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回國

9月2日消息,2007年田徑世錦賽收官,美國軍團以12金傲視羣雄,中國取得3金1銀2銅的14年來最佳戰績。世錦賽上的表現,讓中國軍團點燃了對明年2008奧運的希望。

法新社也以“中國軍團在世錦賽上的表現點燃了對2008奧運的期望”總結中國隊在世錦賽上的表現,文章中說,中國隊最終位居獎牌榜第4位,三金一銀二銅三枚獎牌的成績仍創造了14年來的最佳戰績,也讓中國人對明年的2008奧運有了更好的期待。

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書庸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中國田徑總體情況有所進步。通過世錦賽,我們進一步增強了信心。2008奧運會前,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力爭在強項上全面開花。”

國際田聯主席迪亞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我相信明年的2008奧運會上,主場作戰的中國運動員會表現更好。男子一二百米項目、男子110米欄項目,蘇祖和劉陽宇有百分百的機會再次奪冠。其他項目上,中國隊員也會全面爆發。”

三金一銀二銅,其中包括了田徑世錦賽上男子項目的首枚金牌,世界紀錄保持者蘇祖在男子100米和200米項目上獲得的兩金,奧運會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劉陽宇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獲得的一金。

另外既具有意義的就是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中國男子接力隊的創造了超過04年奧運會和05年世錦賽的成績,儘管只是獲得銅牌,但也彌足珍貴。

本屆世錦賽,亞洲表現突出的另一個項目是馬拉松。卡特爾的沙米獲男子馬拉松銀牌。中、日兩國選手包攬了女子馬拉松前八名的一半席位:中國兩選手位列第二、四位;日本兩選手位居第三、六名。

明年奧運會,亞洲的幾名一流高手若能以最好狀態參賽,屆時的總體成績一定會優於本屆世錦賽。

……

“師父,今年的國際田聯總決賽確定不參加了是嗎?”

從大阪飛往魔都的航班上,蘇祖坐在頭等艙的座位上,扭了扭身體,朝身旁正在看文件的李志忠問道。

“嗯,時間太緊了,今年我們的賽程安排就到魔都大獎賽爲止,這段時間你也稍微休整一下。”李志忠看着手裡的一沓沓文件,這些都是大阪世錦賽收集的蘇祖以及其他一些國內外優秀選手的數據,需要回頭整個課題研究組進行分析。

剛剛結束的2007世錦賽,在田徑項目上,很多新人的表現都很搶眼。尤其是一些有獎牌競爭力的項目上,基本上教練組都會有彙總運動員的資料數據。運動員的賽場競爭,往往都是從很早的指定訓練計劃,瞭解對手就已經開始了。

2007年國際田聯總決賽是在9月22日和9月23日德國斯圖加特舉行,而魔都大獎賽則是在9月28日,兩者之間距離比較近。在剛剛進行完激烈的大阪大獎賽之後,面對這樣密集的賽程安排,課題研究小組已經直接放棄了今年的國際田聯總決賽。

因爲有世錦賽的緣故,今年的國際田聯總決賽的吸引力也比往年要小上一些,在大阪世錦賽表現不錯的很多冠亞軍選手,基本也都放棄了國際田聯總決賽。

倒是魔都大獎賽,因爲距離大阪很近,很多選手都選擇在日本休整一番,或者前往魔都,準備參加今年國際田聯世界巡迴賽的最後一站——魔都大獎賽。

“對了,那天開幕式導演組的人過來和你聊得怎麼樣?什麼時候開始彩排?”李志忠一邊翻閱着手裡幾個選手資料一邊問道。

“師父,你這邊也答應了我參加點火儀式?”蘇祖聽到李志忠這麼問起,頓時有些訝然。

“這不是我答不答應的問題,最後的點火儀式肯定是需要有國際知名度的體育選手來完成這個環節,說起來,你是再合適不過的。”

李志忠笑了笑,將手裡的一疊文件豎起,在座位前的小擋板上輕輕敲了敲,平整了一下收起。

作爲蘇祖的主管教練,很多東西即便是繞過他,內情他還是瞭解的。

從04年奧運會之後,兩屆世錦賽過去,手握四枚世錦賽金牌和當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在國內運動員中即便是大姚和劉陽宇也遠遠不及蘇祖的人氣。在全球範圍內,蘇祖也是當前最具辨識度的體育選手。

“馮指導後面也和我有溝通過,你負責的那一部分也不麻煩,有時間參加個兩三次排練應該就差不多了,不會比你拍一支廣告麻煩到哪裡去。”

