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區劃與分權

雲城的消息傳回了帝丘,應仲良知道後,召集八大參知政事和六部尚書討論是否出兵尋找鄭灝。

“鄭將軍爲國出征,如今不見蹤跡,自然是要尋找的。臣以爲,這不是討論的重點,重點應該是派誰去找。”應伯元說道。

“嗯,鍾離王說的對。”鄭會棋點頭。

“不如請並肩王去吧,他武藝高強。而且只是找人,不會出其他亂子。”司馬雋說道。

“不如讓鍾吾王去,他待在鍾吾多年,可以一用。”應伯元說道。

鍾吾王,即應叔笙,前燧國皇帝。

“嗯,建議是好建議。”應仲良點點頭。

笑話,應仲良怎麼可能讓他領兵?讓其他宗室領兵,也不可能讓應叔笙這個前皇帝領兵。

“城陽侯應叔策如何?有勇力。”應伯元又推薦了應叔笙的哥哥。

“皇兄爲何一直推薦皇室?”應仲良不好說他一直推薦應天那邊的,只好說皇室。

“叔笙有謀,叔策有勇,何不用之?”應伯元說道。

其實應伯元也不想推薦他們,是應仲明說他們都是自家兄弟,想辦法幫幫他們。

應仲明爲什麼自己不推薦?他上次讓應仲良放了樑國那羣人,現在覺得不好意思再去說,就委託應伯元說了。

“皇兄說的有理,這是誰讓皇兄推薦的?”應仲良問道。

他知道應伯元一向不問世事,不可能主動提起這個。

“這,是並肩王說的。”應伯元知道自己瞞不了。他也知道應仲良不會去問應仲明,所以就直接把他說出去了。

“唉~皇兄啊!皇兄!”應仲良無奈了。

他知道應仲良人好,但是像這樣推薦人,應仲良實在是不敢用啊。

“陛下,您看怎麼樣?”應伯元小心的問道。

“唉~就讓鍾吾王去吧!”應仲良搖搖頭。

應叔笙是個明白人,不會造反;應叔策就不一定了。所以應仲良決定啓用應叔笙,讓他掛帥去找鄭灝。

“皇兄,就由你親自去傳旨吧!”應仲良對着應伯元說道。

“是。”應伯元應道。

“上次讓你們想名字,想的如何?”應仲良問道。

“已經想好了,這是臣等想的名字,以及所轄範圍。”邵文中拿出一本奏章。

“我看

“朕看看。”應仲良接了過來,只見裡面寫到:

帝丘轄區不變,將襄陵劃入江都,將祥符、真宗、高凰、云溪劃入離山。

帝丘至江都之間的三州合成京南道,首府是原集州首府鍾吾。

江都至三蠻之間的兩州加上東邊的一州,合成江左道,首府是原成州首府黎陽。

三蠻地區則直接劃分成一道,叫做南越道,首府蠻州城。

帝丘以西幾州合成西嶺南道,首府鍾離

江都至津南和津南至東海全部合成東海道,首府海州。

周地南部的徐、揚、淮幾州,合成淮揚道,首府爲原徐州首府成安。

陽晉及陽晉以東的澤州等地,合成週中道,首府陽晉。

陽晉以西至離山之間的幾州,合成盧陽道,首府孤陽。

陽晉以北至烏雲關以北的延州,合成延墨道,首府墨陵。

樑地梓潼至新鄭以南,合成西嶺北道,首府闔合。

新鄭周邊至離山以西,合成新樑道,首府新鄭。

新鄭以西至末都周邊,合成山左道,首府末都。

新鄭以西至統萬西南全部合成萊撫道,首府萊陽。

統萬所在的代州加上盛樂、上墉、魚躍、雲城合成雲代道,首府盛樂。

“這一共十四道,比當初說的要多一道,這是爲何啊?”應仲良問道。

“皇上,如此劃分,是考慮到了原代國之地向外擴展了數倍,如果劃入延墨道,則延墨道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纔將其單獨劃分。而且當地其他民族居多,不便於統一管理,所以纔將其另外劃分。”唐單解釋道。

“你說的這個雲代之地有多大?”應仲良問道。

“面積差不多和三蠻有的一拼了,而且相對於三蠻來說,這裡人少,平原多,土地肥沃,是可以進行遷移人口過去的。三蠻只是礦產豐富,但是輪起實際用處,雲代可以支持種植更多的糧草。”魏鸞說道。

