃將會率部停留在三江平原中,和杜聲一起任參將,爲大明開疆拓土。

奴兒干軍的副將,張昭打算任命新軍營第二團的千戶孫啓棟擔任。這小子幾次打報告給他要求出戰。張昭對這位老部下,原來的刺頭還是很愛護的。

說起來,孫啓棟的命運確實比較“坎坷”。西北大戰時他還在榆林練兵。當時雖然爲一團之千戶但沒撈到仗打。滅朵顏三衛時的老哈河決戰,作爲主力團他率部作戰,但由於殿後的關係,吳臣的第一團大出風頭。

而此次張昭率部出關抽調的新軍營是劉二狗、李逍遙、古節。孫啓棟還在大寧城率部防守。結果李逍遙、龐泰兩人打出赫赫威名。號稱“新軍雙璧”。

他這位“老大哥”怎麼能不求戰心切啊?

其實,從戰略方向上來說,駐守赤峰的吳臣、駐守大寧的孫啓棟算是更被張昭所信任。因爲遼東這裡基本是必勝的。反倒是要警惕韃靼人出兵佔朵顏三衛舊地。

張昭這一次直接將其抽調出來統帥奴兒干軍的副將,戰略目的就是要橫掃整個三江平原,和即將上任的白馬城(今齊齊哈爾)守將丁之陽一起打到外興安嶺去。

當然,孫啓棟的任務還要佔領北方四島。如今島上的部落叫做“苦兀”,屬於東海女真的瓦爾喀部。

他麾下大約能有兩萬餘人。

張昭在偏廳裡接見幾名部將有點累了,揉着額頭,問身邊的龐泰,“小泰,你想好沒有?是留在新軍營,還是外出任職?”

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營救成功,只是開始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十八章 進京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六十章 壓制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八十一章 局破
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營救成功,只是開始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十八章 進京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六十章 壓制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八十一章 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