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大明律法

??“哎,財動人心啊!”得知數十普通百姓也因爲販賣假幣被處斬,朱慈踉嘆息了一聲。

前後僅僅不到三天的時間,竟然就有這麼多原本是普通百姓的人經受不住誘惑。

說到底,大明的法治略顯淡薄,並沒有深入百姓心中。

“是時候提高大明百姓對於法治的認知了!”朱慈踉突然堅定的說道。

事實上,朱慈踉很早以前就有這方面的思考,以前是內憂外患沒有平定,所以一直不曾考慮,而今時機已到,朱慈踉決定重修大明律法。

大明律法建於洪武年間,歷代都只是繼承,極少休整,很多方面放在當前已經極不合理,需要一定的修改。

大明中興六年二月九日,朱慈踉開啓修改完善大明律法之路。

朱慈踉召集內閣六部,警察署,法院掌舵者共同商討,人手一本洪武年間就傳到今日的大明律法,一條一條的討論和商議,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完善不足呃地方,有需要添加的,商議過後也添加進去。

整整大半個月的時間,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過後,新版大明律法終於出爐。

爲了讓新版大明律法儘快深入人心,朱慈踉下旨戶部撥款一百萬兩白銀,大量印刷大明律法,不僅各級官員人手一本,市井間也做到每十幾名百姓一本的程度。

百姓們大多不識字,十幾名百姓一本的程度已經極爲廣泛了。

朱慈踉還下旨各縣府,阻止識字的文人墨客,向不識字的百姓一頁一頁的翻讀新版大明律法,不求百姓們能夠記住多少,但求在百姓心裡留下一種意識,大明朝廷很重視律法。

同時,下旨各縣府法院儘量派出人員向百姓開設法律諮詢服務,加深百姓對於律法的認知。

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最早出自戰國商鞅秦法,也爲了籠絡百姓,歷朝歷代都有繼承這樣的說法,就是大明當前同樣有這樣的說法。

然而,畢竟只是說法,只是口頭上的。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同時,更存在着另兩句話‘民不與官鬥’‘官字兩張嘴’,這也就導致了許多百姓下意識的不將有勢力的士族官員算進律法之內,被侵犯了也只會怪自己倒黴,而從來不知道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

朱慈踉要取締那樣的說法,讓百姓知道,官,也告得。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朱慈踉秘密召集內閣首輔李巖,錦衣衛指揮使,警察署,刑部司於御書房議事。

刑部掌控大明律法,同樣掌控着法院。

當從御書房再出來的時候,刑部尚書孫擇冷汗都出來了。

皇上剛纔所說的事情實在是太令人驚駭了,這一次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倒黴。

刑部尚書孫擇不是不知道,自己有一個侄子,平時便張着他的名號囂張跋扈,雖然不犯什麼大事,但小事卻不斷,絕對屬於皇上此次整治的範圍內,爲了避免連累到自己,回去之後,必須嚴厲警告那小子,不直接將那小子關起來,絕不能再讓他出去惹事。

二月十二日,徐州知府的馬車突然失控,撞進一戶百姓的玉米地裡,當時許多百姓目睹了此事,事後,徐州知府不僅不賠償,也不道歉,損失了許多玉米的百姓一臉悲苦的看着知府的馬車重新離去,無奈自認倒黴。

二月十三日,江蘇一縣令的公子當街調戲良家少女,導致少女當街啼哭,未了還與家丁將少女圍在中間嘲笑,並繼續調戲少女,街上大量百姓目睹此事。

從二月十二日開始到三月十二日的一個月時間內,大量官員,或者官員家庭成員犯法的事情被散佈在各地的錦衣衛密探記錄了下來,呈報南京。

“哼,知法犯法,事後也不能改過,這羣污吏,吃着朝廷的俸祿卻坐着蛀蟲之事,必須懲處!”朱慈踉一臉鐵青的看着錦衣衛呈上來的密報。

這不看不知道,原來大明官員竟然有如此多違法亂紀之事,簡直不將王法放在眼裡。

前些年的第一輪治理,官場上雖然清明瞭不少,官員極少再敢做貪官或者殺人放火的大事,但小事方面卻依然表露着他們對大明律法的不以爲然,此刻有朱慈踉和朝廷強力壓着,一旦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壓力減小,這羣官員必然重新無法無天,這種苗頭必須掐滅,朱慈踉不求真能讓所有官員或者擁有一方勢力者半點不敢違反,但至少表面上要他們談法色變。

徐州知府。

“老爺,不好了,州府法院向您發來了傳票,有人將您告上了法庭!”管家揮舞着法院傳票向徐州知府跑來。

徐州知府雙目一瞪,誰敢將他堂堂知府告上法庭。

看過法院的傳票之後,徐州知府纔想起自己月前馬車失控衝入百姓玉米地一事,不過區區一介普通百姓,也膽敢告他堂堂徐州知府,真是不知死活!

