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章 三國本初
一時間,奉議恩陽,到處傳出紅八軍將攻打百色的消息,百色守將岑建英,武(武鳴)、色(百色)、保(天保)民團總指揮官周祖晃一夜三次電報向李宗仁彙報,要李宗仁派出大軍前往右江剿匪。
百色城一陣雞飛狗跳,岑建英開始全面修復長蛇嶺上的大小堡壘,周祖晃大規模向潞城、八桂、供央、舊州、南角、樂裡、浪平、百平等鄉調集民團八千人前往百色守城。李宗仁派出第7軍21師師長大將廖磊,親率桂21師由水路增援百色。
南寧21軍一動,早有黃恆棧南寧商行的電報通知那坡總部,兵過如匪,要做好準備。接到這個消息的黃翼武當即把消息告訴了陳維政。
陳維政哈哈大笑,對李明瑞和袁振伍說:“搞誓師,搞大會,每天紅旗招展,弄得熱火朝天,還裝模作樣調動兵力,向百色一帶進軍。紅23師立即悄悄打下平馬。紅22師暫緩進軍天保,大家全力以赴,先吃掉這個廖磊的桂21師。”
從南寧到百色,坐火船需要整整二十四個小時,桂21師這次調兵,用了南寧航運局的所有火船,包括公家的和私人的,貴縣橫州的火船也全部徵集。包括黃恆棧的兩條火船也在徵集之中,總共湊足四十一條。一條火船可以坐一百五六十來人連同槍支彈藥,四十一條火船正好把桂21師拉完。
這個桂21師,是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七軍的新組建師,之前滿編時八千多人,一次湘桂大戰,損失近半,好不容易湊齊,又在大坳被弄掉了一個新編團,之後從民團中增調部分人員才湊成一個六千多人的整編師。但是這個師是桂系的招牌師之一,裝備精良非同小可,有槍,還有炮。一種口徑75mm的山炮。
山炮是步兵炮的另一個名稱, 是炮身較短,彈道比較彎曲,射程比較近,重量較輕,便於攜運的的大炮, 屬於榴彈炮的一種。是在山區由步兵使用的輕型火炮,目的是要伴隨步兵行動,隨時可作爲火力支援.因此炮的重量很輕, 需要機動時只能將大梁、車輪、炮身等拆解成幾部分,用騾馬馱運,甚至直接由人員揹負。適應于山地作戰,可以讓炮彈翻過不高的山嶺,打擊敵方的後方.也有稱之爲過山炮.
陳維政曾經在土地革命戰爭館看過一門陳列山炮,原稱"七生五過山炮"。1927年(民國十六年)由上海兵工廠製造,口徑75毫米,重386千克。是紅軍帶到陝北的唯一的一門山炮。
廖磊沒有想到,這一次出戰,竟然是他戰爭一生的滑鐵盧。
出戰之前,白崇禧認爲,這支紅軍與一年前的紅軍頗不相同,大坳一戰,全無人性,火燒全團,死傷無數。戰鬥力與之前相比,提高很快。廖磊認爲,無論怎麼變化,紅軍仍然是紅軍,桂西苦寒之地,缺槍少彈,發展艱難,估計還是一夥持大刀長矛的農民。
白宗禧讓廖磊切不可輕敵,以周祖
晃的爲人,如果不是對方聲勢浩大,不會如此求援急切。
對於支援方案,廖磊的計劃是,船隻在平馬碼頭靠岸,然後掩殺紅軍後翼,周祖晃從百色城中殺出,兩頭往中間打,就算是老蔣的正規軍也很難抵抗,更何況是這些才放下鋤頭的農民。
白崇禧總覺得不那麼簡單,他知道,紅七、八軍的主力已經北上,在長安,紅軍確有七千來人,並未減少,他們上三江,出通道,城步,一路向東,在武岡與湘軍激戰,此後情況不明。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他們絕對沒有返回廣西,那麼,廣西的這支部隊,就應該是韋拔羣領導的東蘭農軍。農軍能夠吃下大坳一個正規團,吃下宜山一個常備團,實力不可小看。據可靠消息,河池的紅軍仍在,東巴鳳死灰復燃,又出現大批紅軍進攻百色。偏偏第七軍的整訓還沒有完成,十五軍更是縮編爲十六師,情況很是不妙。
廖磊說:“健公,紅匪慣能製造聲勢,唆使貧民鬧事,如今正值大年農閒,農家聽信紅匪之言,欲往百色城裡過節也是有的,只需我大軍一到,即可驅逐。”
站在民生碼頭,白崇禧望着往西而去的船隊,四十多條船組成的艦隊,可謂聲勢浩大,拖出十來里長。火船噴出的黑煙讓人爲之一窒。
羅明初在二十二師中尋找會操船之人,二十三師也送了整整一個營會水的戰士過來,羅明初還真湊成了一個團,三個營長,一個叫龍何生,是紅八軍的老連長,與洪超一樣,連隊打散,成了伍朝揚連的一個排長,在下吉改編時,由於水性很好,被羅明初收編,當任一排長,這回連升幾級,營長。
