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女尼 勸誡(雙更合一)
玄黃閣存在時限,外人誰也說不清了,只天玄大世界命名出世之時,其已存在。
年限之久遠,並不比所謂的天玄五大聖境少!
甚至有傳聞,傳聞乃是自上古便傳下的神秘勢力、神秘道統,卻一直未有人證名,這便是能夠令寧無心投入七八分信任的來源之一。
可惜,其從不對外招人,其勢力修士皆爲自小便培養的天之驕子,否則連靈臺洞天強者都會心動,將會被踏破門檻。
驀然擡眼,便可見到位於坊市最深處一座並不起眼的,甚至覆蓋着歲月痕跡的小塔閣——就算不論其他業務,單此一閣,便已能令玄黃閣立足了。
其匾額上最右側爲熟悉的三足古鼎,由右往左是三個天玄古老文字,秘藏閣。
所謂【秘藏閣】,通俗而言,稱之爲‘史籍館’也無可厚非。
它收集了玄黃閣駐紮所在地域近乎所有的‘古老史籍’,就如眼前這一秘藏閣中,便保存着諸多諸侯列島、無涯海域古老秘史,與奇人軼聞——各勢力有它有,各勢力沒有,它也有,極具權威!
只解封其中史籍的瀏覽價格卻是斐然,也是前世寧無心化神後期,手中揣着令人各路修士眼紅之資源,都沒能將本命法寶‘七罪孤桐’晉升靈寶的最大原因。
【天網信池】此前曾提及數次,同樣來歷神秘,據傳其本體乃是一件可跨界傳音的‘極品道器’所分化而出的信池,共二十八座,更可分化出‘信雀’,通過此信雀傳遞消息。
真正重要的信息,寧無心自然不會通過信池傳遞,可進行溝通卻完全可行。
而信池則根據各域風水,形態也有所不同,承載諸侯列島天網的,在一幾乎倒塌的小院之內,遙遙一望便可見院中一螭吻吐水池子,池子旁坐着一手持菸斗的矮小老嫗。
【玄黃賣場】則是一棟更爲古早的小樓,屬於無物不買、無物不賣,若非寧無心眼下身份不明朗,此地纔是出手小洞天元石的最佳之地。
而每逢玄黃閣十年、百年秘會之際,獲得玄黃閣邀請之人,則可借二十八處玄黃閣賣場,進入同一秘會之地,皆是玄黃閣開闢而出之秘境。
十年秘會在天瀾草原極西域外,而據傳百年秘會在極北歸墟之海內。
獲得這份邀請函資格有三種方式:
一頂級勢力每年都可無償獲得十個名額;次一級,一二流勢力可獲得三個;最後是以百枚極品靈石購買,可獲得十年秘會邀請函,僅八百份,後從十年秘會中競拍百個百年秘會的名額。
寧無心前世咬牙耗以百枚極品靈石,進了一次十年秘會。
可惜,莫說其中百年秘會資格千枚極品靈石的起步價,令她望而卻步,便是其餘之物競價都完全不是她所能負擔。
哪怕都爲不世珍品,外界難以遇見,卻與寧無心無關,因至差一物都能令她傷筋動骨,並還不是與她有關之物,只能說是去走馬觀花,陪着各路強者跑了一場。
最終她看向了位於坊市邊緣一上書‘萬事閣’的,尚算完整的小院。
玄黃閣做事皆有規矩,‘萬事閣’同樣,卻較爲簡易——其一每日只接待最多十人;其二辦事者以時間計數,盞茶時間十萬靈石,還不算辦事所需費用!
