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

大明,西苑,萬壽宮。

入秋以來,弘治皇帝又將西苑這裡整修了一遍,勝景新增數處,以便於他“頤養天年”。

三十多歲的弘治皇帝隨着身體狀況的惡化,他都有點悲觀。三月份那場病讓他思考了很多。

西苑的楓林成片,晚秋時火紅的樹葉堪比二月之花。午後的秋風吹過,林中颯颯聲響。

張昭從西安門進來,給太監張忠帶着,一路抵達“秋葵館”。

這一個室內的場館,外觀造型像秋葵,弘治皇帝正在其中繞圈慢跑。見張昭過來,擦擦汗,就準備停下來。

張昭行禮後,道:“陛下,若想要達到鍛鍊的效果,不可減少運動量。臣在旁邊等着即可。”

站在一旁的張忠心想:“張伯爺,最近是不是有點飄了?這麼和皇爺說話?皇爺停止鍛鍊,不是因爲重視你的到來嗎?別不識好心。”

但是,接下來的一幕卻出乎張忠的意料之外。

弘治皇帝將手裡的毛巾遞給太監王嶽,笑呵呵的道:“那行。朕再跑一會。”

說着,繼續繞着場館慢跑起來。

生命在於運動。而這種程度的慢跑對他身體有沒有效果,他自己感受最深。並非御醫所要求的“靜養”二字可以一言蔽之。他自己的感觸是:心思要靜,少思少慮,少情緒;身體要動,慢跑快走,出身汗。

張昭笑笑,站在場邊等着。

張忠心裡就想抽自己一個嘴巴。他這純粹是傻了。真正飄的是他自己啊。他最近在皇爺身邊得用,有些“目無餘子”。

看看皇爺和張伯爺相處,完全是子侄輩的感覺。而且,張伯爺話裡雖然是勸諫,但和文官們能一樣嗎?這是真的爲皇爺的身體着想啊!

他還得學習。

弘治皇帝又慢跑了一刻鐘,簡單的沐浴後,換身衣服出來,再喝着御醫開的保養的湯藥,在秋葵館二樓的休息區“召見”張昭。

休息區很寬敞。巨大的落地玻璃讓太液池秀麗的湖景撲面而來。

“子尚,春華秋實,又是一年過去了啊!”弘治皇帝將手裡的碗放在太監手裡的托盤上,感慨的說道。

張昭坐在椅中。如今大明雖然物資種類逐漸的豐富,但是沙發還真沒有搞出來,當然,弘治皇帝坐着鋪着坐褥的宮廷御椅和沙發舒適度相差無幾。

張昭看着精神頭好很多的弘治皇帝,道:“陛下春秋鼎盛,保重龍體,可得永年。”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這話他愛聽,換過茶,道:“子尚來見朕,是爲韃靼遣使求和的事情而來?”

弘治皇帝如今雖然倦怠政務,但軍國大事他還是會了解的,這是深入到他骨子裡的習慣,不是“死亡”的威脅能夠改變的。他內心之中,始終想要當一個合格的帝王!

最近的大事,那就只有這事。

張昭坐姿很正,挺拔如鬆,答道:“是的,陛下。臣以爲當和韃靼人議和。”

弘治皇帝就笑起來,“哦?”

他這個心腹愛將就是個對韃靼強硬分子,竟然想要議和?

這和他的“敲打”有關?

他引張昭爲心腹,中間有敲打過張昭兩次。一次爲國子監的事。如今張昭恪守本份,對朝堂中用人一概不問,不越權。當然,他還是那麼還提一些建議。

一次是張昭回京,他有交待後事的意圖時。他不希望張昭日後鼓動太子北征,免得重蹈“土木堡之變”的覆轍。

所以,張昭這是聽進去了?

張昭也笑起來,慢慢的解釋道:“陛下,臣是說的最終結果。而從過程上來說,不是韃靼人想求和就給他們和平的。

當初縱馬踹掉互市的是他們,現在請求互市的還是他們。拿大明當什麼了?家裡的下人奴僕麼?呼來喝去!

這種惡劣的行爲,不是韃靼人在國書稱臣就可以算了的。韃虜有何廉恥之心?不過是弱肉強食罷了。

因此,臣以爲談還是要談。但是怎麼談,主動權在大明。首先,韃靼人要當着天下諸國的面,承認挑起戰爭,入寇大明的錯誤。此事要用文字,加蓋印璽,傳給諸國。用作後世當史料研究。

其次,戰爭罪犯臣估計他們是不會交出來的,小王子就是頭子。但是,賠款不能少。哪有那麼輕易簽訂合約的道理?譬如當年遼宋的合約,沒有女子、財帛,籤什麼?”

弘治皇帝就笑,這纔是他所熟悉的張昭啊,笑呵呵的道:“你覺得韃靼人肯賠多少銀子?”

張昭道:“這就要鴻臚寺去談。”說着,站起來,躬身一禮,“陛下,臣請陛下升格鴻臚寺品級,使其專職外交之事。”

大明的外交職權比較混亂。

首先,涉外的權限,禮部肯定是的,外使見天子如何行禮,全是禮部在教。然後鴻臚寺裡有專門的翻譯人才,招待外國使團也是他們在幹。

最後,對外的談判,通常是天子指定信任的人選去談,而非部門主官。

這其實不利於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延續。還是,那句話應當讓專業的人才做專業的事。把朝堂各部門的職權固定下來,明示天下。

治理的本質靠的是人。所謂做事先得人。但要儘量的去減少人治的因素,依靠“法治”纔是未來的道路。

大明能如此的“任性”,其實本質上還是人才太多導致的。真要是小國寡民,那你不得好好的培養官員啊?大明完全是散養,然後還不斷的有牛人冒出來。

弘治皇帝沉吟道:“禮部必然會有意見。即將上任的秦紘功績卓著。”

張昭直白的道:“陛下,那就讓禮部這次參與其中。如果簽署的條約出賣大明的利益,就在報紙上捅出來,責令其專職禮儀和教育事務。”

這是“釣魚”,明顯的陽謀。

弘治皇帝沒好氣的瞪張昭一眼,他是執政十七年的天子,根本無須用這種手段,道:“傳朕口諭,令鴻臚寺主持和韃靼人的談判。”

想要將一個制度固定下來,不是靠嘴巴說,而是要靠實際去做。他只需要每次都指定鴻臚寺負責,外交權限則自然的轉移到鴻臚寺。

張昭由衷的道:“陛下高明!”

弘治皇帝忍不住笑起來,“這個馬屁太拙劣。去吧。朕要休息一會。”

第二天,京中的信使往宣府而去。

稍後,鴻臚寺寺卿柳淵率隊啓程離京前往宣府,準備和韃靼人談判。

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調解失敗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五章 酒樓(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兩百六十九章 將歸(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
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調解失敗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五章 酒樓(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兩百六十九章 將歸(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