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安院試的時候中了秀才,今年正好趕上鄉試了,若是再中了,就是舉人。
隔一年,明天春春闈,就可以赴京趕考,若是中了,那就是貢士,緊接着就是殿試。
若是成績再好一些,還有可能是進士或者探花郎,更甚者是榜眼、狀元。
這事兒一家人都放在心底的。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蘇巧巧之所以加緊對梅江城的蘇家進行夾擊,又和耶律琴沈俊嵐一起對付他們,也是有這一方面原因的。
今年的鄉試是要去梅江城考的,若是梅江城的知府還是蘇寧海,難免不會給他們穿小鞋。
倒不是蘇巧巧多想,而是不得不防。
所幸的是,現在事情也已經解決了,今年鄉試的時候已經是秋天,定然是來了新知府的,想必也不會特意爲難蘇永安一個考生。
幾人說起蘇永安來,臉上都洋溢起了笑容,之前梅江城之行帶來的不愉快也消散了許多。
第二天,蘇巧巧就去長嶺縣找了李夫人,一個月沒見,李夫人又拉着蘇巧巧敘了會話。
蘇巧巧就說起了葫蘆村要請女夫子,教村裡的女娃娃們讀書識字的事兒。
正說着話,李長東就進來了。
“女娃娃讀書識字?又是巧兒丫頭你給出的主意吧。”
李大人沒在意的說着,李夫人就遞上了茶水,說道:
“夫君,這次你可是冤枉巧兒丫頭了,是他們村裡的人都想讓自家女娃娃認識幾個字,村長都已經在建女私塾了,巧兒丫頭這頭還沒找到女夫子,就過來問問。”
話是蘇巧巧之前說的,李夫人只是給李大人敘述一遍。
不過,這話說出來,她自己都是不信的。
沒有巧兒丫頭就葫蘆村那些泥腿子可能會讓自家女娃娃去讀書?
事實上,這次他們還真是冤枉蘇巧巧了。
她還真就是什麼都沒做。
只是葫蘆村的人見方珍珍、秦素素這些識字的都嫁了好人家,蘇家那些識字的丫頭們都去管了蘇家的產業了,察覺到了讀書的好處,這纔想讓自家女娃娃們讀書識字的。
聽着李夫人的話,蘇巧巧連連點頭,就道:“李大人,你有沒有認識的合適人選?”
李大人皺了皺眉,道:“這女夫子可不好找啊。”
李大人說的是事實,這點,蘇巧巧和李夫人等人都是知道的。
蘇巧巧卻是笑了笑,說道:“不用多好的,認幾個字,琴棋書畫略懂一些就行,看誰家的婆子有認字的也行。”
蘇巧巧說着,目光就放在了李夫人身後的常嬤嬤身上。
那常嬤嬤是跟着李夫人從京城過來的教養嬤嬤,跟着伺候了這麼多年,讀書識字自然是不在話下的,說不定琴棋書畫也不差。
之前蘇巧巧來李府的時候和她接觸過幾次,是個很好說話的人,接人待物辦事卻有條有理,是個不錯的妙人兒。
李夫人見蘇巧巧把目光放在自己身後的常嬤嬤身上,哪裡還能不明白。
李夫人蹙了蹙眉,心裡想着這事行不行的通。
她自己到沒什麼,就是怕常嬤嬤不願意去葫蘆村。
葫蘆村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也畢竟是鄉下,一個小村落罷了,常嬤嬤可是跟着她從京城過來的人。
見李夫人不說話,蘇巧巧也知道她的顧慮,就沒多說,更沒有張嘴要人。
陪着李夫人說了會話,李婉婉就回來了,一看蘇巧巧在自己家裡,當即就樂了,叫嚷着要和蘇巧巧去葫蘆村玩。
李夫人對李婉婉的跳脫很是頭疼,唬這臉瞪她:“不行,拘着你幾天,讓你好好的練練女紅,學着安靜一些,可你倒好,又偷偷跑出去了!”
