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統一世界與否

其實,如果不是滅清意義重大,朱慈踉完全不需要御駕親征。

如今滿清已滅,蘊含天量‘液體黃金’的波斯灣和北非也都已經被大明攻佔,這一次進攻歐洲各國聯盟軍,朱慈踉沒有再親臨前線,而是坐鎮安卡拉,只通過無線電指揮和了解前線信息。

這一場大戰,大明除了意在原屬於滿清疆域的歐洲部分,還有就是要威壓歐洲各國,讓歐洲各國再一次明白,挑釁大明的代價。

而至於是否會在擊敗歐洲各國聯軍之後,順道攻入歐洲腹地滅亡歐洲各國,朝統一世界的道路上走,朱慈踉卻是並沒有這樣的打算。

統一世界很誘人,光是嘴上說出來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大明也絕對有實力做得到,區別只在於大明要不要這麼做。做爲一個皇帝,朱慈踉不是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甚至一度很強烈。

然而,再經過長久的深思熟慮之後,朱慈踉卻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好似無比宏偉的計劃,他絕不會帶着大明往統一世界的道路上走去,這一點,他極爲堅定。

統一世界或許宏偉非凡,前所未有。可這樣一來,同樣意味着大明沒有了外敵,沒有了競爭對手,軍事的發展顯得沒有了意義,科技的發展也必然會因爲沒有競爭的對象而慢慢陷入停滯,更有甚者,整個大明朝廷都會由內而外,迅速腐朽崩塌。

大明雖然同化各族,統一語言,統一文字,但真正想要做到同化,非百年無法做到。

或許朱慈踉自己還在位的時候,他能夠保證大明絕對不會崩塌,甚至他的下一代在他一手培養下,他也能保證,但再下一代呢?沒有競爭對手,沒有外敵,面對統一和富庶的大明江山,腐敗和腐朽必然會接踵而來。

屆時,別說仍舊保持世界的統一了,大明甚至不能保持此時此刻佔有的疆域。

特別是歐洲各國,發展至今,歐洲各國已經開始滋生民族主義情緒,大明如果現在就滅了歐洲,統一世界,甚至百年都不一定能夠同化歐洲,只要大明稍有動亂,歐洲便可能會反叛四起,各國再度復甦。

其實,中東的情況跟歐洲相差不大,因爲宗教信仰的緣故,中東各族更早就滋生了民族主義情緒,更加的頑固,大明同化中東就得傾國之力,哪裡還有多少精力去同化歐洲?

況且,還有非洲中南部大陸呢?那裡或許不下上億的黑人,大明要統一世界的話,也去佔領嗎?將黑人也同化?這一點,朱慈踉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他根本不想這麼做。

至於人道毀滅?說得好聽,面對可能上億,甚至更多的人黑人,大明要出動多少軍隊去毀滅,大明又如何向這些軍隊的士兵解釋,甚至向整個大明的十億百姓解釋,到時候因爲過重的殺戮,大明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會被污染。

如果還是戰爭連年的情況,這點‘污染’或許能夠承受,但如果是在大一統的情況下做出了這樣的事情,對百姓心性,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太巨大了,只會加速大明整個的腐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如果說還有一條可以在統一之後,長久保持統一的制度,那隻可能是所謂的‘民主’制度,最高掌權者不再是世襲,便會盡可能的減小從最高掌權者的腐敗。

朱慈踉未必不能在他逝世之前強壓大明皇室放棄最高掌權,退居幕後,只做名義上的君主,所謂君主立憲制。

然而,你讓剛剛統一世界的大明搞所謂的‘民主’?別說中東和歐洲各族了,那個時候,可能東南亞,印度等地都沒有能完全同化,‘民主’只會更亂,一樣無法長久。

‘民主’需要的是普通民衆在某一時期自發的領悟和追求,只有這樣,‘民主’纔有用。

統一既然無法長久,甚至可能連現有的疆域都保持不住,讓華夏的疆域也可能因爲一場動亂而縮回中原一帶,那麼統一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大明哪怕強盛無比,也還需要敵人,更需要競爭對手,正是因此,朱慈踉很早就放棄了把歐洲也滅了,以此來統一世界的打算。

統一世界和就此停滯,朱慈踉選擇了停滯。

當然,哪怕大明不打算統一世界,在現階段也必然要先通過這場戰爭,碾壓歐洲各國軍隊,打得歐洲各國心服口服。敢向大明組織反明聯盟軍,這是非常嚴重的挑釁,要讓歐洲各國付出代價,打出大明的威嚴!

直至十月二十日,四十三萬明軍全部開到君士坦丁海峽以東,與海峽西面君士坦丁堡的歐洲反明聯盟軍隔海峽對峙。

而歐洲反明聯盟軍方面,因爲畏懼大明的強大,各國都不敢再有所保留,不得不增兵,加強軍事實力,最終又有三十萬歐洲各國士兵被抽調前來君士坦丁堡,反明聯盟軍達到百萬之衆,其中五十五萬擁有步槍和新式大炮的新軍,英西荷法葡,神聖羅馬,奧地利等七國幾乎將國內僅存的新軍都全部調來了,而剩下的四十五萬則是燧發槍軍,哪怕整個歐洲歷史,也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的聯盟軍數量。

