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朝廷中,大臣之間存在着正義和邪惡兩股勢力。
正義的這一方是以于謙爲首的一派,于謙性格剛正,嫉惡如仇。爲整肅朝綱,他啓用了一些勇敢正直的官員,同時又對貪贓枉法的人嚴加懲處,這就激起了一些人的怨恨。當年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戰功的石亨便是其中一位。
爲什麼石亨會對於謙恨之入骨呢?
原來,也先進犯北京時,爲了動員所有的力量抗敵,于謙啓用了石亨,命令他率軍扼守德勝門。
石亨在北京保衛戰中立功受獎,又在於謙的推薦下升任京師團營總指揮,進封武清侯。爲此他對於謙感恩戴德,千方百計討好於謙。
他上疏朱祁鈺,主張給於謙的兒子晉升官職。
然而大公無私的于謙卻上疏懇辭,並斥責石亨的獻媚行爲,他說:“當此國家多事之秋,爲人臣者不該顧念私恩。石亨位居大將,沒聽他推薦一個行伍微賤之人來報效國家,卻單單推薦我的兒子,這不合公論,有害國家,我決不冒功領賞。”
石亨對這種批駁懷恨在心,和于謙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邪惡的一派以石亨和徐有貞爲代表,還有一位,左御史楊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鈺突生重病,臥牀不起,他把石亨召到牀前,命令他代行祭天禮。石亨心懷叵測,他仔細觀察了皇帝的氣息,知道他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召見完畢,石亨盤算,與其懇請復立東宮,不如擁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更得功賞。於是,石亨聯絡團營都督張輒、太監曹吉祥密謀南宮復辟。徐有貞也加入其中。
話說這個徐有貞便是當年在朝堂上裝模作樣說“我從星象上看出天命已變,只有趕快南遷,才能避免更大的災難。”的那個徐珵,自從遭到于謙的痛斥後,便成爲了社會輿論的笑柄,因此視於謙爲仇人。
他因“徐珵“這個臭名已經遠揚,便改了一個很標榜自己清白高潔的名,叫“徐有貞”。縱使他改了一個貞潔的名,但爲人的本性卻是改不了的,幾年來,他經過多方專營,終於還是爬上了高位。
正月十四日,衆人在夜色掩護下,齊集徐有貞家。
徐有貞說:“太上皇當年出狩,不是出宮遊樂,而是爲國家!況且天下士民的心都向着太上皇。而當今皇帝卻置之不問,這正是時機。可是,太上皇知道嗎?”
石亨、張輒說一天前已經秘密通報。
徐有貞說:“好,一旦南宮有了回話,咱們便馬上行動。”
朱祁鎮得到密報,知道機會來了。他欣喜萬分,他等這一天已經太久了。他讓太監轉告石亨:“事成之後,所有人等都重重有賞。”
正月十六日,夜幕剛剛降下,石亨等人便悄悄潛進徐有貞家,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大家都問徐有貞:“已經報告太上皇了,下一步怎麼辦?”
徐有貞假裝上樓觀察天相,然後急匆匆地下來對大夥說:“事在今夕,機不可失。”
於是,大家便都把他當成了徐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