李婉婉朝着李夫人吐了吐舌頭,笑嘻嘻的說道:“哪裡有的事兒,我這不是看娘你最近幾天總是吐,肚子裡不舒服,吃不下飯,給你想辦法去了嘛。”
說着,李婉婉就拿了從喜桐奶茶鋪子拿來的半罈子桃子罐頭放在了李夫人的面前,笑着說道:“娘,這是孝敬你的。”
又回頭瞪着眼看蘇巧巧。
“還有啊,巧兒你家還有桃子罐頭,竟然騙我說沒有了,要不是我今天過去你的奶茶鋪子裡,正好趕上白璃那丫頭在做蛋糕用到的話,我都不知道還有呢。”
李婉婉獻寶的拿着手裡的半罈子桃子罐頭到李夫人面前,笑着說道:“幸好我聰明,悄悄進廚房,給倒了半罈子出來。”
這東西可是好東西,她喜歡吃的很,只是去年桃子不多,蘇巧巧做的也不多,她吃的就更不多了。
就這順來的半罈子罐頭,一路上就被她吃了好幾塊了,若不是想着李夫人的話,她路上連湯水都能喝的乾乾淨淨。
李夫人哪裡能不知道自家女兒的德性,沒好氣的瞥了她一眼,指着另外一張桌子上放的東西,就道:“你自個兒去看!”
李婉婉愣了下,就看到了那桌子上放的蘇巧巧送來的東西。
一看之下,大喜道:“竟然還有桃子罐頭,哇哇,草莓……好想念你們啊,這麼久沒去葫蘆村,都沒吃到你們了。”
說着,就拿了一顆草莓放進了嘴裡,也不洗,就那麼吃了,還一臉想享受。
見李婉婉這副樣子,李夫人就沒好氣的瞪她,指着她說教,又對蘇巧巧說道:
“巧兒,你看看這丫頭,要是有你一半省心,那我就阿彌陀佛了。”
蘇巧巧淡淡的笑,李婉婉着性子的確是太跳脫了一些。
不過,她喜歡。
“好了,你慢點吃!大冬天的,小心涼!”
李夫人看着李婉婉一連吃了好幾個草莓,就忍不住叫住了她。
蘇巧巧也道:“對,少吃點吧,這草莓是大棚里長出來的反季節水果,吃多了不好。”
李夫人和蘇巧巧都說了,李婉婉這才收斂了一些,撒着嬌對邊上笑吟吟一直沒說話的李大人說道:
“爹,你看看娘和巧兒,還有巧兒,送來就是吃的,竟然還不讓我吃。”
李大人呵呵的笑,也不說話。
李夫人倒是想說話,卻是不知道怎麼着,又不舒服的乾嘔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過年油膩的吃的多了,最近這身子還真有些不利索。”李夫人抱歉的對着蘇巧巧笑了笑。
蘇巧巧見李夫人身子不好,又陪着說了會兒話,就告辭離開了。
走的時候,李婉婉又鬧着要去葫蘆村,李夫人拘着不讓去。
李婉婉一直送蘇巧巧到門口,出門的時候還在念叨着她想去葫蘆村。
蘇巧巧就笑:“說不定過兩天你就美夢成真了。”
“什麼意思?”李婉婉疑惑。
蘇巧巧卻什麼也不說,神秘的笑了笑就坐着馬車離開了。
李婉婉在原地實在想不通,想問幾句,蘇巧巧又已經走了。
想跟着去,也沒辦法,只能氣的跺腳,說蘇巧巧不仗義。
從李府離開,蘇巧巧又去給幾個合作的掌櫃的送了新鮮摘的草莓,之後就在喜桐奶茶鋪子裡呆到半下午,這纔回去。
結果,過了兩天,李婉婉就過來了,同來的還有常嬤嬤。
常嬤嬤來了就直接找了蘇巧巧,說道:“蘇姑娘,我們夫人讓我過來教村子裡的女娃娃們讀書識字。”
蘇巧巧一聽這話,就高興了。
“常嬤嬤快坐,大娘怎麼捨得把你放出來了。”
雖然當時這麼想了一下,覺得常嬤嬤的確是合適的人選,但她也就敢想一下,而不敢真的去要人的。
畢竟是跟在李夫人身邊許久的老人,她要來也不像話。
卻沒想到,李夫人竟是直接給送過來了。
石雲和蘇書生也驚奇,都覺得常嬤嬤是最合適的人選,也都客氣的讓常嬤嬤坐了。
常嬤嬤就笑道:“老爺夫人客氣了,其實我也是想來葫蘆村的,夫人一說起這事,我就同意了。”
常嬤嬤說的是實情,她伺候了大半輩子的人,到老了還能當個女夫子育人,心裡也是高興樂意的。
而且葫蘆村她也來過,風土人情都很好,最主要的是安穩,若是日後年齡再大一些,跟夫人討個恩典,能在葫蘆村安個家,那就是真的天大的造化了。
常嬤嬤年輕的時候是跟過丈夫的,丈夫是李夫人孃家的一個管事。
只是後來丈夫走了,兩人也沒個一兒半女,常嬤嬤又是個長情的,就沒再找,直到現在也都還是單身的一個老嬤嬤。
聽常嬤嬤這麼說,石雲和蘇巧巧等人就更是高興了。
“我這就讓人去給嬤嬤收拾房子,嬤嬤來了,可是我們村女娃娃們的福氣啊。”
李婉婉跟在後面,見半天都沒人理會她,頓時就不樂意了,拉着石雲就道:
“石姨,我也是要住下的,我娘說,我跟着巧兒她放心。”
“好,好,都住下,我去收拾屋子。”
常嬤嬤和李婉婉在葫蘆村安頓下來。
蘇巧巧就拉了李婉婉,問道:“你娘不是不讓你過來嗎?”