徐州知府不僅沒有放在眼裡,反而派了管家帶人去那普通百姓家裡警告了一番,讓那戶百姓立刻前去徐州法院撤訴,否則後果自負。

一番警告下來,身份僅僅是普通農戶的百姓自然噤若寒蟬。

而當徐州知府的管家走後,一名錦衣衛密探走了進來,帶着冷笑將徐州知府管家剛纔的一舉一動記錄了下來。

見這名錦衣衛密探走了進來,剛纔還惶恐緊張的農戶一家心裡稍定。

“這位大人,您看-----”農戶知道這名錦衣衛密探的身份,不過那畢竟是徐州知府,位高權重,他們沒有多少信心抗衡,況且只是損失點玉米這樣的小事,要不是錦衣衛突然出現,不僅許下承諾,告知朝廷近期的主張,他說什麼也不敢拿一家老小的安全做賭注,做下這樣的事情。

“爾等不必擔憂,徐州知府知法犯法,不僅沒有半點悔悟,接到法庭傳票後還派了管家前來威脅,他這個知府完了!”這名錦衣衛密探斷然道。

聽到這樣的保證,農戶才安心些許,實則他們也不是爲了錦衣衛許下的利益,實則是知府他們得罪不起,代表當今皇上的錦衣衛他們更不想得罪,同時皇上提出的主張也讓他心裡微微激動,下意識想幫助皇上,所以他最終才應下了此事,將徐州知府告上法庭。

第512章 攻打李家第274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二)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597章 圍殲倭寇(二)第940章 橫掃南美洲(二)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378章 兵臨成都第906章 英軍敗逃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959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七)第600章 攻佔朝鮮全境第357章 ****突破第745章 反抗軍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461章 洪承疇(一)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810章 大海戰陰雲(二)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41章 定立帝號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701章 鏖戰(二)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735章 多爾袞的屈辱(一)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369章 悲慘的李自成(三)第522章 朝鮮世子的憤怒第43章 登基繼位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403章 瘋狂血殺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211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四)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1027章 緊迫第395章 憋屈第967章 通商留學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101章 劉宗敏的火槍營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1016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一)第492章 託嶽之死第677章 定王與啊蜜兒公主(三)第721章 陳秀秀的恨意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1028章 非洲的爭奪第323章 陳秀秀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60章 山海關大戰第386章 損失慘重第861章 壯烈(二)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936章 悽慘潰敗(一)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259章 鋤奸(四)第17章 虛與委蛇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191章 鄭森第898章 中興二十三年(一)第398章 轉攻爲守第417章 張獻忠之死(五)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255章 鐵血鋤奸隊第639章 統一東亞(一)第951章 規模龐大的歐洲聯合艦隊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47章 隱忍(下)第799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四)第138章 對峙第130章 驚險襲營(上)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62章 亡國之臣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89章 全殲紅薩爾軍團(一)第643章 進兵西藏第37章 戰後第75章 誅滅徐家第298章 應龍軍出動第823章 奧斯曼鐵騎軍團覆滅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821章 決戰阿拉平原(五)第392章 李定國接管黎州第360章 中興四年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446章 吳三桂的去路(二)第9章 騙走追兵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801章 佔領澳洲(一)第748章 東南亞攻略第227章 城外輪戰(四)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997章 法國人的不甘第776章 殺往仰光
第512章 攻打李家第274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二)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597章 圍殲倭寇(二)第940章 橫掃南美洲(二)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378章 兵臨成都第906章 英軍敗逃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959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七)第600章 攻佔朝鮮全境第357章 ****突破第745章 反抗軍第106章 製造戰前輿論(上)第461章 洪承疇(一)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810章 大海戰陰雲(二)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41章 定立帝號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701章 鏖戰(二)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735章 多爾袞的屈辱(一)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369章 悲慘的李自成(三)第522章 朝鮮世子的憤怒第43章 登基繼位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403章 瘋狂血殺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211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四)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1027章 緊迫第395章 憋屈第967章 通商留學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101章 劉宗敏的火槍營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1016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一)第492章 託嶽之死第677章 定王與啊蜜兒公主(三)第721章 陳秀秀的恨意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1028章 非洲的爭奪第323章 陳秀秀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60章 山海關大戰第386章 損失慘重第861章 壯烈(二)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936章 悽慘潰敗(一)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259章 鋤奸(四)第17章 虛與委蛇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191章 鄭森第898章 中興二十三年(一)第398章 轉攻爲守第417章 張獻忠之死(五)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255章 鐵血鋤奸隊第639章 統一東亞(一)第951章 規模龐大的歐洲聯合艦隊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47章 隱忍(下)第799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四)第138章 對峙第130章 驚險襲營(上)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62章 亡國之臣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89章 全殲紅薩爾軍團(一)第643章 進兵西藏第37章 戰後第75章 誅滅徐家第298章 應龍軍出動第823章 奧斯曼鐵騎軍團覆滅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821章 決戰阿拉平原(五)第392章 李定國接管黎州第360章 中興四年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446章 吳三桂的去路(二)第9章 騙走追兵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801章 佔領澳洲(一)第748章 東南亞攻略第227章 城外輪戰(四)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997章 法國人的不甘第776章 殺往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