一個是宜山人,宜山民團,莫方在金城江俘虜的那一個送給養排的排長,姓劉,叫劉本初。這個劉本初很不錯,宜山懷遠人,不僅會操船,還讀過老書,沒事喜歡給兄弟們講三國故事,記性很好,三國演義裡不少詩詞都能背,一講起故事來,派頭能趕上單田芳。陳維政聽過他一次,聽得開胃之極,因爲過去從來不知道,原來還可以用宜山話講評書。
還有一個是來賓人。三個營長中,以這個來賓人最爲強大,他開過火船,這位是鍾異之營的連長,姓黃,叫黃水生,出生在西江的船家,家裡曾經有一條火船,在22年粵桂大戰時,被炮彈打沉,一家人,就他一個逃得性命,爲了報仇,考入廣西軍官學校,後在桂軍中就職,直到大坳被俘。
前敵會議上,第一次參加會議的羅明初不懂規矩,把他的二營長劉本初給帶了來。一開會,還沒有等領導說話,就屎急尿趕的跟陳維政說:“大哥,我們二營營長有個主意,我覺得很不錯,就把他帶來,讓他講給大哥你們聽。”
聽到羅明初開口就是大哥,袁振伍笑了,說:“羅團長,到了公開場合,特別是會議時,不能叫大哥,要叫師長。”
羅明初嘿嘿一笑,說:“一下子團長,一下子旅長,一下子又是師長,我也搞不清楚到
底應該怎麼叫,還是叫大哥好,總不會變。”
“明初,聽軍長的,別亂說話。”教訓羅明初的不是陳維政,是趙元喜。
“叫什麼不要緊,有好主意就行,快說說。”陳維政知道他這個兄弟,是個大老粗,船上人出身,跟着黃仲平讀了幾天書,早就忘記到外婆家去了。
劉本初立正敬禮,很嚴謹的軍人行爲:“報告各位首長,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主意,就是把一點想法告訴了我們團長,我們團長硬要把我拉過來,既然來了,我就講講,能不能用,請各位首長定奪。”
李明瑞和袁振伍相視一笑:這個老粗團長,下面的營長可不是大老粗。
李明瑞說:“你說吧,不要有顧慮,對錯都不要緊,大家一起研究。”
看着袁振伍輕鬆的眼神,劉本初沒有之前的緊張,情緒鬆馳下來,大冬天的,額頭上,居然有了汗珠。用手抹了一把額頭,說:“我是從三國故事裡找到的想法。”
大家一聽都樂了,開會還有故事聽,這個好!
陳維政沒有笑,而是很認真的看着這個劉本初,三國裡也有一個叫本初的,叫袁本初,也叫袁紹,那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傢伙,不知道眼前這個劉本初怎麼樣。三國的故事都是經典的故事,如果能夠活學活用三國,也不失爲一種智慧。想當年,努爾哈赤一本三國打天下,可見三國的軍用價值。
“三國在晉國渡江攻吳時,大將王睿以圓木爲材,以桐油浸泡,沿江而下,在吳軍鐵鏈橫江時,點火燒之,盡斷其鏈,破其鐵鎖、帶走鐵錐,順流直取建業。其後大將杜預,勢如破竹,盡收吳軍,吳帝孫皓投降。”劉本初一開始說書,馬上眉飛色舞,抑揚頓挫。
陳維政聽了這一段,臉上露出笑容,他已經大概知道這位劉本初的意思了!
劉本初繼續說:“我們在上游往水裡放下圓木,因爲時間有限,浸泡桐油已經來不及,所以用火攻就不考慮了,但是,即使只是單純放下圓木,也有幾個好處。第一,阻住右江水道,延緩敵船進攻時間,第二,將敵人集中滯留在我們埋伏的區域內,第三敵人在河面上,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在兩岸我們集中火力,對河裡進行打擊,估計這個21師,能跑上岸成爲我們俘虜的,已經算是好運了。”
“我們怎麼才能讓木頭在我們埋伏的地點停留?”陳維政問。
“這個很簡單,在想停留的地方打幾條木樁,放幾條橫木在那裡,圓木飄到那裡就不會再動。”劉本初說。
“那我如果想要這些木頭又繼續再往下漂呢?”陳維政再問。
“這個很容易。”劉本初說:“我們一團,有不少炸藥包,還有炸藥包投擲器,扔兩個炸藥包過去,炸開就行。”
聽到劉本初這一說,李明瑞哈哈大笑起來,說:“謝謝劉營長,你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我已經完全有信心,把敵21師全部留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