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

早上六點集體出去上工,幹到十點左右回來各自回家做好飯吃好,大概十一點再出去,下午三點左右回來做好飯吃好,然後四點再出去幹到天黑回家。

票的獲得靠小娥每天參加集體工作攢的公分所獲得。集體工作內容:刨草皮,插秧,除草,種豆子,種花生,南瓜,給蔬菜澆水,收稻穀等等。

如男人工作一整天,公分是10分,女人工作一天公分是7分。但生產隊給小娥的公分是5分,原因是三張口,一個勞動力,還是女的,時不時要看孩子,給5分已經照顧了。但每個人辛苦勞作一年可以得到6市尺的布,用來買衣服,小孩子沒有。

只不過再努力,小娥家只有一個勞動力,外加兩個半大小子,無論怎麼努力,怎麼也達不到兩個勞力的公分。所以小娥家就成了永遠是困難戶(一人做事三人吃飯,兩人做事四人吃飯等),作爲困難戶,除了集體上工,還需要在自家養豬,養雞,讓孩子去山上割草餵養它們。

待到年底,用賣掉的豬和雞,雞蛋,抵債欠缺的公分,一般這時候,抵債完能多出1塊錢,然後存着。

農民種田,所以糧票就工人階級有。至於其它的,比如肥皂票暫時也不會去要,填不飽肚子。洗衣服時候,都是去鄰村收集那棵皂莢樹的皂莢,把皂莢搗爛,然後用其浸出的汁液來洗衣服,一下子衣服都潔淨如新。

1962年秋,30歲,他外出做工,不知怎的感

染了麻風,臉上手上白斑,一片片,類似斑駁樹皮,手指彎曲不能伸直,臉有點歪斜。

村裡的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各種閒言細語都有,說的最多的是在外面玩女人得的病。全村不讓他進村,拿着鋤頭把他趕在外面,這病傳染性很強。

這一天小娥外出做工早了一點回來,剛好看見家婆和其他2個兒子1個女兒坐在桌子邊上,每個人快速的往嘴巴里送吃的。一看見小娥趕緊跑了,家婆訕訕的說了句:“這麼早回來,又偷懶了吧,去把水缸裡的水填滿!”剛好又到了吃飯的點,孩子餓得嗷嗷叫,婆婆接着埋怨小娥:“出去做事,也不知道把孩子喂口奶再出去。大的帶身邊啊,怎麼做孃的!”小娥就嘀咕了句說:“你們在家吃東西,也給一點點幫忙喂一下孩子。”

家婆不知道哪來的怒火說:“你那隻眼睛看到我們吃東西了,還會罵人來?三從四德不懂嗎,在我們家男人都不用幹活,女人就是要伺候好男人和孩子,要懂規矩,要聽話,地主婆有什麼了不起,我們還是貧農,要不是看在媒人份上,哪輪的上你來我家,就是你害的,你看我兒子都生了病,你個掃把星”……

家婆來來回回就這幾句話,索性讓小娥跪在她牀邊一夜,聽了一夜,認了一夜的錯,賭咒發誓再也不頂嘴,好好幹活,努力幹活!

家婆,是傳統家庭的家庭婦女,別的沒什麼,就是訂了各種規矩:

事情做的不如意要下跪;

事情做好了,回來的早要下跪;

飯做的不好吃要下跪;

水缸沒有及時倒滿要下跪;

小娥安慰自己:“出身不好,又不認字,忍忍就好了。”

第二天,大川沒進家門,遠遠的在山那頭對小娥說:“你改嫁吧,我對不起你!”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小孩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由於自己吃了沒上學的苦,所以心裡暗暗發誓:就算去乞討也要讓這兩個小孩上學。

去學堂是兩人每人1.5元,那時候家裡沒有錢,去求的母親,母親於心不忍,從大哥的工資裡面拿了3元給了小娥!就這樣,兩個兒子都上了學!