“也就是說,你們打算遷移人口?”應仲良問道。

“是的,陛下。我們準備將周、樑之地的老百姓分別遷入雲代道和三蠻道,將大燧的百姓遷往周、樑,以斷絕各地發生的叛亂。”魏琿說道。

“你們的考慮不無道理,既然這樣,那麼就這麼辦吧!”應仲良說道。

“那我們就將新地圖繪製好,傳達各道。另外,各道首腦叫什麼,還請陛下賜名。”劉俾說道。

“道,道臺吧!另外各道配一名監察御史,外加視聽衛,相互之間互相制衡。至於人選,除了視聽衛外,你們各家分了吧!但是道臺和監察御史必須是不同家族的。”應仲良說道。

“臣等明白!謝陛下。”衆人跪道。

應仲良這麼說,就相當於將這十四道分給了在場的十四個朝廷要員。一共二十八個職位,平均每個家族都能得到兩個名額。當然有些大家族多佔一個名額也是可能的,所以這些就需要他們十四個人私下去討論了。

“這有了行政和監察,是不是還要有個管錢的啊?”應仲良說道。

“您是要將錢政分離?”邵文中問道。

“不止,還有兵權。各道道臺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力,所有的兵馬,統歸三都和雲城管理,分別派駐將軍進行調動。錢,就歸監察御史管理吧!道臺要錢,先要由監察御史審覈,然後報給六部、八參政,最後交給朕審批。視聽衛監督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監督道臺,道臺可以反映視聽衛的事,互相制衡,不可互相傾軋。”應仲良說道。

“陛下聖明!”衆人說道。

應仲良將地方權力分化,而且減小了地方的權力,讓中央擁有更大的權力,形成中央集權,大大的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55章,江都第173章,普光兵變第34章,好處第155章,誓師大會第75章,也先的求援第75章,也先的求援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119章,比武(二)第32章,代國立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63章,將計就計第87章,江都淪陷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16章,刺殺鄭穎第218章,清理第212章,送林佩兒第226章,宮變(一)第125章,處罰萬弘第45章,重逢第98章,奪回江都第7章,背黑鍋第78章,取名字第61章,各懷鬼胎第216章,刺殺鄭穎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225章,文婆婆之死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80章,交換人質的背後第126章,月夜戲鄭穎第131章,你能幹嘛第229章,處理第17章,夜襲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83章,應天死,叔笙繼位第88章,追擊陳文廣第245章,下藥?第164章,糧食運輸問題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242章,三蠻裁軍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204章,出逃前刻第114章,朝議伐西蠻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115章,春宵一刻第241章,壯大皇室第183章,正統之爭第257章,狩獵(二)第125章,處罰萬弘第176章,滅周的機會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18章,比武(一)第42章,決斷第227章,宮變(二)第121章,代國求屬第69章,鄭穎回宮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219章,何去何從第127章,鄭穎懷孕第73章,‘陳文廣’的救援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48章,應不語第60章,戰前準備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2章,小郡主第257章,狩獵(二)第205章,逃離離山第244章,府上一敘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181章,突襲陽晉第204章,出逃前刻第65章,同樣的等待第122章,追擊南蠻第77章,改革(二)第47章,匯合第46章,大膽的計劃第182章,樑國遷都第155章,誓師大會第217章,提稅議第217章,提稅議第162章,反間計第135章,黃選第222章,說動李伯第211章,萬弘之死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20章,要忍第140章,林佩兒第248章,林中休息第21章,宴會(一)第215章,換封地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91章,撤離統萬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98章,奪回江都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136章,渠提腱山
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55章,江都第173章,普光兵變第34章,好處第155章,誓師大會第75章,也先的求援第75章,也先的求援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119章,比武(二)第32章,代國立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63章,將計就計第87章,江都淪陷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16章,刺殺鄭穎第218章,清理第212章,送林佩兒第226章,宮變(一)第125章,處罰萬弘第45章,重逢第98章,奪回江都第7章,背黑鍋第78章,取名字第61章,各懷鬼胎第216章,刺殺鄭穎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225章,文婆婆之死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80章,交換人質的背後第126章,月夜戲鄭穎第131章,你能幹嘛第229章,處理第17章,夜襲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83章,應天死,叔笙繼位第88章,追擊陳文廣第245章,下藥?第164章,糧食運輸問題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242章,三蠻裁軍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204章,出逃前刻第114章,朝議伐西蠻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115章,春宵一刻第241章,壯大皇室第183章,正統之爭第257章,狩獵(二)第125章,處罰萬弘第176章,滅周的機會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18章,比武(一)第42章,決斷第227章,宮變(二)第121章,代國求屬第69章,鄭穎回宮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219章,何去何從第127章,鄭穎懷孕第73章,‘陳文廣’的救援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48章,應不語第60章,戰前準備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2章,小郡主第257章,狩獵(二)第205章,逃離離山第244章,府上一敘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181章,突襲陽晉第204章,出逃前刻第65章,同樣的等待第122章,追擊南蠻第77章,改革(二)第47章,匯合第46章,大膽的計劃第182章,樑國遷都第155章,誓師大會第217章,提稅議第217章,提稅議第162章,反間計第135章,黃選第222章,說動李伯第211章,萬弘之死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20章,要忍第140章,林佩兒第248章,林中休息第21章,宴會(一)第215章,換封地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91章,撤離統萬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98章,奪回江都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136章,渠提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