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人口大計

東海岸三省居住着800萬人口,華人佔據大約七成左右,其餘則是來自歐洲的被許可移民以及歸化的原住民;西海岸兩省人口更多一點,僅華人移民就有1100多萬,歸化原住民幾十萬,不到華人的零頭,所以在卑詩省和珈珞省基本上跟本土類似。尤其是在大明最早的殖民地萬歲城,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個200萬人規模的城鎮羣,以萬歲城爲中心,向周邊輻射。珈珞省的洛歇、三番兩府也都形成了比較集中的工業羣聚,人口稠密。

整個北美海外領能夠從原本一個人沒有,到二十年後人口接近2000萬,大明的移民力度是非常大的,其實白明修也做了弊,因爲他前後向北美海外領派了大量的系統的駐屯軍團。再加上北美海外領的生育率非常高,一家有六個孩子、八個孩子這樣的事情根本不罕見,所以這二十年來大量的青少年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出生成長。整個北美海外領的人口年齡結構出奇年輕,超過50%的人口是20歲以下的。

所以北美海外領從建立之日起,就面臨着非常嚴峻的教育問題,於是大明文教部不斷地徵召年輕教師前往北美進行支教活動,其中不少人也留在了這邊。

白明修看着幾乎走幾百公里都沒有一個人影的土地,笑着對陳敬說道:“這是我大明子孫的未來生存空間啊,朕看着只有高興。”

陳敬才鬆了一口氣。

白明修倒是覺得,一個龐大國家有一些比較空曠和原生態的地區也不是不好。一些地區本身就生態脆弱,不適宜大量的人口居住。像是他那個時代,很多國家和地區歧視已經處在了非常危險的邊緣。比如說埃及,看上去面積不小,但是大片土地是荒漠,人口集中在尼羅河兩岸和三角洲。而尼羅河的水平均流量僅2000立方米每秒,跟中國的黃河也差不了太多。但是尼羅河卻要供應埃及一億人口,乃至尚有蘇丹、埃塞俄比亞加起來又一億多人口的需求,可以說是非常艱難了。

技術和生產力的提高肯定能夠提高土地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地球也是個非常堅強的存在,脆弱的只是依賴生態環境的蟲子——人類而已。人多就是力量沒有任何錯誤,但得講究相對條件,大明現在有着非常精密和學術的人口學研究,以計劃大明人口的增長和維持。

當然,大明擁有無與倫比的條件,大明現控制着9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橫跨夏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華人人口才2.35億,其他族裔人口1.2億(印度人爲主),總計3.55億,就算再翻個十倍,也是能承擔的數量。不過在這個時期,大明已經醞釀着進行人口計劃了。比如國民優生優育,如印度等人口稠密、經濟落後、生態脆弱地區的人口計劃。

白明修不希望過度地人口增長分薄了大明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各族人民的所得,所以欠發展地區少生優生,減輕家庭負擔。而比較地廣人稀的區域,比如南北美、東夏、澳洲等地則鼓勵人們生育。

當然大明整體的人口計劃政策不是武斷而魯莽的,比如吳敏在印度推行的“減貧優生”的政策,許可每個家庭生育兩個孩子,然後就需要進行結紮。統一減貧優生政策的家庭,則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的現金補助,孩子上學和家庭就診免費,並且得到稅務上的幫助。同理,如果不願意加入減貧優生政策,那麼理論上可以隨便生育,但每年要向社會捐獻社會福利基金,孩子越多金額繳納越大,上學要繳納高昂學費,全家醫療也沒有補助,稅率高出普通家庭10-15%。

這個政策明顯是有利於富裕家庭的,當然各種條件一累積,其實也很可怕,必須是非常富有才能生個四五個孩子都不覺得怎樣。不過政策本來就是爲了減輕貧困而設立的,也給了人們實質而看得見的好處,特別還有虛假的選擇,所以當白明修看到這番政策的時候,也不由慨嘆,政策制定者真的是牛啤。

倒是這種政策限制不太住在印度的華人,因爲他們的戶籍往往都在本土或者其他沒有這個政策宣慰司。

大明對於印度、北美等殖民地的投入不是虛假的,不同於很多殖民國家,大明是實打實往殖民地扔錢,甚至持續性進行財政轉移的。北美直到五年前還在拿來自大明本土省份的財政轉移,而且每一次大型的公共項目都有理政院撥款。印度聯合宣慰領去年剛剛成立,也是從理政院拿到了大批預算,並且預計五年內,持續性會接受本土的財政轉移。

不過財政轉移也並不是單純地從一個地方的稅收拿錢貼補另一個地區這麼簡單的事情,最終大明會讓待發展地區的基礎設施更好、社會財富更多,而且北美等殖民地其實也是一直向大明理政院財政部繳納稅務的。

白明修和大明理政院在意的是一個健康發展的經濟體,而不是賬本上的一串零。

倒是,這年頭基本上有點節操的殖民地長官,不管是總督還是宣慰使,都覺得長期拿中央的財政轉移是丟臉的事情。一個殖民地發展得好,產生的收益多,居民生活水平高,纔是他們的政績和追求。從國家領了錢,畢竟也掉不進自己的口袋,花了錢沒有效果纔是讓他們丟面子。