此時不過戌時,萬事閣外已是三名修士在等候了,再看萬事閣古舊的老木門上掛的牌子,單一個“避”字,意爲迴避。
顯而易見,今日十個名額已過,院外三人都是等待次日者。
寂靜無聲,寧無心幾步靠了上去,站在門外第四塊青石板上便閉目養神起來。
她今日算是好運了。
漸入夜,不時有修士到來,不過亥時,她身後便站滿次日十個名額之人。
再後來者要麼沉默、排隊,等待又一次日,要麼便是另有急事,先行離去,再要麼便是選擇玄黃閣坊市內遊走,或是進入玄黃賣場、秘藏閣等待又一次日時機。
不過徑直離去者,還是少數,畢竟‘敲門磚’便是十萬靈石,少有人能忽視。
而別看這些人不少,實則怕是有過半的修士來自它域,畢竟縱然是大唐神朝的‘玄黃閣地’,其中“萬事閣”同樣每日也只有十個名額,可想而知得多搶手,大多數人願意等,可少數急於辦事者,便只能另謀它計,譬如前往諸侯列島玄黃閣,也算是另類引流了。
這一等便是一夜,這片空間乃是玄黃閣所開闢,幽暗漆黑的天象自不會變。
至辰時,老木門上掛着的牌子陡然一變,由【避】換成了古老的【一】字。
站在門前第一塊青石板上的修士於敲門後,推門而入。
後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能知道玄黃閣的都不是平常修士,多得是看似不起眼,卻多有錢財之輩。後來者自然也不會表現不耐煩,皆是凝神靜待。
兩個時辰之後,第三個人走了出來,隨着木門懸掛的牌子變換,寧無心擡腳拾階而上,三兩步跨過臺階後,推門而入。
順手將木門闔上後,便可見到大堂之內的陳設,清幽簡易——沒有氤氳靈香的丹爐,只有一幅佛像掛於堂內坐東朝西之地,供桌簡易,唯有一香插,一盞清水,一放着‘俗米’的精緻瓷器。
其後便是丈餘長一尺寬的架子,上面擺也不是書,不過一俗草,一玉佛。
至於萬事閣閣主,是一身穿着淨色衣裳的二十餘歲模樣的女尼,看不出修爲痕跡,然只一晃寧無心便是注意到其手中捻着的一串八品靈材,‘琉璃鳳眼菩提’,價比聖藥……不愧爲玄黃閣!
女尼身前一案几,可對視而坐。
桌上一壺茶,兩茶杯,茶香嫋嫋——三品靈茶,卻想必是在她進來一瞬,便已摸清她之修爲,‘特意泡製’;
案几上另有一三足古鼎陳立,卻是玄黃閣一古老‘傳送秘寶’。
見到此女尼一瞬,可以說,寧無心剎那心中便浮現元煙羅的音容,來到天玄的感覺也就愈發真實了。
至於此女卻非她四五百年後於此地所見之人,而這便不免說到玄黃閣規矩了,各閣閣主皆是百年一換。
‘阿彌陀佛,不知施主有何事需解。’女尼略擡手示意她坐下,其人未笑,但其音一出,便令人如沐佛香,異常舒適,而這便是浸染佛門日久自然而然生出的氣息了。
寧無心也不矯情,盤膝坐在對面,將屬於‘燕驚蟄’的度牒取出,置於桌上,推到女尼身前,待其拿起一瞬,淡淡道:“我需要將送到大唐神朝的另一份度牒。”
似寧無心這般欲圖更換度牒者,其實不在少數,大多數人卻無門可入,畢竟這種事能夠做到的勢力鳳毛麟角,而玄黃閣便是其中一個,故看到度牒一瞬,未聞其聲,女尼便已瞭然。
卻還是順勢一覽,卻不是多餘,隨即其修長玉手一動,一玉戒出現,一劃度牒,一道微妙的信息便似是被其掌控。
終看着帶着黑一斗笠的少女,彷彿看穿了‘燕驚蟄’深淺——此番前來,寧無心卻只是稍微遮掩了一番丹田神識,帶上斗笠一瞬,卻是連性別都還原了。
只相貌上卻是做了些許變動,略微添了些嬰兒肥,雙眉一彎,輪廓略改,唯雙目未動,頓時由假小子成了一看上去‘天性爛漫,卻頗有毅力’的世家女修模樣。
氣質一變,貌似絕俗,可實際上若非清冽雙目挽救,卻是要泯然於衆女修。
此音容神韻,卻是將她送到寧老婆子師徒面前,怕也難以辨其真假了。
至於真實容貌,卻是要再等幾年了,等過了那個雌雄莫辯的時間段了。
