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袁術稱帝

bookmark

徐朗得到了徐庶,心中高興,現在自己的身邊終於也是有了自己牢靠的左膀右臂。

第二日,徐朗領着徐庶和趙雲便是李飛衆人告別:“劉將軍,這下邳城就是交給你了。我便是先回徐州去了。一定謹記,每日訓練不可忘卻。現在隨時做好準備,估計和着袁術開戰的時間就是不遠了。”

都是交代完了之後,徐朗三人便是騎着馬兒離開。向着徐州進發,而徐朗所料的一點不差。淮南袁術,這回是真的坐不住了。

卻說袁術在壽春,看着自己的兵多糧廣。門吏衆多,加上手中握着孫策所給的傳國玉璽。便是常有不臣之心。而袁術又是收到了兩封書信,徹底讓袁術的頭腦熱了起來,開始做起了做天子的黃粱美夢。

一封便是陳宮替着呂布的所擬的書信,信中所言皆是阿諛諂媚之詞,說是袁術四世三公,門吏衆多,封地甚廣,如今天下不明,衆諸侯互相爲戰,天下潦苦,若是袁術稱帝,自己一定臣服。爲袁術效力,已取得袁術的保護。

袁術看着大喜,心中實在也是想做天子過一過癮,但是袁術心中總是還是有一些不放心。便是怕着四方諸侯的反叛。而這個時候,孫策的另一封書信便是給袁術吃了一個定心丸。

原來孫策自從取了江東,也是韜光養晦,每日積攢着自己的力量,每日都是有着能人猛將來投,自己的心中也是漸漸的野心了起來,而發展自己的實力,首先,孫策看上的便是自己的舊主子袁術的地盤。而孫策自幼便是跟着袁術,完全知道袁術的秉性。

只要一番吹噓,這個傢伙便是分不出東西南北了。

於是孫策便也是送上一封書信,準備讓袁術走上死路。

書中大意所云:

義父坐擁淮南,天下歸心,如今伯符取了江東,非是不還義父,乃是作亂者衆,守在江東,爲父分憂。如今天下闡弱,義父盡得了江南之地,何不稱帝天下。伯符定當死力效之。迴歸義父。

袁術看着孫策的書信,大是高興,由衷的說道:“我兒果不欺我啊。”終於,稱帝的心思已是在袁術的心中發芽了。

卻說第二日的議事廳中。

袁術的文武百官都是在場。袁術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昔日漢高祖不過是泗上的一個亭長,而有的大漢天下。歷經至今,已是有了四百餘年。如今氣數已盡,海內鼎沸。正所謂是羣雄亂起。而我袁家四世三公,門吏衆多,百姓所望。我欲應天順人,正位九五,不知衆位意下如何?”

袁術的一席話,衆人聽着都是吃了一驚,而紀靈和張勳聽着便是大喜,拱手說道:“主公之言甚是。若是主公榮登九五,真乃是順應民心也。”

袁術聽着便是大喜。高興的看着自己手下的這兩名愛將。

然而,不和諧的聲音還是出現了,這位便是袁術的主簿閻象,這時只聽閻象說道:

“昔日大周,經歷了幾百年最後到達周文王的時候,功勳卓著,佔領了全天下的三分之二的領土,依然向殷商稱臣。而現在我們袁氏雖然歷代豪門,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但是仍然還是沒有周文王那麼功勳蓋世。”

說道了這裡,閻象也是發現袁術的面色黑沉了。

但是閻象不懼,接着說道:

“並且,如今就算是漢室衰微,但是漢帝也沒有像殷紂王一樣暴虐讓天下人羣起反抗。此時若是我們擅自稱帝,是必然引來天下人非議的。決然不可爲之。”

袁術聽着閻象的話,終於忍不住了,便是說道:“閻主簿,你可聽說過‘代漢者,當凃高也’這句讖語?”

閻象聽着,一頭霧水,便是說道:“這條讖語卻是聽過,那又如何?”

袁術笑道:“主簿不知,我們袁家出自春秋時代的轅濤塗,豈不與塗字相應?而且大漢乃是火德,以土承火,故代漢者必然是擁有土德的大舜之後,而轅濤塗恰好是大舜之後,難道這僅僅是巧合?而且吾字公路,也與塗字相應,這豈不是上天的安排?若是不爲天子,纔是背棄天道也!”

袁術的一番解釋竟然讓閻象也是目瞪口呆,不知拿着何話來辯解。這實在是詭辯!

這個時候長史楊弘眉頭緊鎖,便是諫道:“主公,若是我們在淮南稱帝,只怕諸侯會羣起而攻之啊。”

袁術便問:“你說的諸侯,都是有誰?”

“許都曹操,必然首當其衝,因爲他自己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公若是稱帝,曹操必然不允。而我們北邊的徐州呂布徐朗,也是雄心勃勃之人,先前我們折了一陣,只怕此次我們稱帝,他們還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叛將江東孫策,只怕也是隔岸觀火,趁火打劫之輩。若是我們僅僅和着一方來戰,或許還可。但是我們若是三線作戰,三位諸侯都是虎狼,又是怎麼能夠勝利呢?”