“這倒是。”蘇祖點了點頭,自從搞明白08年奧運會點火儀式是《鳳凰歸巢》之後,蘇祖後面又瞭解了一下。

按照開幕式導演組的策劃,他負責的這一部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鳥巢體育場外接到其他選手傳來的火炬,然後進入體育場繞場一圈,最後應該是交給站臺上的一名射擊選手或者是兩人合力,這一點還未明確,將火炬射出,點燃聖火就可以。

比起他之前以爲的,需要吊威亞懸空繞場一週簡單了不知多少。這樣除了幾次排練外,對於他的訓練和比賽基本不會構成太大影響。

最後這一棒的火炬交接,其實主要是要求上場的運動員有足夠的知名度,能夠在進場之後掀起現場的氣氛高潮。

再一個就是心理素質要好。面對數萬人的體育場和全球各國媒體的實況轉播,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這兩點在當前最符合的毫無疑問就是蘇祖,之所以開幕式導演團隊排除了鄭邱亮前來大阪,其實也是想看看蘇祖的人氣和賽場表現。

當然,完成這場開幕式之後,蘇祖在後面的比賽裡面對的壓力肯定要更大,畢竟你是在役運動員出現在開幕式,如果正式比賽的時候表現太差,無疑會落人口舌。

不過,比起蘇祖開始以爲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體能的“飛天”點火儀式,他就覺得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是壓力,也是動力。

對於蘇祖、劉陽宇還有大姚這些在國內國外都有巨大聲望的頂級運動員來說,在自己家門口的比賽,本身就揹負了巨大的壓力。而蘇祖一步步走過來,哪一步都是扛着壓力,而他也早已習慣。

下午13點,飛機在首都機場降落。

相比起之前的幾次大賽之後凱旋迴國,這一次機場相對要冷清了一些。主要是天氣太熱,然後田徑隊都是分幾班回來的。

下了飛機後,蘇祖避開了普通通道喧鬧的人羣,和接力隊的四位隊友蘇丙天、章裴孟、文勇易和陳宇航幾人直接進入了VIP休息室。

半個小時之後,有中心安排的接待車輛出現,一行人上了車,直接駛離了機場。

大家的行程基本都差不多,在帝都出席賽後田管中心的新聞發佈會,之後進行短暫的休整,然後就將奔赴魔都,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以備戰9月28日的魔都田徑黃金大獎賽。

……

“蘇祖,你已經拿到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錦賽金牌,我們都毫不懷疑你的實力,那麼有沒有想過再增加一個項目,比如像卡爾-劉易斯那樣,明年就是奧運會了,你知道所有的觀衆都想知道你會有怎麼樣驚人的表現?”

9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新聞發佈會大廳,蘇祖、劉陽宇以及男子4×100米接力隊的幾名選手正坐在主席臺上接受來自國內外記者的提問。

回到帝都之後的第二天,大家稍作調整,就出席了這次賽會的新聞發佈會。

現在已經是2007年9月份,距離2008年奧運會的時間已經不遠,上上下下對於國內體育的關注度都空前高漲。而這次在大阪世錦賽的表現,也給中國田徑注入了有力的一劑強心針。

此時蘇祖坐在主席臺上,就有一家網絡媒體站起來朝他發問,他是不是可以再兼項一些項目,畢竟頂級的短跑選手,像卡爾-劉易斯,在跳遠上也有着驚人的表現。

“我當然有想過,我就一直想做哈里森-迪拉德。”蘇祖接過話筒笑了笑,指着身邊的劉陽宇道,“可是陽宇哥一直不給我機會。”

話一說完,旁邊的劉陽宇頓時就笑得合不攏嘴,而那名提問的記者,卻一時愣在了那裡,顯然沒聽明白蘇祖的回答。

蘇祖看着提問記者的表現,也沒有繼續跟着解釋,事實上這幾年他除了成績的壓力之外,還有來自對內對外一些要求他兼項的壓力。

比如跳遠和三級跳這些項目,主要的教練都有多次提出過,讓蘇祖來試一試,畢竟頂尖的運動員難尋,如果蘇祖能夠在這個項目上奪得金牌,不,拿牌是獎牌,都會引起衆人的關注。

像如今的短跑一樣,在國內已經開始大熱,重視程度,人才涌入遠遠超過了其他項目。

而蘇祖自己頭腦再清晰不過,他是田徑運動員,短跑運動員,在外人看來他在短跑領域幾乎是達到了極致,但他明白,完全沒有。

而且從榮譽的大滿貫上來說,他現在還沒有奧運會個人項目的金牌,而在牙買加閃電崛起之後,他想在奧運會和對方爭奪金牌,挑戰不是一般的大。

至於蘇祖提起的哈里森-迪拉德,則是世界田徑史上最爲傳奇的運動員之一,世界奧運會金牌得主,美國奧運名人堂入選者,詹姆斯E.沙利文獎獲得者,是迄今爲止唯一一位在100米短跑和110米欄賽事中獲得過奧運會冠軍的運動員。