但聽她漠聲道:“此項任務將根據修士修爲、錄入戶部年限收取報酬,只縱然道友度牒還未送離諸侯列島,論定修爲後,卻仍要收取道友第一階梯的酬勞。”
之後將所需告知,這一點寧無心早就心中有數——就算未送達,憑她的面子,卻也是拿不回來了,多說無益,轉手便將一灰撲撲的儲物袋推到女尼身前,其中裝着五百枚上品靈石,也就是五百萬下品靈石。
女尼將儲物袋接過後,憑空取出一張白紙,指上刻印着極小三足古鼎的玉戒刷刷幾下,便將白紙投遞到了青銅打造的一尺高的三足古鼎之內,玄光一動,白紙隱沒。
其後大堂內寂靜無聲——萬事閣內裡規矩,一事未決前,不進行第二件事。
直至一盞茶後,三足古鼎玄光再動,隨另一張屬於‘燕驚蟄’的度牒出現,兩張度牒由女尼推到了少女身前,寧無心經過確認轉手將這兩份度牒收好了。
且在女尼未出聲之際再道來其二目的:“我需要一個南荒藥都身份。”此爲一流宗門‘丹霞藥都’附屬仙城,其中寧氏家族頗多,便是寧無心爲何選擇藥都的原因。
只她卻未即刻便將所有信息坦然相告,而是留了一手。
斷了大唐神朝的度牒,必然是要再鍍上一層,這也在女尼預料之中,故在少女出聲一瞬,女尼便目光一轉,從容道來:“身份度牒有多種,若爲散修,萬事閣便只收你最低一層的費用,而若是沒落家族宗門勢力‘遺落’在外的子弟,報酬則令當別論了。”
聞言,寧無心雙目適時露出一種精芒,淡然不驚的面孔隨之一動,瞪了一眼後,‘哦’了一聲道:“還能如此操作?”似是頗爲驚訝,多種情緒皆一閃而逝。
之後在女尼的示意下,她食指一蘸茶水,在案几上寫了個‘寧’字。
見此,女尼玉手一揮,將一幅關於天玄南荒藥都的戶籍錄攤開。
略微一晃後,又取來三張白紙,將三個以‘寧’字爲名的或新或古的家族信息烙印紙上,手一揮,便落到了少女身前——至於血脈問題,玄黃閣既然敢出手,便有解決之道,只要掏得出報酬即可!
其實寧無心一晃之下,已有決斷,卻還是逐字逐句將三個家族信息觀畢,終表現出一星半點屬於她這個年紀該有的猶豫不決與姍姍來遲的果斷。
這纔將懸空的其中一張紙,往後一推,其餘二張隨之消弭,所選身世卻是,‘一古老卻於漫長歲月中敗落,於十餘年前更是徹底消亡的修真家族。’見此,女尼並未說什麼,只告知所需報酬。
此價格同樣是針對修士修爲而定,愈高着風險越高,面對調查則亦越多。
她眼下確實是賺了。
對此,寧無心無二話,略微一動手指乾坤戒,便數了一千塊上品靈石放到案几右側地上——玄黃閣既然接了手,便絕不會反悔,就算是往後有人調查這一身份,出再高價錢,得到的結果亦不會有變化,這就是玄黃閣的行事風格。
同樣也是,這一份放在南荒藥都,不過尋個修士擔保,便可得到的度牒卻在此地,能價值千萬下品靈石的原因!
千枚上品靈石對於萬事閣管事而言,自然算不上什麼,可從一個‘築基初期’修士手中出現,就不簡單了,她接手諸侯列島萬事閣閣主一職三十餘年,尚不曾見!
這番手筆,便是頂級勢力培養的絕代天驕,都未必能拿得出手,然訝異之色卻也只一晃便逝去了。
少見,不代表沒有。
收了千枚上品靈石後女尼再次出手,又盞茶之後,兩道屬於太白道宗統轄的南荒東部度牒,出現在案几上。
一張純白金箔,正面墨書着南荒古文,烙印着‘太白道宗’印記,大致便是‘寧氏古族遺珠身世’證明。
而背面則是同樣墨畫的一朵青蓮、一藥鼎、一張符、一頭狼。
意爲南荒一聖地,兩宗門,一古國!
青蓮象徵太白道宗、藥鼎象徵丹霞藥都、墨符象徵封魔古宗、孤狼則是代表南荒古國祭靈,這便是南荒東部四大勢力。
對此,寧無心則如法炮製,強行逼出兩滴血液落在度牒之上,之後以真元將‘寧無心’三字烙印度牒,‘太白道宗印記’血光一閃,便算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