楊弘的一席話,說的句句在理,衆人都是佩服。甚至連着支持袁術稱帝的紀靈和張勳也是點頭同意。沒錯,這個纔是稱帝后,給自己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

接着衆人都是看着袁術,看看袁術還有沒有着稱帝的夢想。袁術看着衆人都是看着自己,便是哈哈大笑,說道:“楊長史之言甚是,但是,方纔你的這些考慮是不會發生的。”

說着,袁術便是把呂布和孫策的書信拿出,給楊弘來看,看着楊弘看完,袁術說道:“怎麼樣,如何?若是呂布和孫策降服於我,區區一個曹操,又有何懼?而且我哥哥袁紹和着曹操互有過節,別說曹操攻我,若是我和哥哥聯合攻取,豈不是天下可定?”

說着,袁術便是放肆的笑了出來。

袁術笑罷,楊弘眉頭緊鎖,便是說道:“呂布和孫策都乃是虎狼之輩,不可輕信啊!只怕有詐。”

袁術聽着大怒道:“住嘴!都如你等唯唯諾諾,如何成的大事!孤意已決!若是再言者,定斬不赦!”

終於,袁術不顧着衆人的勸阻,做下了稱帝的決定,於安興二年的時候,在壽春稱帝!!袁術稱帝的消息瞬時間便是卷席了整個大地!

第58章 路邊君子第279章 進軍鄴城(1)第356章 興霸來訪第167章 鏖戰下邳(13)第360章 拜見劉備第360章 入益州第337章 入宮宅第256章 風波前的平靜第332章 再戰上黨第111章 李儒之死第66章 復又相見第72章 兵敗曹操第288章 獲救第305章 死戰第141章 探曹操第34章 奪取小沛第113章 未央宮之戰第214章 入昌盧第277章 戲我者必還(1)第29章 傾國傾城第168章 啓程第65章 作戰淮河第104章 路遇馬匪第13章 大漢出征第53章 心事第34章 李儒獻計第67章 算計第299章 龐統詭計第112章 末路第41章 密謀舉事第86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46章 危急第44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287章 亂戰第5章 黑暗來臨第33章 復仇小沛第244章 許攸獻計第74章 仁義曹操?第193章 鏖戰下邳(11)第58章 路邊君子第75章 真真假假第83章 委任第231章 人心第69章 故都洛陽第105章 家人相見第57章 鎮守汜水關第133章 結盟第116章 紫雲第104章 來到合肥第145章 刺殺第177章 野心第213章 將計就計第78章 再得佳人第153章 離開壽春第149章 分析時局第19章 小沛首戰第30章 陳登到訪第79章 意外之喜第111章 送“禮”第157章 玉成好事第15章 英雄柔情第268章 張郃再出兵第67章 夜入曹營第336章 許都第47章 窮追猛打第281章 對戰第62章 黃雀在後第268章 張郃再出兵第54章 知性蔡文姬第25章 初到鄴城第355章 部署第1章 朝堂議事第35章 中計第129章 準備啓程第296章 嚴敬統兵第246章 各有所需第168章 啓程第359章 拜見關羽第66章 關羽之危第272章 幽州謠言(2)第22章 部署第167章 鏖戰下邳(13)第39章 大戟士第322章 尋訪臥龍第356章 興霸來訪第96章 相逢第280章 進軍鄴城(2)第14章 舊時往事第65章 作戰淮河第81章 民心所向第90章 獲勝第89章 絕境第305章 死戰第127章 信心郭奉孝第87章 藍武再現第28章 胭脂風波第52章 兄弟之心第31章 陳登陳.元龍第25章 兄弟的重逢
第58章 路邊君子第279章 進軍鄴城(1)第356章 興霸來訪第167章 鏖戰下邳(13)第360章 拜見劉備第360章 入益州第337章 入宮宅第256章 風波前的平靜第332章 再戰上黨第111章 李儒之死第66章 復又相見第72章 兵敗曹操第288章 獲救第305章 死戰第141章 探曹操第34章 奪取小沛第113章 未央宮之戰第214章 入昌盧第277章 戲我者必還(1)第29章 傾國傾城第168章 啓程第65章 作戰淮河第104章 路遇馬匪第13章 大漢出征第53章 心事第34章 李儒獻計第67章 算計第299章 龐統詭計第112章 末路第41章 密謀舉事第86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46章 危急第44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287章 亂戰第5章 黑暗來臨第33章 復仇小沛第244章 許攸獻計第74章 仁義曹操?第193章 鏖戰下邳(11)第58章 路邊君子第75章 真真假假第83章 委任第231章 人心第69章 故都洛陽第105章 家人相見第57章 鎮守汜水關第133章 結盟第116章 紫雲第104章 來到合肥第145章 刺殺第177章 野心第213章 將計就計第78章 再得佳人第153章 離開壽春第149章 分析時局第19章 小沛首戰第30章 陳登到訪第79章 意外之喜第111章 送“禮”第157章 玉成好事第15章 英雄柔情第268章 張郃再出兵第67章 夜入曹營第336章 許都第47章 窮追猛打第281章 對戰第62章 黃雀在後第268章 張郃再出兵第54章 知性蔡文姬第25章 初到鄴城第355章 部署第1章 朝堂議事第35章 中計第129章 準備啓程第296章 嚴敬統兵第246章 各有所需第168章 啓程第359章 拜見關羽第66章 關羽之危第272章 幽州謠言(2)第22章 部署第167章 鏖戰下邳(13)第39章 大戟士第322章 尋訪臥龍第356章 興霸來訪第96章 相逢第280章 進軍鄴城(2)第14章 舊時往事第65章 作戰淮河第81章 民心所向第90章 獲勝第89章 絕境第305章 死戰第127章 信心郭奉孝第87章 藍武再現第28章 胭脂風波第52章 兄弟之心第31章 陳登陳.元龍第25章 兄弟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