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拍了拍徐爾默的肩膀“你這,太見外了,叫什麼將軍啊!我們兩兄弟誰跟誰啊,叫我表字瑞圖就好,我長你八歲,你叫我一聲孔大哥也行!”
徐爾默也是有些無語,這才第二次見面,居然都以兄弟想稱了,這孔有德也太不見外了。
“那孔大哥,小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不過徐爾默也沒拒絕,因爲他對孔有德的感官很不錯,無論是第一次在德平,還是這一次見面,孔有德對他都是相當的禮遇。
“四哥,你就這麼認了一個大哥,你就不怕大哥斥責你嗎?”此時,徐爾默旁邊的少年發話了。
“這位是?”孔有德看了看少年,有看着徐爾默,有些疑惑的問道。
孔有德之前就發現了這個‘少年’,但沒有太在意,畢竟徐爾默纔是重要人物,以至於沒來得及詢問他是誰。
徐爾默有些不自然的解釋道“我來介紹一下,這是我弟弟徐爾路,在家排行第五,孔大哥稱呼他表字文治即可!”
聽這話孔有德明白了,居然是徐爾默的弟弟,自己居然看走眼了,之前還以爲是書童呢。
要說這徐爾路,儘管沒有見過他,孔有德之前也是知道有這麼個人的,原因不是因爲他本人,而是他和徐爾默的爺爺。
當初拿下登州之後,孔有德就專門派人調查了徐爾默的來歷,畢竟他和李天經認識,和孫元化也是姻親,而且還掌握着燧發槍的技術,不可能只是個小人物,而且他自己也說過家中有人自朝中做官。
開始孔有德還以爲他父親在朝爲官呢,結果得知他父親徐驥只是上海的一個商人,但得知他爺爺是誰的時候,孔有德被震驚了,因爲他爺爺不是別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啓。
說起徐光啓,後世很多人都知道,不是因爲他的官做的有多大,而是因爲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數學、天文、曆法、水利、軍事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
比如數學方面,徐光啓的最大貢獻當推《幾何原本》(前6卷)翻譯。徐光啓提出了實用的“度數之學”的思想,同時還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兩書。“幾何”名稱的由來。在中國古代數學分科叫作“形學”。“幾何”二字,在中文裡原不是數學專有名詞,而是個虛詞,意思是“多少”。徐光啓是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爲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的,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
徐光啓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計有《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
軍事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當年是他和李之藻等人合夥,自掏腰包買了四門紅衣大炮,在與韃子的戰鬥中效果出衆,朝廷知道了這種戰爭利器的好處,然後又下令大量購買紅衣大炮。
因爲徐光啓等人和賣大炮的葡萄牙人熟識,所有最後經過徐光啓等人之手,從葡萄牙人手中買了二十六門紅衣大炮,其中十一們被調至寧遠城,由孫元化和他所帶的專業炮手們操作,轟擊來犯的韃子,在‘寧遠大捷’中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
而且徐光啓還很會練兵,提出了很多不錯的軍事思想,並且和當時的登萊巡撫袁可立一起上書,主張從戰略上強化對朝鮮控制,設立登萊軍鎮,一方面控制朝鮮,一方面從後方威脅後金。
並且和首輔周延儒一起,說服崇禎皇帝,任用孫元化爲登萊巡撫,負責在登州鑄造紅衣大炮,這登州城內的紅衣大炮,可以說少不了徐光啓一份功勞。
還有天文學方面,徐光啓和李之藻,湯若望等人一起翻譯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且‘地球’這個名字,就是由徐光啓翻譯過來。
萬曆三十八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監再次預報錯誤,朝廷決定由徐光啓與傳教士等共同譯西法,隨後不了了之,隨後崇禎二年五月朔日食,被徐光啓以西法推算最爲精密,隨後禮部奏請開設歷局,編纂新的歷法。
隨後就在徐光啓的主持下,華耶穌會的傳教士龍華民(意大利人)、羅雅谷(葡萄牙人)、鄧玉函(瑞士人)、湯若望(日耳曼人)以及李之藻、李天經等人蔘與,編譯或節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在此基礎上編纂成爲《崇禎曆書》。
可惜的是,這部曆書生不逢時,和大多數新事物出現一樣,新舊曆法總要爭論一段時間,然後當崇禎皇帝下決心推行《崇禎曆書》的時候,已經沒有那個資金去做了,幾個月後李自成就打進了北京。
不過後來清朝採用的《時憲曆》和《癸卯元歷》,都是在《崇禎曆書》基礎上稍微刪改,就換個名字推行使用的。
其他方面的成就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是中國科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現在徐光啓擔任禮部尚書一職,加文淵閣大學士,在朝堂之上有一定的話語權。
徐光啓只有徐驥一個獨子,徐驥開始也和徐光啓一樣,準備走科舉之路,但不是很順利,興許不是這方面的料,花了很長時間才考到秀才,感覺棄文從商,做起生意來了。
不過徐驥挺能生孩子的,除了眼前的老四徐爾默,老五徐爾路,還有暫時和老丈人孫元化一起呆在巡撫衙門的老三徐爾鬥,還有徐爾覺、徐爾爵兩個兒子,女兒也有四個,加起來九個子女。
“原來是文治小弟啊,大哥一時怠慢了,還望恕罪!”孔有德趕忙賠禮到。
不聊這徐爾路卻嘟噥道“誰要認你這個大哥啊!”
這句話搞得孔有德和徐爾默都有些尷尬,不知道怎麼說下去好了,好在老管家福伯出現打了圓場,說道“兩位公子長途跋涉,想必腹中已飢,下人們已經做好了飯菜,不若先用些飯菜,待酒足飯飽再商談事情!”
“好好,先吃飯!民以食爲天,吃飯纔是最大的事情!”孔有德也連忙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