在世界田徑史上,能夠跑100米和110米欄的運動員不少,彼此跨界的都有。比如賈斯汀-加特林最開始就是110米欄選手,但是兩者都能夠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則只有哈里森-迪拉德一人。

當然因爲年代久遠,哈里森-迪拉德參加的是1948年和1952年的奧運會,如果不是在體育行業浸潤多年,幾乎也不會有太多人瞭解。

但在美國田徑界哈里森-迪拉德依舊極具聲望,USATF就有專門以哈里森-迪拉德命名的體育獎項,用以表彰當年表現突出的體育運動員。

在結束大阪世錦賽後,美國田徑方面的很多新聞消息就有報道,今年泰森-蓋伊儘管未能拿到一二百米的金牌,但帶領美國男子4×100米接力隊重返巔峰,將會是今年哈里森-迪拉德獎的有力競爭者。

……

結束了田管中心的世錦賽賽後新聞發佈會,田徑隊的衆人都短暫的分開,大家在魔都大獎賽開賽前有短暫的幾天假期。

蘇祖剛一離開田管中心,就跟着餘亞玲直接上了車,前往京城電影製片廠。

一個多小時候,汽車抵達京城電影製片廠,兩年前曾有過一面之緣的製片主任夏馳已經等在門口。

“蘇祖,恭喜你啊,你在世錦賽的比賽我全部都看了,表現真的是太棒了!”夏馳一上來親切地握了握手,將蘇祖迎了進去。

蘇祖這一趟過來,就是兩年前,夏馳曾經去找過他拍攝奧運會獻禮片的事情。後面雖然拒絕了,但夏馳一直沒有放棄,而且因爲各種因素,當時獻禮片的籌備上也晚了許多。

到今天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已經基本完成了前期拍攝,夏馳再次聯繫田管中心和蘇祖,請他能夠在片尾露臉,拍攝幾個鏡頭。

這是獻禮片,蘇祖如果有時間並不反感,當時拒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爲他是運動員,需要比賽需要訓練。

而現在需要他完成拍攝的內容並不多,主要就是幾個出場的場景,並且不是以正片的形式出場,而是在片尾的比賽和鏡頭呼應。

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述的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赴美國參加奧運的故事,參加的也是男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比賽。

當時劉長春因爲一路長途的海上漂泊,實力嚴重下降,但是,劉長春堅持要跑出中國人的骨氣,跑出中國人的尊嚴,以“參加比競賽更重要“的奧林匹克精神,站上了跑道,參與了比賽,儘管未能獲得名次和獎牌,但這種精神從那時候開始就鼓舞了後來者。新中國成立之後,劉長春則投身體育事業,爲後世中國體育事業培養了人才。

而蘇祖就是這個後來者的代表,將會在片尾出現他參加奧運會和打破世界紀錄的衆多比賽錄像場景。而其中一些場景,因爲當時比賽錄像的關係,缺乏一些正面的人物鏡頭,蘇祖需要協助補拍一部分。

整個正片電影和蘇祖其實沒有多大關係,他的出場類似於菜單或者花絮中的一部分。

後世蘇祖在學校曾經看過這部電影,說實話拍得很一般,但拋開電影的質量不談,馬上是2008年奧運會在祖國舉辦,所展現的意義自然和普通影片不一樣。

尤其是片尾曲《站起來》,由帝都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奧運會文化活動處處長填詞,金雞獎最佳音樂獎得主舒南譜曲。由韓紅、成龍、王力宏、孫燕姿共同演唱,四人分別代表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海外華人。

在《站起來》的MV中,結合着兩代短跑運動員在各種條件不一的情況下訓練,馳騁在不同的賽場跑道,從第一次劉長春參加奧運會到蘇祖這一代已經崛起於世界田壇,某種程度上反饋了中國體育發展歷史。