如呂宋、爪哇、陸南等宣慰司,也拿了好些年財政轉移,不過近年來已經變成了財政轉移的輸出方。因爲他們經濟發展好,人口又不算多,建設不錯,財政也容易結餘,就有資金支援其他地方了。

不過宣撫司是另外一回事,宣撫司存在一個名義上的封國君主,比如朝鮮、東瀛、琉球這三國,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他們的財政獨立性比較高一些。東瀛宣撫司已經十多年保持自負盈虧的財政局面,不過東瀛的產業化搞得也是不錯,財政也很充裕。有了額外的錢,順手就支援擴充他們的藩軍建設了。而藩軍最終又是對大明防務有幫助的,算是又花到了中央頭上。

111 系統便利476 五國軍事同盟(下)331 大祭禪讓(二)385 巨龍在東方783 追擊087 進廣州(下)386 最好的生產技術和機器180 杭州福晉(一)087 進廣州(下)599 騙錢大戶,大明海軍791 獵殺潛艇(上)607 巴黎峰會(下)510 東岸殖民地550 吳敏的新一輪大計劃736 戰犯653 有人聽話222 思維誤區425 海軍少將分身593 撤僑行動(中)368 奪寨151 西南事畢299 袁懋功459 伏爾加778 工業化建設711 爲您劈波斬浪283 高AI敵軍?747 贈船527 東歐的風(上)223 流民轉移民510 東岸殖民地612 先下手爲強611 讓西清憂心的情報234 南方平定407 殖民公司的武裝380 大軍入朝699 地中海潛艇625 考慮一下當個國王765 白明修的新空軍736 戰犯119 圍棋盤578 縱深穿插528 東歐的風(下)029 門戶洞開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382 盛者大明058 晉王誅賊之戰(四)394 炮打長崎554 新的主線任務698 頓河河畔176 士子投效391 琉球逐日(中)265 水陸合擊(上)390 琉球逐日(上)744 海上追殺354 大議報告397 幕府的交涉021 西陸兵法315 潰敗054 兵圍昆明651 刺殺餘波366 林中襲擊748 好東西454 圍城待降497 血洗莫斯科273 通州之戰(下)462 伊斯法罕條約557 低種姓的出路641 天命耶?507 西清的圖存526 東瀛鄭氏115 臺灣府629 “光榮革命”576 奧朗則布的火刑臺421 同班是皇帝351 草原上的炮響713 火力準備472 共主邦聯任務454 圍城待降569 中歐對峙(下)364 布里亞特098 瓊州海戰(上)435 蓬萊仙島號464 趙青索785 新明國內反應799 波世島433 殖民事業報告687 轟炸第八軍團292 漏網之魚688 死亡行軍271 通州之戰(上)401 審判漢奸611 讓西清憂心的情報633 死亡空襲680 走失的清兵353 入京開會574 兩個皇帝131 御風155 炫技569 中歐對峙(下)398 見鄭
111 系統便利476 五國軍事同盟(下)331 大祭禪讓(二)385 巨龍在東方783 追擊087 進廣州(下)386 最好的生產技術和機器180 杭州福晉(一)087 進廣州(下)599 騙錢大戶,大明海軍791 獵殺潛艇(上)607 巴黎峰會(下)510 東岸殖民地550 吳敏的新一輪大計劃736 戰犯653 有人聽話222 思維誤區425 海軍少將分身593 撤僑行動(中)368 奪寨151 西南事畢299 袁懋功459 伏爾加778 工業化建設711 爲您劈波斬浪283 高AI敵軍?747 贈船527 東歐的風(上)223 流民轉移民510 東岸殖民地612 先下手爲強611 讓西清憂心的情報234 南方平定407 殖民公司的武裝380 大軍入朝699 地中海潛艇625 考慮一下當個國王765 白明修的新空軍736 戰犯119 圍棋盤578 縱深穿插528 東歐的風(下)029 門戶洞開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382 盛者大明058 晉王誅賊之戰(四)394 炮打長崎554 新的主線任務698 頓河河畔176 士子投效391 琉球逐日(中)265 水陸合擊(上)390 琉球逐日(上)744 海上追殺354 大議報告397 幕府的交涉021 西陸兵法315 潰敗054 兵圍昆明651 刺殺餘波366 林中襲擊748 好東西454 圍城待降497 血洗莫斯科273 通州之戰(下)462 伊斯法罕條約557 低種姓的出路641 天命耶?507 西清的圖存526 東瀛鄭氏115 臺灣府629 “光榮革命”576 奧朗則布的火刑臺421 同班是皇帝351 草原上的炮響713 火力準備472 共主邦聯任務454 圍城待降569 中歐對峙(下)364 布里亞特098 瓊州海戰(上)435 蓬萊仙島號464 趙青索785 新明國內反應799 波世島433 殖民事業報告687 轟炸第八軍團292 漏網之魚688 死亡行軍271 通州之戰(上)401 審判漢奸611 讓西清憂心的情報633 死亡空襲680 走失的清兵353 入京開會574 兩個皇帝131 御風155 炫技569 中歐對峙(下)398 見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