說到底,還是滿清在明軍的進攻下太過迅速的滅亡,嚇到了歐洲各國。

滿清的實力,在開戰的時候,以英西荷法葡,神聖羅馬,奧地利等七國爲主的歐洲各國都有所瞭解,兩百萬清軍,其中五十二萬擁有步槍的新軍,十六萬燧發槍軍,一百多萬冷兵器軍,但卻不是明軍的對手。

歐洲各國或許能夠認爲是滿人野蠻,不太會使用熱武器作戰的緣故,可是各國更不敢小瞧明軍的戰鬥力,不管是兩次超級大海戰還是美洲大陸之戰,亦或者是三萬明軍遠征法蘭西之戰,都明明白白的展現出明軍是何等的強大,各國不得不盡可能的高估明軍的戰鬥力,所以各國不敢有所保留。

這一場大戰,關乎歐洲的生死存亡,百萬聯軍對四十三萬明軍,聯軍的數量是明軍的兩倍多,也只有這樣絕對優勢的數量,才能給聯軍上下帶來一定能夠勝利的自信。

不管是明軍主動攻擊還是歐洲反明聯盟軍主動攻擊,都必然要跨越平均寬度兩公里的君士坦丁海峽。

奪取制海權的一方,毫無疑問將是進攻的一方,愛琴海和君士坦丁海峽將是爭奪制海權的關鍵地點。

十月二十二日,一支由一百艘鋼鐵戰列艦組成的大明艦隊經過半個多月的航行之後,從美洲大陸巴拿馬港來到直布羅陀海峽海峽以西一百公里外的歐洲臨近海域,目標直指地中海——

第627章 敗退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321章 海軍(一)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509章 清剿漢奸殘餘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408章 慘烈(三)第280章 霹靂(下)第116章 決戰(中)第137章 清軍撤退第237章 鏖戰徐州城(三)第323章 陳秀秀第499章 血洗蒙古草原(一)第1085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二)第837章 攻佔西伯利亞(一)第96章 統一戰線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907章 英法西三國聯盟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39章 回到南京第834章 碾壓(二)第919章 南攻墨西哥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842章 滿人的緊迫(一)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664章 準格爾投降(四)第751章 浮橋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201章 徐州第899章 中興二十三年(二)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392章 李定國接管黎州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498章 混亂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312章 潞王死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184章 棄守泰安(下)第248章 回京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512章 攻打李家第876章 戰事完結第1052章 決戰巴格達(一)第225章 城外輪戰(二)第116章 決戰(中)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910章 完全碾壓(三)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251章 軍制革新第632章 奔襲長野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1056章 輕易碾壓一第230章 炮轟清軍大營(三)第593章 朝鮮國王投降(二)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二)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135章 強勢逼人第665章 哥薩克的悲劇(一)第847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四)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359章 無題第383章 羅汝才之敗(三)第249章 皇子第711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三)第791章 呂宋島之戰(一)第770章 圍殲暹羅大軍(三)第1077章 沙俄帝國滅亡一第448章 北伐前夕(二)第727章 對滿清的懲罰第31章 傳國玉璽第990章 東勝神州論(一)第306章 潞王之敗(一)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852章 相持(二)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242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一)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45章 交戰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866章 馬六甲大海戰(四)第53章 督師史可法(上)第794章 呂宋島之戰(四)第315章 改革成功第808章 英西荷三國來使第194章 出征前夜(三)第229章 炮轟清軍大營(二)第411章 戰局扭轉第629章 倭國之亂第267章 鄭森和錢初瑤(四)第777章 西班牙僱傭軍
第627章 敗退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321章 海軍(一)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509章 清剿漢奸殘餘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408章 慘烈(三)第280章 霹靂(下)第116章 決戰(中)第137章 清軍撤退第237章 鏖戰徐州城(三)第323章 陳秀秀第499章 血洗蒙古草原(一)第1085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二)第837章 攻佔西伯利亞(一)第96章 統一戰線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907章 英法西三國聯盟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39章 回到南京第834章 碾壓(二)第919章 南攻墨西哥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842章 滿人的緊迫(一)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664章 準格爾投降(四)第751章 浮橋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201章 徐州第899章 中興二十三年(二)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392章 李定國接管黎州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498章 混亂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312章 潞王死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184章 棄守泰安(下)第248章 回京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512章 攻打李家第876章 戰事完結第1052章 決戰巴格達(一)第225章 城外輪戰(二)第116章 決戰(中)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910章 完全碾壓(三)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251章 軍制革新第632章 奔襲長野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1056章 輕易碾壓一第230章 炮轟清軍大營(三)第593章 朝鮮國王投降(二)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二)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135章 強勢逼人第665章 哥薩克的悲劇(一)第847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四)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359章 無題第383章 羅汝才之敗(三)第249章 皇子第711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三)第791章 呂宋島之戰(一)第770章 圍殲暹羅大軍(三)第1077章 沙俄帝國滅亡一第448章 北伐前夕(二)第727章 對滿清的懲罰第31章 傳國玉璽第990章 東勝神州論(一)第306章 潞王之敗(一)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852章 相持(二)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242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一)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45章 交戰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866章 馬六甲大海戰(四)第53章 督師史可法(上)第794章 呂宋島之戰(四)第315章 改革成功第808章 英西荷三國來使第194章 出征前夜(三)第229章 炮轟清軍大營(二)第411章 戰局扭轉第629章 倭國之亂第267章 鄭森和錢初瑤(四)第777章 西班牙僱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