李婉婉這會兒能來和蘇巧巧一起,在葫蘆村沒人拘着她管着她,還能見到十一,高興着呢,直接就說道:
“我娘這幾天身子不舒服,總是吐,昨個兒讓大夫過來看了,今兒就讓我和常嬤嬤一起來你們家了。”
蘇巧巧目光閃了閃,莫不是還真就是自己想的那樣?
而李婉婉這頭就已經興奮的拉着蘇巧巧的手,說道了起來:
“要我說你也不愧是娘娘庇佑的人,不愧是聖女,簡直就是神機妙算,前幾天去我家的時候說我這兩天會來你家,果不其然,今天娘就讓我過來了,我都決定了,這次要住他個兩個月,把你家的好吃的都吃光。”
蘇巧巧笑了笑,想着李婉婉很可能再過個八九個月就要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的事。
不過,她也是猜測,不好多說,而且古代講究前三個月坐懷,都是不對外說的。
她只是心裡的猜測,自然也是不會多說的。
過年到現在,李婉婉足足有兩個月沒來葫蘆村,這一過來,高興的在葫蘆村裡到處轉悠。
她以前在葫蘆村住過一段時間,村裡的人們也都認識她,她也不認生。
過來不到一個時辰的工夫,就去草莓大棚裡轉了一圈,摘了幾顆紅透了的草莓回來。
又去蔬菜棚子裡,找了自己喜歡吃的蔬菜,回來就交給廚房,讓廚房晚上給她做。
那是一點也不認生,比在自己家裡還自在。
而她這一圈轉下來,村子裡的人也都知道女夫子到了,是李夫人身邊的貼身嬤嬤。
大夥兒一聽李夫人把自己的貼身嬤嬤送來教村裡的女娃娃們讀書認字,一個個高興的直說李夫人的好話,說李大人是個大清官。
結果,李婉婉回來的時候,葫蘆村的大家夥兒就都拿了各自家裡的吃食來了蘇家。
感謝蘇家人,感謝李大人一家,也感謝常嬤嬤,連帶着對李婉婉也都是喜歡的很。
有幾個還拿了禮過來,非要讓蘇巧巧帶着他們一起去李大人府上表示感謝。
蘇巧巧都笑着拒絕了,說道:“李夫人人好心善,看我們村的人都是上進的,女娃娃們也都知道讀書認字,就說要幫襯幫襯,就讓常嬤嬤過來教。”
又介紹了常嬤嬤。
“常嬤嬤是跟着李夫人在京城大戶人家長大的老人了,不但識字,對禮儀方面也很是精通,琴棋書畫也都通曉,有她教導,相信我們村的女娃娃日後絕對都是好的。”
蘇巧巧的一番話下來,村裡的大夥兒更是激動了。
本來他們以爲能有了女夫子,能教自家閨女識得幾個字就不錯了,卻沒想到竟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還是京城裡來的,那更是見識不凡。
一時間,大家夥兒都像是看到了自家閨女美好的未來,對蘇家,對李大人,對常嬤嬤更是感激。
一會兒工夫,得到消息的王大伯也過來了。
見了常嬤嬤,就和大夥兒說了再過五六天,女子私塾就能建好,到時候裝修一下,就能正式入學了,讓大夥兒想報名的就儘快報名。
這下,大家夥兒就更是高興了,連連叫着要報名,要讓自家的兒女出人頭地。
就連本來沒打算讓自家閨女去讀書識字的人家,也都考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