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心態擺正
皇上知道先太子妃的親外甥女兒確實是葉夏氏,葉夏氏還懷了孕後,龍顏大悅,賜了夏離兩柄金如意,兩柄玉如意,藥材如若干。他不止一次暗自遺憾,若平平生的也是一個漂亮閨女,該多好,自己會把天下最好的寶貝都送給她。
皇后也賜了夏離兩柄玉如意,十匹宮緞,兩串珊瑚念珠。
明王知道自己有個表妹還活着,更是激動。表妹懷孕不方便出府,他就親自帶着皇子妃朱氏和兒子劉光熙來了葉家。
在福壽堂裡,夏離再次見到了表哥劉運。
這次見面跟上次不同,上次因爲怕明王府裡有別人的眼線,幾乎不敢說話,連看都不敢多看一眼。而這裡,都是自己人,親切隨意了許多。
明王的血脈之親不少,即使一直想害他的齊太后都是他的嫡嫡親祖母。親生父親心疼他卻又壓着他,幾個弟弟妹妹和堂兄弟堂姐妹就更是生疏。只有一位堂姑和安郡主比較親近,還是因爲葉家的原因。
在他的心裡,只把母親那一支的血親看作了自己的親人。懂事後,他知道他的外祖在遙遠的西部邊陲,正爲他謀劃着一切。其他親人在更遙遠的瓊州,倍受煎熬。上年才知道小姨楊安安的親生女兒還活着,還是葉風的未婚妻,美麗、聰慧、得了外祖的傳承……他對這些親人心懷愧疚,他們遭罪皆因自己和母親所累。
他臥薪嚐膽十幾年,就是想坐擁那一片錦繡山河,給予母親她應得的,爲這些親人平反,懲治那些害人的惡人……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自從聽說愚慧大師的那個批語,明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對夏離的情感也更親近了。
曾氏趕緊笑道,“哎喲,都怪我,一看到離離就想起十幾年前的先大嫂。好了,好了,是我不對,不該說這些。”又指着幾個孩子給夏離介紹着。
夏離對這位王爺表哥的印象非常好,溫和知禮,謙遜仁愛。不僅對葉風、老國公這些擁戴他的朝臣,對自己這個表親,以及他的妻子兒女,都是一副溫文而雅的態度。
曾氏性格爽利,拉着夏離就流出了眼淚,說道,“天,離離長得可真像你母親,一樣一樣的。”又道,“我家老爺雖然是弟弟,但因爲大伯要等你娘及笄才成親,我比你娘早兩年進了邱家門。我們雖然只相處不到兩年,但妯娌的關係非常好,她真的是一個美麗溫婉的好女人。可惜了,那麼小的年紀卻……”
這些晚輩中,夏離最大,她還給了這幾個堂弟堂妹見面禮。
她之前就讓人給夏氏送了信回去,還附帶了一份楊安安的嫁妝單子,讓夏氏把她記得的首飾外形寫出來。特別是最好的首飾,不僅要把外形特徵寫出來,還要把在哪裡買的寫出來。夏菊之前是楊安安的一等丫頭,專管楊安安的衣裳首飾。
他們直接去了隨院。
即將被記在楊安安名下的夏聚也去給明王磕了頭,明王送了這位“表弟”一套文房四寶,勉勵他要好好學習。
邱繼宏的長女叫邱靈,十七歲,也是邱府的大姑娘。已經出嫁,孩子有也半歲多了。除了邱靈沒來,其他的三個孩子子都來了。分別是嫡子邱中聰,十三歲。庶子邱中義,十一歲。次女邱敏,十一歲。
其中有五套最好的被大小齊氏藏了起來,卻說丟了。還有兩套被她們送給了齊大夫人,也就是獻恩侯的老婆。
因爲夏離暫時不能去邱府認祖歸宗,初十這天,邱繼宏就帶着二房一家來葉府看望夏離和夏聚。本來邱老太太還想來,被邱繼宏勸住了,怕她太激動,再惹得夏離情緒不穩,影響胎兒。
邱繼宏沉了臉,嗔怪曾氏道,“看看你,早跟你說了,不能讓離離傷心,你一來就讓她流眼淚。”
劉光熙小朋友還捨不得走,他已經跟書表舅和熊樣玩得非常好了。
夏離對這位明王表哥則尊敬多於親近。這位表哥最終會坐上那個位置,不管誰坐上那個位置久了後,心態都會發生改變。那麼,先把自己的心態擺正。
邱繼宏的妻子曾氏,是曾林的堂妹。當初正因爲有這一層拐了彎的親戚關係,夏聚才遠走千里去找“真表舅”。
明王和夏離敘了一陣別情後,老國公就把他請去側屋密談。他們一家在福壽堂裡吃了晌飯,纔回王府。
曾氏又拉着夏聚誇了幾句,說他聰明,去湘江省找曾表舅就對了。不僅他活下來了,還找到了嫡嫡親的姐姐。
這幾套東西值大價錢,邱老太太和邱繼宏想盡了辦法都沒有討要回來。
夏離之前也想到了這一點。首飾不好介定,大小齊氏不可能原封原樣還回來。嫁妝單子只寫了首飾的名字,不可能註明寶石多大赤金多少,有些甚至沒有註明具體鑲嵌的是什麼,非常容易鑽空子。
夏離聽了,也用帕子抹着眼淚。
明王笑道,“以後無事請你表舅帶着熊樣去王府玩。”
今天葉風也沒出門,陪同夏離、夏聚在隨院等候客人。
夏聚領着幾個孩子去院子裡跟二狗一熊玩,邱繼宏就講了一下邱府裡的事情。主要是嫁妝的事,經過他和邱老太太的逼、擠、壓,楊安安的嫁妝總算湊齊了。但是,裡面有些後補的首飾質地比原來的差遠了,比如說拇指那麼大的貓眼,她們卻換成了小指那麼大的……
夏氏的來信前兩天就已經到了。爲了鄭重起見,她還劃了押,又派人去省城找到按擦使曾大人,曾大人又特別寫了信,證明夏氏所說非虛。
她重點列出了六套首飾,把外形特點、什麼時候在哪裡買的、大概花了多少錢都寫明瞭。
夏離說道,“該討回來的必須討回來,特別是那幾樣好首飾,絕對不能便宜那幾個人。”又道,“我有我孃的書信爲證,最好再多幾個看過首飾的有證人。”
曾氏說道,“祖母和我,還有幾個老人都可以作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