只是這樣一來,家裡勞動力的人又少了,生產隊的閒言細語不少,大概意思就是:“三張口吃飯,一個人做事,倒是挺會打算的,不是窮的嗎?怎麼上的學?莫不是地裡乾的活都把好的藏起來?不會是偷的吧,哎呀,她家是地主,沒少剝削,老地主婆,家裡肯定有錢,怎麼就不把她鬥倒,國家太仁慈了… ”

小娥聽着也不回答,只是更加的早出晚歸,小孩放學了,也讓一起做工,默默的多做點,省的被說閒話。這時候,家婆看小娥帶着孩子,兒子也不爭氣,會連累大家,索性就分了家,兩間土瓦房,一個鍋,一鋪牀,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櫃子,這就是小娥目前的所有家當,自此帶着孩子自己過日子。

1966年初,帶着孩子去母親家,母親實在看不下去,看不下去這麼受苦,村裡剛好一村支書年前死了老婆,家裡有兩兒子,跟小娥家小孩差不多大,於是上去和人家說了自己女兒的事。

那人和二哥提着米和麪來了,看了一眼,說“你可以帶走一個孩子過去一起生活。”

可無論帶誰走,另一個都是受欺負,帶兩個又不行。就拒絕了他的好意。

爲這事,二哥罵小娥“不知好歹的傢伙,喜歡受苦自己受去,別連累家人“等等,還有一些不太記得了。

人生最好的年華30歲,一個人帶着倆孩子,從未改嫁,活活守了半輩子的寡。

如果說,堅持是爲了堅守,那麼有時候的堅持,卻是未來傷心的源泉。

年冬,小娥的母親病重,去見了最後一面。

母親眼淚直流,只說:“我好後悔,沒讓你讀書,讓你去了他家,受了磨難!往後我走了,沒有了糧票,你可怎麼辦,孩子,都是命不好!”

三哥這一年也復原回來在家務農,大哥在機械廠上班,趕工不小心把腳給弄傷了,他們對母親說:“我們會照顧她的!”

母親沒說話,久久看着當老師的二哥,二哥低頭沒說話,長久之後,母親嘆了一口氣,把他們支開,然後把身邊所有存下來的糧票布票都給了小娥,母女倆淚流不止,久久不語,長長嘆了一口氣,都說:“都是命!”

若說苦盡甘來是人世間最好的結局,那麼即使生活再艱難,擦乾眼淚繼續活下去,就是人類獨有的堅強。母親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三哥,有時候會帶一點大哥給的各種票一併過來接濟小娥。

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4.苦真的是甘來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7.過年了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4.苦真的是甘來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10.孫女招娣的記憶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0.孫女招娣的記憶10.孫女招娣的記憶6.聽奶奶講故事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4.苦真的是甘來嗎?9.奶奶的哲學10.孫女招娣的記憶9.奶奶的哲學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6.聽奶奶講故事4.苦真的是甘來嗎?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6.聽奶奶講故事6.聽奶奶講故事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6.聽奶奶講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7.過年了7.過年了4.苦真的是甘來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5.世界總不太壞6.聽奶奶講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7.過年了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9.奶奶的哲學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5.世界總不太壞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2.病中的奶奶小娥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0.孫女招娣的記憶6.聽奶奶講故事12.病中的奶奶小娥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9.奶奶的哲學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
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4.苦真的是甘來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7.過年了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4.苦真的是甘來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10.孫女招娣的記憶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0.孫女招娣的記憶10.孫女招娣的記憶6.聽奶奶講故事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4.苦真的是甘來嗎?9.奶奶的哲學10.孫女招娣的記憶9.奶奶的哲學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6.聽奶奶講故事4.苦真的是甘來嗎?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6.聽奶奶講故事6.聽奶奶講故事6.聽奶奶講故事10.孫女招娣的記憶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6.聽奶奶講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7.過年了7.過年了4.苦真的是甘來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5.世界總不太壞6.聽奶奶講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7.過年了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9.奶奶的哲學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5.世界總不太壞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2.病中的奶奶小娥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0.孫女招娣的記憶6.聽奶奶講故事12.病中的奶奶小娥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7.過年了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9.奶奶的哲學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