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共分四版,一版是大明皇朝的國內事情,比如九月官軍剿滅張獻忠,十月第一期報紙就有展現,寫的還生動有趣,當然肯定略顯誇張,把明軍百戰百勝,賊兵不堪一擊,表現的淋漓盡致,戰鬥場面更是寫的和小說似的,百姓們都看的津津有味。
結尾更寫了個戰鬥英雄,第一個登上城牆,面對十餘名賊兵,死戰不退,身負重傷。
文章最後寫着,兵士劉奮進,浴血奮戰,悍不畏死,立下大功,雖然傷重退役,朝廷商議決定,任命其爲家鄉固安縣主簿,另家中賞糧田三十畝,耕牛一頭。
當時京城許多讀多人看了譁然。
十年寒窗不如一個戰兵?那我們讀書有什麼用?
結果這文章下面有當朝太子寫的文章。
“論讀書人和兵士對大明朝的作用”
太子文采飛揚,字字珠璣,在文中把讀書人貶的一文不值,更用先皇崇禎賓天前所說,諸臣誤國,文人誤國。
當賊兵進京時,讀書人紛紛投降,只有兵士敢於決戰,爲保衛大明江山,保護京城百姓而出力。
最後言道:“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番話引起全天下讀書人的憤概,大夥對太子都極爲不滿。
但天下間,最多的可不是讀書人。
京城市井之中,也是有大量的市井之徒稱讚太子英明。
太子的這篇文章,還捧紅了另一個人,因爲這句話是曹學全所說的。
曹學全也是大明忠臣,歷史上李自成進京後,聽到崇禎死了,他就投井自殺,被家人所救。
等後來清兵攻入福建後,曹學全香湯沐浴,整頓衣冠,在西峰裡家中自縊殉國,死前留下絕命聯:“生前單管筆,死後一條繩”。
丁毅進京後,升曹學全爲貴州巡撫,曹學全在福建呆了好久,等丁毅兵馬進貴州之後纔去上任。
他的這兩句話,原本知道的人並不多,因爲太子的一篇文章,再隨着《天下事》,很快紅遍全國。
原本在大明高高在上的讀書人身份,因爲這文章,被天下百姓生重重的鄙視,受到狠狠的壓制。
但丁毅並不是要打壓讀書人,打天下靠軍隊,治天下還得靠讀書人,他只是給讀書人一個警告,不要以爲這天下離了你們就沒有用,不要以爲,個個都高高在上,可以免除稅賦。
《天下事》包羅方向,軍事、政治、民生、奇聞什麼都有。
朝廷的政策,改革也在其中,世界形勢更是讓很多人感覺到新奇。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大明之外還有歐洲、美洲,非洲。
十月,第二期《天下事》發行一萬份,其中有三百份由快馬或水驛道發向天下各省,並讓各省收到之後,加印。
十一月後,全國除了雲南都有《天下事》,偏遠地區可能遠一個月以上,當月看到的是上個月,甚至上上個月的報紙,但百姓們還是趨之若鶩,非常喜歡。
當時丁毅的打算是,先把《天下事》弄到全國大火,人人愛看,到了一定時間後,突下重藥,全國開始改革。
古代最大的問題是消息閉塞,但一旦以報紙和當地的宣傳兩種方試結合,打開局面,搞的人盡皆知,那些士紳地主們想反對也沒有用,因爲沒人支持他們。
三月初二。
幾員大將出現在武英殿。
“拜見王爺,王爺千歲千千歲。”
“哈哈哈,趙大山,尼孃的,肚子吃大了啊。”丁毅笑哈哈的跑上前。
從大員趕來的趙大山頓時眼睛都紅了,聲音也哽咽了:“王爺,俺想死你啦。”
兩人重重抱在一起。
邊上的吳三桂、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都奇怪的看去。
四人都算是降將,吳三桂一直被丁毅安排在京城,他還以爲自己要被關一輩子了,沒想到突然被叫到皇宮。
李定國三人被抓後,帶到登州生活了幾個月,看着登州的變化,老百姓的生活,三人的心思也慢慢改變。
特別是李定國,當年去登州買過馬,知道那邊和大明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他現在已經知道,這是鎮北王丁毅成長的地方,也是全大明最好的地方。
“罪民李定國。”
“劉文秀”
“艾能奇”
“拜見王爺,請王爺恕罪。”
丁毅大笑,示意他們坐下。
衆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聽話的坐下。
“吳三桂。”丁毅先看向吳三桂。
“王爺。”吳三桂低頭陪笑。
“聽說你年輕時,有次爲了救父親吳襄,帶着二十幾個家丁就敢衝後金軍隊,可見你其實,還是很有勇氣,很敢打的。”
吳三桂這事不知是野史還是什麼,反正丁毅先幫他吹一下。
吳三桂滿臉通紅:“慚愧慚愧--”即不否認,也不承認。
丁毅馬上語氣又一轉:“可大淩河之戰,你父親帶着你,多次未戰先跑。”
“。。”吳三桂臉更紅了,低着頭不敢說。
“鬆錦之戰,王樸先跑,你也不甘落後。”
“末將死罪。”吳三桂大哭,跪下,身體顫抖不止。
他以爲丁毅在清算了。
“其實你們都是能戰的,爲何要跑?”丁毅長嘆:“我明白,你們對友軍不信任。”
“怕自己不跑,友軍先跑,大明各鎮皆是如此,難怪遇到建奴,一敗再敗。”
李定國三人鄙視的看着吳三桂。
吳三桂瑟瑟發抖,不敢說話。
“你起來唄,本王不是要秋後算帳,算帳也不會等到今天。”
“你獻山海關有功,本王豈能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李定國三人聽的惹有所思。
“多謝王爺,多謝王爺。”吳三桂哭着起身。
他哭道:“三桂願帶兵決戰建奴,不勝不歸。”
他以爲丁毅叫他們過來,是準備打建奴。
而且最近朝中和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在議論打建奴滿清的事情。
丁毅之前說過攘外先安內,現在內部的李自成,張獻忠兩大巨寇已經被滅,後面都是一些零散的亂兵土匪,朝廷壓力大減,是不是可以解決遼東的建奴?