當然,現在一切都還早,按照成片估計還有檔期協調,大概上映的時間應該會在2008年的五月。而且這種獻禮片院線收歡迎程度有限。

蘇祖偶爾也不免吐槽,在國內無論前世今生,真的的體育競技類影視劇幾乎絕跡,就算偶爾有那麼差點邊的不少變成了主旋律,就是成了青春偶像劇。

兩天時間,蘇祖完成了部分鏡頭的補拍,之後就匯合田徑隊,直接前往魔都,準備備戰今年的這最後一場比賽——魔都大獎賽。

第三百五十章 百米決賽(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一百零二章 新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賽準備第二十七章 落幕第二百二十章 百米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運動員代表第六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獎賽(祝賀蘇炳添!)第二十章 電話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二百七十三章 比賽開始第四章 50米測試第三十四章 嘲諷第二百八十六章 訓練計劃和粵省田徑公開賽第八十九章 彎道落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搶跑第三百七十四章 歡迎你,教練!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決賽第九十八章 準備60米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應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百米半決賽(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2007大阪大獎賽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十二章 廣播第十四章 訓練第三百四十章 羅希姆諾和巴黎第一百四十一章 刷新紀錄第二百八十七章 努力與收穫第三百七十三章 勞倫斯第一百二十四章 搶跑第七十五章 第一次國家隊邀請第二十八章 測試第二百九十二章 即將傳遍世界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需要訓練搭檔第五十三章 換個地兒第三百五十一章 百米決賽(二)第八十九章 彎道落後第五十二章 省隊測試第三百六十三章 賽後第二百九十九章 飛檢第一百二十五章 全國紀錄第八十七章 心思第五十四章 報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一百八十章 大魔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冬訓新曲目第二百四十六章 猥瑣一波還是正面硬剛?第一百六十一章 奧運要來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十三章 百米次賽第三百一十章 羅馬黃金聯賽(三戰鮑威爾)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第五十八章 學籍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幕拉開第一章 重生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二十五章 跳遠第二百三十章 師姐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虎之爭(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陳建晉級第三百三十二章 冬訓新曲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應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飛檢第一百八十章 大魔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幕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三百三十四章 運動員要學會思考第三百一十七章 全場焦點第十四章 訓練第三百六十九章 2007最後一賽(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2007最後一賽(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上場吧第二十六章 跳遠(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離開金陵第二百九十七章 跑得最快的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2007大阪大獎賽第八章 秋收(上)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五十五章 日出第五十五章 日出第三百四十一章 再現瘋狂!!!(祝大家新春快樂!)第一百六十二章 接力目標第一百一十九章 六月第一百零八章 去訓練吧第九十九章 03年的目標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站冠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場黃金聯賽(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二百二十四章 比蒙障礙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們的紀錄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站冠軍第三十章 家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男子200米決賽第三百一十一章 美國英雄第二百三十一章 下一站,赫爾辛基第三章 體育課第三百零二章 奧斯陸黃金聯賽(一戰鮑威爾)第三百七十九章 我等你很久了
第三百五十章 百米決賽(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一百零二章 新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賽準備第二十七章 落幕第二百二十章 百米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運動員代表第六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獎賽(祝賀蘇炳添!)第二十章 電話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二百七十三章 比賽開始第四章 50米測試第三十四章 嘲諷第二百八十六章 訓練計劃和粵省田徑公開賽第八十九章 彎道落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搶跑第三百七十四章 歡迎你,教練!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決賽第九十八章 準備60米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應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百米半決賽(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2007大阪大獎賽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十二章 廣播第十四章 訓練第三百四十章 羅希姆諾和巴黎第一百四十一章 刷新紀錄第二百八十七章 努力與收穫第三百七十三章 勞倫斯第一百二十四章 搶跑第七十五章 第一次國家隊邀請第二十八章 測試第二百九十二章 即將傳遍世界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需要訓練搭檔第五十三章 換個地兒第三百五十一章 百米決賽(二)第八十九章 彎道落後第五十二章 省隊測試第三百六十三章 賽後第二百九十九章 飛檢第一百二十五章 全國紀錄第八十七章 心思第五十四章 報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一百八十章 大魔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冬訓新曲目第二百四十六章 猥瑣一波還是正面硬剛?第一百六十一章 奧運要來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十三章 百米次賽第三百一十章 羅馬黃金聯賽(三戰鮑威爾)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第五十八章 學籍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幕拉開第一章 重生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二十五章 跳遠第二百三十章 師姐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虎之爭(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陳建晉級第三百三十二章 冬訓新曲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應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飛檢第一百八十章 大魔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幕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三百三十四章 運動員要學會思考第三百一十七章 全場焦點第十四章 訓練第三百六十九章 2007最後一賽(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2007最後一賽(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上場吧第二十六章 跳遠(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離開金陵第二百九十七章 跑得最快的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2007大阪大獎賽第八章 秋收(上)第六十四章 前兆性中暑第五十五章 日出第五十五章 日出第三百四十一章 再現瘋狂!!!(祝大家新春快樂!)第一百六十二章 接力目標第一百一十九章 六月第一百零八章 去訓練吧第九十九章 03年的目標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站冠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場黃金聯賽(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二百二十四章 比蒙障礙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們的紀錄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站冠軍第三十章 家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男子200米決賽第三百一十一章 美國英雄第二百三十一章 下一站,赫爾辛基第三章 體育課第三百零二章 奧斯陸黃金聯賽(一戰鮑威爾)第三百七十九章 我等你很久了