趙大山等人也都以爲丁毅要招他們打建奴,同時看着丁毅。
“建奴肯定要打,但不是現在。”丁毅卻搖頭:“本王正在準備糧草和調兵。”
丁毅原本只有二十多萬兵馬,開戰之後,先後掃平李自成,張獻忠,前後俘虜了幾十萬人,除去解散了一部份,僅天津附近,就有九萬降兵在集訓。
南京又有數萬在集訓重整。
然後他向全國各地派總兵,調出去大量的兵馬。
現在四川那邊,就有十幾萬丁毅兵馬,剛剛打完張獻忠,那邊還在整訓大西軍的降兵。
“本王手上現在沒多少兵馬,一切要等兵馬整訓和調整完成,關鍵是糧草不濟。”
丁毅如果現在打建奴,需要把西南的十幾萬兵馬調過來,這就太遠了,西南現在很多地方還沒完全平定,當地也在募兵和招吏員,加上十幾萬兵馬過來,一路上消耗的糧草不說,過來就要幾個月,關鍵西南的兵馬,丁毅有另作用。
所以丁毅的打算是,囤結糧草,準備兵馬,在夏收之後,兵發遼東。
“本王在全國徵招了十幾萬兵馬,數萬吏員,加上降兵十幾萬在集訓,每天耗食無數啊。”丁毅心想,你們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丁毅的銀子是花不完,但是糧有點不夠。
明末全國都缺糧,丁毅也是自己囤田好,基礎好,並在明末亂世到來之前囤集了大量的糧食。
但他先後發動了,對李自成,張獻忠等的大戰,從京城打到四川,幾十萬人的吃喝,已經把他的儲存消耗的差不多。
並且現在每天都是巨量的消耗。
別的不說,僅看他分封出的總兵,就有幾十個,每個總兵上萬兵馬,全國每天幾十萬兵馬都是丁毅在養着。
還一次性增加幾萬吏員,都要丁毅養着。
全國的官員俸祿現在也是丁毅在發,他還沒當皇帝,當然不能像崇禎一樣拖欠,或少發吧。
《基因大時代》
你讓滿清現在養這麼多兵馬和官,只有搶老百姓,根本沒有其他辦法。
朝臣們和百姓以爲打戰很容易,你鎮北王兵強馬壯,全國幾十萬兵馬,隨便打打就能滅了滿清, 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動員大軍不要糧草嗎?
特別是丁毅現在幾乎人人騎兵的形勢下,連草料也需要大量。
丁毅的糧草已經快打光了,只能夏收之後再行動。
“本王已經下了詔令,今年江南一帶的夏糧優先往天津運,爲滅建奴做準備。”
“濟州也等春季好好割一波草料運到天津來。”
幾人大喜,但丁毅馬上道:“但打建奴,沒你們的事。”
衆人頓時無語。
丁毅這時向李定國他們:“你們當時造反,是因爲活下不去,百姓生活艱難,家鄉到處災難。”
“朝廷治國無方,你們對朝廷和羣臣失望無比,挺而走險。”
三人連忙跪下。
“現在你們也看到了,在本王的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即將太平。”
“如果你再反,受苦受累的,還是天下百姓。”
“王爺賢明,天下大治,罪民當永不再反。”李定國砰砰砰重重磕頭,當場發誓。
“俺們替天下的百姓,多謝王爺。”劉文秀和艾能奇也道。
丁毅治下的山東,已經讓他們徹底拜服,更能明白,丁毅是真正爲天下百姓着想的人。
他們起兵之初都是爲了百姓,爲了想活下去。
張獻忠重慶斬三萬官兵手,歷史上到成都又要屠城,他們都站出來阻止,證明他們都是心中有底線的人。
滿清進關後,這三人都是浴血奮戰,聯明抗清的志士。
這也是丁毅爲什麼要留下他們,重用他們的原因。
丁毅很快把五人叫到一邊,桌上放着一張地圖,正是西南附近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